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6岁进入东方歌舞团,两年后考进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黄湘丽现在已是孟京辉工作室的当家花旦、观众心中的百变女郎。一个人在台上唱歌、跳舞、说话,在演了300多场的“陌生女人”后,这次黄湘丽变身萨冈小说《你好,忧愁》中有点叛逆的18岁少女,周旋于父亲和父亲的情人之间,再次开始了独角戏旅程。2015年12月3日,黄湘丽的第二部独角戏《你好,忧愁》在北京首演之后便移师上海,2016年3月8日至3月27日,黄湘丽带着《你好,忧愁》再度回到北京蜂巢剧场,依旧静静地在剧场里享受观众的鲜花和掌声。远离娱乐圈的纷纷扰扰,用“演员”称呼黄湘丽似乎比“明星”更贴切。
在一部戏的首演我依然会紧张,我觉得这个紧张是特别好的事情,因为这是一部新的作品,你要重新去面对观众,有时候忐忑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会觉得自己怎么能搞定这场,太紧张不安了。我觉得自己是一个高压型的选手,在高压之下能发挥得很好。《你好,忧愁》的首演就很好,因为下午排练的时候就各种改、各种忘词,首演没有问题之后就没有问题。
“好!非常好!再来一点儿!”黄湘丽丰富的肢体语言,让摄影师连连叫好,快门不停地按,镜头下扭动腰肢的她像在舞台上演独角戏一样,能量滋滋地冒出来。这是记者第二次采访黄湘丽。上次是在2013年,那时,孟京辉为黄湘丽量身打造的第一部独角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刚刚开始排练;如今,她已经在第二部独角戏中如鱼得水了。
一连演了两部独角戏,独自控制舞台、控制观众的感觉让黄湘丽直呼过瘾,但怎样给观众带来新鲜感却是一个大难题。“独角戏最难的是每天你都要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不能重复前一天的东西。”加上之前《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成功,让观众对第二部独角戏有更多的启动和好奇,因此这次《你好,忧愁》的舞台黄湘丽和同伴尝试了很多新的声音装置和不同的表演方式,舞台的声音和灯光结合得很震撼,“这部戏挺酷的”她说。
然而就是这么酷的舞台,却差一点没和观众见面。原著小说里边更多的是心理描写而鲜有事件和戏剧的冲突,加上黄湘丽一个人要分饰五角,搬上舞台的难度很大,改编的过程中他们甚至很多次想放弃。除了剧本内容的改编和五个角色,她觉得更难的是要用一种怎样的表达方式和表演方式让观众理解“青春反叛”这个主题之外更深层的东西,“有两三个月的时间都在反思这个剧本,中间也有要放弃,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去演”黄湘丽说。这部如此费脑的剧,却是黄湘丽和孟京辉的一次闲聊中确定下来的。当时黄湘丽正在看萨冈的《凌乱的床》和《你喜欢勃拉姆斯吗》,孟京辉就顺势想到了《你好,忧愁》。虽然是一个简单的开始,但却是在做一件特别困难的事,黄湘丽也是后知后觉:“全世界范围内没有人把它排成话剧,因为确实太难了,我们是第一次,去弄版权的时候别人都惊呆了,都很兴奋地说你们居然要排成话剧!” 越难的事情越有冒险的价值,才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作为孟京辉工作室的当家花旦,黄湘丽骨子里的冒险精神和孟京辉可谓一脉相承。
