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血管增生性肿瘤的治疗分析和探讨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xiaoyan03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视网膜血管增生性肿瘤(VPTR)的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6至2017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VPTR的患者20例(20只眼),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40.05±14.28)岁。其中2只眼单独行冷冻疗法,1只眼单独行视网膜激光治疗,1只眼单独行巩膜外敷贴治疗,余16只眼根据病情分别选择了巩膜外放射敷贴疗法、光动力疗法(PDT)、玻璃体腔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视网膜激光光凝和冷冻疗法的联合治疗。其中9只眼因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行玻璃体切除术(PPV)。以肿瘤缩小、渗出吸收、异常血管萎缩、视网膜脱离减轻为治疗有效的观察指标。

结果

20例患者中眼底检查均可见视网膜上单个或多个黄白色或橙红色,富含血管的瘤体。20只眼均同时伴有并发症,其中并发视网膜内(下)渗出20只眼(100%);黄斑水肿19只眼(95%),黄斑前膜4只眼(20%);视网膜脱离8只眼(40%);玻璃体积血6只眼(30%);异常血管16只眼(80%)和增生膜7只眼(35%)。长期随访中,单独行巩膜外敷贴治疗的1只眼肿瘤萎缩,视力提高。单独行冷冻疗法的2只眼:1只眼黄斑水肿减轻,异常血管减少,视力提高;1只眼无明显变化。单独行视网膜激光治疗的1只眼渗出增加,视力下降;行联合治疗的16只眼中9只眼并发症减轻,视力提高;3只眼无明显变化;4只眼并发症加重,视力下降。

结论

VPTR的病情复杂,治疗棘手。临床上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不同的治疗方法也可联合应用。对于以异常血管为主要并发症的小肿瘤可选择激光光凝和(或)冷冻治疗。肿瘤较大并伴有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可选择巩膜外放射敷贴治疗,出现玻璃体积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可选择PPV。抗新生血管治疗对并发黄斑水肿治疗切实有效。(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72-278)

其他文献
本文于2020年2月16日预出版于中华眼科杂志官网。新型冠状病毒是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以及接触传播致病。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通过眼部导致全身感染,提示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要重视眼部防护,切断潜在的感染途径,且眼科医务人员在疫情期间肩负责任,应加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鉴于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尚不足,本文以国内学术期刊文献、国家发布的指南性文件为基础,汇总目前
期刊
期刊
患儿男性,5岁,因家长发现双眼视力逐渐下降1个月就诊于我院眼科。本例患儿有视神经萎缩、眼底色素不均和眼球震颤等眼部表现以及双耳感音神经性耳聋、小脑共济失调、言语不清和记忆力下降,符合Brown-Vialetto Van Laere综合征的临床特征,结合基因检测诊断为Brown-Vialetto Van Laere综合征。(中华眼科杂志,2020,56:303-305)
期刊
Andogsky综合征表现为患者全身性的特应性皮炎(AD)并发白内障,也称为皮源性白内障。除白内障外,还有睑缘炎、角结膜炎、圆锥角膜、葡萄膜炎、视网膜脱离等眼部并发症。本文报道了2例合并视网膜脱离的AD患者,共同之处在于均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控制,停药数年后出现眼部症状。笔者建议AD患者即使皮肤症状得到控制,眼科定期检查也很重要。(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99-302)
期刊
目的探讨眼底正常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视网膜微血管病变(MVR)患者及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2年至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经感染科确诊的AIDS患者111例。其中男性105例,女性6例,年龄20~65岁。按眼底情况分为3个组:31例CMVR活动期患者作为C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不同原因引起视网膜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的视网膜血循环障碍性疾病,其眼部并发症包括黄斑水肿、视网膜缺血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目前RVO的治疗手段和方法众多,部分医师对各种治疗方法的价值定位不明,甚至只是单纯针对黄斑水肿进行治疗。本文从RVO的病情评估出发,强调RVO的诊疗应建立在针对系统性病因和危险因素的基础上,采取综合策略,同时着眼于其三大眼部并发症制定治疗方案,并定期动态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FK)的临床特征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6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就诊的1 414例(1 414只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资料,对其人口学特征、致病诱因、发病时间、实验室检查方法和结果、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1 414例FK患者中,男性877例(62.0%),女性537例(38.0%);年龄(53.71±11.
本文于2020年2月19日预出版于中华眼科杂志官网。我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治工作进入关键期,眼表是冠状病毒潜在的感染途径之一。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相关实验结果,总结新型冠状病毒在眼部可能的感染途径和临床特征,并对下一步的防治和研究工作进行建议,希望对我国感染性眼病领域的发展有所帮助。(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50-252)
我国眼底病专业领域历经70年发展,无论在临床诊疗还是学术研究方面,均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这样的进步得益于一代代眼底病专业人员的奋发努力和开拓进取。当前,眼底病专业领域正逐步融入人工智能、医学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思路。回顾70年我国眼底病诊疗技术、学科建设等发展历程,希望以此缅怀前辈,激励当代眼底病专业人员不断进取。谨以此文祝贺《中华眼科杂志》创刊70周年。(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