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区域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区域公路运输网络在有力地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其与经济适应性问题也日益凸显,并逐步成为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在深入研究我国区域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的基础上,以区域公路交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为抓手,剖析区域公路交通与经济适应性的内涵,阐述了区域公路交通与社会经济发展适应性机制,对于科学制订区域公路交通发展战略与规划,合理利用公路交通建设投资,促进区域公路交通与社会经济的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路交通;经济适应性;系统性;可持续发展
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代表——亚当斯密认为“生产力和财富的增长由分工引起,分工的程度受到交换能力大小即市场范围的制约,市场范围大小由运输条件决定。”[1]这说明交通运输对于经济增长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公路交通作为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近几年,我国有些区域公路交通建设不科学,不合理,与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甚至可能阻碍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此种情况下,深入分析研究区域公路交通建设与当地社会经济适应性问题,为更科学合理的规划区域公路交通建设,使公路交通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公路交通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定义
公路交通系统的定义及特征。所谓公路交通系统是指人或物以公路为运输线,利用汽车、人力车等陆上运输工具实现有目的的空间位移。
社会经济系统的定义及特征。所谓社会经济系统是指一个以人为核心,包括社会、经济、政治、科术及生态环境等领域,包含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生存环境诸多因素巨大体系。
二、区域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区域公路交通作为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与经济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相互反馈的复合系统:区域公路交通系统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区域公路交通建设可以加强城乡之间交流,改变传统的二元结构,“有力推动本地区乃至相关地区的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由农业向工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影响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三大产业结构由‘正金字塔形’向‘倒金字塔形’转变,从而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快工业化、现代化进程。”[2] “区域公路交通建设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主要表现为传递效益。”[3]公路交通建设对人力、机械、材料的需求巨大,增加了相关产业的投资需求,增加了部门就业和人民收入,促使当地经济水平迅速提高。
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推动区域公路交通系统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水平、经济总量及增长水平对区域公路交通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实力越强,其拥有的公路交通运输发展条件及机会便愈加充足。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会引起对公路交通运输条件的不同需求,这就要求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速度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三、区域公路交通与经济适应性
适应性是指事物或系统适合客观条件和内外部各种需要的能力,多指事物或系统的环境适应、协调发展的能力。区域公路交通经济适应性内涵。区域公路交通作为当地社会经济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有着的错综复杂的联系。王庆云先生指出“中国的交通发展,既要实现速度与效率,同时也要注重适度和安全,要充分把握交通发展的总量与结构,速度与质量,成本与效率的统一”[4]。科学发展区域公路交通,实现区域公路交通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达到公路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公路交通在发展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等方面均能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相适应。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区域公路交通的经济适应性内涵:
(一)区域公路交通的发展应与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水平相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各个阶段对公路交通水平要求不同,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区域公路交通建设在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也应随之发展,要保证区域公路交通的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相协调。
(二)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从数量上,区域公路交通所提供的服务应能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所派生的运输需求。在一定的时期内,要求区域公路交通的运输供给能力与当地经济发展对运输派生的潜在需求达到均衡。
(三)区域公路交通的发展应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路交通系统。在社会生产的过程中,运输活动离不开资源的投入,在资源约束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区域公路交通在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要最大效率的利用所配置的资源,是区域公路交通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合理配置区域公路交通生产资源,在投入资源一定的情况下,要严格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原则,以最小的资源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环境友好型区域公路交通系统。区域公路的发展受资源约束的同时,也必然受到环境承载力的限制。作为综合运输系统中对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运输方式之一,探究区域公路交通建设对自然资源的影响程度是实现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四、区域公路交通经济适应性影响因素分析
区域公路交通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作用既存在内在规律,也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两者之间的适应过程是通过内部自组织和外部因素调节而达到协调发展。当区域公路交通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时,就能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若未能达到相适应状态,就会影响甚至阻碍经济发展,其影响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外部因素。在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各种运输方式都在独立地完成运输任务,满足运输需求。但每种运输方式都会受到其他运输方式的影响。整个运输系统的发展就是从独自发展、到竞争、再到协调发展的过程。区域公路交通作为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必然与整个运输系统的发展相适应,与一定时期内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阶段相统一。而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为区域公路交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在‘行’的方面不在满足于以前普通的客运服务,而是更加注重舒适性、安全性、方便程度及服务水平。”[5]政府为了保证公路交通的改善所带来的利益在全社会公平分配,在管理理念上,对公路交通系统进行宏观调控,在发展结构上,要求综合运输向集约增长转变、通过能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行交通运输市场化管理等发展理念和管理方式的改变都会对区域公路交通的经济适应性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内部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区域公路交通运输的需求规模、结构及服务水平产生的影响;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改变及公路交通科技进步所引起的发展观念的变化等,都是影响区域公路交通系统状态的内在因素,也必然会对区域公路交通的经济适应性产生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中国华侨出社.2010.
[2]王庆云.我的交通发展观[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4.8.4(3):2-6.
