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非博物馆达人,面对众多藏品,可能鲜少能看出个所以然。对于文物的阅读必然需要大量背景知识,在观展这件事上,若不做功课,也只能走马观花了,而《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正是这样一套“功课”之书。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原本是由大英博物馆和BBC联手打造的一档广播节目,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主笔撰写,最初在2010年以广播形式放送,而后结集成书。表面看来,它有些高端大气上档次,事实上却是非常亲民的通俗读物。一路读下来,信息量虽然庞杂,却不艰深,文笔极为顺畅易读。虽然它写的只是大英博物馆的部分藏品,但是此书以物写史的手法,让它绝对不只是单一的文物赏鉴,丰富的内容让尚未亲临大英博物馆的读者也能所获甚多,特别是在历史和地理方面。
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介绍,在广播节目中所讲解的藏品,是由BBC和大英博物馆的同事从博物馆选出的100件藏品,范围从大约二百万年前人类起源直至今日。“当然我们能表现的仅仅是世界史的一部分,但仍希望它是一部整个世界都参与其中的历史。”
其实从800万馆藏中只选取100件来讲解,真是显得太微不足道了,而且这100件藏品中世界闻名的文物如罗塞塔石碑、女史箴图等基本寥寥无几,所选取的“零七八碎”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闻所未闻,这其中有些因为特色鲜明让人过目不忘,比如表现罗马帝国时代同性恋的沃伦杯、经历复杂且做工繁复精致的丢勒的《犀牛》木板画、与最近风靡网络的“妈妈再打我一次”造型极为相近的刘易棋子等,不过也有许多看起来似乎不具有代表性、看起来比较轻简的物件,比如丹王的凉鞋标签、新罗瓦当、皮影戏偶比玛等,甚至写到最后出现了21世纪最早的信用卡与充电器,让人生出一种穿越之感。可这也正是此书的与众不同之处,与其说它在解读文物,不如说它是在梳理历史,从公元前两百万年始,直至当下,所有的物品都是历史的切面,它记载了国家的变革、反映了不同的社会习俗、展现了人类精神世界的变迁。当以往所有人类的活动痕迹本该随着时间的推移烟消云散时,是文字传承了记忆,而物品佐证了历史。
提到历史,必不可免俗的涉及国家与民族。比如当我们阅读100件展品中的10件中国藏品时,难免会心生涟漪,细数从书中第五部分才迟迟现身的西周康侯簋、到春秋战国的铜钟、汉代的漆杯、东晋的女史箴图、新疆出土的于阗国传丝公主画板、唐代的墓葬俑、元代的大卫对瓶、明代的纸币、清代的玉璧以及现代的太阳能灯具,难免会产生对文字不够深入的不满,也会为所选物品分量不足而介怀,其实这未尝不是民族自尊心与虚荣心的一种折射。诚如书中所言“放眼全球还能让你看到,对历史的不同书写取决于你的身份和立足点。”而“通过解读文物跨越时空所传递的信息来讲述这个世界的历史”正是此书的主旨,此时,我们大可以抛弃政治的成见、民族的偏见,单纯地在文物之上阅读历史,并借由这管中窥豹,开启更为广阔的历史之门。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原本是由大英博物馆和BBC联手打造的一档广播节目,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主笔撰写,最初在2010年以广播形式放送,而后结集成书。表面看来,它有些高端大气上档次,事实上却是非常亲民的通俗读物。一路读下来,信息量虽然庞杂,却不艰深,文笔极为顺畅易读。虽然它写的只是大英博物馆的部分藏品,但是此书以物写史的手法,让它绝对不只是单一的文物赏鉴,丰富的内容让尚未亲临大英博物馆的读者也能所获甚多,特别是在历史和地理方面。
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介绍,在广播节目中所讲解的藏品,是由BBC和大英博物馆的同事从博物馆选出的100件藏品,范围从大约二百万年前人类起源直至今日。“当然我们能表现的仅仅是世界史的一部分,但仍希望它是一部整个世界都参与其中的历史。”
其实从800万馆藏中只选取100件来讲解,真是显得太微不足道了,而且这100件藏品中世界闻名的文物如罗塞塔石碑、女史箴图等基本寥寥无几,所选取的“零七八碎”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闻所未闻,这其中有些因为特色鲜明让人过目不忘,比如表现罗马帝国时代同性恋的沃伦杯、经历复杂且做工繁复精致的丢勒的《犀牛》木板画、与最近风靡网络的“妈妈再打我一次”造型极为相近的刘易棋子等,不过也有许多看起来似乎不具有代表性、看起来比较轻简的物件,比如丹王的凉鞋标签、新罗瓦当、皮影戏偶比玛等,甚至写到最后出现了21世纪最早的信用卡与充电器,让人生出一种穿越之感。可这也正是此书的与众不同之处,与其说它在解读文物,不如说它是在梳理历史,从公元前两百万年始,直至当下,所有的物品都是历史的切面,它记载了国家的变革、反映了不同的社会习俗、展现了人类精神世界的变迁。当以往所有人类的活动痕迹本该随着时间的推移烟消云散时,是文字传承了记忆,而物品佐证了历史。
提到历史,必不可免俗的涉及国家与民族。比如当我们阅读100件展品中的10件中国藏品时,难免会心生涟漪,细数从书中第五部分才迟迟现身的西周康侯簋、到春秋战国的铜钟、汉代的漆杯、东晋的女史箴图、新疆出土的于阗国传丝公主画板、唐代的墓葬俑、元代的大卫对瓶、明代的纸币、清代的玉璧以及现代的太阳能灯具,难免会产生对文字不够深入的不满,也会为所选物品分量不足而介怀,其实这未尝不是民族自尊心与虚荣心的一种折射。诚如书中所言“放眼全球还能让你看到,对历史的不同书写取决于你的身份和立足点。”而“通过解读文物跨越时空所传递的信息来讲述这个世界的历史”正是此书的主旨,此时,我们大可以抛弃政治的成见、民族的偏见,单纯地在文物之上阅读历史,并借由这管中窥豹,开启更为广阔的历史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