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义务教学大纲规定,初一下学期开设平面几何。这一改革不仅加强与小学图形知识的衔接,而且改变了初二几何与物理同时开设的状况,起到了分散难点、减轻学习压力的作用。但是,刚进入平面几何教学,需要由“数转入形”;由“运算转入推理”;由“直觉、形象思维转入抽象、逻辑思维”这三个“转入”对于只有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确有困难,一时难以适应。几何入门难,这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如果这一问题解决不好,容易造成学生学科成绩的两极分化,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就会直接影响中学数学教学。因此,我在几何入门教学中加强以下几点训练。
一、加强几何语言的训练
几何语言结构严谨,叙述简练,寓意深刻,对于刚接触几何语言的初一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抓好几何语言的训练。
1、正确理解几何语言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鼓励学生人人动口,多读多练;也可引导学生结合图形,通过“看图说话”进行训练,从而正确理解几何语言。
对于一些关键性和难以理解的词句,或结合实际进行形象地讲解或引导学生“句斟字酌”的理解。例: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公理可结合实例“人们走路,都愿走直路,不愿走弯路”的事实进行讲解;②公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过一点有且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中的“有且只有”这一关键词语,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困难。需向学生讲清三点:①“有“,是一定有,不是没有;②“且”是并且的意思;③“只有”是有一条不是两、三条或更多条。这样教学既利于理解几何语言又便于记忆。
教材中经常出现“缩略”句,要求学生正确理解。例①“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是“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缩略。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原意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要求学生准确理解“缩略”句,不但能掌握其实质,而且又为确定其题设与结论创设了条件。
2、熟悉几何语言与图形,符号的互译
《课标》要求“掌握几何图形的符号表示法。会根据几何语言准确,整洁地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几何语言描述简单的几何图形。”掌握这三者的互译是学好几何最重要的一步。如“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首先指导学生将这一语言译成图形(如图1),然后再用几何符号表示出:CD⊥AB,EF⊥AB;反过来会用几何语言描述简单的几何图形,例:(如图2)∠1+∠2=180°,学生能译成几何语言:∠1与∠2互补。
经常不断地指导学生进行三者互译训练不仅使学生更加正确理解几何语言,同时有助于识图与画图能力的提高。
二、加强识图与画图能力的训练
几何是研究图形的学科,因此学习几何就离不开识图与画图。
1、识图训练
教学中利用直观的、形象的图形,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识图能力的培养,能根据所学知识正确识别图形。例:①(如图3)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后不仅能识出图中有一条直线、三条线段且能识出线段AB、BC与AC之间的关系:AB+BC=AC。②(如图4)。要求学生看图回答①∠1与哪个角是同位角,与哪个角是内错角?②∠2与哪个角是内错角,与哪个角是同旁内角?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或模型进行识图训练。
2、画图训练
老师指导学生画图要耐心细致。从画一个点、一条线、一个角开始,都要边讲边画,使学生看到图形形成的全过程。然后让学生从模仿入手亲自画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达到能根据要求正确画出图形。(如图5)“点P是直线AB外的一点,直线CD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学生能按题意画出图形。又如画对顶角,应画成图6而不是图7和图8。
三、加强推理论证能力的训练
《课标》要求“逐步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推理能力的提高是学好几何的关键。
1、提前渗透,初步了解
教材第四章就开始初步渗透推理因素。例:①(如图9)两点B、C在线段AD上,如果AB=CD,那么AC=BD吗?②(如图10)∠1与∠2互余,∠3与∠4互余,如果∠1=∠3,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这里通过学生简单说一说理由,进行必要的推理渗透。
2、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用填充推理理由的方法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例:(如图11)∵AB∥CD(已知 ),∴∠1=∠3( ),∵∠3=∠2( )。∴∠1=∠2,通过填充推理理由的训练,使学生逐渐熟悉推理格式,掌握推理过程。
在学生接触证明题时不马上采用证题的格式,而是用语言叙述的方式进行推理说明。如“对顶角相等”这一性质的证明,(如图12)∠1与∠2互补,∠3与∠2互补,就是说∠1与∠3同是∠2的补角,由“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1=∠3。这样的说明显得自然,学生易于接受。在此基础上,开始指导学生规范化的完成一、二步推理,动手做一些简单的证明明题。使学生逐渐养成格式清楚,推理有据的好习惯。