舞台之外的黄湘丽一点也没闲着,开演唱会,办摄影展,潜能无限,还负责自己创作话剧里的音乐。排《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时,孟京辉为了帮助黄湘丽进入角色就让她去写歌,可她只是乐感不错,从来没尝试过创作,孟京辉一通激将法, 跟她说:“你看人家都会作词作曲,你为什么不会呀?”这个不服输的湖南女孩一口气写了十二首歌,“那是第一次写歌,确实是情感的爆发,非常真实。”黄湘丽回忆说。《你好,忧愁》中的惟一一首抱着吉他弹唱的歌也是黄湘丽自己的创作。没人能否认黄湘丽的天赋。在排演话剧《桃色办公室》时,学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步只用了不到两小时。詹瑞文用激将法逼黄湘丽说:“你一定学不会跳太空步,因为你很笨。”结果黄湘丽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学会了跳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步。排《蝴蝶变形记》时,她又喜欢上了摇滚乐。
在孟京辉的团队中,黄湘丽算是个“老人儿”,她也是孟京辉心目中的女神,孟京辉的微博里时不时就“丽丽!丽丽!”、“丽丽!牛B!”的。要知道,孟京辉绝少夸人,“牛B”是他对于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最高的评价。而黄湘丽的人生终极梦想,也是当一个“牛B的话剧女演员”。
这个为了成为一个“牛B的话剧女演员”的女孩,比你想的更热爱生活——爱所有美好的事物,喜欢很简单的东西,晒太阳、滑雪、看电影、和朋友聊天,现在喜欢养多肉植物,最高纪录达到80盆。;她还是组里的生活委员,会叮嘱大家吃水果、喝汤;她喜欢说“特别好”,感觉对任何事都很满足,当年中戏的同学大多都进了影视圈,像她一样坚守着话剧阵地的人不多,虽然没有大笔大笔的收入,她却觉得很快乐,也完全没有进军影视的打算,因为“不喜欢那种老换组的方式,在这里确实能进步,每一年都在进步、在改变”。比起财富和出名,黄湘丽更在意自由发挥的空间和创作的激情,就像这个地道的湖南妹子平时酷爱做菜,如果白天不排练,她会做一顿饭给自己吃,或者叫朋友来大吃一顿,而工作和生活也跟做菜一样,绿的红的黄的,都要有滋有味的。
Q = 《北京青年》周刊A = 黄湘丽
高压型选手“踏上舞台抛开一切就不孤独了”
Q:一个人演了300多场独角戏,会不会有一种孤独感?
A:在舞台上不会有,更多的是上台之前,上台之后根本无暇顾及那种孤独感,台下有上百位观众,《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有上千位,你的注意力只会在跟观众能量的交流和心灵的交流上,一点儿也不孤独。但是上场之前在化妆间化妆和热身,当你一个人要走上舞台的时候是孤独的,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帮你,你也不知道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即将发生什么,会不会打破酒杯,會不会说错词,观众会有什么反应,这些都会有。但是当你真正踏上舞台,把所有东西抛开,注意力放在表演和观众上,就完全不会孤独了。 Q:现在上台前还会紧张吗?
A:在一部戏的首演我依然会紧张,我觉得这个紧张是特别好的事情,因为这是一部新的作品,你要重新去面对观众,有时候忐忑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会觉得自己怎么能搞定这场,太紧张不安了。我觉得自己是一个高压型的选手,在高压之下能发挥得很好。 《你好,忧愁》的首演就很好,因为下午排练的时候就各种改、各种忘词,首演没有问题之后就没有问题。
Q:在排练的过程、或私下练习中,你用什么方式让自己找到一种“独角”的状态?
A:不用找,因为就是一个人在排练(笑)。你一个人,没有任何人能帮你,所以你必须激发自己很多东西。
Q:演一个角色几百次,这种重复性会让你感觉疲惫吗?
A:你说的这个疲惫肯定是有的,因为一部戏基本每天都要演,但是要调整好自己,每天要给自己惊喜,每天有不同的能量摄入这部剧。 《你好,忧愁》刚演了35场,还真的每一场都不一样,不一样是很细微的,导演也会经常进行改动,注入新鲜的东西。因为这时候觉得这种表达方式好,过了一段时间觉得另一种表达方式更好。
Q:有没有发现一些以前没有发现的潜质和能量?
