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社会的进步,汉语言文学人才的培养途径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本文从教育模式、教育理念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介绍了现阶段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之处,然后分析了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的途径,即构建并完善课程体系、改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以及促使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等。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途径
伴随当前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以往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不断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及时调整,将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性人才作为教育目标。
一.现阶段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之处
1.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长久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都很传统,一般都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地接收。此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过分依赖教师,致使学生失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丧失对该专业学习的兴趣。长久发展下去,必将导致此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降低,这从当前各专业就业率的统计结果可以得到验证。
2.教学理念不正确
现阶段,部分高校教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认识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学生的文采与写作技能的培养及提高。正是由于这种不正确的教学理念,不但对教师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同时还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导致学生错误的以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的主要目标即为写作能力与文采,进而影响到其它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目标是培养可以熟练的应用汉语与中国文学知识,基础知识扎实、经过专业能力训练的人才。通过这个专业的教育培养出的学生未必会成为作家或者文学家,但是肯定具备基本的文学功底,满足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
3.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般的高等院校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进行调整的时候很少。通常是开设十三门基本的核心课程。长久发展,无益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时代是在不断发展与变化着的,国内高等教育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脚步与时俱进。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结合当前社会现状及时进行调整。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
二、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途径
1.构建并完善课程体系
(1)增加专业拓展课程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对该专业的职业认同感各不相同,部分学生的职业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部分学生打算继续学习深造,还有部分学生的职业理想是成为企业优秀的文秘或职员。居于此种情况,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权衡多方面的因素。针对想继续学习深造的同学,需要增加课程深度的学习,增加如修辞学研究等相对较难的课程;针对职业理想是教师的学生,需要增加经典文学教育、教师技能培训等方面的课程;针对想从事文秘编辑类工作的学生,需要增加秘书学、编辑甚至采访等相关内容的课程。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促进所有的学生利用不同课程的学习来为接下来的学习或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2)增加实践课程,提高综合素质
无论该专业的学生未来的人生规划如何,其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对于今后的发展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开展实践课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促进个人能力的提高。此外,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如通过生产劳动、论文以及文化资源等的学习,都能为该专业的学生积累下经验,切实将专业知识与生活实践进行结合。
2.改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针对汉语言文学人才的培养途径的研究不但能够决定学生日后的发展方向,而且可以能够表现出学校整体的培养实力,因此学校要主动改善教学方式,找到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而学生要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发挥自身的优势,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要多进行沟通,多向老师请教。此外,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要凭借自身的能力来找寻答案,不断强化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促使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经过实践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同时还可以彻底认清目前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此外,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参加实习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转变学生的角色,在工作中可以锻炼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因此鼓励学生参加实习是非常重要的。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也包含对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各种比赛的参与,并在参与之后,就能够更进一步理解汉语言文学的精髓,找到自己将来发展的方向。
4.学校要加大对师资力量的投入力度
强大的师资力量是培养人才的基本保障,此外还需要相关的硬件设施。在引进教师的过程中,要优先选择具备专业特长的人,亦或具备独特的教学特点的人,如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变得更加积极。同时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当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灵活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并保持小组间的有效沟通。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僅有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才能够降低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难度,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优秀人才。
三、结语
伴随社会的进步,汉语言文学人才的培养途径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目前,对于人才培养方式来说亟待优化,这就要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完善课程体系等多个层面入手。仅有不断满足时代的需求,才可以探究出培养汉语言文学人才的有效途径,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马静.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J].出版广角,2016(4):75-77.
[2]朱明.汉语教学中的中法语言文化比较[J].孔子学院,2011(5):41-42.
[3]白乐桑.法国汉语教学的现状教学标准学科建设[J].孔子学院,2013(3):44-49.
作者简介
周玉银(1994.05-),女,汉,籍贯:江苏连云港,学生,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途径
伴随当前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以往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不断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及时调整,将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性人才作为教育目标。
一.现阶段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之处
1.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长久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都很传统,一般都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地接收。此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过分依赖教师,致使学生失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丧失对该专业学习的兴趣。长久发展下去,必将导致此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降低,这从当前各专业就业率的统计结果可以得到验证。
2.教学理念不正确
现阶段,部分高校教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认识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学生的文采与写作技能的培养及提高。正是由于这种不正确的教学理念,不但对教师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同时还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导致学生错误的以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的主要目标即为写作能力与文采,进而影响到其它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目标是培养可以熟练的应用汉语与中国文学知识,基础知识扎实、经过专业能力训练的人才。通过这个专业的教育培养出的学生未必会成为作家或者文学家,但是肯定具备基本的文学功底,满足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
3.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般的高等院校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进行调整的时候很少。通常是开设十三门基本的核心课程。长久发展,无益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时代是在不断发展与变化着的,国内高等教育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脚步与时俱进。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结合当前社会现状及时进行调整。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
二、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途径
1.构建并完善课程体系
(1)增加专业拓展课程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对该专业的职业认同感各不相同,部分学生的职业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部分学生打算继续学习深造,还有部分学生的职业理想是成为企业优秀的文秘或职员。居于此种情况,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权衡多方面的因素。针对想继续学习深造的同学,需要增加课程深度的学习,增加如修辞学研究等相对较难的课程;针对职业理想是教师的学生,需要增加经典文学教育、教师技能培训等方面的课程;针对想从事文秘编辑类工作的学生,需要增加秘书学、编辑甚至采访等相关内容的课程。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促进所有的学生利用不同课程的学习来为接下来的学习或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2)增加实践课程,提高综合素质
无论该专业的学生未来的人生规划如何,其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对于今后的发展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开展实践课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促进个人能力的提高。此外,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如通过生产劳动、论文以及文化资源等的学习,都能为该专业的学生积累下经验,切实将专业知识与生活实践进行结合。
2.改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针对汉语言文学人才的培养途径的研究不但能够决定学生日后的发展方向,而且可以能够表现出学校整体的培养实力,因此学校要主动改善教学方式,找到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而学生要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发挥自身的优势,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要多进行沟通,多向老师请教。此外,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要凭借自身的能力来找寻答案,不断强化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促使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经过实践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同时还可以彻底认清目前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此外,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参加实习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转变学生的角色,在工作中可以锻炼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因此鼓励学生参加实习是非常重要的。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也包含对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各种比赛的参与,并在参与之后,就能够更进一步理解汉语言文学的精髓,找到自己将来发展的方向。
4.学校要加大对师资力量的投入力度
强大的师资力量是培养人才的基本保障,此外还需要相关的硬件设施。在引进教师的过程中,要优先选择具备专业特长的人,亦或具备独特的教学特点的人,如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变得更加积极。同时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当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灵活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并保持小组间的有效沟通。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僅有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才能够降低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难度,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优秀人才。
三、结语
伴随社会的进步,汉语言文学人才的培养途径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目前,对于人才培养方式来说亟待优化,这就要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完善课程体系等多个层面入手。仅有不断满足时代的需求,才可以探究出培养汉语言文学人才的有效途径,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马静.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J].出版广角,2016(4):75-77.
[2]朱明.汉语教学中的中法语言文化比较[J].孔子学院,2011(5):41-42.
[3]白乐桑.法国汉语教学的现状教学标准学科建设[J].孔子学院,2013(3):44-49.
作者简介
周玉银(1994.05-),女,汉,籍贯:江苏连云港,学生,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