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语文教学并没有把写作教学放到重要的位置上。一方面,与阅读教学相比,写作教学没有独立的教学时间,没有完整的教学计划,写作实际上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随意的点缀;另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有的教师甚至违背作文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大量进行“应试作文训练”,加上社会上一些劣质的作文辅导材料的错误导向,学生作文程式化、八股腔屡见不鲜,假话、空话、套话更是泛滥成灾,致使作文教学质量下降,学生作文能力弱化。我认为衡量一个学生语文素养高低的关键在于作文。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借助课本的范文作用,把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联系起来,以读带写,读写结合。首先,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揣摩词句,丰富语言。在教学时,注重学习作者用词的精确性、语句的深刻性。这样既能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又能积累好词好句。如:朱自清的《春》中写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其中“偷偷地”“钻”这两个词很有表现力,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两个词体现了作者用词的精当。再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对紫藤萝的描写不乏好词好句,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积累。其次,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可以作为写作教学的范文。比如:从朱自清的《春》中可学会如何写景;从鲁迅的《藤野先生》和巍巍的《我的老师》中可学到如何写人;从《羚羊木雕》中可学会如何记事等。结合例子讲作文,具体可感,学生较易接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使学生有了知识的储备,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已具有写作的能力。但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写作,都能写好作文。因此,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一种长效的兴奋剂,它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的发展,增强情感体验,提高作文水平。引起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1.让学生写想写的话。写文章应该是有感而发、有需而写的。作文训练也应如此,要为学生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平时,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如写命题作文,题目要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写作实际,能触发学生的联想,从而调动他们写作的内在动因,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冲动。如:《……,你听我说》这个题目,只要说真话、抒真情就可以。2.激发学生的写作成就感,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一部分怕写作文的同学,一是怕写不出,二是怕写不好,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因素,对不同程度学生实施分类作文、分别指导、分步要求、分别批改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还可以创办不同层次的习作班刊,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习作收集起来,编个人作品专集,记录自己成长的历程,让学生在自我价值的肯定中激发写作的兴趣,增强写作的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良好的作文习惯是学生具有作文能力的标志。作文能力是一种“心智技能”,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以思维为主要成分。它不是人生来就有的,必须经过训练才可能逐渐形成,因此经常训练养成习惯就成了形成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要养成的写作习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善于获取和积累材料的习惯;2.认真构思,不写提纲不写作的习惯;3.正确使用词句和标点符号的习惯;4.认真书写的习惯;5.一气呵成然后不断修改的习惯。人的习惯总是在行为过程中逐步养成的。要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关键是要勤写,其目的是让学生不感到写作文是负担。作文写得多了,学生原先作文时的那种心理紧张程度逐渐降低,焦虑感逐渐消失,疲劳感也相对减少了,这个时候写的习惯就初步形成了。
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专门进行作文教学
要想把作文教学真正地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仅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还不行,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作文训练。
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教师应根据《新课标》中规定的作文教学的比重和要求,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教学计划,并认真执行。根据每一学期的目标计划,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训练各种题材的作文。
其次,搞活作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作文教学,教给他们写作的技巧,帮他们打开写作的思路,鼓励学生大胆写作。
再次,作文的方式应多样化。可以随机作文,也可以进行实践活动后写作,还可以通过电教手段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等。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体现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作文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借助课本的范文作用,把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联系起来,以读带写,读写结合。首先,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揣摩词句,丰富语言。在教学时,注重学习作者用词的精确性、语句的深刻性。这样既能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又能积累好词好句。如:朱自清的《春》中写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其中“偷偷地”“钻”这两个词很有表现力,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两个词体现了作者用词的精当。再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对紫藤萝的描写不乏好词好句,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积累。其次,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可以作为写作教学的范文。比如:从朱自清的《春》中可学会如何写景;从鲁迅的《藤野先生》和巍巍的《我的老师》中可学到如何写人;从《羚羊木雕》中可学会如何记事等。结合例子讲作文,具体可感,学生较易接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使学生有了知识的储备,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已具有写作的能力。但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写作,都能写好作文。因此,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一种长效的兴奋剂,它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的发展,增强情感体验,提高作文水平。引起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1.让学生写想写的话。写文章应该是有感而发、有需而写的。作文训练也应如此,要为学生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平时,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如写命题作文,题目要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写作实际,能触发学生的联想,从而调动他们写作的内在动因,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冲动。如:《……,你听我说》这个题目,只要说真话、抒真情就可以。2.激发学生的写作成就感,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一部分怕写作文的同学,一是怕写不出,二是怕写不好,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因素,对不同程度学生实施分类作文、分别指导、分步要求、分别批改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还可以创办不同层次的习作班刊,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习作收集起来,编个人作品专集,记录自己成长的历程,让学生在自我价值的肯定中激发写作的兴趣,增强写作的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良好的作文习惯是学生具有作文能力的标志。作文能力是一种“心智技能”,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以思维为主要成分。它不是人生来就有的,必须经过训练才可能逐渐形成,因此经常训练养成习惯就成了形成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要养成的写作习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善于获取和积累材料的习惯;2.认真构思,不写提纲不写作的习惯;3.正确使用词句和标点符号的习惯;4.认真书写的习惯;5.一气呵成然后不断修改的习惯。人的习惯总是在行为过程中逐步养成的。要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关键是要勤写,其目的是让学生不感到写作文是负担。作文写得多了,学生原先作文时的那种心理紧张程度逐渐降低,焦虑感逐渐消失,疲劳感也相对减少了,这个时候写的习惯就初步形成了。
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专门进行作文教学
要想把作文教学真正地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仅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还不行,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作文训练。
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教师应根据《新课标》中规定的作文教学的比重和要求,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教学计划,并认真执行。根据每一学期的目标计划,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训练各种题材的作文。
其次,搞活作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作文教学,教给他们写作的技巧,帮他们打开写作的思路,鼓励学生大胆写作。
再次,作文的方式应多样化。可以随机作文,也可以进行实践活动后写作,还可以通过电教手段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等。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体现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作文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