A:遇事比较沉着,因为舞台上会发生大大小小的问题。有一次麦杆断了,就记得我用一根快要折的麦杆演的戏。还有一次是我手里拿的摄像机出了问题,屏幕上没有显示我的表情,没办法也得继续演下去。都是很细小的事情,比如《你好,忧愁》里我的头饰没戴稳,就把“扶”的动作化成一个戏,总之就是随机应变。
坚守话剧阵地“影视圈的朋友都羡慕我”
Q: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演绎的是女人的一生, 《你好,忧愁》 讲的是一个18岁的姑娘青春反叛的故事,关于18岁,你记忆最深的画面是什么?
A:十八岁考上中戏上大学,印象最深的跟戏剧有关的就是看了人生的第一场戏剧 《黑匣子》 ,看师哥师姐汇报,当时我才对表演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之前是完全没有接触过的,但就是十八岁刚进学校看了一场演出,就觉得这四年得好好学,这会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情。
Q:你18岁的性格是怎样的?会不会比较叛逆?和《你好,忧愁》的主人公像不像?
A:其实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叛逆,但每个人叛逆的方式不一样。有的叛逆是你说东我非得往西走,但我可能有属于我自己的一个叛逆方式,比如家长希望你成为一个明星,我就觉得不,我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所以跟家里也会有一些抗争,但也没什么,只要你坚持做就好了,不会太在意这些。
Q:演话剧是你自己坚持的吗?
A:是的。因为毕业之后同学去拍电视剧拍电影的都有,但演话剧的挺少的。我觉得也是缘分吧,就没想那么多,演了话剧,签了工作室,进去就呆了这么多年,越来越热爱舞台。开始的时候也不知道热爱舞台是怎么样的,导演问你热爱戏剧吗?我当时还迟疑了一下,说“热爱吧”,他说那我们走着看吧。其实当时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热爱,但慢慢地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Q:你的同学进影视圈的比较多,自己有进影视圈的打算吗?
A:我还真没有这个打算,就觉得现在的生活是我想要的,是我最幸福的一段时间。不会去想这么多,就觉得站在舞台上演戏就是最好的了。
Q: 《恋爱的犀牛》的前五任“明明”都已经在影视圈有了不错的发展,会有这种落差感吗?
A:不会。我觉得人生还是很公平的,我老觉得我現在已经很幸福了,如果让我去拍电视剧什么的我肯定不会像现在那么幸福。
赚再多的钱对我来说是没意义的,他们比我赚得多,但是我很快乐啊,这方面我确实要好很多。有的时候人不能太贪心,要知足,我们现在生活得也很好,不像电视剧明星可能一集好几万。我们不至于,就是做特别质朴的简单的事情,只要是愿意做的事情我觉得就很好了。
也有拍电视剧的朋友跟我说他们即使赚钱赚得多但是并不高兴,首先他们的工作环境还有很多东西不会给他们自由的发挥,这些倒还不说,自己过得很压抑。而且我也不喜欢那种老换组的方式,总之我觉得现在就很好,另外在这确实能进步,好多拍电视剧的朋友每次来看我都特别羡慕,每一年都在进步,在改变,但是可能他们就没有这种机会,因为必须要听导演的,但在我们这导演希望你更多的发挥自己。
Q:你怎么看别人给你的“百变女郎”这个称谓?
A:进工作室演了各种各样的角色,我觉得还能更百变一点,还想尝试更多的,自己还有潜力。我觉得人的潜力真的是无限的,只要在一个合适的时机给它撬动起来就是对的。
Q:为什么想开演唱会?是写歌给了你信心?
A:我们的工作室的人都挺活跃的,一开始刘畅开了一个摄影展,他开的时候我就说“挺牛的呀,我也得开个演唱会”,就是这样的,然后就真的开了。还说了要出专辑什么的,虽然现在都没时间,但我觉得有一天会实现的,就是可以再多写一点歌。
Q:除了自己在舞台上表演,会不会也去看别的演出?你最近看的话剧?
