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号”变“昵称”

来源 :班主任之友·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个星期五的早上,我正在办公室埋头改作业,我班康宜欣眼泪汪汪地冲进办公室:“老师,高凯给我起外号!”我放下笔,饶有兴趣地问:“给你起了什么外号呀?”“康乃馨!”我笑了,康宜欣长得漂亮,性格温顺乖巧,正像一朵美丽的康乃馨!亏高凯想得出来。高凯何许人也?他可是我班的副班长,人称四(2)班的小才子,脑瓜子灵活得很,点子也多,作文写得很棒,还喜欢写诗,爱讲笑话,常常引来哄堂大笑,在班里是同学们的“开心果”。给宜欣起外号可能又是高凯突如其来的灵感,估计并没有恶意。想到这里,我对康宜欣说道:“你知道康乃馨是什么吗?是一种花的名字。康乃馨可漂亮了,就像你一样呢。”康宜欣看我赞她漂亮,才破涕为笑,但显然对这“外号”还是有点不以为然,看我没有要批评高凯的意思,只好离开了。我以为就这样平息了一件事。可是没过多久,又有几个男同学也气冲冲地跑过来,跟我说谁谁给他们起了外号。看来“外号”在我班里悄然风行,而同学们对“外号”好像并没有多少好感。我得赶紧平息这场风波。
  班会课铃声响了,我走到讲台上,开门见山地说:“同学们,我听说我们班有很多同学有外号是吗?”我的话音刚落,下面便七嘴八舌地发,言了:“是高凯起的。”“李维雄被叫做狗雄。”“他管我叫胖豆。”……于是我说道:“有外号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纷纷举手,一经清点,还真不少!脸上有委屈的,有尴尬的,有气愤的,也有觉得好玩的。我微笑着让他们把举起的手放下:“孩子们,古代有许多文人雅士都有自己的字号,你看李白的号是青莲居士,杜甫叫少陵野老,诸葛亮叫卧龙先生……说起‘外号’其实也是自己区别于别人的记号,相当于另一个名字。”我有意把“外号”和古代那些文人雅士的字号混为一谈,淡化孩子们对“外号”的反感,“你们不是有QQ吗?QQ昵称也是你的另外一个名字,所以说,有外号没什么大不了的,也不必大惊小怪的。”孩子们看我没有严厉批评的意思,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说谁谁的外号好搞笑的,有的说谁的还难听一些……大家讨论了一会儿,我接着说道:“为什么有的外号听起来不舒服呢?取名字可是大有学问呀,有文化的人起的外号就是比较文雅别致,让人听了很愉快。而没有文化的人才会给别人起一些低俗的外号。尤其是,如果拿别人的缺点起外号,这一点都不好玩,这只能反映出这个起外号的人素质不高,格调低下……”孩子们的表情渐渐由不满变得平和开朗起来。
  让我意外的是,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来投诉关于起“外号”的事了,当我再问起这件事时,居然有学生骄傲地说:“老师,我也给自己起了个昵称。”有些同学还把自己的“外号”当作笔名写在作文本上,这真让我哭笑不得。
  如果我把几个给别人起“外号”的学生叫来怒斥一顿,并让他们写检讨,在全班同学面前道歉。然后在班上对这种行为表示深恶痛绝,禁止他们给别人起“外号”……这很可能就会降低班级的活力、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甚至给他们纯洁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
  我相信,很多孩子的想法是天真纯洁的,他们并没有什么歪心思,所谓的“思想不正确”很多时候是我们大人强加给孩子的。他们只是有时候把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用在了不恰当的地方而已,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在适当的地方以适当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才华。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