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群发病防治技术课程“工学研融合”教学模式的探索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y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动物群发病防治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该课程要求教学、科研以及生产实践相结合。为有效地将教学与生产和科研有机地融合,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探讨了该课程“工学研融合”的教学模式,并采取启发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动物群发病防治;工学研融合;教学;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5-338-01
  基金项目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教研教改课题(JYYB201317)。
  作者简介黄文强(1979- ),男,吉林柳河人,讲师,硕士,从事动物传染病及分子病毒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4-12-25
  动物群发病防治技术是兽药生产与营销专业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主要研究畜禽群发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防治规律,旨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动物群发性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综合防控。然而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囿于教学条件,极少能够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难以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产相联系,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无法产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无法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切实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加深对该课程知识的理解与实践,提高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满足现代养殖业对该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笔者结合专业发展趋势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了“工学研”融合的教学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工学研”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动物群发病防治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强的特点,以及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构建了课堂自主性学习模块,生产性实践模块以及科学研究性模块三种教学模式。
  1.1课堂自主性学习模块模块采取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模式,通过课堂和互联网工具构建一个全方位,实时的互动平台,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可以深入地交流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互动式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并结合实际临床病例引导话题、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课堂讨论、临床病例诊治、学生总结、教师点评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
  1.2生产性实践模块根据课程的学习内容,结合疾病的季节特点使学生深入养猪场、养禽企业动物医院以及宠物医院,实际接触不同动物的临床病例,使学生了解不同疾病的发病季节、饲养管理对动物疾病的影响、动物疾病的临床特点以及剖检变化,并总结出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特点和防治措施。
  1.3研究性教学模块模块作为该课程考核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结合养殖企业的需求,使学生完成一部分研究型的实验项目并撰写相关的论文,并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该模块是科学研究与实际生产以及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2“工学研”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
  2.1课堂自主性学习模块的实施
  在课程实施之前将动物群发病防治技术课程内容分为猪病、禽病、反刍动物疾病以及小动物疾病学习模块。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的直观性和互联网的开放性,构建以课堂为主、微信讨论组为辅的讨论平台,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确定学习内容,并布置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课堂上通过小组汇报,学生讨论与总结、教师点评等方式进行学习。建立一个开放微信讨论组,引入养殖、兽药等相关企业饲养及技术服务人员,充分利用企业人员区域分布广、疫情信息及时、临床病例多等特点形成一个完全开放的学习平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及时的临床案例以及最直观的剖检图片,同时可加强学生与企业相关人员的沟通,为学生的实习以及就业提供便利。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面对生产实际中的病例,结合课本内容、文献资料以及网络上相关内容进行整理、汇报讨论,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企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
  如在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学习环节中,根据养殖企业疫病案例,江苏某猪场保育猪出现消瘦,被毛凌乱、关节肿胀、呼吸症状、食欲废绝、死亡等症状。微信讨论组中发布剖检图片主要显示有心包积液、绒毛心、腹腔出现纤维素性渗等。案例展示后提出问题:①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图片初步确定是何种疾病?②根据该猪场实际情况及发病情况提出防控措施等问题?通过分组讨论、整理和汇报,学生能够直观掌握副猪嗜血杆菌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2.2生产性实践模块的实施
  根据动物群发病防治技术课程内容,使学生深入养殖场、兽医院以及宠物医院进行现场实践教学。由于近年来养殖规模的扩大,疫苗、抗生素的使用量增加,使得病原变异情况较为突出,动物疫病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在生产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养殖场进行部分采样,对疫病流行情况作出初步调查,对调查情况进行整理讨论,并加以汇报。生产实践性教学可以使学生面对生产实际,了解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饲养管理与动物疫病发生
  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生产性实践环节使学生提前融入生产实际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2.3研究性教学模块的实施
  该模块是“工学研融合”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结合养殖企业的需求,根据学生的申请,学生以教师的课题和养殖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基础开展创新性研究。研究团队根据指导教师的任务安排,按照个人的特长进行分工,学生通过到图书馆和网络查阅资料以及养殖企业采集病料,提出研究方案。模块主要在校内动物疫病防疫实训中心进行,在研究性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完成了“泰州地区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调查”、“泰州地区育肥猪伪狂犬感染情况调查”以及“江苏某水禽场禽白血病感染情况调查”等研究项目,并参與了“高致病性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症TJM-F92株对妊娠母猪生物安全性试验”以及“水禽场的白血病净化”等企业项目。该教学模块将科学研究与实际生产以及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工学研”融合教学模式改革的成效
  3.1实践教学效果显著经过一年的“工学研融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对动物疫病防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提高了学生团体协作能力。学生通过参与实际的动物疫病诊断与防控环节,真正掌握动物疫病的病原、发生发展以及防控规律。而且通过参与生产实践,真正了解了畜牧养殖行业的现状,了解疫病防控在养殖环节中的重要作用。从考试成绩来看,学生的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普遍提高。
  3.2多元化教学模式能够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通过实践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通过建立学生科研团队,学生的科研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通过参与研究性项目与企业项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验设计的能力得到加强。学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的锻炼,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生产难题,并且协助教师完成实验研究,学习能力也得到大幅提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先后发表了“泰州地区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调查”、“泰州地区育肥猪伪狂犬感染情况调查”以及“江苏某水禽场禽白血病感染情况调查”等三篇科研论文。这些科技创新和实践教学都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强化了知识掌握,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3学生就业优势明显通过“工学研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通过微信讨论组与实际生产相关人员得到有效沟通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本专业基本状况,生产性实践过程使学生提前融入生产实际过程中,使学生明确增强了就业自信心和就业优势,学生就业率达到100%,且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 钱善勤,谭逸明,卢翠文,等.高职院校食用菌栽培课程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7005-7006.