总之,只要根据学生实际和认识规律进行教学,重点抓好语言、图形和推理三个方面的训练,几何入门难的问题会得到解决,初一几何教学就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单位:423300湖南省永兴县龙形市中学)
一、加强几何语言的训练
几何语言结构严谨,叙述简练,寓意深刻,对于刚接触几何语言的初一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抓好几何语言的训练。
1、正确理解几何语言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鼓励学生人人动口,多读多练;也可引导学生结合图形,通过“看图说话”进行训练,从而正确理解几何语言。
对于一些关键性和难以理解的词句,或结合实际进行形象地讲解或引导学生“句斟字酌”的理解。例: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公理可结合实例“人们走路,都愿走直路,不愿走弯路”的事实进行讲解;②公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过一点有且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中的“有且只有”这一关键词语,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困难。需向学生讲清三点:①“有“,是一定有,不是没有;②“且”是并且的意思;③“只有”是有一条不是两、三条或更多条。这样教学既利于理解几何语言又便于记忆。
教材中经常出现“缩略”句,要求学生正确理解。例①“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是“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缩略。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原意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要求学生准确理解“缩略”句,不但能掌握其实质,而且又为确定其题设与结论创设了条件。
2、熟悉几何语言与图形,符号的互译
《课标》要求“掌握几何图形的符号表示法。会根据几何语言准确,整洁地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几何语言描述简单的几何图形。”掌握这三者的互译是学好几何最重要的一步。如“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首先指导学生将这一语言译成图形(如图1),然后再用几何符号表示出:CD⊥AB,EF⊥AB;反过来会用几何语言描述简单的几何图形,例:(如图2)∠1+∠2=180°,学生能译成几何语言:∠1与∠2互补。
经常不断地指导学生进行三者互译训练不仅使学生更加正确理解几何语言,同时有助于识图与画图能力的提高。
二、加强识图与画图能力的训练
几何是研究图形的学科,因此学习几何就离不开识图与画图。
1、识图训练
教学中利用直观的、形象的图形,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识图能力的培养,能根据所学知识正确识别图形。例:①(如图3)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后不仅能识出图中有一条直线、三条线段且能识出线段AB、BC与AC之间的关系:AB+BC=AC。②(如图4)。要求学生看图回答①∠1与哪个角是同位角,与哪个角是内错角?②∠2与哪个角是内错角,与哪个角是同旁内角?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或模型进行识图训练。
2、画图训练
老师指导学生画图要耐心细致。从画一个点、一条线、一个角开始,都要边讲边画,使学生看到图形形成的全过程。然后让学生从模仿入手亲自画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达到能根据要求正确画出图形。(如图5)“点P是直线AB外的一点,直线CD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学生能按题意画出图形。又如画对顶角,应画成图6而不是图7和图8。
三、加强推理论证能力的训练
《课标》要求“逐步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推理能力的提高是学好几何的关键。
1、提前渗透,初步了解
教材第四章就开始初步渗透推理因素。例:①(如图9)两点B、C在线段AD上,如果AB=CD,那么AC=BD吗?②(如图10)∠1与∠2互余,∠3与∠4互余,如果∠1=∠3,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这里通过学生简单说一说理由,进行必要的推理渗透。
2、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用填充推理理由的方法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例:(如图11)∵AB∥CD(已知 ),∴∠1=∠3( ),∵∠3=∠2( )。∴∠1=∠2,通过填充推理理由的训练,使学生逐渐熟悉推理格式,掌握推理过程。
在学生接触证明题时不马上采用证题的格式,而是用语言叙述的方式进行推理说明。如“对顶角相等”这一性质的证明,(如图12)∠1与∠2互补,∠3与∠2互补,就是说∠1与∠3同是∠2的补角,由“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1=∠3。这样的说明显得自然,学生易于接受。在此基础上,开始指导学生规范化的完成一、二步推理,动手做一些简单的证明明题。使学生逐渐养成格式清楚,推理有据的好习惯。
总之,只要根据学生实际和认识规律进行教学,重点抓好语言、图形和推理三个方面的训练,几何入门难的问题会得到解决,初一几何教学就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单位:423300湖南省永兴县龙形市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