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固执地以为只要一直走下去,就一定可以得到“我”自己这个“演员”想要的一切。然而多年后,我迷茫地看着那条走过的路,才发现自己是多么幼稚。我的一切都在“剧作家”——我的父母和师长的精心编排下进行表演。那些曾经的美好,曾许诺的守候早已随风消逝在时光深处,只留下一些零散的记忆。
高一那年,是一个心无旁骛的年纪。我不知道,老师、父母竟然在“编导”我成为饱读圣贤书的“剧中”人物。我那时天天在“表演”他们联手写的“课本剧”,天天熟读“剧本”台词,诸如天文地理、诗词曲赋,还要玩转奇偶函数。我时不时地憋出一两句小诗,美其名曰“大作”,实则就是些消遣的玩意儿。可是他们不悦,不让我改变一句“台词”。可惜那时的自己不懂,总觉得这些小事不影响“剧情”。而今想起来,怕是这辈子有那么多的光阴都在这样的“剧本”中挥霍掉了。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记得第一次看见这句词的时候,觉得很应景。现如今,怀着不一样的心情再看,才恍然大悟。我不知道那些年陪我一起哭、一起笑的那些“演员”们如今身在何处?我只知QQ列表里,“演员”名单上的人已离我越来越远。
有句话说得好,总有一些人围绕生活的“剧本”在表演。一直把师长、父母的“台词”记在心底,却不能按照生活的真实去自由“表演”,我想这便是对我和我三年高中生活中“演员”的生活定义。作为一个生活中的“演员”,我总想自由自在地表演,不受“剧作家”规定的“台词”的束缚,演绎淋漓尽致的多彩生活,如果能这样,那该有多么惬意!
回想起匆匆的初中岁月,那些走廊上故作深沉,确又按捺不住的“表演”神态,那些楼下散步时窃窃私语的“台词”,那些被品头论足后,仍不自知还冲着我们笑的“剧作家”,抑或担任“导游”的任课教师,那些游走于书山题海之中,孜孜不倦,最后变得波澜不惊的“演员”们,殊不知个个已经是被马口铁密封成“沙汀鱼”,渐渐地都没入了深海中。或许,我真不该有那些无拘无束的想法。可是,我有真的很想对那时的自己说一声“对不起”。我辜负了你,我不该天天强装在“表演”一幕幕“话剧”。
又或许,我真该检讨自己,那些虽苦却充实的“表演”岁月早已远去,现在的我闲散、慵懒、满口的经典“台词”,却又不合时宜。;我真该感谢那时自己违心的“表演”,即便过了这么久,还能为我留下些许“有所畏”的东西,虽然“剧情”呆板,但不乏许多令人回味的元素。
【推荐理由】小作者用非常无奈的笔触在写自己的 “青春自叙传”,在他的笔尖汩汩流淌着他的一切成长生活都在“剧作家”——父母和师长精心编排下在做孤独“表演”;此时应该是花样年华,可是却受“剧本”“台词”“编导”的羁绊,这样的生活不是成长、不是多彩;文句句字字都流露出淡淡的哀伤,让人鼻息不禁一酸,这些看似闲散、慵懒文字,也许是对小作者自己不一样抑或是他同龄人的一丝慰藉。
(荐评:马舒曼)
高一那年,是一个心无旁骛的年纪。我不知道,老师、父母竟然在“编导”我成为饱读圣贤书的“剧中”人物。我那时天天在“表演”他们联手写的“课本剧”,天天熟读“剧本”台词,诸如天文地理、诗词曲赋,还要玩转奇偶函数。我时不时地憋出一两句小诗,美其名曰“大作”,实则就是些消遣的玩意儿。可是他们不悦,不让我改变一句“台词”。可惜那时的自己不懂,总觉得这些小事不影响“剧情”。而今想起来,怕是这辈子有那么多的光阴都在这样的“剧本”中挥霍掉了。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记得第一次看见这句词的时候,觉得很应景。现如今,怀着不一样的心情再看,才恍然大悟。我不知道那些年陪我一起哭、一起笑的那些“演员”们如今身在何处?我只知QQ列表里,“演员”名单上的人已离我越来越远。
有句话说得好,总有一些人围绕生活的“剧本”在表演。一直把师长、父母的“台词”记在心底,却不能按照生活的真实去自由“表演”,我想这便是对我和我三年高中生活中“演员”的生活定义。作为一个生活中的“演员”,我总想自由自在地表演,不受“剧作家”规定的“台词”的束缚,演绎淋漓尽致的多彩生活,如果能这样,那该有多么惬意!
回想起匆匆的初中岁月,那些走廊上故作深沉,确又按捺不住的“表演”神态,那些楼下散步时窃窃私语的“台词”,那些被品头论足后,仍不自知还冲着我们笑的“剧作家”,抑或担任“导游”的任课教师,那些游走于书山题海之中,孜孜不倦,最后变得波澜不惊的“演员”们,殊不知个个已经是被马口铁密封成“沙汀鱼”,渐渐地都没入了深海中。或许,我真不该有那些无拘无束的想法。可是,我有真的很想对那时的自己说一声“对不起”。我辜负了你,我不该天天强装在“表演”一幕幕“话剧”。
又或许,我真该检讨自己,那些虽苦却充实的“表演”岁月早已远去,现在的我闲散、慵懒、满口的经典“台词”,却又不合时宜。;我真该感谢那时自己违心的“表演”,即便过了这么久,还能为我留下些许“有所畏”的东西,虽然“剧情”呆板,但不乏许多令人回味的元素。
【推荐理由】小作者用非常无奈的笔触在写自己的 “青春自叙传”,在他的笔尖汩汩流淌着他的一切成长生活都在“剧作家”——父母和师长精心编排下在做孤独“表演”;此时应该是花样年华,可是却受“剧本”“台词”“编导”的羁绊,这样的生活不是成长、不是多彩;文句句字字都流露出淡淡的哀伤,让人鼻息不禁一酸,这些看似闲散、慵懒文字,也许是对小作者自己不一样抑或是他同龄人的一丝慰藉。
(荐评:马舒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