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国维曾说过“为文如造屋”,写文章如同建房子,语言的锤炼则是对房屋进行装饰,使之更漂亮,更华美。语言是文章的外衣,光亮与否,直接影响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好的语言如饮醇酒,如品茗茶,总能给人带来内心的愉悦。
词语、句式、修辞,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中“有文采”项的三个加分点,实际上也是学生在“通顺”之后,提高语言表现力的三个努力点。下面就写作中语言的锤炼,谈几点认识。
一、锤炼词语
词语的锤炼,更多地体现在古代诗词中。高考题中,有这样一题,找出王维的《过香积寺》一诗的“诗眼”,从此这一词便闯入人们的视野,使人们更加关注对个别词的理解。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用这个词有什么好处?在这方面堪称表帅的要数贾岛的“推敲”。所以在平时的写作中,学生要善于锤炼词语,用精练的词语,表达最丰富的感情。
二、巧用排比
运用排比可以说是写作中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它能增强文章的气势,显示出音乐节奏美,读来琅琅上口。如,山东某一考生的满分作文《让我轻轻地告诉你》:
“面对黑暗,顾城选择‘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的坚定;面对生活,舒婷选择‘做橡树旁一株木棉’的爱情;面对人生,海子选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热忱。”“让我们跳出心灵的黑暗和漩涡,去选择每一次触动,每一次感受;去选择每一次欢笑,每一次放歌。”“在我们心灵深处,每一次美丽而谨慎的选择,必将如高山之水,洗尽铅华,洗尽躁动,还生命一股清流,一眼甘泉,用晶莹的浪花奏出生活浩然大气的乐章。”
本文段落结构整齐匀称,很有节奏感,排比句的运用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本文到底告诉了人们什么呢?它告诉人们面对生活中的“丑恶与善良、私心与博爱、狭隘与宽容”时,做出真善美的人生选择。像当代新诗人顾城、舒婷、海子等学习,热切地拥抱光明、爱情与热诚。当读者看到这样句式整齐、富有气势与文采的语言时,犹觉如坐春风,产生内心的愉悦。
三、妙用比喻
比喻给人带来的是一系列丰富形象的联想,如果能在行文中妙用比喻,定能给文章增添亮丽的色彩。名贯中外的大学者钱钟书,以其一部小说《围城》就享誉海内外,整部小说则是妙喻如珠,个个那么生动形象。如,“十五年来的人生观,像大地震时的日本房屋”等。在古诗词中也有,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中的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绵绵的愁情喻为滚滚东流之水,把抽象的事物写得更形象、生动、具体,留给读者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再如,有位考生在《成功的基石》中写道:
“倘若成功是远方的彼岸,诚信就是托载你的船舶;倘若成功是珠峰的峰顶,诚信就是你手中的绳索;倘若成功是巍峨的大厦,诚信就是大厦下的基石。”
此考生不仅运用了比喻,而且在句式上采用了排比,二者有机地结合,使文章顿时生色不少。所以在写作训练中可将“三比之法”(比喻、排比、对比手法的结合)运用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整散结合
整句形式较整齐,音节较匀称,可以起到强调某种语义、加强语势的作用;而散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长短结合,可以避免单调呆板。把两者融合起来,语言既生动活泼,挥洒自如,又节奏鲜明,气势贯通。例如,峻青在《雄关赋》中写道:
“也想返回身来,纵疆驰马,奔腾于广袤无垠的塞外草原之上,逶迤翻腾在幽燕群山之间,然后随着那蜿蜒南去的老龙头,纵身跳进那碧波万顷的渤海老洋里,去一洗那炎夏溽暑的汗水,关山万里的风尘。”
五、恰当引用
有位考生在《感时花溅泪》中,选取了古诗词中景随情迁的现象来谈。先以杜甫《春望》中的名句“感时花溅泪”命题;又以李清照《如梦令》中的“兴尽晚回舟”与《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进行对比;又引用王维的《山居秋暝》、张继《枫桥夜泊》、李白的《将进酒》、苏轼的《水调歌头》;最后引用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运用这些诗词中的名句,使作者充分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六、蕴涵哲理
如,一位考生在《摆正心灵的天平》一文中这样写道:
“当你选择一个决定时,就意味着你放弃了另一个决定,人生也在这选择和放弃中成熟。”“当你的眼睛没有变得像太阳一样时,就见不到太阳,心靈也一样;你的心灵没有变得美丽时,也见不到美丽。心灵的天平需要用心去平衡,用善良和真诚去摆正。如果人人高唱善良的赞歌,世间还会不美丽?”
