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作用力引起组织压动态变化时的毛细血管血流

来源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c657924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了组织压随中医推拿摆动类手法作用力发生动态变化时的毛细血管-组织血液动力学模型,以此来解释中医推拿摆动类手法的血液动力学机制.血液在毛细血管内作低雷诺数流动,血浆渗出毛细血管壁遵循Starling定律,组织压随实测的滚法推拿作用力线性变化.同时考虑了血液表观黏度、血浆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数值计算了组织压动态变化时的毛细血管流量、血液表观黏度、渗透率和渗透因子,并和静态组织压的相应变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组织压动态变化导致毛细血管血流量有所增大,而血液表观黏度将下降,定性说明了中医摆动类手法的"活血化瘀"血液动力学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观察新生血管生长发育与成型过程的形态学变化 ,研究青蒿琥酯对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方法 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大鼠主动脉环无血清培养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实验研究已证明骨髓基质细胞(MSCs)可以分化成多种神经细胞,脑实质内直接注射、脑脊液内注射或血管内注射移植后能促进脑损伤修复.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可影响移植细胞进入脑内.MSCs移植的作用机制主要为替代受损细胞和产生内源性因子两种途径.对移植治疗效果的评估可能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虽然仍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但MSCs移植治疗脑损伤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目的 利用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胶质瘤相关基因谱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这些基因在胶质瘤恶性进展中的作用提供依据并找出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基因,同时对基因芯片结果进行验证.方法分别提取正常脑和胶质瘤标本中的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随机引物法标记探针,与点于带正电荷尼龙膜上的基因片断进行反向杂交.用复日SmartView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将各个基因的表达强度和β-actine进行比对,根据
目的 分析比较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TCVSD)与外科修补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及优缺点,为临床提供优选依据. 方法外科组包括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45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患者,采用直接缝合或补片修补VSD;TCVSD组包括同期接受TCVSD术的45例膜周部VSD患者,采用新型偏心状Amplatzer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VSD.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和费用等情况. 结果 TCVS
目的 探讨DNA切除修复鼠缺陷交叉互补基因2(ERCC2)蛋白、尿嘧啶DNA糖基化酶(UDG)、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不同肺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法测ERCC2、UDG、PCNA在良性病变、癌周组织、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Ridit分析。结果 肿瘤组织、癌周组织ERCC2、UDG、PCNA表达与良性病变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5),
目的 探讨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和腹腔镜下淋巴结切除术,在早期子宫颈癌治疗中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2001年8月至2003年5月,对12例Ⅰa期至Ⅰb2期的子宫颈癌患者,施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切除的盆腔淋巴结经病理学检查证实无淋巴结转移者,随即行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保留子宫体.结果 12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淋巴结检查均为阴性;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均经阴道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4
背景 : 研究发现脑缺血后多形核白细胞( 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PMNL)与微血管内皮细胞(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 CEC)间的黏附增多,应用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 int
目的 :比较分泌型TNF α(S TNF α)和跨膜型TNF α(TM TNF α)发挥细胞毒效应时 ,引起靶细胞内Ca2 + 浓度的变化。方法 :采用生物学活性检测法 ,观察两型TNF α对不同靶细胞
三分支(即右束支、左前分支、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常伴室内复杂传导,导致复杂心电图,诊断较困难。本文报道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及不同程度的左后分支传
为探讨SARS患者的CD4 + T淋巴细胞改变与胸部X线表现及临床表现的动态变化关系 ,为SARS的诊断治疗提供相应依据。 (1)通过每天测体温 ,了解热度、热程以及发热规律 ;(2 )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