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至今日,电影《英雄儿女》仍是我国抗美援朝电影中最感人至深的一部。“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王成的呐喊,让人血脉偾张。这一艺术形象,浓缩了无数英勇无畏的志愿军战士。但第一次喊出“向我开炮”的,是一个叫蒋庆泉的步话机员……
“向我的碉堡开炮”
1952年底,蒋庆泉所在的23军作为轮换部队入朝,起初是在东海岸圆山修筑工事,后来到“三八”线接替38军防务。23军进入阵地的时候,五次战役早已经打完,上甘岭战役也已经结束,朝鲜战争进入尾声,双方在“三八”线附近进行拉锯战。
围绕着“三八”线附近的石岘洞北山,志愿军和美军共进行了四次争夺。
第三次石岘洞北山战斗在1953年4月26日发起。那时候,板门店谈判已经进行到了末期,能否占领石岘洞北山,将决定最后的停火线是凸出去一块还是凹进来一块,意义非比寻常。
晚上8时,战斗打响。炮火准备好之后,5连发起了冲锋。敌人的炮弹像冰雹一样呼啸而来,山顶上的轻重机枪喷着火舌,曳光弹划出一道道亮线,在山体上织成了网。
此前,在双方交替争夺的几个月里,整个石岘洞北山已经被炮火犁了不知多少遍,所谓的战壕早已经被炸平或填平。碉堡是阵地上最“安全”的角落,战士们将它留给了几位重伤员和蒋庆泉的步话机。蒋庆泉一直在对着步话机呼叫着炮火。
28日,美军的攻击更加凶猛,蒋庆泉呼叫来的炮火并没能完全压制住他们的进攻。美军的步兵已经逼近到可以看清对方眉眼的距离。危急关头,蒋庆泉仍在呼喊着炮火:“10米,开炮,不要管我!”“向我的碉堡开炮!”
然而,这一次,炮火并没有像他要求那样到来。倒是美军发射的一枚火箭弹命中了碉堡,步话机被炸坏了。紧接着一颗瓦斯弹扔了进来,瞬间白烟滚滚,蒋庆泉昏了过去。
无人知晓的英雄
当时。23军的战地记者烘炉(笔名卢弘)很快听说此事,于是写了一篇战地通讯《顽强的声音——记步行机(步话机)员蒋庆泉》。文中,他把“向我的碉堡开炮”简化成了“向我开炮”。
然而,就在部队准备为蒋庆泉报功,并向军内外宣传其英雄行为的时候,一个消息传来:在与“联合国军”的板门店谈判中,我军被俘人员名单中,出现了蒋庆泉的名字。按照规定,凡被俘者不予宣传,烘炉的这篇通讯也被压了下来,再没有发表。
在战俘营的日子
蒋庆泉被俘后,因为重伤,被送到汉城(今首尔)的医院,美国医生对他进行了治疗。
一天,一个中国翻译陪着一个美国传教士来到病床前。翻译随后告诉蒋庆泉,按照联军的政策,他有三条路可选,去日本,去中国台湾,回中国大陆。翻译建议他去日本,那里可以给他学习的机会,将来能找到好工作。
“就是剐了我,我也得回家!”蒋庆泉说他当时这样回应对方。
朝鮮战争结束后,志愿军归国战俘被送到了辽宁昌图的归来人员管理处。在管理处的一年时间里,蒋庆泉与另外15名战士分在同一个班。在他的印象中,每天的生活就是学习政策、写材料,说清自己被俘后的所有经历。
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战俘是个极不光彩的角色。唯一能让他感到宽慰的是,部队恢复了他的党籍和军籍。
一年后,蒋庆泉复员。从辽宁锦州到其老家大岭村不到十公里的路程,蒋庆泉徒步往回走,一直磨蹭到天黑才进了村子,回到了早已空无一人的老屋……
(摘自《北京日报》 董少东/文)
“向我的碉堡开炮”
1952年底,蒋庆泉所在的23军作为轮换部队入朝,起初是在东海岸圆山修筑工事,后来到“三八”线接替38军防务。23军进入阵地的时候,五次战役早已经打完,上甘岭战役也已经结束,朝鲜战争进入尾声,双方在“三八”线附近进行拉锯战。
围绕着“三八”线附近的石岘洞北山,志愿军和美军共进行了四次争夺。
第三次石岘洞北山战斗在1953年4月26日发起。那时候,板门店谈判已经进行到了末期,能否占领石岘洞北山,将决定最后的停火线是凸出去一块还是凹进来一块,意义非比寻常。
晚上8时,战斗打响。炮火准备好之后,5连发起了冲锋。敌人的炮弹像冰雹一样呼啸而来,山顶上的轻重机枪喷着火舌,曳光弹划出一道道亮线,在山体上织成了网。
此前,在双方交替争夺的几个月里,整个石岘洞北山已经被炮火犁了不知多少遍,所谓的战壕早已经被炸平或填平。碉堡是阵地上最“安全”的角落,战士们将它留给了几位重伤员和蒋庆泉的步话机。蒋庆泉一直在对着步话机呼叫着炮火。
28日,美军的攻击更加凶猛,蒋庆泉呼叫来的炮火并没能完全压制住他们的进攻。美军的步兵已经逼近到可以看清对方眉眼的距离。危急关头,蒋庆泉仍在呼喊着炮火:“10米,开炮,不要管我!”“向我的碉堡开炮!”
然而,这一次,炮火并没有像他要求那样到来。倒是美军发射的一枚火箭弹命中了碉堡,步话机被炸坏了。紧接着一颗瓦斯弹扔了进来,瞬间白烟滚滚,蒋庆泉昏了过去。
无人知晓的英雄
当时。23军的战地记者烘炉(笔名卢弘)很快听说此事,于是写了一篇战地通讯《顽强的声音——记步行机(步话机)员蒋庆泉》。文中,他把“向我的碉堡开炮”简化成了“向我开炮”。
然而,就在部队准备为蒋庆泉报功,并向军内外宣传其英雄行为的时候,一个消息传来:在与“联合国军”的板门店谈判中,我军被俘人员名单中,出现了蒋庆泉的名字。按照规定,凡被俘者不予宣传,烘炉的这篇通讯也被压了下来,再没有发表。
在战俘营的日子
蒋庆泉被俘后,因为重伤,被送到汉城(今首尔)的医院,美国医生对他进行了治疗。
一天,一个中国翻译陪着一个美国传教士来到病床前。翻译随后告诉蒋庆泉,按照联军的政策,他有三条路可选,去日本,去中国台湾,回中国大陆。翻译建议他去日本,那里可以给他学习的机会,将来能找到好工作。
“就是剐了我,我也得回家!”蒋庆泉说他当时这样回应对方。
朝鮮战争结束后,志愿军归国战俘被送到了辽宁昌图的归来人员管理处。在管理处的一年时间里,蒋庆泉与另外15名战士分在同一个班。在他的印象中,每天的生活就是学习政策、写材料,说清自己被俘后的所有经历。
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战俘是个极不光彩的角色。唯一能让他感到宽慰的是,部队恢复了他的党籍和军籍。
一年后,蒋庆泉复员。从辽宁锦州到其老家大岭村不到十公里的路程,蒋庆泉徒步往回走,一直磨蹭到天黑才进了村子,回到了早已空无一人的老屋……
(摘自《北京日报》 董少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