A:当然有看,但是很少,因为我们演出太多了,我们演的时候别人也演。能看的时候赶紧去看,去国外也会看。最近是在乌镇戏剧节看了好几场话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和立陶宛的《迷乱》都特别好,《迷乱》的女演员演得太好,还有李建军导演的《飞向天空的人》都看了,就那两天去看了看,其他时候真没时间了。
Q:目前为止你演的角色里最喜欢哪个?
A:这个太难了,都挺喜欢的,但独角戏的这两个角色是最特别的。我们是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下午演,恨不得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个关于剧场的梦,前天晚上坐在这,十几个小时不到又要坐在这开始演了,特晕。这种感觉真的像梦境一样,又特别现实地和现实交织在一起。总之每个角色都有让人心动的地方,都喜欢。 Q:之前拍过一组人像·面孔,是有专门学过摄影吗?
A:也没怎么学过,但是那个策展人、艺术总监会在旁边指导我。做这个首先是我特别喜欢拍照,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方式,所以当时就说那做一些特别的吧,我拍的都是我身边的朋友,后来做成副片再在上面手工涂色,就成了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很有能量,还挺过瘾的。现在有一个环境特别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准备过年的时候洗成小的然后再涂色,送给我朋友,对他们来说也是特别的。
偶像孟京辉“中国戏剧没他就废了”
Q:孟京辉可以说是你的伯乐,能不能评价一下他?
A:他是我的伯乐也是我崇拜的偶像,他是我人生中遇见的第一个这么有理想有情怀的人。他把我们招进去的时候说他想要做的事情是改变中国戏剧的现状,要建一个剧场,让更多人走进剧场看戏,从他的眼睛里你能看到闪耀着那种理想主义者的光芒。
当时我就被震住了,因为像我们这代人没什么理想,不像他们那代人,什么改变世界之类的,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人。他这么多年都在坚持,有几个人能坚持戏剧二十几年。这几年跟导演排练会觉得他这么牛B了但是他还在辛苦着,而且他精力太旺盛了,能量特别巨大,只有特别有理想的人才能把这件事做好。总之我觉得中国戏剧要是没有他就废了。
Q:他平时和你们演员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
A:就像朋友一样,特别随意也特别亲切,因为我们是他第一波招进来的所以感情也特别深厚,他对我们也特别关心。他是有什么说什么的,经常变着法子让我们进步、多看书、多看展览,用他的审美来影响我们,所以他有一群跟屁虫崇拜着他。他太强大了,而且确实他的审美高度在那儿,你得仰望。
Q:感觉你是孟京辉的女神,在微博上也总夸你,你自己感觉呢?
A:也还好吧,我觉得导演希望我成为一个特别牛的女演员。以前我没有理想,现在的理想就是成为一个特别牛的话剧女演员,这样就得付出特别多花更多的时间,而且必须特别热爱,所以我觉得导演更多的是对我的一种鼓励,希望我能够更好。他对女演员都特别好,像郝蕾姐啊跟他合作的女演員都特好。
Q: “牛B”是他对一个演员最大的褒奖?
A:对,但是我还早着呢,确实是你看了那些好的演员就知道自己和他们之间的差距,这样也挺好的,不要一下就达到什么高度,永远在进步的过程中。
Q:听说你是剧组的“生活委员”,还会给大家做菜?
A:做饭倒还好,就是经常告诉他们喝汤了,吃水果。第一年进来的时候就用我的生活方式影响大家,我觉得这也是热爱生活的一个表现,对很多事都特有热情。在外面吃了什么东西觉得好吃,回去就会试着做,有时候都被自己惊呆了,觉得太好吃了。但是现在太忙了没时间做。
Q:平时会自己做饭吗?会把朋友叫到家里来吃吗?
A:会,我觉得挺享受的,但我不会开那种大餐,因为我一个人太累了,可能一次叫一、两个朋友,简单地吃。
Q:会做湖南菜吗?
