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的复习是根据学生的客观实际,引导学生对初中阶段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再现整理、归纳并适当延伸,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由于这一过程的时间短,信息量大,综合性强,因此,组织好有效的总复习,对提高复习质量十分关键。本人长期任教初中毕业班,就物理总复习谈谈我的做法。
一、依纲据本,拟定有效可行的复习计划和目标
《物理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总体要求的纲要,是中考命题的指导性文件,课本是《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的具体细化,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中考考试说明》为总复习提供了导向性意见,要熟悉《物理课程标准》,钻研教材,领会中考说明,以依纲据本,面向全体学生为原则,制订出合理可行的复习计划。在拟定教学目标时,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避免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认为学生的水平差,降低教学目标,使复习效果达到《物理课程标准》和中考的要求,影响学生的升学成绩。2.过高估计学生的水平,教学目标超过《物理课程标准》和中考的要求,与学生的水平相差太远,使学生感到知识的茫然,而失去信心。3.忽视实验在物理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复习过程,应引导学生以课本为立足点,挖掘知识的内涵,只注重于题海练习,将课本抛开,则是舍本求末。教学实践证明,在明确中考物理命题的特点和趋向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周密、完整、详细和符合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是搞好中考复习的必要条件。4.要重视课本,放弃课本抓课外,这会得不偿失。重视教材内容和教材功能的挖掘,注意教材每幅插图、图表所蕴涵的物理意义,近几年中考常出现用课后小实验、课后典型练习改编的问题、课本各类图表和图形渗透来实现物理知识的考查,值得重视。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认识的对象受检测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老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在复习中,老师应该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老师可以从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复习:
1.指导学生分类归纳知识。指导学生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整理分类,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以便在运用时能准确、快捷地提取出所需的信息。
2.帮助学生剖析问题。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老师要让学生自己剖析错误,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总结。
3.组织学生进行适量的练习,不能因为防止落入题海而只注重知识的归纳分析,没有针对性的适量练习,则成为纸上谈兵是因噎废食。
复习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易出现“复习疲劳综合症”。在复习课上要积极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
三、以课堂为主阵地,提高课堂效果
总复习的主要渠道是课堂,复习课的效果,直接影响复习的质量。要避免上复习课就是试卷一发或几道题往黑板上一写就是复习课。因此每节课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设计每节课的复习目标。要求学生根据目标,理清相关知识体系,并配适量针对性练习,检查复习效果。
2.明确每节课的线索,课本知识层面多,知识点较散,在复习时,要帮助学生找出本节的知识链,引导学生根据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构建严密的知识体系。
3.复习过程中做题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一定的训练量就不会悟出熟练的解题技巧。但题目必须精选,教师在学生练习前必须先对练习进行筛选,题型要有代表性,针对性,一道例题的设计要从对巩固本节课知识的作用,分析方法、解题技巧上考虑。
那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习题不仅浪费学生时间,更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决不能进课堂。题目的讲解要讲究效率,要让学生展示自己对题目解答过程的理解,以使教师的讲解更有针对性,“满堂灌”式的讲题方法、仅凭教师经验讲解的讲题方法是不负责任的懒惰做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当今课堂中不应再出现。近年来,中考对解题的规范化要求越来越高,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考查学生科学地说理和准确进行文字表达的能力。复习教学中可以依据近五年来的中考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总结出解题规范化的一般模式,并作为学生平时解题要求的准则。
4.归纳总结:要不断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哪些新的认识,新的收获。达到“温故知新目的”。
四、适当拓展,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物理是以研究物质结构和物体运动规律为中心的自然学科,物理学科的这一特点,前后知识的切合点很多,而课本的练习很少。如“电流通过白炽灯泡”就涉及到导线,用电器、电流的热效应、能量转化,焦耳定律等知识,注重这样的练习。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十分有益,但对中考的复习指导却增加一定的难度。要能在复习中努力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做到适当拓展,以点拓展到面,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即在各单元的复习中,有针对性地适当增加前后知识切合点的指点。引导学生在复习过程,善于发现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有重点地补充一些综合题,让学生在分析和解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解答综合题的思路的技巧。除了要求学生做好课标和课本规定的实验外,还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完成课本上的“想想做做”、STS、课外探究实验,甚至参加一些综合实践活动,使他们平时有一定的背景知识积累,减少恐惧程度。中考题中难度稍微大一些的实验题是: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按照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步骤、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等)进行探究,这方面的试题学生比较害怕,也没引起师生足够的关注。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临城中心校初中部)
