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旦之前,有几件关于数据泄露的报道着实让人闹心。
先是借贷宝10G裸贷照片和视频压缩包在网上广泛流传,引起轩然大波;接下来,又说京东的12G数据泄露了,包括用户名、密码、邮箱、QQ号、电话号码、身份证等多种信息;再有国家电网面向4亿用户推出的掌上电力APP,也成了数据黑色产业链觊觎的对象,正在出现数据泄露,涉及用户规模已经超过千万级,据称这些数据加工之后,可以根据用电数据分析你家什么时候有人、什么时候没人……
关于网络信息数据泄露的事件似乎时时刻刻都能发生,仿佛一直有双看不见的黑手举着重石,时不时地砸向平静水面,掀起阵阵风浪,细思极恐。想想用户在使用某个网站,或APP时,总会被要求设置密码,设置简单的,网站还会善意提醒你,唉呀,你的安全级别太低了,要把密码设置得复杂些。于是,人们只能一遍又一遍挖空心思,想出几个以为只有自己知道,但又特别复杂的密码。但在这一次次重大信息泄露事件曝光之后,每位用户费尽心思设置密码的行为一下子变得非常荒诞又可笑。这过程简直就是掩耳盗铃,就像是家里安装的那种防君子不防小人的防盗窗。
再看看,前阵子南都记者的那次暗访,这位记者仅仅花费700元,就买到了同事的不少行踪记录,包括乘机、开房、上网吧等,有11项之多。更让人惊悚的是,同事一天的行踪定位甚至存款余额,也都可以轻松查到。
這一起起事件,迫使人们不得不承认: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当下,人人都处于“裸奔”的危险境地。
因为,在当下,在一切皆能联网的当下,仅仅两项数据就可以全方位还原一个人:一个身份证号和一个手机号。因为,通过这两项信息,不法分子就完全可以“按图索骥”,把你的家庭住址、工作单位、乘机(车)、开房、活动轨迹、财富等全部掌握在手。有所谓的知情人称,网络上倒卖数据的黑团伙可以把这些数据抽象成几个方面:征信数据、电信定位数据、移动主机数据、快递数据、公安系统数据。这几个方面的数据被充分利用之后,“一骗一个准”成为可能。
想想清华大学的那名教师,就因为遭遇了电信诈骗,被轻松“卷走”了1760万元。还有徐玉玉,受害者徐玉玉接到了一通陌生电话,对方声称有一笔2600元助学金要发放给她。在这通陌生电话之前,徐玉玉确实曾接到过教育部门发放助学金的通知,才毫不怀疑地将9900元存款转给骗子,被骗了血汗钱,郁结于心,最后失去了生命。
这样的令人愤慨而又颇感无奈无力的事件越来越多地发生着,似乎没有停止的时候。记者们追查了这幕后“黑手”运作的产业链,发现“内外勾结”是主因,“信息源头——大中间商——小中间商”这条产业链上的不法分子还越来越多。2015年年初,腾讯曾经发布过首份《网络黑色产业链年度报告》中披露,在移动支付安全领域,目前已逐渐形成一条分工明确、作案手法专业的黑色产业链,犯罪团伙具有很强的区域聚集性,分布在二三线城市,主要为年龄介于15至25岁之间的无业年轻人。
这些调查、这些事件在一次次地敲响警钟,就我们企业和个人来说,除了提高警惕,进行自我约束之外,似乎并无它法。因为在当下,“脱网”回归自然原始状态的生活不会再现,人们只能寄希望于工信部、公安机关、虚拟运营商等部门和机构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决心与犯罪分子“死磕”。
先是借贷宝10G裸贷照片和视频压缩包在网上广泛流传,引起轩然大波;接下来,又说京东的12G数据泄露了,包括用户名、密码、邮箱、QQ号、电话号码、身份证等多种信息;再有国家电网面向4亿用户推出的掌上电力APP,也成了数据黑色产业链觊觎的对象,正在出现数据泄露,涉及用户规模已经超过千万级,据称这些数据加工之后,可以根据用电数据分析你家什么时候有人、什么时候没人……
关于网络信息数据泄露的事件似乎时时刻刻都能发生,仿佛一直有双看不见的黑手举着重石,时不时地砸向平静水面,掀起阵阵风浪,细思极恐。想想用户在使用某个网站,或APP时,总会被要求设置密码,设置简单的,网站还会善意提醒你,唉呀,你的安全级别太低了,要把密码设置得复杂些。于是,人们只能一遍又一遍挖空心思,想出几个以为只有自己知道,但又特别复杂的密码。但在这一次次重大信息泄露事件曝光之后,每位用户费尽心思设置密码的行为一下子变得非常荒诞又可笑。这过程简直就是掩耳盗铃,就像是家里安装的那种防君子不防小人的防盗窗。
再看看,前阵子南都记者的那次暗访,这位记者仅仅花费700元,就买到了同事的不少行踪记录,包括乘机、开房、上网吧等,有11项之多。更让人惊悚的是,同事一天的行踪定位甚至存款余额,也都可以轻松查到。
這一起起事件,迫使人们不得不承认: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当下,人人都处于“裸奔”的危险境地。
因为,在当下,在一切皆能联网的当下,仅仅两项数据就可以全方位还原一个人:一个身份证号和一个手机号。因为,通过这两项信息,不法分子就完全可以“按图索骥”,把你的家庭住址、工作单位、乘机(车)、开房、活动轨迹、财富等全部掌握在手。有所谓的知情人称,网络上倒卖数据的黑团伙可以把这些数据抽象成几个方面:征信数据、电信定位数据、移动主机数据、快递数据、公安系统数据。这几个方面的数据被充分利用之后,“一骗一个准”成为可能。
想想清华大学的那名教师,就因为遭遇了电信诈骗,被轻松“卷走”了1760万元。还有徐玉玉,受害者徐玉玉接到了一通陌生电话,对方声称有一笔2600元助学金要发放给她。在这通陌生电话之前,徐玉玉确实曾接到过教育部门发放助学金的通知,才毫不怀疑地将9900元存款转给骗子,被骗了血汗钱,郁结于心,最后失去了生命。
这样的令人愤慨而又颇感无奈无力的事件越来越多地发生着,似乎没有停止的时候。记者们追查了这幕后“黑手”运作的产业链,发现“内外勾结”是主因,“信息源头——大中间商——小中间商”这条产业链上的不法分子还越来越多。2015年年初,腾讯曾经发布过首份《网络黑色产业链年度报告》中披露,在移动支付安全领域,目前已逐渐形成一条分工明确、作案手法专业的黑色产业链,犯罪团伙具有很强的区域聚集性,分布在二三线城市,主要为年龄介于15至25岁之间的无业年轻人。
这些调查、这些事件在一次次地敲响警钟,就我们企业和个人来说,除了提高警惕,进行自我约束之外,似乎并无它法。因为在当下,“脱网”回归自然原始状态的生活不会再现,人们只能寄希望于工信部、公安机关、虚拟运营商等部门和机构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决心与犯罪分子“死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