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权抵押破解“三农”融资难题

来源 :银行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k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资难是制约“三农”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而破解“三农”融资难的关键是抵押担保难。人行福建南平市中心支行根据辖区经济特色,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立足“大胆创新、逐步规范”的原则,以有效服务于当地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经济发展战略,寻找破解“三农”融资难的突破口,推动金融机构开展以林权抵押为核心的金融创新,形成了“政府引导、银行贷款、社会运作、部门服务”的林业融资新模式,对有效激活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和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形成过程
  
  大致而言林权抵押融资从产生到成型过程有四个阶段即初期引入阶段;政策带动阶段;主动展业阶段和全面启动阶段。
  说起来,以林权作为抵押物在开始时似乎是偶然而为,金融机构为清收、处置计划经济时代或不规范放贷遗留的不良贷款,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担保,在没有更为有效的抵押物的情况下,村集体、农民以及其他主体所拥有的森林资源,首次进入涉农金融部门视野。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农民开荒造林、发展林果经济以及林木流通等方面的贷款需求快速增加。主要是以农户联保贷款和林业大户贷款等形式介入造林项目、发展林木流通等,信贷资金逐步规模化进入林业领域。
  在经过初期引入和政策带动阶段后,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意识到,激活森林资源作为抵押物蕴含着巨大的金融商机,金融部门开始主动、试探性地创新林业信贷品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则进一步增加了金融部门介入林业投融资领域的信心。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户投资造林育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绿色经济”的兴起又促进了林产品加工企业的迅速发展,资金“瓶颈”成为制约林业经济集约发展的重要障碍。人行南平市中支敏锐地把握住林改契机,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推动、配合南平市政府出台了《南平市林业投融资改革工作实施意见》,全面启动林业投融资改革。在此阶段,由人民银行推动创新、地方政府主导协调、林业主管部门积极配合、保险机构逐步跟进,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银行贷款、社会运作、部门服务”的林业融资新模式。
  
  初步成效
  
  有助于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林权抵押贷款疏通了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回流农村的渠道,改变了农村信用社独撑“三农”的局面。除最早介入的农村信用社外,工行、农行、建行等商业银行也开始办理“林权证”担保贷款业务。林业投融资改革由最初的建瓯、浦城等少数县(市)开始向辖区10个县(市、区)全面推广。在林业投融资改革的带动下,林业、水煮笋等行业担保公司和行业协会不断发展壮大,为“三农”融资提供担保服务;保险公司也开始重新涉足农业保险领域,并在引导农民办理森林火灾保险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农业风险补偿保障机制的积极试点,进一步改善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增强了金融机构扶持“三农”发展的信心。
  助推林业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步伐。林权抵押贷款较好地破解了制约森林资源集约培育的资金“瓶颈”,推动造林育林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丰富的森林资源进一步推动了木、竹、水煮笋等加工企业的发展,加速木竹制品产业集聚;而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又拉动了第一产业,刺激农民投资造林、育林、护林和企业建设原料林基地的积极性,形成“鸡生蛋、蛋生鸡”式的良性循环经济。同时,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就业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农民造林、育林、采伐以及竹木销售等收入明显增长,林业经济已成为2005年南平市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
  有利于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投融资改革使农民看到了靠山致富的希望和前景,安心发展农(林)业生产,谋求致富之路,农村改革的大政方针也得以顺利贯彻实施,树立了政府“为民谋利”的良好形象,提高了政府威信;同时,林业投融资改革的配套改革措施,如林业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因缺乏生产要素和资金等原因而滋生、激化的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如林区乱砍滥伐、农闲赌博和民间高利贷等阴暗现象得到有效缓解乃至消除,改善了农村社会综合治安环境,促进农村社会日趋和谐、稳定。
  通过实践创新强化“窗口”指导,提高基层人行履责能力。在全面启动、推广林权抵押贷款的过程中,南平辖区人民银行多次深入林区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总结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分析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在人行南平市中支的积极推动、多方协调下,由人民银行和林业部门共同起草制定,南平市政府出台了《南平市林业投融资改革工作实施意见》,并引入农业风险补偿保障机制。在引导金融部门增加信贷投放支持“三农”发展的同时,构建了多部门、多层次的林业投融资安全保障机制,得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企业和林农等各界人士的高度肯定,树立了人民银行“窗口”指导的威信,提高了基层人行履责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几点启示
  
