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兰州添一抹绿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活动名称
  “我为兰州添一抹绿”——兰州市少年儿童第五届生态道德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以组织少年儿童在社区、校园、家庭等多种场所开展绿色种植活动为内容,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学习生态知识、增强绿色发展理念、培养爱劳动习惯,为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的美丽兰州做出贡献。
  三、参与人员
  (一)儿童:全市中小学校少年儿童
  (二)教师:全市中小学校辅导员
  (三)专家:省农科院小麦育种专家、胡麻专家、马铃薯育种专家
  四、活动设计思路
  为加强全市少年儿童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少年儿童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引导少年儿童积极参与天蓝、地绿、水净的幸福美好新兰州建设,根据全国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活动的要求和“童心共筑中国梦改革奋进我同行”兰州市少年儿童主题教育活动安排,今年兰州市校外教育办继续会同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兰州市文明办、兰州市教育局、兰州市环保局、共青团兰州市委联合组织开展“我为兰州添一抹绿”——兰州市少年儿童第五届生态道德实践活动。这次活动主要分三个阶段组织开展:
  第一阶段:知绿、播绿。4~8月底,各县区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少年儿童开展认绿科普宣教活动。各校利用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等第二课堂,乡村(社区)学校少年宫利用各活动组,通过板报、队会、手抄报、节日小报、竞赛等形式,营造宣传氛围,普及植物生长基础知识及生态意义,认知常见植物,特别是适应本地地域条件的植物。积极创造条件,启发少年儿童在学校、社区、家庭开展种花种菜、种草种树等播绿活动。为各县区提供茄子、菠菜、莴笋等蔬菜种子,帮助学校开展“小园艺”实验,并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对学校进行种植指导。 第二阶段:爱绿护绿。引导少年儿童通过查阅资料、寻求教师辅导和家长指导、向专家请教等途径,学习植物养护知识,精心呵护自己参与种植的植物。通过学习与体验,激发少年儿童把爱绿护绿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行动。6月初,主办单位组织百名师生代表走进甘肃省农科院,开展绿色实践体验活动。活动中教师带领儿童认识了解甘肃植物资源、物种分布等基本情况,学习植物种植栽培,了解马铃薯脱毒过程,并举行签名仪式。
  第三阶段:炫绿展绿。以开展知绿播绿、爱绿护绿实践活动为基础,组织全市少年儿童开展“我为兰州添一抹绿”——生态道德实践成果展示活动。
  1.“六·一”儿童论坛活动。以生态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为内容撰写小调查、小研究、小故事,开展全市少年儿童论坛活动。
  2.成果征集活动。以记录绿色实践活动过程中各种有意义的事情为内容,以作文、绘画、摄影为表现形式,征集活动成果,编印优秀活动成果集。
  3.10月,召开兰州市少年儿童“我为兰州添一抹绿”生态道德实践活动总结表彰暨交流研讨会,总结活动经验、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安排部署2015年全市少年儿童生态道德实践活动。
  五、活动实录
  活动一:六一儿童论坛
  1.目的
  通过论坛形式,给予每个参加活动的少年儿童获取知识、信息、增长综合能力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2.步骤
  (1)要求各学校利用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等第二课堂,乡村(社区)学校少年宫利用各活动组,通过板报、队会、手抄报、节日小报、竞赛等形式,广泛宣传生态意义,普及植物生长基础知识。
  (2)由教师指导少年儿童建立项目兴趣小组,在学校、社区、家庭开展种花种菜、种草种树等各项播绿活动。
  (3)少年儿童通过亲手种植,记录自己的感想和体会,撰写小调查、小研究、小故事,从中获得知识和快乐。
  (4)在各县区选拔推荐的基础上,组织14名优秀选手代表参加全市论坛活动,每人时间为5分钟,以爱绿护绿内容与演讲技艺相结合展开。
  3.实施效果
  通过少年儿童在动手操作种植、养绿护绿过程中,提高操作技能,在研究小课题中,学会科学方法,如观察、记录能力,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结果处理方法和论坛写作等综合能力。
  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一是掌握生态道德实践教育相关知识的辅导员较少;二是中小学校生态实践活动场所非常有限甚至没有,这就导致了学校在开展活动的质量上无法保证,需要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培训,加强对生态道德实践活动经费的投入,缓解困扰基层和学校的师资和经费问题。
  活动二:走近农科院一日实践营