A:会,我是湖南人,爱吃湘菜,都会做一些特别重口味的。也会根据当季的东西比如这时候吃蘑菇特别好,就会买新鲜蘑菇搭配新鲜的辣椒炒。
Q:很多演员都开餐馆,你有打算吗?
A:没有,太累了,一个人做饭都很累,做多做少很麻烦,有时候都下面吃,开餐馆更不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想把精力放在这些事情上,当爱好就行了。
在一部戏的首演我依然会紧张,我觉得这个紧张是特别好的事情,因为这是一部新的作品,你要重新去面对观众,有时候忐忑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会觉得自己怎么能搞定这场,太紧张不安了。我觉得自己是一个高压型的选手,在高压之下能发挥得很好。《你好,忧愁》的首演就很好,因为下午排练的时候就各种改、各种忘词,首演没有问题之后就没有问题。
“好!非常好!再来一点儿!”黄湘丽丰富的肢体语言,让摄影师连连叫好,快门不停地按,镜头下扭动腰肢的她像在舞台上演独角戏一样,能量滋滋地冒出来。这是记者第二次采访黄湘丽。上次是在2013年,那时,孟京辉为黄湘丽量身打造的第一部独角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刚刚开始排练;如今,她已经在第二部独角戏中如鱼得水了。
一连演了两部独角戏,独自控制舞台、控制观众的感觉让黄湘丽直呼过瘾,但怎样给观众带来新鲜感却是一个大难题。“独角戏最难的是每天你都要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不能重复前一天的东西。”加上之前《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成功,让观众对第二部独角戏有更多的启动和好奇,因此这次《你好,忧愁》的舞台黄湘丽和同伴尝试了很多新的声音装置和不同的表演方式,舞台的声音和灯光结合得很震撼,“这部戏挺酷的”她说。
然而就是这么酷的舞台,却差一点没和观众见面。原著小说里边更多的是心理描写而鲜有事件和戏剧的冲突,加上黄湘丽一个人要分饰五角,搬上舞台的难度很大,改编的过程中他们甚至很多次想放弃。除了剧本内容的改编和五个角色,她觉得更难的是要用一种怎样的表达方式和表演方式让观众理解“青春反叛”这个主题之外更深层的东西,“有两三个月的时间都在反思这个剧本,中间也有要放弃,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去演”黄湘丽说。这部如此费脑的剧,却是黄湘丽和孟京辉的一次闲聊中确定下来的。当时黄湘丽正在看萨冈的《凌乱的床》和《你喜欢勃拉姆斯吗》,孟京辉就顺势想到了《你好,忧愁》。虽然是一个简单的开始,但却是在做一件特别困难的事,黄湘丽也是后知后觉:“全世界范围内没有人把它排成话剧,因为确实太难了,我们是第一次,去弄版权的时候别人都惊呆了,都很兴奋地说你们居然要排成话剧!” 越难的事情越有冒险的价值,才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作为孟京辉工作室的当家花旦,黄湘丽骨子里的冒险精神和孟京辉可谓一脉相承。
舞台之外的黄湘丽一点也没闲着,开演唱会,办摄影展,潜能无限,还负责自己创作话剧里的音乐。排《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时,孟京辉为了帮助黄湘丽进入角色就让她去写歌,可她只是乐感不错,从来没尝试过创作,孟京辉一通激将法, 跟她说:“你看人家都会作词作曲,你为什么不会呀?”这个不服输的湖南女孩一口气写了十二首歌,“那是第一次写歌,确实是情感的爆发,非常真实。”黄湘丽回忆说。《你好,忧愁》中的惟一一首抱着吉他弹唱的歌也是黄湘丽自己的创作。没人能否认黄湘丽的天赋。在排演话剧《桃色办公室》时,学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步只用了不到两小时。詹瑞文用激将法逼黄湘丽说:“你一定学不会跳太空步,因为你很笨。”结果黄湘丽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学会了跳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步。排《蝴蝶变形记》时,她又喜欢上了摇滚乐。