[3]张志敏,王本利,张永满.公路建设对国民经济拉动影响的理论分析[J].2005.10(5):54-57.
[4]孙雪花.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马书红.中心城市与城市新区间交通协调发展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45-46.
【关键词】公路交通;经济适应性;系统性;可持续发展
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代表——亚当斯密认为“生产力和财富的增长由分工引起,分工的程度受到交换能力大小即市场范围的制约,市场范围大小由运输条件决定。”[1]这说明交通运输对于经济增长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公路交通作为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近几年,我国有些区域公路交通建设不科学,不合理,与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甚至可能阻碍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此种情况下,深入分析研究区域公路交通建设与当地社会经济适应性问题,为更科学合理的规划区域公路交通建设,使公路交通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公路交通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定义
公路交通系统的定义及特征。所谓公路交通系统是指人或物以公路为运输线,利用汽车、人力车等陆上运输工具实现有目的的空间位移。
社会经济系统的定义及特征。所谓社会经济系统是指一个以人为核心,包括社会、经济、政治、科术及生态环境等领域,包含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生存环境诸多因素巨大体系。
二、区域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区域公路交通作为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与经济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相互反馈的复合系统:区域公路交通系统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区域公路交通建设可以加强城乡之间交流,改变传统的二元结构,“有力推动本地区乃至相关地区的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由农业向工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影响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三大产业结构由‘正金字塔形’向‘倒金字塔形’转变,从而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快工业化、现代化进程。”[2] “区域公路交通建设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主要表现为传递效益。”[3]公路交通建设对人力、机械、材料的需求巨大,增加了相关产业的投资需求,增加了部门就业和人民收入,促使当地经济水平迅速提高。
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推动区域公路交通系统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水平、经济总量及增长水平对区域公路交通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实力越强,其拥有的公路交通运输发展条件及机会便愈加充足。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会引起对公路交通运输条件的不同需求,这就要求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速度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三、区域公路交通与经济适应性
适应性是指事物或系统适合客观条件和内外部各种需要的能力,多指事物或系统的环境适应、协调发展的能力。区域公路交通经济适应性内涵。区域公路交通作为当地社会经济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有着的错综复杂的联系。王庆云先生指出“中国的交通发展,既要实现速度与效率,同时也要注重适度和安全,要充分把握交通发展的总量与结构,速度与质量,成本与效率的统一”[4]。科学发展区域公路交通,实现区域公路交通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达到公路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公路交通在发展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等方面均能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相适应。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区域公路交通的经济适应性内涵:
(一)区域公路交通的发展应与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水平相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各个阶段对公路交通水平要求不同,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区域公路交通建设在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也应随之发展,要保证区域公路交通的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相协调。
(二)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从数量上,区域公路交通所提供的服务应能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所派生的运输需求。在一定的时期内,要求区域公路交通的运输供给能力与当地经济发展对运输派生的潜在需求达到均衡。
(三)区域公路交通的发展应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路交通系统。在社会生产的过程中,运输活动离不开资源的投入,在资源约束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区域公路交通在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要最大效率的利用所配置的资源,是区域公路交通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合理配置区域公路交通生产资源,在投入资源一定的情况下,要严格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原则,以最小的资源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环境友好型区域公路交通系统。区域公路的发展受资源约束的同时,也必然受到环境承载力的限制。作为综合运输系统中对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运输方式之一,探究区域公路交通建设对自然资源的影响程度是实现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四、区域公路交通经济适应性影响因素分析
区域公路交通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作用既存在内在规律,也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两者之间的适应过程是通过内部自组织和外部因素调节而达到协调发展。当区域公路交通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时,就能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若未能达到相适应状态,就会影响甚至阻碍经济发展,其影响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外部因素。在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各种运输方式都在独立地完成运输任务,满足运输需求。但每种运输方式都会受到其他运输方式的影响。整个运输系统的发展就是从独自发展、到竞争、再到协调发展的过程。区域公路交通作为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必然与整个运输系统的发展相适应,与一定时期内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阶段相统一。而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为区域公路交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在‘行’的方面不在满足于以前普通的客运服务,而是更加注重舒适性、安全性、方便程度及服务水平。”[5]政府为了保证公路交通的改善所带来的利益在全社会公平分配,在管理理念上,对公路交通系统进行宏观调控,在发展结构上,要求综合运输向集约增长转变、通过能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行交通运输市场化管理等发展理念和管理方式的改变都会对区域公路交通的经济适应性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内部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区域公路交通运输的需求规模、结构及服务水平产生的影响;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改变及公路交通科技进步所引起的发展观念的变化等,都是影响区域公路交通系统状态的内在因素,也必然会对区域公路交通的经济适应性产生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中国华侨出社.2010.
[2]王庆云.我的交通发展观[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4.8.4(3):2-6.
[3]张志敏,王本利,张永满.公路建设对国民经济拉动影响的理论分析[J].2005.10(5):54-57.
[4]孙雪花.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马书红.中心城市与城市新区间交通协调发展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