  1.目的
  (1)让少年儿童了解甘肃省物种基础知识及农业新技术,并在实践中加强和培养生态意识,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命科学的情感。
  (2)培养、提高少年儿童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配合中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
  2.步骤
  (1)参观前,要求少年儿童广泛了解甘肃农业基本情况,通过查阅资料、寻求教师辅导和家长指导、向专家请教等途径,学习掌握甘肃物种知识、种植分布和特点。
  (2)组织全市百名师生代表参观省农科院,了解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种植技术以及目前的研究内容,指导学生学会如何选取雄株和雌株,并亲自进行小麦杂交实验;熟悉观察胡麻生长习性、用途等相关知识,观赏颜色靓丽的蝴蝶兰、仙客来等花卉和40余种草莓,并亲手采摘品尝;了解脱毒马铃薯的原理和优点,现场示范脱毒栽培过程;认识西红柿、花椰菜等我省蔬菜品种及栽培技术等知识。
  3.实施效果
  通过亲自栽培、熟悉植物种植技术,培养了少年儿童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了研究性和拓展性的学习,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使少年儿童体验到了农民种粮的不易和艰辛。
  4.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
  (1)活动主要从全市的宏观层面开展,缺少对基层学校的指导和调查,因此活动不免流于形式。   (2)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基层积极的响应,但这类活动知识点多信息量大,需要进一步开发、创新质量更高、操作性强的活动。
  六、总结讨论
  从2009年第一次设计组织全市少年儿童生态道德实践活动以来,在不断探索的5年中,我们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今年,结合市委、市政府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幸福美好新兰州发展目标,第五届生态道德实践活动确定了“我为兰州添一抹绿”这一主题,通过活动,让少年儿童认识自己生活的土地,了解本土丰富的物产和生态环境,走近社会,走近科研现场,走近科学家,使他们在考察、实验、写作、探究、动手操作等具体实践中,激发对家乡、对科学、对生活的热爱。
  第一,全年开展的六一论坛、一日实践营、成果展示等生态道德实践系列活动,拓宽了少年儿童的科学视野,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经统计,全市有近百所中小学校1万余名师生参加生态活动,其中135名少年儿童参加了论坛活动,14人获全市等次奖,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第二,知绿、播绿改变了学校、社区的生态环境,增强了少年儿童的责任意识。银滩路小学五年级学生彭淼在日记里写到:放眼望去,我们学校的菜园春意盎然,像刚刚换了一幅面容,变得容光焕发。吸一口新鲜空气,我感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这都是那些大树和蔬菜的功劳。虽然我们很累,但是我们还是非常快乐。因为先苦后甜,只有你现在付出了劳动,才能有收获。
  第三,通过参与生态活动,潜移默化地把品德教育、科学素养教育渗透到少年儿童的内在追求中,使课堂口号式教育化为无形。银滩路小学李凡香老师在参加活动时说,生态体验是一种有价值的、有效的道德教育。它更加重视学生的内在感受,是道德的一种内化和自省,并非为学习道德标准而被动体验。这是用于我们的教学,让我们更加重视学生本体的道德水平和认知能力、选择和采用适合学生、善于被学生接纳的教学语言和手段。张莉老师在日记里写道,一系列的参观,让我既感兴奋,又充满期待。兴奋的是我和孩子们近距离接触了现代农业,认识了许多植物,看到了农业专家工作的认真和执着,他们顶着烈日,仍能滔滔不绝的介绍着自己的成果,那份精神是值得我来学习的。期待的是这是我们这所学校第一次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看着孩子们兴奋的笑脸与认真学习的态度,我感觉我们的孩子太幸福了,他们对这类活动充满了希望,我也期待着下一次活动的开展。
  案例点评:活动覆盖了兰州市全市中小学,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影响力。活动由多家单位联合举办,实现了对社会资源的充分整合。今后可在铺开活动面的基础上,加强对活动设计、组织管理的思考,更加关注儿童和教师在活动中的成长。
其他文献
[摘要]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和全面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和时代背景下,中国儿童中心发起了“全国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项目”活动,旨在构建儿童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项目建立的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实践基地,具有独特的内涵,在当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生态道德教育实践基地儿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
