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其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并引导学生养成完整的人格。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且缺乏注意力和自制力,如果仅仅采取枯燥的言行说教方式,很难起到培育价值观的作用,更无法实现洗礼道德的目的,甚至可能因为教育方式的不當而引起学生的排斥。因此,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采取丰富的形式来吸引学生,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
在新课改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除了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教学以外,还需对学生进行三个方面的针对性培养,第一是审美情趣;第二是思想境界;第三是道德修养,这也让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被进一步扩大。
一、通过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不断创新的阶段,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认可和推广,其能让教学情境创设更加生动和形象、具体,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图画、抒情的音乐和语言,从而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当学生的内心世界因为多媒体的应用而产生共鸣时,学生便能感受到作者的爱与恨,并产生心灵的共振,继而实现陶冶情操和主动接受社会主义思想的目的。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并不是一味的说教式传递,而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渐影响学生。比如在学习语文课文《大江保卫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一遍课文,让学生能够对课文的主要思想有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一些真实短片播放给学生,包括08年抗震救灾的视频和98年抗击洪水的视频等。比如在抗洪抢险的过程中,让学生看到人民子弟兵们在面临国家和人民危机时,其不顾自身安危、不眠不休,奋战在灾难现场的画面,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社会主义子弟兵们的责任与忠诚。在汶川地震中,一位母亲为了延续孩子的生命,用自己的肉体搭建了有限的空间,并付出生命的图片,让学生们受到感染和感触。总之,在多媒体的作用下,教师能够通过视频影像和图片等,带动学生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能够在深化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美好、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教学方式比单纯的口头教育效果更加明显。
二、适当开展情景演练触动学生心灵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的人物形象都是个性鲜明的,学生能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实现心灵的触动,比如董存瑞、狼牙山和黄继光等,这一个个因为国家和革命而英勇牺牲的人物都能够感染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师可以在进行相关课文学习时,通过情景演练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真实的去感受爱国人物在当下的处境。比如在学习董存瑞的课文时,教师首先还是需要先让学生初步熟悉课文大致内容,然后可以让学生以主动,或者点名的方式展开情景演练,对课文的具体内容进行演绎。在该过程中,除了主角董存瑞以外,还需要数名同学扮演董存瑞的占有和敌人。而为了让整个故事更加饱满,还可以找出一名普通话较好的学生进行旁白工作,以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来引导故事的展开。在整个情景演练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将扮演人物的情感表现的更加准确,教师需要不断的给予指导,并结合亲身示范,最大化的提高整个演练效果。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表演的学生亲生体会主人公当时的心情和情怀,还能让观看的学生同时受到渲染,继而全面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之,教师要学会合理应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去引导学生,以通过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去启发学生、鼓舞学生,并感染学生,实现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目的。相比于小学的其他课文,语文课程在弘扬民族精神方面的作用是无法比拟的,特别是课文中一些对祖国河山的描绘,为中华崛起而全力以赴的英雄人物,教师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反复阅读,实际演练等方式,净化学生的心灵,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着重展开诚信教育
在社会主义活动中,小学生也是重要的一份子,而很多学生会因为处于不良的道德氛围和社会环境,引起诚信的缺失,继而影响了自己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意识到社会发展中和学生的成长阶段中,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到日常语文教育中。只有学生能够具备诚信做人的基本原则,才能更好的认识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能够进行诚信教育的课文不在少数,比如《钓鱼的启示》,其主要围绕人的道德和诚信来展开。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学生能够从作者和父亲的心理活动中受到启发,特别是作者放掉鲈鱼时内心的沮丧和父亲的坚持。在学习完课文以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相互的讨论,比如该篇文章主要阐述了怎样一个事情,作者的父亲为何坚持要他将鲈鱼放回湖里。另外,当课堂学习结束以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根据该篇课文写一篇读后感,并让学生写出自己所理解的诚信,以及在现实中遇到的有关于诚信的事情进行写作。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诚信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以贴近生活为原则来丰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比如让班级开展一次有关于“诚信”为主的研讨会,表扬班上一些在该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或者通过相关演讲和辩论赛等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诚信意识,让学生能够在诚信的氛围下,逐渐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门教学生认字、识字的基础课程,其还是传播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有效途径,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目前最合理的选择和决策,其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国民教育素质,还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友善、爱国、诚信的良好素质。
参考文献:
[1]赵永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20):23-26.