在孟京辉的团队中,黄湘丽算是个“老人儿”,她也是孟京辉心目中的女神,孟京辉的微博里时不时就“丽丽!丽丽!”、“丽丽!牛B!”的。要知道,孟京辉绝少夸人,“牛B”是他对于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最高的评价。而黄湘丽的人生终极梦想,也是当一个“牛B的话剧女演员”。
这个为了成为一个“牛B的话剧女演员”的女孩,比你想的更热爱生活——爱所有美好的事物,喜欢很简单的东西,晒太阳、滑雪、看电影、和朋友聊天,现在喜欢养多肉植物,最高纪录达到80盆。;她还是组里的生活委员,会叮嘱大家吃水果、喝汤;她喜欢说“特别好”,感觉对任何事都很满足,当年中戏的同学大多都进了影视圈,像她一样坚守着话剧阵地的人不多,虽然没有大笔大笔的收入,她却觉得很快乐,也完全没有进军影视的打算,因为“不喜欢那种老换组的方式,在这里确实能进步,每一年都在进步、在改变”。比起财富和出名,黄湘丽更在意自由发挥的空间和创作的激情,就像这个地道的湖南妹子平时酷爱做菜,如果白天不排练,她会做一顿饭给自己吃,或者叫朋友来大吃一顿,而工作和生活也跟做菜一样,绿的红的黄的,都要有滋有味的。
Q = 《北京青年》周刊A = 黄湘丽
高压型选手“踏上舞台抛开一切就不孤独了”
Q:一个人演了300多场独角戏,会不会有一种孤独感?
A:在舞台上不会有,更多的是上台之前,上台之后根本无暇顾及那种孤独感,台下有上百位观众,《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有上千位,你的注意力只会在跟观众能量的交流和心灵的交流上,一点儿也不孤独。但是上场之前在化妆间化妆和热身,当你一个人要走上舞台的时候是孤独的,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帮你,你也不知道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即将发生什么,会不会打破酒杯,會不会说错词,观众会有什么反应,这些都会有。但是当你真正踏上舞台,把所有东西抛开,注意力放在表演和观众上,就完全不会孤独了。 Q:现在上台前还会紧张吗?
A:在一部戏的首演我依然会紧张,我觉得这个紧张是特别好的事情,因为这是一部新的作品,你要重新去面对观众,有时候忐忑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会觉得自己怎么能搞定这场,太紧张不安了。我觉得自己是一个高压型的选手,在高压之下能发挥得很好。 《你好,忧愁》的首演就很好,因为下午排练的时候就各种改、各种忘词,首演没有问题之后就没有问题。
Q:在排练的过程、或私下练习中,你用什么方式让自己找到一种“独角”的状态?
A:不用找,因为就是一个人在排练(笑)。你一个人,没有任何人能帮你,所以你必须激发自己很多东西。
Q:演一个角色几百次,这种重复性会让你感觉疲惫吗?
A:你说的这个疲惫肯定是有的,因为一部戏基本每天都要演,但是要调整好自己,每天要给自己惊喜,每天有不同的能量摄入这部剧。 《你好,忧愁》刚演了35场,还真的每一场都不一样,不一样是很细微的,导演也会经常进行改动,注入新鲜的东西。因为这时候觉得这种表达方式好,过了一段时间觉得另一种表达方式更好。
Q:有没有发现一些以前没有发现的潜质和能量?
A:遇事比较沉着,因为舞台上会发生大大小小的问题。有一次麦杆断了,就记得我用一根快要折的麦杆演的戏。还有一次是我手里拿的摄像机出了问题,屏幕上没有显示我的表情,没办法也得继续演下去。都是很细小的事情,比如《你好,忧愁》里我的头饰没戴稳,就把“扶”的动作化成一个戏,总之就是随机应变。
坚守话剧阵地“影视圈的朋友都羡慕我”
Q: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演绎的是女人的一生, 《你好,忧愁》 讲的是一个18岁的姑娘青春反叛的故事,关于18岁,你记忆最深的画面是什么?
