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历史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思想因素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思想史对深刻认识历史、传承文化精神、探究发展规律有着重要意义。历史叙述、历史评判离不开主观思想意识,无论是史学研究还是历史教学,都应当重视思想史。
当前受教材体例、教学理念等因素影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着忽视思想内涵、教学视野狭窄等问题。笔者在本文重新审视思想史特点,结合教学实践,针对思想史在必修3教学中的意义谈谈自己的看法,旨在助力改进教学。
一、思想史在必修3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史是历史存在的反映,但并非完全依附于历史存在。思想史具有自主性,可以在“自主的精神领域”不断发展;思想史还具有包容性,可以拓展史实的深度和广度。思想史上述特征在必修3教学中有重要意义。
1.有助于贯彻历史学科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进一步精选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学科大概念以相关概念、主题、有争议的结论或观点等方式进行表述,在教学中可聚焦学科核心内容、明确教学核心任务、引导架构知识框架、促进理解型教学、助力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围绕学科大概念,借助思想史自主性、包容性特征,挖掘丰富内涵,为必修3相关概念及有争议的结论丰富论据,是实现教学结构化、情境化的有效途径。
2.有助于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必修3突出几个重要历史阶段的主流意识,时间与空间上仍有空白。在深度上,新史学研究成果可深化对诸多问题的探讨,积累史料论证依据;在广度上,可弥补空白,构建思想通史结构。例如,夏商周时王权与神权思想、商周天命观等近年常见考点,课本未介绍,需借助思想史予以补充。
3.有助于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贯彻学科要求的落脚点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近年来高考命题的侧重点也是考查核心素养。把握思想史与社会史互动关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有利于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逐步养成。必修3教材内容抽象晦涩、理论性强,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史实传授的教学模式,多角度解读人类历史的思想文化,透过思想史将历史活化为“人”的历史、感受历史的脉动、激发学生的认识欲望。有认知欲望,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为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形成奠基。
4.有助于深化学生思想境界。
为适应当今世界发展的要求,历史教学需要培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现代公民;为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要求,历史教学需要满足传承思想、探寻规律、服务现实的教育目的。思想史可挖掘空间大,有助于拓宽历史视野、深化思想境界,对学生家国情怀的渗透起著关键作用。
二、当前必修3教学存在的误区
受教材体例、教学理念、教师学识等因素影响,目前的教学存在以下误区。
一是忽视思想内涵。思想史通常借助人的语言文字表现出来,表现为一种主张或思潮。思想史不是复述历史主张,而是传承思想价值、探寻发展规律。当前的灌输式历史教学,忽视对思想本质的反思、忽视统治权力及著史者对史实的干扰、忽视思想动态的变化过程,影响了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是窄化思想范畴。在教学中思想史被窄化为思想家、哲学家的观点,忽略了军事、科学等其他范畴,乃至普通民众的思想价值。葛兆光所谓“在精英和经典的思想与普通的社会和生活之间,还有一个‘一般知识、思想和信仰的世界’”,指的便是普通民众观念。历史学家对“精英和经典思想”研究的重视,影响了教材史料的选取,以及历史教学对民众观念的重视。
三是淡化时代背景。所有的思想史均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深入认识时代背景,是挖掘思想史价值的必要条件。当前思想史教学,局限于介绍思想家主张、经典文本,而淡化时代背景,是舍本逐末。
三、改进必修3思想史教学的策略
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得出结论,充分挖掘思想史在教学中的价值。
1.坚持科学研究方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高考文综改革的需要,有必要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学科基本理论与方法。思想史教学,要求教师坚持科学研究方法的引导,强化学生唯物史观核心素养,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理论原则,坚持史学界提倡的结合社会史研究思想史的科学方法,梳理人类思想史长河的脉络和动态变化。
2.把握思想史自身特征。
重视思想史自主性、包容性特点,挖掘丰富内涵。在具体方法上,教师加强引导,关注不同历史阶段思想意识之间的联系、过渡、衔接,关注思想体系的内在传承。在时空上,把每一领域不同时期的思想内容串联成线,形成思想通史。例如,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传承发展,串联成独立的儒学发展史。
扩展思想史关注领域和范畴。只有不局限于教材、不局限于时代和地域,充分挖掘各领域史料,才能理解思想史的丰富性、复杂性。另外,及时关注史学研究新动态,有选择地引入新研究成果。新成果往往更多地反映思想本质,也更接近高考。
3.注重时代背景分析。
历史教学注重社会史与思想史相结合,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也是实现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分析时代整体背景,把握阶段特征,梳理时代背景与思想发展的互动关系。此外,要以动态眼光捕捉历史之“变”。时代变动、人物生平、新思想影响范围,都为学习思想史提供捷径。
例如,学习《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时,学生需要知晓伯罗奔尼撒战争使雅典盛极而衰,影响了苏格拉底思想。对特定时代的分析,可清晰得出思想源于时代。
4.强化有效信息转化。
学习思想史,不是将思想文化孤悬于精神世界,而是立足于教学需求,强化训练学生的有效信息转化能力,推动课程内容趋向结构化、情境化;拓展历史视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训练学生的历史解释、史料实证能力。
学生实现信息转化的途径多样。借助思想史史料,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历史典故,使“静态的历史知识”变为“动态的历史事件”;借助所学,举一反三认识其他领域的思想现象;对比不同时空下相关思想现象的关联,例如,学习了明清三大思想家,可以认识明清小说中早期民主思想、晚晴民主思想产生的历史原因。
总之,思想是时代最精华的部分,是时代的积淀与沉思。透过思想史,我们可以挖掘到历史最隐秘的部分、最本质的面貌。思想史自身特征及丰富的内涵,为改进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了很大便利。思想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独特价值,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和实践。
