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资金过剩对中国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一些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笔者认为,减少外贸顺差不论选择何种路径,都是作茧自缚,对中国经济发展都是不利的;通过扩大居民“吃、穿、用”等方面的消费来拉动内需,不仅难度很大,而且潜力相当有限。要落实扩大内需政策,必须分离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通过加快非生产性投资的发展,提高与居民“住、行、学”消费相关的供给能力,为缓解资金过剩创造实体经济面的条件。
【机 构】
: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00732
【基金项目】
:
笔者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08AJY006)研究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金过剩对中国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一些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笔者认为,减少外贸顺差不论选择何种路径,都是作茧自缚,对中国经济发展都是不利的;通过扩大居民“吃、穿、用”等方面的消费来拉动内需,不仅难度很大,而且潜力相当有限。要落实扩大内需政策,必须分离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通过加快非生产性投资的发展,提高与居民“住、行、学”消费相关的供给能力,为缓解资金过剩创造实体经济面的条件。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发展迅猛,大量的中间品贸易把不同国家从事不同工序生产的企业联系起来,使国际分工深入到产品内部。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参与国的劳动力就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考察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工业部门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经验验证的结果表明,国际垂直专业化促进了中国工业部门非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就业,降低了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就业,并且不同类型工业部门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劳动力就业结构存在差异化影响。
对于我国研究生规模呈现的迅速增长势头,之前就有各种议论。而随着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提出200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将比上年增长5%左右,研究生规模的问题再次被人关注。这事关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构建,故而十分重要。从对包括美国、日本和韩国研究生教育历程的考察分析可以看出,研究生规模的大小同经济发展阶段、人口数量和结构、就业状况、科技教育经费、师资条件和国民教育结构等因素直接相关。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人口数量、就业状况以及国民教育结构等因素都表明,作为一个研究生教育的后发国家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财贸所)夏杰长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开题报告会于2009年4月8日在财贸所会议室举行。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结合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宏观形势,促进我国城市经济的理论与政策研究,总结我国城市发展、城乡统筹经验,加强学术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财贸经济》杂志社与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省城市发展研究所、《经济纵横》杂志社,拟于2009年8月中旬联合举办“城市发展与城乡统筹理论研讨会”,现将有关会议事宜通知如下:
知识产权是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下知识生产过程中与生俱来的,是天生的,不是在流通或扩散中产生的,更不是国家凭空法定创制的。完整复位知识财产权是客观规律。知识流通或扩散中的垄断不是由财产权引起的,而正是由财产权得不到应有尊重和保护造成知识投资、生产和供给不足所造成的。与知识产权代价论、对价论和利益平衡论试图以法权强行限制、对价和平衡知识产权根本不同,知识产权天生论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为指导,认为知识产权既不是对社会公众的代价,也不是法权按一定对价条件衡平或按利益平衡原则所创制的产物,而是由知识生产劳动过程创造的
利用横截面数据构建线性模型,从城市化水平、投资、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基础设施、相关产业和劳动力价格等方面出发,本文对决定服务业就业的因素进行了数量分析,进而探讨了促进服务业就业增长的有效途径。结论显示,服务业投资增长及基础设施改善对服务业就业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他因素对就业的影响不明显。本文结论的现实意义是应将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结合起来,在加大服务业投资时,不仅要考察投资的经济回报率,更要重视投资对就业增长的贡献。同时,应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带动服务业发展,进而促进服务业就业的增长。
在战略联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交易特征、资源投入、竞争强度和风险感知等方面系统地构建了农产品渠道联盟模式选择与联盟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对概念模型提出的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交易特征因素、交易成本和风险感知都显著影响农产品渠道联盟模式选择,但资源依赖和风险感知对农产品联盟模式选择的影响程度最大,这是农产品渠道联盟区别于非农领域的一个显著特点,同时,以上诸因素必须与联盟模式匹配才能够提升联盟绩效。研究还发现,交易成本和风险感知具有对联盟模式选择的中介效应,且风险感知具有完全中介效应,但以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大庆之年。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大幅度改善,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全球影响力大大提升。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引爆了此后的全面金融危机,美联储和美国政府被迫以数10年来未有的规模对金融系统进行公共干预。本文在对美联储注入流动性措施和美国政府采取的紧急援助一揽子行动进行简要概述及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金融危机发生时,央行和政府为稳定金融体系必然实施公共干预,但关键在于公共干预的时机和力度的结论。本文提出,金融危机发生时金融稳定要依靠央行和政府来实现;但金融市场的复苏还是要回归本源,让市场发挥作用,那时央行和政府介入金融市场的最好方式是有效的金融监管。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是过度衍生和过度虚拟的金融资源危机,是全球经济金融发展的最大的不可持续,再次尖锐地考问虚拟经济与金融的本质及二者有无边界。金融必须尊重极限,仅用增长规模和财富聚敛作为衡量成功的惟一尺度,正破坏着珍贵的金融资源。通过生态阈值的警醒、逻辑斯蒂增长模型的提示,应该认识到金融发展和扩张同样有其不可逾越的金融阈值。面对人类贪婪而自负的挑战,次贷危机的爆发证实了金融临界点的客观存在性。沙堆实验、混沌论提供了理性认识金融阈值的科学方法,而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更为现实的道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