A:十八岁考上中戏上大学,印象最深的跟戏剧有关的就是看了人生的第一场戏剧 《黑匣子》 ,看师哥师姐汇报,当时我才对表演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之前是完全没有接触过的,但就是十八岁刚进学校看了一场演出,就觉得这四年得好好学,这会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情。
Q:你18岁的性格是怎样的?会不会比较叛逆?和《你好,忧愁》的主人公像不像?
A:其实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叛逆,但每个人叛逆的方式不一样。有的叛逆是你说东我非得往西走,但我可能有属于我自己的一个叛逆方式,比如家长希望你成为一个明星,我就觉得不,我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所以跟家里也会有一些抗争,但也没什么,只要你坚持做就好了,不会太在意这些。
Q:演话剧是你自己坚持的吗?
A:是的。因为毕业之后同学去拍电视剧拍电影的都有,但演话剧的挺少的。我觉得也是缘分吧,就没想那么多,演了话剧,签了工作室,进去就呆了这么多年,越来越热爱舞台。开始的时候也不知道热爱舞台是怎么样的,导演问你热爱戏剧吗?我当时还迟疑了一下,说“热爱吧”,他说那我们走着看吧。其实当时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热爱,但慢慢地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Q:你的同学进影视圈的比较多,自己有进影视圈的打算吗?
A:我还真没有这个打算,就觉得现在的生活是我想要的,是我最幸福的一段时间。不会去想这么多,就觉得站在舞台上演戏就是最好的了。
Q: 《恋爱的犀牛》的前五任“明明”都已经在影视圈有了不错的发展,会有这种落差感吗?
A:不会。我觉得人生还是很公平的,我老觉得我現在已经很幸福了,如果让我去拍电视剧什么的我肯定不会像现在那么幸福。
赚再多的钱对我来说是没意义的,他们比我赚得多,但是我很快乐啊,这方面我确实要好很多。有的时候人不能太贪心,要知足,我们现在生活得也很好,不像电视剧明星可能一集好几万。我们不至于,就是做特别质朴的简单的事情,只要是愿意做的事情我觉得就很好了。
也有拍电视剧的朋友跟我说他们即使赚钱赚得多但是并不高兴,首先他们的工作环境还有很多东西不会给他们自由的发挥,这些倒还不说,自己过得很压抑。而且我也不喜欢那种老换组的方式,总之我觉得现在就很好,另外在这确实能进步,好多拍电视剧的朋友每次来看我都特别羡慕,每一年都在进步,在改变,但是可能他们就没有这种机会,因为必须要听导演的,但在我们这导演希望你更多的发挥自己。
Q:你怎么看别人给你的“百变女郎”这个称谓?
A:进工作室演了各种各样的角色,我觉得还能更百变一点,还想尝试更多的,自己还有潜力。我觉得人的潜力真的是无限的,只要在一个合适的时机给它撬动起来就是对的。
Q:为什么想开演唱会?是写歌给了你信心?
A:我们的工作室的人都挺活跃的,一开始刘畅开了一个摄影展,他开的时候我就说“挺牛的呀,我也得开个演唱会”,就是这样的,然后就真的开了。还说了要出专辑什么的,虽然现在都没时间,但我觉得有一天会实现的,就是可以再多写一点歌。
Q:除了自己在舞台上表演,会不会也去看别的演出?你最近看的话剧?
A:当然有看,但是很少,因为我们演出太多了,我们演的时候别人也演。能看的时候赶紧去看,去国外也会看。最近是在乌镇戏剧节看了好几场话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和立陶宛的《迷乱》都特别好,《迷乱》的女演员演得太好,还有李建军导演的《飞向天空的人》都看了,就那两天去看了看,其他时候真没时间了。
Q:目前为止你演的角色里最喜欢哪个?
