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我国银企关系的现状
1993年的宏观调控后,十多年的轮回迎来的又是一次宏观紧缩。在金融街论坛第五次会议上,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和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认为,此次宏观调控所显示的一些新特点会对以后的宏观经济体制,同时对银企关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将重点体现在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将越来越独立化,银企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也将越来越市场化,对外经贸大学的邱兆祥教授也认为构建新型银企关系重信守诺是建立和维护良好银企关系的前提。尽管市场环境已经与以前迥异,但首当其冲还是从市场的“神经中枢”银行开始。
市场经济就是公平、诚信经济,各个经济主体都是平等的,其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也是正常的、以利益均衡分配联系在一起的利益关系。但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经济主体间却往往会有扭曲,从而形成了值得我们反思的经济关系。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银企合作实现双赢,本来是很正常的经济关系。但是企业如果永远处于从属地位,总是在“巴结”银行,而个别银行又以“施舍者”的面孔出现那就不正常了。企业与银行都是平等的经济主体,他们之间应该是平等互利经济关系,他们不是“鱼水”关系,更不是父子关系;借你钱还你利,企业还是银行的衣食父母,共同的利益追求使二者结成了平等的经济关系。
可喜的是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从以前的“好企业求银行”到现在的“银行求好企业”的一些转变,这种转变反映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改变,其中体现的无疑是银企之间的市场化的价值取向,构建我国银企的新型关系,实现银企的双赢必须按照市场的原则来做以确立银行和企业的市场主体从而建立银企之间信用契约关系模型。
当今从银行角度看信用契约关系,作为一个信贷合约银行和企业都应该看作是市场行为的主体不应该有强弱和主次之分,作为市场的主体其行为就必须按照市场的原则来进行。以前银企之间信贷合约的签署中银行是强势群体,手握生杀大权,企业则是弱势群体,只能唯命是从,从而就出现了银行的不屑一顾、停止贷款,提前追贷行为屡屡发生,视信贷合约如同一张废纸。从企业的角度看待信用契约关系,企业赖账不还、假破产、真逃债等等不正当的以逃废银行贷款为目的的经济行为也使得银企信用契约关系大受打击。
二、构建新型的银企关系中银行的行为
1.识别放贷的对象
我国银行的呆、坏账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政府,政府的几次剥离都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剥离的呆、坏账马上就会被新的所代替,我觉得这就是我国银行的贷款的盲目性以及政府的干预作用的结果。解决这种盲目性的主要方式就是要求企业加大信息披露的力度,同时还要银行充分运用先进工具加深对客户的认识程度。
目前,许多国内银行的数据库虽然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料,但银行的这些信息系统是相对独立的,不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也缺乏一套有效的数据分析系统进行信息分析,银行的业务处理流程还是沿用旧的体制,仍基于内部管理和内部核算的需要。对银行来说,这些信息资料没有充分利用起来,从这些客户资料中很难分析出正确的信息,从而不能为银行的管理层提供正确的决策支持,对银行本身提升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都是极为不利的。建立CRM(custom relationship manage)系统,它能加强对客户的管理,寻求对客户最大程度的了解,从而使客户与银行的关系以及银行从客户身上获取的利润得到最优化。同时采用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的资信评级,银行也参与企业的资信评估,其中不仅要考核其财务状况还要考虑到经营者的行为与信息、技术成长性和发展前景。在同业之间互通信息、协调行动让没有信用的企业无容身之地,对于风险大的客户贷款可以采用银团贷款,共担风险,降低了单个银行的借贷风险,这样既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又改善了银行和企业的关系。银行还可以根据贷款的质量和自身的需要采用“信贷转让”,将该笔贷款卖给另一家金融机构,此项业务能够解决银行和企业对贷款质量的争议,进一步稳定银企的关系。由于对贷款对象的有力识别,工行2001年末新增贷款不良率仅为0.17%,信贷资产质量较上年明显好转。
2.服务放贷群体