一、依纲据本,拟定有效可行的复习计划和目标
《物理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总体要求的纲要,是中考命题的指导性文件,课本是《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的具体细化,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中考考试说明》为总复习提供了导向性意见,要熟悉《物理课程标准》,钻研教材,领会中考说明,以依纲据本,面向全体学生为原则,制订出合理可行的复习计划。在拟定教学目标时,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避免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认为学生的水平差,降低教学目标,使复习效果达到《物理课程标准》和中考的要求,影响学生的升学成绩。2.过高估计学生的水平,教学目标超过《物理课程标准》和中考的要求,与学生的水平相差太远,使学生感到知识的茫然,而失去信心。3.忽视实验在物理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复习过程,应引导学生以课本为立足点,挖掘知识的内涵,只注重于题海练习,将课本抛开,则是舍本求末。教学实践证明,在明确中考物理命题的特点和趋向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周密、完整、详细和符合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是搞好中考复习的必要条件。4.要重视课本,放弃课本抓课外,这会得不偿失。重视教材内容和教材功能的挖掘,注意教材每幅插图、图表所蕴涵的物理意义,近几年中考常出现用课后小实验、课后典型练习改编的问题、课本各类图表和图形渗透来实现物理知识的考查,值得重视。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认识的对象受检测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老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在复习中,老师应该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老师可以从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复习:
1.指导学生分类归纳知识。指导学生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整理分类,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以便在运用时能准确、快捷地提取出所需的信息。
2.帮助学生剖析问题。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老师要让学生自己剖析错误,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总结。
3.组织学生进行适量的练习,不能因为防止落入题海而只注重知识的归纳分析,没有针对性的适量练习,则成为纸上谈兵是因噎废食。
复习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易出现“复习疲劳综合症”。在复习课上要积极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
三、以课堂为主阵地,提高课堂效果
总复习的主要渠道是课堂,复习课的效果,直接影响复习的质量。要避免上复习课就是试卷一发或几道题往黑板上一写就是复习课。因此每节课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设计每节课的复习目标。要求学生根据目标,理清相关知识体系,并配适量针对性练习,检查复习效果。
2.明确每节课的线索,课本知识层面多,知识点较散,在复习时,要帮助学生找出本节的知识链,引导学生根据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构建严密的知识体系。
3.复习过程中做题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一定的训练量就不会悟出熟练的解题技巧。但题目必须精选,教师在学生练习前必须先对练习进行筛选,题型要有代表性,针对性,一道例题的设计要从对巩固本节课知识的作用,分析方法、解题技巧上考虑。
那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习题不仅浪费学生时间,更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决不能进课堂。题目的讲解要讲究效率,要让学生展示自己对题目解答过程的理解,以使教师的讲解更有针对性,“满堂灌”式的讲题方法、仅凭教师经验讲解的讲题方法是不负责任的懒惰做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当今课堂中不应再出现。近年来,中考对解题的规范化要求越来越高,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考查学生科学地说理和准确进行文字表达的能力。复习教学中可以依据近五年来的中考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总结出解题规范化的一般模式,并作为学生平时解题要求的准则。
4.归纳总结:要不断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哪些新的认识,新的收获。达到“温故知新目的”。
四、适当拓展,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物理是以研究物质结构和物体运动规律为中心的自然学科,物理学科的这一特点,前后知识的切合点很多,而课本的练习很少。如“电流通过白炽灯泡”就涉及到导线,用电器、电流的热效应、能量转化,焦耳定律等知识,注重这样的练习。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十分有益,但对中考的复习指导却增加一定的难度。要能在复习中努力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做到适当拓展,以点拓展到面,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即在各单元的复习中,有针对性地适当增加前后知识切合点的指点。引导学生在复习过程,善于发现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有重点地补充一些综合题,让学生在分析和解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解答综合题的思路的技巧。除了要求学生做好课标和课本规定的实验外,还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完成课本上的“想想做做”、STS、课外探究实验,甚至参加一些综合实践活动,使他们平时有一定的背景知识积累,减少恐惧程度。中考题中难度稍微大一些的实验题是: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按照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步骤、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等)进行探究,这方面的试题学生比较害怕,也没引起师生足够的关注。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临城中心校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