A:这个太难了,都挺喜欢的,但独角戏的这两个角色是最特别的。我们是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下午演,恨不得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个关于剧场的梦,前天晚上坐在这,十几个小时不到又要坐在这开始演了,特晕。这种感觉真的像梦境一样,又特别现实地和现实交织在一起。总之每个角色都有让人心动的地方,都喜欢。 Q:之前拍过一组人像·面孔,是有专门学过摄影吗?
A:也没怎么学过,但是那个策展人、艺术总监会在旁边指导我。做这个首先是我特别喜欢拍照,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方式,所以当时就说那做一些特别的吧,我拍的都是我身边的朋友,后来做成副片再在上面手工涂色,就成了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很有能量,还挺过瘾的。现在有一个环境特别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准备过年的时候洗成小的然后再涂色,送给我朋友,对他们来说也是特别的。
偶像孟京辉“中国戏剧没他就废了”
Q:孟京辉可以说是你的伯乐,能不能评价一下他?
A:他是我的伯乐也是我崇拜的偶像,他是我人生中遇见的第一个这么有理想有情怀的人。他把我们招进去的时候说他想要做的事情是改变中国戏剧的现状,要建一个剧场,让更多人走进剧场看戏,从他的眼睛里你能看到闪耀着那种理想主义者的光芒。
当时我就被震住了,因为像我们这代人没什么理想,不像他们那代人,什么改变世界之类的,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人。他这么多年都在坚持,有几个人能坚持戏剧二十几年。这几年跟导演排练会觉得他这么牛B了但是他还在辛苦着,而且他精力太旺盛了,能量特别巨大,只有特别有理想的人才能把这件事做好。总之我觉得中国戏剧要是没有他就废了。
Q:他平时和你们演员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
A:就像朋友一样,特别随意也特别亲切,因为我们是他第一波招进来的所以感情也特别深厚,他对我们也特别关心。他是有什么说什么的,经常变着法子让我们进步、多看书、多看展览,用他的审美来影响我们,所以他有一群跟屁虫崇拜着他。他太强大了,而且确实他的审美高度在那儿,你得仰望。
Q:感觉你是孟京辉的女神,在微博上也总夸你,你自己感觉呢?
A:也还好吧,我觉得导演希望我成为一个特别牛的女演员。以前我没有理想,现在的理想就是成为一个特别牛的话剧女演员,这样就得付出特别多花更多的时间,而且必须特别热爱,所以我觉得导演更多的是对我的一种鼓励,希望我能够更好。他对女演员都特别好,像郝蕾姐啊跟他合作的女演員都特好。
Q: “牛B”是他对一个演员最大的褒奖?
A:对,但是我还早着呢,确实是你看了那些好的演员就知道自己和他们之间的差距,这样也挺好的,不要一下就达到什么高度,永远在进步的过程中。
Q:听说你是剧组的“生活委员”,还会给大家做菜?
A:做饭倒还好,就是经常告诉他们喝汤了,吃水果。第一年进来的时候就用我的生活方式影响大家,我觉得这也是热爱生活的一个表现,对很多事都特有热情。在外面吃了什么东西觉得好吃,回去就会试着做,有时候都被自己惊呆了,觉得太好吃了。但是现在太忙了没时间做。
Q:平时会自己做饭吗?会把朋友叫到家里来吃吗?
A:会,我觉得挺享受的,但我不会开那种大餐,因为我一个人太累了,可能一次叫一、两个朋友,简单地吃。
Q:会做湖南菜吗?
A:会,我是湖南人,爱吃湘菜,都会做一些特别重口味的。也会根据当季的东西比如这时候吃蘑菇特别好,就会买新鲜蘑菇搭配新鲜的辣椒炒。
Q:很多演员都开餐馆,你有打算吗?
A:没有,太累了,一个人做饭都很累,做多做少很麻烦,有时候都下面吃,开餐馆更不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想把精力放在这些事情上,当爱好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