银行长期以来对客户仍然采取的是传统的“一视同仁”的服务模式,不能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不同的需求。虽然中国银行业这几年花大力气改善自身的服务质量,更新金融产品,但总体而言,对“以客户为中心”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了解客户的潜在需求,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客户变化,不能抓住真正的赢利客户,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服务。作为改进的措施,对已经接受贷款的企业银行可以作为投资顾问,设计出与授信企业相符的金融工具或衍生金融工具为其服务。招商银行就先后与宝马汽车集团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中港集团和华能集团签署了全面的服务合作协议,银企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构建出新型的和谐的银企关系。同时银行还可以考虑向某些企业提供投资,银行作为企业的股东就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企业本身的运作状况,银行就可以根据企业的自身状况制定或创造出更为有效的金融工具为企业服务。德国的银行对于其投资的企业,会派驻专门的董事监督企业的决策、指导企业的投资。
3.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
首先,中国银行业必须转变观念,做到真正“以客户为中心”,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CRM是与“客户关系一对一理论”密切相关的。该理论认为每个客户的需求是不同的,只有尽可能地满足每个客户的特殊需求,银行才能提高竞争力。并且每个客户对企业的价值也是不同的,通过满足每个客户的特殊需求,特别是满足重要客户的特殊需求,企业可同每个客户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客户同企业之间的每一次交易都使得这种关系更加稳固,从而使企业在同客户的长期交往中获得更多的利润。2002年3月22日作为“2001年度中国500家最大外商”中排名第八的南京爱立信有限公司提前向南京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归还贷款19.9亿元人民币,转而向花旗银行上海分行贷回同样数额的巨款,这就是被媒介称为的“爱立信地震”。其起因就是2001年底南京爱立信公司为了降低应收账款,增加现金回流,向中资银行提出无追索权保理业务需求,但在目前此项业务在中资银行仍然是个空白。创新一直都是银行生存的最佳的途径,不断创新的、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品种有助于固定一些优质的客户。深发于2002年在全国各分行统一推出了商票保贴、福费庭、保理业务、财务顾问业务、出口信用保险融资、动产积货权质押业务、离岸业务、企业透支账户业务八项产品,这一“公司产品套餐”,深受广大客户的欢迎,进而也带动了其他传统业务的发展,进一步稳定了银企关系。
三、构建新型的银企关系中企业的行为
从我国企业的融资的结构来看,我国企业的融资主要还是间接融资。贷款融资占融资总量比率2002年为94.8%,2003年为97.9%,2004年为94.3%。在现今企业资金紧缺的时候,为了得到发展的资金,企业首先要转变“躺在”银行身上的老习惯,要量力而行;同时要生产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注重产品的生命,保持好企业的良性发展,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社会的需要。
其次,企业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决策、内控机制,健全财务成本,健全质量、人力资源等制度;提高经营管理能力、科学决策水平、专业技术水准和职业道德素质;加大信息披露力度,提高信用观念,管理好资金用途,确保资金有借有还;积极稳妥地推进自身改革。企业贷款时向银行提供真实、可靠、完整的信息,信息不仅应包括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公司的组织结构,还应包括真实的贷款用途。如果是特定项目,提供真实的项目信息。不利用虚假信息骗取银行贷款,维护自己的信用等级。因为一些在金融市场出现问题的公司在出问题后,往往暴露出此前利用复杂的、不透明的、外人往往摸不清的公司组织结构,利用复杂的股权控制结构,通过控制多种融资渠道,甚至是通过参股控制一些金融机构或准金融机构进行关联融资,最终不仅害了银行,而且还毁了自己。
企业要提高资本金实力。从全国范围来看,总体而言,企业资本金不足的现象比较严重。虽然说目前的状况和上世纪90年代上半期相比已经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就市场经济的规律而言,我国企业资本金的总体比例依然较低。企业资本金比例较低可能带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向银行借贷的杠杆率较高。如果企业资本金偏低,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中需要向银行借贷的比例就比较高,即杠杆率较高。杠杆率较高意味着企业自身承担的风险比较小,而银行承担的比例风险相对比较大。因此,企业获得银行再贷款的机会就会减少甚至丧失。