当前受教材体例、教学理念等因素影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着忽视思想内涵、教学视野狭窄等问题。笔者在本文重新审视思想史特点,结合教学实践,针对思想史在必修3教学中的意义谈谈自己的看法,旨在助力改进教学。
一、思想史在必修3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史是历史存在的反映,但并非完全依附于历史存在。思想史具有自主性,可以在“自主的精神领域”不断发展;思想史还具有包容性,可以拓展史实的深度和广度。思想史上述特征在必修3教学中有重要意义。
1.有助于贯彻历史学科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进一步精选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学科大概念以相关概念、主题、有争议的结论或观点等方式进行表述,在教学中可聚焦学科核心内容、明确教学核心任务、引导架构知识框架、促进理解型教学、助力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围绕学科大概念,借助思想史自主性、包容性特征,挖掘丰富内涵,为必修3相关概念及有争议的结论丰富论据,是实现教学结构化、情境化的有效途径。
2.有助于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必修3突出几个重要历史阶段的主流意识,时间与空间上仍有空白。在深度上,新史学研究成果可深化对诸多问题的探讨,积累史料论证依据;在广度上,可弥补空白,构建思想通史结构。例如,夏商周时王权与神权思想、商周天命观等近年常见考点,课本未介绍,需借助思想史予以补充。
3.有助于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贯彻学科要求的落脚点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近年来高考命题的侧重点也是考查核心素养。把握思想史与社会史互动关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有利于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逐步养成。必修3教材内容抽象晦涩、理论性强,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史实传授的教学模式,多角度解读人类历史的思想文化,透过思想史将历史活化为“人”的历史、感受历史的脉动、激发学生的认识欲望。有认知欲望,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为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形成奠基。
4.有助于深化学生思想境界。
为适应当今世界发展的要求,历史教学需要培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现代公民;为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要求,历史教学需要满足传承思想、探寻规律、服务现实的教育目的。思想史可挖掘空间大,有助于拓宽历史视野、深化思想境界,对学生家国情怀的渗透起著关键作用。
二、当前必修3教学存在的误区
受教材体例、教学理念、教师学识等因素影响,目前的教学存在以下误区。
一是忽视思想内涵。思想史通常借助人的语言文字表现出来,表现为一种主张或思潮。思想史不是复述历史主张,而是传承思想价值、探寻发展规律。当前的灌输式历史教学,忽视对思想本质的反思、忽视统治权力及著史者对史实的干扰、忽视思想动态的变化过程,影响了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是窄化思想范畴。在教学中思想史被窄化为思想家、哲学家的观点,忽略了军事、科学等其他范畴,乃至普通民众的思想价值。葛兆光所谓“在精英和经典的思想与普通的社会和生活之间,还有一个‘一般知识、思想和信仰的世界’”,指的便是普通民众观念。历史学家对“精英和经典思想”研究的重视,影响了教材史料的选取,以及历史教学对民众观念的重视。
三是淡化时代背景。所有的思想史均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深入认识时代背景,是挖掘思想史价值的必要条件。当前思想史教学,局限于介绍思想家主张、经典文本,而淡化时代背景,是舍本逐末。
三、改进必修3思想史教学的策略
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得出结论,充分挖掘思想史在教学中的价值。
1.坚持科学研究方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高考文综改革的需要,有必要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学科基本理论与方法。思想史教学,要求教师坚持科学研究方法的引导,强化学生唯物史观核心素养,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理论原则,坚持史学界提倡的结合社会史研究思想史的科学方法,梳理人类思想史长河的脉络和动态变化。
2.把握思想史自身特征。
重视思想史自主性、包容性特点,挖掘丰富内涵。在具体方法上,教师加强引导,关注不同历史阶段思想意识之间的联系、过渡、衔接,关注思想体系的内在传承。在时空上,把每一领域不同时期的思想内容串联成线,形成思想通史。例如,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传承发展,串联成独立的儒学发展史。
扩展思想史关注领域和范畴。只有不局限于教材、不局限于时代和地域,充分挖掘各领域史料,才能理解思想史的丰富性、复杂性。另外,及时关注史学研究新动态,有选择地引入新研究成果。新成果往往更多地反映思想本质,也更接近高考。
3.注重时代背景分析。
历史教学注重社会史与思想史相结合,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也是实现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分析时代整体背景,把握阶段特征,梳理时代背景与思想发展的互动关系。此外,要以动态眼光捕捉历史之“变”。时代变动、人物生平、新思想影响范围,都为学习思想史提供捷径。
例如,学习《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时,学生需要知晓伯罗奔尼撒战争使雅典盛极而衰,影响了苏格拉底思想。对特定时代的分析,可清晰得出思想源于时代。
4.强化有效信息转化。
学习思想史,不是将思想文化孤悬于精神世界,而是立足于教学需求,强化训练学生的有效信息转化能力,推动课程内容趋向结构化、情境化;拓展历史视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训练学生的历史解释、史料实证能力。
学生实现信息转化的途径多样。借助思想史史料,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历史典故,使“静态的历史知识”变为“动态的历史事件”;借助所学,举一反三认识其他领域的思想现象;对比不同时空下相关思想现象的关联,例如,学习了明清三大思想家,可以认识明清小说中早期民主思想、晚晴民主思想产生的历史原因。
总之,思想是时代最精华的部分,是时代的积淀与沉思。透过思想史,我们可以挖掘到历史最隐秘的部分、最本质的面貌。思想史自身特征及丰富的内涵,为改进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了很大便利。思想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独特价值,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