  [2] 姚四新,赵淑秋,郑玉姝,等.《动物传染学》课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8):24-25.
  [3] 聂庆华,刘满清,骆毅媛,等.动物遗传学产学研结合教学实践与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9,2(2):64-66.
  责任编辑徐丽华责任校对李岩
其他文献
摘要设计了一种基于ARM平台LPC2300系列的智能溫室控制系统。在传统智能温室系统上加入了植物水胁迫声发射信号的获取以及处理,以实现温室的精准灌溉。该系统以ARM7嵌入式处理器为核心, 将各类数字传感器收集的数据通过现代控制理论及模糊控制算法进行处理,采用自动控制、远程监控和图形化等多种方式来调整温室执行机构,以达到控制温室温湿度、CO2浓度、光照强度以及土壤含水率等参数,在搭建的温室模型中取得
期刊
摘要土壤墒情的监测是水文学、气象学以及农业科学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该研究以河南省白沙灌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光学与热红外遥感数据融合的农田土壤含水量遥感模型与方法,应用 TM 影像穗帽变换,获取湿度分量,同时结合TM第6波段反演的植被冠层温度信息,进行分析、建模和反演土壤墒情。结果表明,该方法反演的土壤含水量与实测结果相关性较好,具有较高的土壤墒情反演精度,为灌区合理灌溉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
期刊
摘要宠物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是一门专业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为培养合格的宠物医师,提高学生对临床常见的宠物传染病以及寄生虫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技术水平,通过整合学校的教学资源,改变理论教学方法,综合实践教学项目等方面的改革,很好地促进了学生专业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实践型;宠物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
期刊
摘要为提高食品毒理学实验教学效果,在Blackboard 网络平台辅助下,建立了食品毒理学实验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结合TBL教学法,加强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结果表明: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和TBL教学法促进了师生的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关键词网络;食品毒理学;实验教学;范式改革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阐述了林木无损检测的主要原理和研究现状,介绍了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应用情况和主要特点,探讨了将探地雷达应用在无损检测中的研究难点和方向。  关键词探地雷达;林木无损检测;综述  中图分类号S223.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5-345-03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GPR in Nondestruct
期刊
摘要丙烯酰胺从2002年在食品中被发现以来就倍受关注,人们对其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如检测分析方法、形成机理及反应模型、毒理效应和控制技术等。近年来,多数综述集中在形成机理、风险分析和控制方法,而对于丙烯酰胺在不同国家、不同食品中的含量分布和各种抑制技术的效果,未有系统报道。从这2个方面进行系统概述,以期为丙烯酰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丙烯酰胺;含量;抑制  中图分类号S481+.8文
期刊
摘要  该文对红枣干燥设备研究状况进行了归纳,介绍了我国红枣干燥设备的几种机型及其结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等;论述了红枣干燥机发展现状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探讨了红枣干燥机的今后发展趋势及深入研究红枣的干燥机理的方法等,对今后运用计算机进行干燥过程的监测和干燥过程的数学模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红枣;干燥机;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S6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
期刊
摘要随着贵州经济社会的后发赶超,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为了实现到2020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农村的经济发展。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又在于农村家庭的经济发展,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收入已占到了农户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已经成为农户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并对农户家庭的生存与发展,将变得更加重要。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贵州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
期刊
摘要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鲜切花品质检测方法是感官评审法,此方法易受个人主观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影响。该研究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来代替人的感官对玫瑰切花品质等级进行分类研究,试验中对玫瑰切花图像进行图像分割、图像去噪等图像处理后选取其7个形状特征参数作为玫瑰切花的品质评价指标,并借助BP神经网络建立玫瑰切花品质分级模型,分级正确率达到94%以上。试验表明,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玫瑰切花品质分级是可行的,并且
期刊
摘要植物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一门基礎学科,是高校生物科学、园艺学和农学等专业基础课程。该文对如何建立植物生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旨在通过合理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与管理体系,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实践教学;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5-374-02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