1993年的宏观调控后,十多年的轮回迎来的又是一次宏观紧缩。在金融街论坛第五次会议上,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和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认为,此次宏观调控所显示的一些新特点会对以后的宏观经济体制,同时对银企关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将重点体现在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将越来越独立化,银企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也将越来越市场化,对外经贸大学的邱兆祥教授也认为构建新型银企关系重信守诺是建立和维护良好银企关系的前提。尽管市场环境已经与以前迥异,但首当其冲还是从市场的“神经中枢”银行开始。
市场经济就是公平、诚信经济,各个经济主体都是平等的,其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也是正常的、以利益均衡分配联系在一起的利益关系。但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经济主体间却往往会有扭曲,从而形成了值得我们反思的经济关系。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银企合作实现双赢,本来是很正常的经济关系。但是企业如果永远处于从属地位,总是在“巴结”银行,而个别银行又以“施舍者”的面孔出现那就不正常了。企业与银行都是平等的经济主体,他们之间应该是平等互利经济关系,他们不是“鱼水”关系,更不是父子关系;借你钱还你利,企业还是银行的衣食父母,共同的利益追求使二者结成了平等的经济关系。
可喜的是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从以前的“好企业求银行”到现在的“银行求好企业”的一些转变,这种转变反映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改变,其中体现的无疑是银企之间的市场化的价值取向,构建我国银企的新型关系,实现银企的双赢必须按照市场的原则来做以确立银行和企业的市场主体从而建立银企之间信用契约关系模型。
当今从银行角度看信用契约关系,作为一个信贷合约银行和企业都应该看作是市场行为的主体不应该有强弱和主次之分,作为市场的主体其行为就必须按照市场的原则来进行。以前银企之间信贷合约的签署中银行是强势群体,手握生杀大权,企业则是弱势群体,只能唯命是从,从而就出现了银行的不屑一顾、停止贷款,提前追贷行为屡屡发生,视信贷合约如同一张废纸。从企业的角度看待信用契约关系,企业赖账不还、假破产、真逃债等等不正当的以逃废银行贷款为目的的经济行为也使得银企信用契约关系大受打击。
二、构建新型的银企关系中银行的行为
1.识别放贷的对象
我国银行的呆、坏账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政府,政府的几次剥离都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剥离的呆、坏账马上就会被新的所代替,我觉得这就是我国银行的贷款的盲目性以及政府的干预作用的结果。解决这种盲目性的主要方式就是要求企业加大信息披露的力度,同时还要银行充分运用先进工具加深对客户的认识程度。
目前,许多国内银行的数据库虽然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料,但银行的这些信息系统是相对独立的,不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也缺乏一套有效的数据分析系统进行信息分析,银行的业务处理流程还是沿用旧的体制,仍基于内部管理和内部核算的需要。对银行来说,这些信息资料没有充分利用起来,从这些客户资料中很难分析出正确的信息,从而不能为银行的管理层提供正确的决策支持,对银行本身提升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都是极为不利的。建立CRM(custom relationship manage)系统,它能加强对客户的管理,寻求对客户最大程度的了解,从而使客户与银行的关系以及银行从客户身上获取的利润得到最优化。同时采用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的资信评级,银行也参与企业的资信评估,其中不仅要考核其财务状况还要考虑到经营者的行为与信息、技术成长性和发展前景。在同业之间互通信息、协调行动让没有信用的企业无容身之地,对于风险大的客户贷款可以采用银团贷款,共担风险,降低了单个银行的借贷风险,这样既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又改善了银行和企业的关系。银行还可以根据贷款的质量和自身的需要采用“信贷转让”,将该笔贷款卖给另一家金融机构,此项业务能够解决银行和企业对贷款质量的争议,进一步稳定银企的关系。由于对贷款对象的有力识别,工行2001年末新增贷款不良率仅为0.17%,信贷资产质量较上年明显好转。
2.服务放贷群体
