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消除写作烦恼的对策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fj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力戒生硬模仿,坚持反映生活。
   写作是什么?写作就是反映生活。课文都是反映生活的。就是小说虚构情节,也有生活原型。因此可以说,写作的内容只能来源于生活,而不是来源于书本。如果硬要从书本或范文中寻找写什么和怎么写,必然不知如何写好,因为脱离生活就失去了衡量优劣的标准。可是实际写作时都是模仿成风,不知反映生活,只知寻章摘句。老师指导写作也只是教学生怎么模仿,没有或很少教学生如何反映生活,教开头结尾等写作方法。写作烦恼的根源理应在此。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早就指出:“读(包括听)是通过语文认识生活和学习怎样生活;脱离生活,读就变成无意义的活动,吸收和鉴赏都失去辨别优劣美恶的基本标准;写(包括说)是运用语文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见解,并服务于生活;脱离生活,写就变成无源之水,技巧就变成无所附丽的文字游戏。”可是我们的语文学习却一直没有这样做,阅读没有“通过语文认识生活和学习怎样生活”,只是为了学习思想文化,学习语言文字;写作没有反映生活、没有表达自己的见解,而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胡乱拼凑,胡乱模仿,胡乱抄袭。总之,阅读写作都是只见语言文字,不见生活,在做文字游戏罢了。
   二、摒弃解剖课文,始终品读生活。
   如何落实刘老先生的主张呢?必须改变阅读方法。那种解剖课文式的老阅读方法是绝对不行的。取而代之的只能是解读分析课文反映的生活。我们不能只是探究文章的主题、段落层次和写作方法,而要探究文章反映什么生活和怎么反映生活,这样也就理解了文章内容和写作,并便于迁移运用。
   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老方法是通过分析课文讲解课文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现在,我们应分析讲解课文反映的生活。课堂提问和师生对话都和生活相关,如提问课文反映什么生活、课文怎样反映生活、文中生字生词反映什么实物和生活、课文反映的生活怎么样、你的类似生活怎么样等。这样思考的是生活,讨论的是生活,探究的是生活,就能学会认识生活和学会生活,并能在分析认识生活过程中理解课文。更为可喜的是,这样品读生活绝不会枯燥无味,因为生活是形象生动的,且不需死记硬背主题思想词语解释等抽象的东西。通过提问分析交流,百草园的生活就会扎根脑中:在百草园可欣赏美景,可听动听的鸟叫,可看碧绿的菜畦,可吃紫红的桑葚;可听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可摘覆盆子,拔何首乌。百草园有好看的、好听的、好玩的、好吃的。这样的生活符合儿童心理,儿童喜欢。和三味书屋相比,这里的生活有助于儿童身心发展,因而批判了封建教育。如此也就理解了文章内容,更重要的是认识了生活,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生活。其实,认识生活不难,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行。可是解剖课文占据学生心灵和时间,把学生思维和注意引离生活,导致学生无暇顾及生活,无法学习认识生活。总之,解剖课文一定要完全摒弃,品读生活完美无缺。
   三、注重读写结合,广泛参与生活。
   分析课文反映的生活,可以学习认识生活和学习生活。很显然,这样读写就完美的结合起来了,但还要学以致用进行训练,即运用作者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方法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很自然地要求学生观察认识自己的童年生活,并表达自己的童年生活,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生活的写作能力。另外,为了广泛深入学习生活,还必须多读,广泛阅读,大量阅读“深度生活”,深度阅读生活,提高生活的深度。不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我们还要广泛参与生活,积极投身生活,在生活大潮中学习生活,才能真正认识生活,认识真正的生活。如此,写作也就不会有苦恼了。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学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教育教学也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架设了一座平台,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开拓学生视野、加大教学容量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兴趣”
期刊
一、导言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所记多口语,文辞简古。其篇章虽有记事,但却简略;记言虽多,但却只是片言只语,且多为自言自语,有问语又有答语的少之又少。是不是孔门弟子的疏忽呢?在《论语》中将一句话的来龙去脉都记录下来的也有。这说明,他们是有意给后人留下空缺的。这个空缺,就是后人理解《论语》要旨的所在,也是后人思考的所在!我们知道:一个词语,如果离开了句子,就很难确定它的意义;一个句子,倘若离开
期刊
背景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
期刊
语文教学重文道统一,文之传授与道之体悟应为语文之精要,然而多年来,教学研究者穷其全力务求一窥教之道与学之法,亦未能全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新的教学维度的确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法,让从教者能从人本主义出发去探讨教育之道,但诸多因素制约这种溯源归宗的教与学,亦非我辈所能企及。   作为母语的语文学科在传道、授业、解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工具
期刊
一个班主任就是一个园丁,一个班级就是你的自留地。是啊,地里的每棵幼苗都值得精心呵护,你的每一个举动都有可能影响着它的成长。至于我管理班级,没有太多经验,在领导,老师的帮助下,刚有些头绪。今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做班主任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用心去爱学生   班主任工作比较琐碎、繁杂。在处理问题时,如果没有一颗真正关爱他们的心,就很容易流于简单化;或者是千篇一律,道貌岸然,表面上唬
期刊
一、重视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在初中语文教改进程中,我发现某些教师存在着这样的思维误区:高效课堂既然倡导自主学习,并以学生为主体,那么干脆就来个“教师缺席,充分发扬民主”,似乎就可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了;提倡体验式学习,那么干脆就脱离文本,忽视文本的主旨和情感,“一切只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准”……如此做法,形成了教育主体的精神失落的问题,导致了“师与生”、“教与学”、“人与文本”的
期刊
"自主探究式"是一种科学、有效、易操作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它凸现了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积极探索,在探索中品尝成功。我们认为学生的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中逐步沉淀、逐步积累起来的。   一、“自主探究式”语文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特点   “自主探究式”语文教学模式其目的就在于尽量扩展学生的认知范围,培养学生用发现
期刊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这个世界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我们的学生也不是没有丰厚的“生活源泉”,而是我们教师没有在作文教学中巧借学生慧眼,让学生从生活中摄取作文素材。那么,作为教师,在指导学生摄取作文素材方面,要怎样做呢?下面本人就躬身教学实践,谈一点浅略的做法:   一、放眼社会 摄取素材   社会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生机勃发;生活是作文的“源
期刊
笔者认为,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提倡开放式的创新思维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教师的观念必须更新“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影响,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按照这一概念
期刊
电子白板强大的交互功能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单纯授课、学生被动听课的传统方式,为师生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参与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习也由此变得更有乐趣。电子白板的交互主要体现在它营造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互上。在多媒体课堂上,人—机交互发生在教师与电脑之间,学生完全处于交互之外。但是电子白板的使用可以将学生拉到交互之中,在课堂教学中,互动功能更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在交互白板环境下完成的知识建构,是在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