  林业投融资改革立足区域经济特色和资源环境,对破解“三农”融资难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积极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启示之一:以金融创新突破传统抵押担保模式,因地制宜破解“三农”融资难题。融资难是制约“三农”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破解“三农”融资难的关键是突破抵押担保难的“瓶颈”。事实上,农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土地、森林、矿藏和旅游资源等,都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或是能够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自然资源,关键是如何有效激活。林业投融资改革的良好示范效应,完全可以进一步推广、延伸以突破传统担保模式的限制,因地制宜创新土地权、旅游景点收费权和矿产资源开采权等抵押贷款业务,作为破解“三农”融资难的突破口。甚至可以通过制度创新,推而广之到相对垄断行业的经营权抵押(如盐业、农资、烟草专营权等),或是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权等)抵押担保贷款等。
  启示之二:经济改革催化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经济金融在互动中实现良性循环、和谐发展。任何的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都与特定的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和发展背景密切相关,经济变革为金融制度创新、业务创新提供了外部客观条件,金融创新积极配合、对接和融入经济改革进程,同时又促进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为金融创新服务。以林业投融资改革为例,虽然有金融部门拓展信贷业务、挖掘利润新增点的内在动力,但最终是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动和催化,才得以全面启动和推广;而林业投融资改革反过来又推动林业管理体系、服务体系等配套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促进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加快林改进程,促进林业产业经济迅速发展壮大。在经济改革带动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中,形成了政府、金融、企业和农户多赢格局。
  启示之三:通过制度创新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阶段,短期内还难以完全依靠城镇化、劳动力转移破解“三农”发展难题,盲目、无序的农民工洪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城市就业压力、局部“用工荒”等不利局面,也不利于稳固农业基础。林业投融资改革的实践和成效表明,通过金融创新加快形成促进“三农”发展的投融资体制和风险补偿保障机制,改善农村金融服务,配合农村经济改革,以资源培育和开发稳定农村劳动力,使农业经济由传统型、分散型向现代型、集约型转变,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科学知识、生产技能和经营意识,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同时,推动农业产业化和产业集群化的发展,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确保农业基础安全稳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进而促进农村稳定,最终达到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启示之四:突出窗口指导的多样性,切实提高基层人行履责能力。人民银行职能转换后,部分基层人行定位模糊,对如何正确处理务实与务虚、如何强化贯彻和传导货币信贷政策感到迷茫。人行南平市中支推动林业投融资改革的成功经验表明,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不平衡和差异性,各自具有特殊的资源秉赋,基层人行在贯彻传导货币信贷政策过程中,不能只是机械地充当“传声筒”,窗口指导要具有前瞻意识和灵活性,立足区域特色和经济金融运行环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寻找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最佳切入点和经济金融互动共赢的结合点。积极向地方政府建言献策,灵活协调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关系,把人民银行的政策主张和意图转变为促进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路、金融部门增加信贷投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措施,在多方共赢格局中树立基层人行有为有位的权威性,塑造新形象,切实提高履责能力。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南平市中心支行)
其他文献
编者按:2005年5月,时任美联储主席的艾伦·格林斯潘在联邦储备银行芝加哥第四十一届银行结构年会上对信贷衍生品的风险转移等问题作了发言。格林斯潘认为,作为一项有效的风险转移工具,银行通过发展信贷衍生品转移了自身风险,但同时,信贷风险转移也增加了风险评估的难度。不论怎样,为了使这种有利于各方的交易能够继续扩大,市场参与者与政策制定者都应留意由于在使用衍生品时向银行系统外转移风险而引发的对风险管理的挑