文章的字里行间浸透着小作者的思考,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思辨能力。这也告诉人们:平时不能死读书,而要用自己的脑子活化、思考。
只要平时字斟句酌,善于观察,认真思考,注意积累一些语言,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写出精彩的文章。
词语、句式、修辞,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中“有文采”项的三个加分点,实际上也是学生在“通顺”之后,提高语言表现力的三个努力点。下面就写作中语言的锤炼,谈几点认识。
一、锤炼词语
词语的锤炼,更多地体现在古代诗词中。高考题中,有这样一题,找出王维的《过香积寺》一诗的“诗眼”,从此这一词便闯入人们的视野,使人们更加关注对个别词的理解。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用这个词有什么好处?在这方面堪称表帅的要数贾岛的“推敲”。所以在平时的写作中,学生要善于锤炼词语,用精练的词语,表达最丰富的感情。
二、巧用排比
运用排比可以说是写作中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它能增强文章的气势,显示出音乐节奏美,读来琅琅上口。如,山东某一考生的满分作文《让我轻轻地告诉你》:
“面对黑暗,顾城选择‘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的坚定;面对生活,舒婷选择‘做橡树旁一株木棉’的爱情;面对人生,海子选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热忱。”“让我们跳出心灵的黑暗和漩涡,去选择每一次触动,每一次感受;去选择每一次欢笑,每一次放歌。”“在我们心灵深处,每一次美丽而谨慎的选择,必将如高山之水,洗尽铅华,洗尽躁动,还生命一股清流,一眼甘泉,用晶莹的浪花奏出生活浩然大气的乐章。”
本文段落结构整齐匀称,很有节奏感,排比句的运用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本文到底告诉了人们什么呢?它告诉人们面对生活中的“丑恶与善良、私心与博爱、狭隘与宽容”时,做出真善美的人生选择。像当代新诗人顾城、舒婷、海子等学习,热切地拥抱光明、爱情与热诚。当读者看到这样句式整齐、富有气势与文采的语言时,犹觉如坐春风,产生内心的愉悦。
三、妙用比喻
比喻给人带来的是一系列丰富形象的联想,如果能在行文中妙用比喻,定能给文章增添亮丽的色彩。名贯中外的大学者钱钟书,以其一部小说《围城》就享誉海内外,整部小说则是妙喻如珠,个个那么生动形象。如,“十五年来的人生观,像大地震时的日本房屋”等。在古诗词中也有,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中的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绵绵的愁情喻为滚滚东流之水,把抽象的事物写得更形象、生动、具体,留给读者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再如,有位考生在《成功的基石》中写道:
“倘若成功是远方的彼岸,诚信就是托载你的船舶;倘若成功是珠峰的峰顶,诚信就是你手中的绳索;倘若成功是巍峨的大厦,诚信就是大厦下的基石。”
此考生不仅运用了比喻,而且在句式上采用了排比,二者有机地结合,使文章顿时生色不少。所以在写作训练中可将“三比之法”(比喻、排比、对比手法的结合)运用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整散结合
整句形式较整齐,音节较匀称,可以起到强调某种语义、加强语势的作用;而散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长短结合,可以避免单调呆板。把两者融合起来,语言既生动活泼,挥洒自如,又节奏鲜明,气势贯通。例如,峻青在《雄关赋》中写道:
“也想返回身来,纵疆驰马,奔腾于广袤无垠的塞外草原之上,逶迤翻腾在幽燕群山之间,然后随着那蜿蜒南去的老龙头,纵身跳进那碧波万顷的渤海老洋里,去一洗那炎夏溽暑的汗水,关山万里的风尘。”
五、恰当引用
有位考生在《感时花溅泪》中,选取了古诗词中景随情迁的现象来谈。先以杜甫《春望》中的名句“感时花溅泪”命题;又以李清照《如梦令》中的“兴尽晚回舟”与《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进行对比;又引用王维的《山居秋暝》、张继《枫桥夜泊》、李白的《将进酒》、苏轼的《水调歌头》;最后引用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运用这些诗词中的名句,使作者充分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六、蕴涵哲理
如,一位考生在《摆正心灵的天平》一文中这样写道:
“当你选择一个决定时,就意味着你放弃了另一个决定,人生也在这选择和放弃中成熟。”“当你的眼睛没有变得像太阳一样时,就见不到太阳,心靈也一样;你的心灵没有变得美丽时,也见不到美丽。心灵的天平需要用心去平衡,用善良和真诚去摆正。如果人人高唱善良的赞歌,世间还会不美丽?”
文章的字里行间浸透着小作者的思考,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思辨能力。这也告诉人们:平时不能死读书,而要用自己的脑子活化、思考。
只要平时字斟句酌,善于观察,认真思考,注意积累一些语言,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写出精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