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立人一生倡导“作战到哪里、教育就办到哪”的教育观。清华大学和弗吉尼亚军校对他影响深远,即使遭到长期监禁,他一直践行美式教育理念,追求自由平等。
孙立人将军的软禁岁月
台中市向上路和民生北路交叉路口,一扇对开红色铁门格外显眼。几十年来,门虽设而常关,这座静谧的院落就是孙立人故居,现为孙立人将军纪念馆。
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孙立人,1955年被国民党当局软禁,1988年才获得自由。在软禁岁月中,他一直居住于此,直到1990年病逝。
整个纪念馆占地约800坪(1坪相当于3.3平方米),一栋日式房舍白墙黑瓦、淡蓝窗格,屋侧、屋后则是庭院。门楣是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题写的“孙立人将军纪念馆”。室内会客室、餐厅、寝室、书房、卫浴室与厨房,狭小紧凑。沙发、茶几、书桌,以及佛龛、铜马摆饰如旧,餐厅则改为小型放映室,播放介绍主人生平的影片。
孙立人育有二子二女,次子孙天平回忆,小时候在学校常因同学嘲笑而跟人打架,长大后才透过父亲口述,知道父亲被软禁的缘由。但父亲特别提醒他和哥哥,“不希望你们为我出头”,因为“历史一定会还我真相”。
孙立人要求孩子们首先要锻炼好身体,身体第一,但学业也很重要。在孙天平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要求他背诵《古文观止》。随着四个孩子长大,又各自读大学,孙立人在院子里养鸡、养猪,种花,种水果销售,供子女读书。孙立人种植的玫瑰是从美国亲戚那里寄来的种子,又大又漂亮,在台中市场上被冠以“将军玫瑰”出售。
“作战到哪里、教育就办到哪”
孙立人曾说,“打仗就要打胜仗,把没有受过训练的士兵,送到战场是罪恶。”
他的义子、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化学系教授揭钧表示,孙立人很注重教育,认为教育是建设“国家”的基础。他积极推广教育,为国培育人才、珍惜人才、极力发现人才,并鼓励人才去发现更多的人才。他在军中推行“德、智、体、群”教育,还要他们有自尊和荣誉感,并加以“义、勇、忠、诚”信条。
他倡导“作战到哪里、教育就办到哪”,让人看到他的教育观。他在贵州办了诚正学校,作为陆军子弟学校;在东北鞍山,他把一座日本学校,改办私立东北清华中学;远征缅甸期间,创办华夏学校,教育华人子弟中国文化。
揭钧提到,普渡大学在1950年代和台南工学院(成功大学前身)关系密切,有许多教授到台南访问和教学,孙立人要两校联手,让台南工学院迈进国际水平。
揭钧表示,孙立人的教育理念为:“才,以历练而明;识,以艰难而出;胆,以心细而大;略,以见闻而优。”孙立人对军官和士兵军事统驭要求,比一般治民的官员要求更高,因为军人要为国牺牲,必须经历严格的训练,具有作战的技能。
绕不开的清华梦
1988年,孙立人获释,有一年过生日,几千人自发前往他家。1990年去世,送葬的队伍绵延几公里。
追悼会上他身披两面旗帜,一是弗吉尼亚军校校旗,一是清华大学校旗。弗吉尼亚军校旗帜上用拉丁文写下了发人深思的三句话:“举世唯一人”,“老兵不死”,“暴君必亡”。
直到去世,这两所学校一直是孙立人的情结。他的积蓄多数捐给清华大学。他有三位子女为清华大学校友,1979年,长子安平和幺女太平同时从清大毕业,在软禁中的孙立人获准参加毕业典礼,典礼后,曾在笔电上写道:“有理无处讲,有冤无处伸”。
“我在做事的时候,同在一起的有好多清华人,有人批评我,说我专用清华人,我就说,我们清华人没有人是靠后台老板的,都是各人干各人的。”梅贻琦到台湾,创办新竹清华大学,孙立人曾帮忙找校址。“新竹最大的缺点就是风太大,不过清华的体育场我去看了,体育场、棒球场都很好,就是人太少了。外界的人批评我们清华大学太呆板,我就说这也不见得,清华人无论在哪里都表现得很好。还有人说清华的女生太少了,我想这是科系的关系受限制。”
