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加强语文实践活动;②课前演讲五分钟;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④课堂教学应强化学生质疑;⑤改变授课方法。总之,教学时应注意课内外结合,采取多种渠道,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关键词:教育;语文;课堂教学;学生
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以前虽然花了很多工夫在备课和讲课之上,但是到头来效果还是不佳,总结原因是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的知识也比较单一。后来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深深体会到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应注意课内外结合,采取多种渠道,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加强语文实践活动
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就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拓宽语文教育的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交流,充分感知社会生活。例如:配合团组织举行纪念活动,要求学生写活动心得;结合教育形式进行演讲比赛、书法比赛、辩论比赛;成立语文兴趣活动小组,组织朗诵比赛等。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认识,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课前演讲五分钟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传统教学方式注重读、写训练而忽视听、说训练,尤其是“说”。因此,每次上课前,教师可以安排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演讲。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当众说话的机会,既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演讲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归根到底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字、词、句、段、篇的理解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很难想象一个很少读书的人,其阅读能力会有多高。提高阅读能力没有什么诀窍,就是多读,这绝不是只靠每天一节语文课就能达到的,教师除了要向学生强调多读的重要性外,还要引导学生养成多读的习惯。
每周举行“读书汇报会”,让学生谈读书的收获,以掀起全班学生阅读的高潮。
四、课堂教学应强化学生质疑
近年来,“问题教学”备受关注,不少优秀语文教师都重视巧设课堂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品格。要让学生有所创造,前提必须有所“发现”。“发现”是创造的先导,是创造品格的外在体现,是学生学习行为和心理优良的最闪光的标志。然而,就我国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教师还是习惯于在备课的“精心”上设计一套问题。当然,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但学生总是被动的,这就约束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这种教学不利于素质教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应该加强学生质疑,用“问题”(包括“问题”的发现、得出、钻研和解决)来统帅语文课堂教学,把教师教的过程变为学生学的过程,以此激发学生的欲望、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每一篇新课文,首先不要由教师交代学习重点,而是让学生就课文进行质疑,越多越好。我们早已把质疑列为语文课堂教学绘声绘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引导学生质疑中,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探索:①激励学生敢于提问,养成质疑习惯;②诱引学生善于提问,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通过质疑解难,学生人人开动脑筋,个个积极思考,自己提出问题。如笔者教学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课时,全班同学就课文共提出了7个问题,有的涉及思想内容,有的涉及写作手法,有的涉及写作特点,有的涉及某一个字、词、句或标点符号用法的理解。学生一旦质疑,就已经处在主动求和,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了。“围绕”展开的一系列活动——提问、钻研、讨论、争鸣、释疑等,无一不体现了口语训练、思维训练与阅读训练的和谐。
五、改变授课方法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法与教学法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教师要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溢于言表”式转变为启发式,改变“满堂灌”的做法,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消化思考,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领会、表达。当然教法的改变要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教法为学法服务。只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定有所提高。
关键词:教育;语文;课堂教学;学生
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以前虽然花了很多工夫在备课和讲课之上,但是到头来效果还是不佳,总结原因是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的知识也比较单一。后来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深深体会到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应注意课内外结合,采取多种渠道,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加强语文实践活动
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就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拓宽语文教育的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交流,充分感知社会生活。例如:配合团组织举行纪念活动,要求学生写活动心得;结合教育形式进行演讲比赛、书法比赛、辩论比赛;成立语文兴趣活动小组,组织朗诵比赛等。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认识,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课前演讲五分钟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传统教学方式注重读、写训练而忽视听、说训练,尤其是“说”。因此,每次上课前,教师可以安排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演讲。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当众说话的机会,既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演讲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归根到底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字、词、句、段、篇的理解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很难想象一个很少读书的人,其阅读能力会有多高。提高阅读能力没有什么诀窍,就是多读,这绝不是只靠每天一节语文课就能达到的,教师除了要向学生强调多读的重要性外,还要引导学生养成多读的习惯。
每周举行“读书汇报会”,让学生谈读书的收获,以掀起全班学生阅读的高潮。
四、课堂教学应强化学生质疑
近年来,“问题教学”备受关注,不少优秀语文教师都重视巧设课堂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品格。要让学生有所创造,前提必须有所“发现”。“发现”是创造的先导,是创造品格的外在体现,是学生学习行为和心理优良的最闪光的标志。然而,就我国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教师还是习惯于在备课的“精心”上设计一套问题。当然,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但学生总是被动的,这就约束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这种教学不利于素质教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应该加强学生质疑,用“问题”(包括“问题”的发现、得出、钻研和解决)来统帅语文课堂教学,把教师教的过程变为学生学的过程,以此激发学生的欲望、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每一篇新课文,首先不要由教师交代学习重点,而是让学生就课文进行质疑,越多越好。我们早已把质疑列为语文课堂教学绘声绘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引导学生质疑中,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探索:①激励学生敢于提问,养成质疑习惯;②诱引学生善于提问,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通过质疑解难,学生人人开动脑筋,个个积极思考,自己提出问题。如笔者教学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课时,全班同学就课文共提出了7个问题,有的涉及思想内容,有的涉及写作手法,有的涉及写作特点,有的涉及某一个字、词、句或标点符号用法的理解。学生一旦质疑,就已经处在主动求和,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了。“围绕”展开的一系列活动——提问、钻研、讨论、争鸣、释疑等,无一不体现了口语训练、思维训练与阅读训练的和谐。
五、改变授课方法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法与教学法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教师要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溢于言表”式转变为启发式,改变“满堂灌”的做法,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消化思考,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领会、表达。当然教法的改变要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教法为学法服务。只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定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