[2]马君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下的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实践研究[J].课外语文(下),2015,(5):21-21,27.
[3]陈丽花.文以载“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9):88.
[4]卢顺全.浅析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7):202.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
在新课改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除了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教学以外,还需对学生进行三个方面的针对性培养,第一是审美情趣;第二是思想境界;第三是道德修养,这也让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被进一步扩大。
一、通过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不断创新的阶段,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认可和推广,其能让教学情境创设更加生动和形象、具体,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图画、抒情的音乐和语言,从而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当学生的内心世界因为多媒体的应用而产生共鸣时,学生便能感受到作者的爱与恨,并产生心灵的共振,继而实现陶冶情操和主动接受社会主义思想的目的。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并不是一味的说教式传递,而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渐影响学生。比如在学习语文课文《大江保卫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一遍课文,让学生能够对课文的主要思想有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一些真实短片播放给学生,包括08年抗震救灾的视频和98年抗击洪水的视频等。比如在抗洪抢险的过程中,让学生看到人民子弟兵们在面临国家和人民危机时,其不顾自身安危、不眠不休,奋战在灾难现场的画面,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社会主义子弟兵们的责任与忠诚。在汶川地震中,一位母亲为了延续孩子的生命,用自己的肉体搭建了有限的空间,并付出生命的图片,让学生们受到感染和感触。总之,在多媒体的作用下,教师能够通过视频影像和图片等,带动学生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能够在深化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美好、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教学方式比单纯的口头教育效果更加明显。
二、适当开展情景演练触动学生心灵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的人物形象都是个性鲜明的,学生能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实现心灵的触动,比如董存瑞、狼牙山和黄继光等,这一个个因为国家和革命而英勇牺牲的人物都能够感染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师可以在进行相关课文学习时,通过情景演练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真实的去感受爱国人物在当下的处境。比如在学习董存瑞的课文时,教师首先还是需要先让学生初步熟悉课文大致内容,然后可以让学生以主动,或者点名的方式展开情景演练,对课文的具体内容进行演绎。在该过程中,除了主角董存瑞以外,还需要数名同学扮演董存瑞的占有和敌人。而为了让整个故事更加饱满,还可以找出一名普通话较好的学生进行旁白工作,以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来引导故事的展开。在整个情景演练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将扮演人物的情感表现的更加准确,教师需要不断的给予指导,并结合亲身示范,最大化的提高整个演练效果。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表演的学生亲生体会主人公当时的心情和情怀,还能让观看的学生同时受到渲染,继而全面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之,教师要学会合理应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去引导学生,以通过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去启发学生、鼓舞学生,并感染学生,实现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目的。相比于小学的其他课文,语文课程在弘扬民族精神方面的作用是无法比拟的,特别是课文中一些对祖国河山的描绘,为中华崛起而全力以赴的英雄人物,教师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反复阅读,实际演练等方式,净化学生的心灵,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着重展开诚信教育
在社会主义活动中,小学生也是重要的一份子,而很多学生会因为处于不良的道德氛围和社会环境,引起诚信的缺失,继而影响了自己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意识到社会发展中和学生的成长阶段中,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到日常语文教育中。只有学生能够具备诚信做人的基本原则,才能更好的认识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能够进行诚信教育的课文不在少数,比如《钓鱼的启示》,其主要围绕人的道德和诚信来展开。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学生能够从作者和父亲的心理活动中受到启发,特别是作者放掉鲈鱼时内心的沮丧和父亲的坚持。在学习完课文以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相互的讨论,比如该篇文章主要阐述了怎样一个事情,作者的父亲为何坚持要他将鲈鱼放回湖里。另外,当课堂学习结束以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根据该篇课文写一篇读后感,并让学生写出自己所理解的诚信,以及在现实中遇到的有关于诚信的事情进行写作。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诚信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以贴近生活为原则来丰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比如让班级开展一次有关于“诚信”为主的研讨会,表扬班上一些在该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或者通过相关演讲和辩论赛等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诚信意识,让学生能够在诚信的氛围下,逐渐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门教学生认字、识字的基础课程,其还是传播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有效途径,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目前最合理的选择和决策,其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国民教育素质,还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友善、爱国、诚信的良好素质。
参考文献:
[1]赵永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20):23-26.
[2]马君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下的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实践研究[J].课外语文(下),2015,(5):21-21,27.
[3]陈丽花.文以载“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9):88.
[4]卢顺全.浅析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