期刊
经过“十五”的发展,海南省经济实现了从恢复性增长向加速性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但是,曾经的房地产泡沫和长期结构性产业贫血的影响还隐隐作痛,社会信用环境和法律体系还有待完善,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还有待加强,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工行海南省分行,经过几年的艰苦拼搏,已经走出阴影,跟上了工行整体股份制改革的步伐。    转变观念,激发活力    到 2001 年底,工行海南省分行虽然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
期刊
过去十年,在美国大量的金融工具被开发出来,用来在各金融机构间转移信用风险。信用风险转移(credit risk transfer,简称 CRT)可以是全部出售贷款,也可以是与标的贷款并不一定直接相关的信用衍生工具。随着大量CRT工具的开发与利用,以及CRT交易量的不断增加,信贷和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增强了。与此相关,围绕CRT交易的政策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CRT机制的主要工具,并对相
期刊
编者按:  2003年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国家大量注资农信社,意图通过正向激励促进农村信用社转换经营机制,达到“花钱买机制”的目的。这个目的实现了吗?金融界、学术界对此颇有争论。有人认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偏重于基层机构的重组,热衷于把“信用社”改名为“合作银行”,而在本质上忽略了经营机制的建设。在管理体制、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等核心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的情况下,“花钱买机制”的目标很难实现,只是
期刊
采访秦尚民的过程一波三折,原定的时间一再延期。自从重新执掌IBM在大中华区的金融业务以来,秦尚民在北京的时间不多,大部分时间都在上海、广州、成都、哈尔滨等中国各地奔走。在他的意识中,中国的金融事业正面临着重大的转型,这就像起飞前的飞机,它需要强大的引擎推动力,而IBM作为中国金融事业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在助推中国金融事业转型方面自然责无旁贷。    商业领跑    10年来,IBM这个蓝色巨人以服务
期刊
改制、引资、上市,2005年的中国银行业因为这一系列重大事件而备受各界关注。在已经到来的2006年里,我们对中国的银行业还有哪些可以期待?改制的和未改制的,引资和未引资的,上市的和未上市的,各商业银行怎样盘算着自己的2006年,同时也是中国银行业入世过渡期的最后一年?2006年的中国银行业还有哪些好戏要上演?面对利率市场化步伐逐渐加快的前景,面对汇率形成机制发生变革的现实,面对外资银行咄咄逼人的发
期刊
编 者按:  在国有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得到国家资金支持的同时,一直在缝隙中求生存的城市商业银行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各种改革的探索:最近,天津城商行成功引进外资;上海银行经过多年的期待之后,上海银行宁波分行终于获得了准生证……。就在年近岁末,徽商银行的成立又成了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真是好戏连台。  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道路多种多样,没有统一的模式,关键在于找到各自适合的道路。最近,唐
期刊
编者按:2005年中国金融市场可谓大事不断。2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国际开发机构发行境内人民币债券,标志着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迈出了重要一步。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和中国证监会公布《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被看作国内商业银行走向混业经营的开始。4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中
期刊
标题似乎是与这样一个已被广为讨论的命题不符:外国投资者通过购买美国证券帮助美国保持了低利率。的确,目前外国投资者所持有的美国资产已经大大超过美国所持有的外国资产,超过的数额达2.5万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25%。但尽管如此,外国投资者对持有美国证券的偏好仍然较弱,本文探讨的是这种偏好到底有多弱。   一国投资者可以在其投资组合中同时或者分别持有本国、外国证券,投资人可以通过持有世界各国的证券组合
期刊
在乌兹别克,独立审计是相对较新的财务控制手段。建立与发展独立审计是企业产权演变的结果。作为一家银行的股东,由于不能直接去经营银行,银行管理权实际上是控制在董事会和经理人手中,为确保分红,股东必须确定银行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盈利是可靠的,于是,独立审计应运而生。    乌兹别克独立审计体系监管框架    1991年,关于“专业的咨询(审计)机构”的字眼开始出现在乌兹别克的官方文件中,当时,部长会议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