银行长期以来对客户仍然采取的是传统的“一视同仁”的服务模式,不能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不同的需求。虽然中国银行业这几年花大力气改善自身的服务质量,更新金融产品,但总体而言,对“以客户为中心”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了解客户的潜在需求,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客户变化,不能抓住真正的赢利客户,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服务。作为改进的措施,对已经接受贷款的企业银行可以作为投资顾问,设计出与授信企业相符的金融工具或衍生金融工具为其服务。招商银行就先后与宝马汽车集团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中港集团和华能集团签署了全面的服务合作协议,银企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构建出新型的和谐的银企关系。同时银行还可以考虑向某些企业提供投资,银行作为企业的股东就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企业本身的运作状况,银行就可以根据企业的自身状况制定或创造出更为有效的金融工具为企业服务。德国的银行对于其投资的企业,会派驻专门的董事监督企业的决策、指导企业的投资。
3.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
首先,中国银行业必须转变观念,做到真正“以客户为中心”,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CRM是与“客户关系一对一理论”密切相关的。该理论认为每个客户的需求是不同的,只有尽可能地满足每个客户的特殊需求,银行才能提高竞争力。并且每个客户对企业的价值也是不同的,通过满足每个客户的特殊需求,特别是满足重要客户的特殊需求,企业可同每个客户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客户同企业之间的每一次交易都使得这种关系更加稳固,从而使企业在同客户的长期交往中获得更多的利润。2002年3月22日作为“2001年度中国500家最大外商”中排名第八的南京爱立信有限公司提前向南京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归还贷款19.9亿元人民币,转而向花旗银行上海分行贷回同样数额的巨款,这就是被媒介称为的“爱立信地震”。其起因就是2001年底南京爱立信公司为了降低应收账款,增加现金回流,向中资银行提出无追索权保理业务需求,但在目前此项业务在中资银行仍然是个空白。创新一直都是银行生存的最佳的途径,不断创新的、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品种有助于固定一些优质的客户。深发于2002年在全国各分行统一推出了商票保贴、福费庭、保理业务、财务顾问业务、出口信用保险融资、动产积货权质押业务、离岸业务、企业透支账户业务八项产品,这一“公司产品套餐”,深受广大客户的欢迎,进而也带动了其他传统业务的发展,进一步稳定了银企关系。
三、构建新型的银企关系中企业的行为
从我国企业的融资的结构来看,我国企业的融资主要还是间接融资。贷款融资占融资总量比率2002年为94.8%,2003年为97.9%,2004年为94.3%。在现今企业资金紧缺的时候,为了得到发展的资金,企业首先要转变“躺在”银行身上的老习惯,要量力而行;同时要生产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注重产品的生命,保持好企业的良性发展,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社会的需要。
其次,企业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决策、内控机制,健全财务成本,健全质量、人力资源等制度;提高经营管理能力、科学决策水平、专业技术水准和职业道德素质;加大信息披露力度,提高信用观念,管理好资金用途,确保资金有借有还;积极稳妥地推进自身改革。企业贷款时向银行提供真实、可靠、完整的信息,信息不仅应包括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公司的组织结构,还应包括真实的贷款用途。如果是特定项目,提供真实的项目信息。不利用虚假信息骗取银行贷款,维护自己的信用等级。因为一些在金融市场出现问题的公司在出问题后,往往暴露出此前利用复杂的、不透明的、外人往往摸不清的公司组织结构,利用复杂的股权控制结构,通过控制多种融资渠道,甚至是通过参股控制一些金融机构或准金融机构进行关联融资,最终不仅害了银行,而且还毁了自己。
企业要提高资本金实力。从全国范围来看,总体而言,企业资本金不足的现象比较严重。虽然说目前的状况和上世纪90年代上半期相比已经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就市场经济的规律而言,我国企业资本金的总体比例依然较低。企业资本金比例较低可能带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向银行借贷的杠杆率较高。如果企业资本金偏低,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中需要向银行借贷的比例就比较高,即杠杆率较高。杠杆率较高意味着企业自身承担的风险比较小,而银行承担的比例风险相对比较大。因此,企业获得银行再贷款的机会就会减少甚至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