以上是1983年,孙立人的回忆文字。跨国60余年的历史年轮,少年时期的清华故事依旧回荡在眼前。
孙立人将军的软禁岁月
台中市向上路和民生北路交叉路口,一扇对开红色铁门格外显眼。几十年来,门虽设而常关,这座静谧的院落就是孙立人故居,现为孙立人将军纪念馆。
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孙立人,1955年被国民党当局软禁,1988年才获得自由。在软禁岁月中,他一直居住于此,直到1990年病逝。
整个纪念馆占地约800坪(1坪相当于3.3平方米),一栋日式房舍白墙黑瓦、淡蓝窗格,屋侧、屋后则是庭院。门楣是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题写的“孙立人将军纪念馆”。室内会客室、餐厅、寝室、书房、卫浴室与厨房,狭小紧凑。沙发、茶几、书桌,以及佛龛、铜马摆饰如旧,餐厅则改为小型放映室,播放介绍主人生平的影片。
孙立人育有二子二女,次子孙天平回忆,小时候在学校常因同学嘲笑而跟人打架,长大后才透过父亲口述,知道父亲被软禁的缘由。但父亲特别提醒他和哥哥,“不希望你们为我出头”,因为“历史一定会还我真相”。
孙立人要求孩子们首先要锻炼好身体,身体第一,但学业也很重要。在孙天平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要求他背诵《古文观止》。随着四个孩子长大,又各自读大学,孙立人在院子里养鸡、养猪,种花,种水果销售,供子女读书。孙立人种植的玫瑰是从美国亲戚那里寄来的种子,又大又漂亮,在台中市场上被冠以“将军玫瑰”出售。
“作战到哪里、教育就办到哪”
孙立人曾说,“打仗就要打胜仗,把没有受过训练的士兵,送到战场是罪恶。”
他的义子、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化学系教授揭钧表示,孙立人很注重教育,认为教育是建设“国家”的基础。他积极推广教育,为国培育人才、珍惜人才、极力发现人才,并鼓励人才去发现更多的人才。他在军中推行“德、智、体、群”教育,还要他们有自尊和荣誉感,并加以“义、勇、忠、诚”信条。
他倡导“作战到哪里、教育就办到哪”,让人看到他的教育观。他在贵州办了诚正学校,作为陆军子弟学校;在东北鞍山,他把一座日本学校,改办私立东北清华中学;远征缅甸期间,创办华夏学校,教育华人子弟中国文化。
揭钧提到,普渡大学在1950年代和台南工学院(成功大学前身)关系密切,有许多教授到台南访问和教学,孙立人要两校联手,让台南工学院迈进国际水平。
揭钧表示,孙立人的教育理念为:“才,以历练而明;识,以艰难而出;胆,以心细而大;略,以见闻而优。”孙立人对军官和士兵军事统驭要求,比一般治民的官员要求更高,因为军人要为国牺牲,必须经历严格的训练,具有作战的技能。
绕不开的清华梦
1988年,孙立人获释,有一年过生日,几千人自发前往他家。1990年去世,送葬的队伍绵延几公里。
追悼会上他身披两面旗帜,一是弗吉尼亚军校校旗,一是清华大学校旗。弗吉尼亚军校旗帜上用拉丁文写下了发人深思的三句话:“举世唯一人”,“老兵不死”,“暴君必亡”。
直到去世,这两所学校一直是孙立人的情结。他的积蓄多数捐给清华大学。他有三位子女为清华大学校友,1979年,长子安平和幺女太平同时从清大毕业,在软禁中的孙立人获准参加毕业典礼,典礼后,曾在笔电上写道:“有理无处讲,有冤无处伸”。
“我在做事的时候,同在一起的有好多清华人,有人批评我,说我专用清华人,我就说,我们清华人没有人是靠后台老板的,都是各人干各人的。”梅贻琦到台湾,创办新竹清华大学,孙立人曾帮忙找校址。“新竹最大的缺点就是风太大,不过清华的体育场我去看了,体育场、棒球场都很好,就是人太少了。外界的人批评我们清华大学太呆板,我就说这也不见得,清华人无论在哪里都表现得很好。还有人说清华的女生太少了,我想这是科系的关系受限制。”
以上是1983年,孙立人的回忆文字。跨国60余年的历史年轮,少年时期的清华故事依旧回荡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