期刊
一、活动名称  自然的色彩  二、活动目标  引导儿童发现自然的美好,关注植物、水、土壤、人类等生态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懂得尊重自然规律。  三、参与人员  武汉市洪山区南望山小学五(1)班学生45人。教师6名,包括主讲教师1名,为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植物学及科普工作专家;带队教师6名,分别为4名儿童中心生态道德教育项目负责人及活动部教师,以及2名学校教师,分别为班主任和科学课教师。  四、活动设计与
期刊
一、活动名称  不同的树  二、活动目标  (一)情感态度  1.愿意参加生态道德教育活动,能情绪愉快地与同伴共同参与活动。  2.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并能积极进行自主探究。  (二)科学领域  1.感知丁香树、玉兰树、白松的基本特征;  2.对事物进行大胆猜想并验证自己的猜想;  3.能连续观察并记录丁香树、玉兰树、白皮松在不同时间的不同变化;  4.比较发现丁香树、玉兰树、白皮松的特点和变化差
期刊
2014年的兰州市生态道德实践活动,是由兰州市少年宫主办、策划、实施的公益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自然的学校自然的孩子”。  自然学校有两个概念:广义来说,是尊重儿童教育的自然规律,以自然(生态)为教育载体的、含有自然(生态)寓意的教育活动;狭义来说,是由认同自然教育理念的导师、教学环境自然化的校园、人文管理自然化的理念和一群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精灵(纯真的孩子们)组成的教育小气候。  活动分为4个
期刊
一、项目背景  儿童生态道德教育项目是中国儿童中心持续7年(2008年至今)得到中直财政支持、在全国推广和开展的教育实践和研究项目。项目始终贯彻以生态教育为载体,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目标。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项目还从校外教师成长、校外教育的活动模式探索和政策倡导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1.项目总目标  以生态(环境)为教育主题,遵循儿童身心发展和学习的规律,带领儿童开展各种自然教育和环境保护
期刊
一、活动主题  “小手拉大手,快乐养蚕记”。  二、活动目标  1.为学生提供“养蚕”实践体验的机会,培养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探究、创新精神。  2.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蚕一生的变化,深刻挖掘其教育价值,感受生命的神奇,感悟人生的真谛,学会感恩,学会关爱,学会生活等。  三、参与人员  学校行政、科学组教师;四年级全体学生。  四、活动创意的由来  选择“养蚕”作为
期刊
[摘要]中国儿童中心在2008年对中国六城市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儿童的生态与环境常识普通偏底,普遍具有关爱生态及环境的情感和愿望。因此,有必要通过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启发儿童学习自然生态知识、涵养生态情感和道德,培养能力。  [关键词]儿童自然教育生态教育按照社会学家的阐释,当人的社群生活中,出现了怜悯和同情、友爱和帮助这样的情感和行为时,称为人类“文明”的诞生。由此可见,“文
期刊
一、活动名称  走进大自然——秋游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激发幼儿的兴趣,唤起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的兴趣。  2.丰富幼儿有关秋季农作物的知识和经验。  3.培养幼儿对自然的观察力、感受力、表现力,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三、参与人员  (一)4.5~6岁大班幼儿29名  (二)教师3名  (三)29名幼儿的家长  四、活动准备  (一)活动场地  农家乐生态园  
期刊
拉起我们的手  围成一个圈  我们的圏有多大  我们们帐篷就有多大  我们的心有多大  我们的学校就有多大  扯起你的绳  载下你的桩  我们的架子有多牢  我们的帐篷就待多久  我们的意志有多强  世界就有多少为我们改变……  6月20日上午,我与王老师上完主课,即去北京机场,安检后没有一刻停留,直接上飞机,见到了孙侃、才让。下午三点到达兰州机场,与童童爸和刘东东会合,他们是周四在北京南站乘火车
期刊
一、活动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通过现场观察与采风,培养孩子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激发孩子的艺术创作能力,包括再现展示、创作与表现技能。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陶冶精神情操,进一步增强孩子对绘画创作的热爱,学会发现身边的“美”,提高自主创作能力。  二、参与人员  1.儿童主要以校外美术培训的学员为主,年龄在9~13岁之间。  2.教师3人含活动策划、美术专业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