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青邬金禅修处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lia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车以时速20公里的速度在崎岖不平的山路爬行,翻越几个白雪覆盖的垭口,在令人胆战心惊的悬崖边上抛了两次锚。冬季高原的景色显得很萧条,唯有沿途路遇藏民家缓缓升起的炊烟,让人感受到一点点的温度。班车进入了昌台区后,地势一下子变得平缓,翻过一个大土坡,穿过一座大牌坊,远方高处隐隐约约看到一尊正在修建的莲花生大师像,低矮的一片建筑出现在我们眼前。一排排的白塔列在路旁,藏民手里摇着转经筒,口中念念有词地绕着白塔。同车的小喇嘛告诉我们,这就是亚青寺了。终于,班车在路边的一座大殿旁停了下来。
  
  高原净土
  
  同车的小喇嘛来亚青寺探望在这里修行的哥哥,因为10月过后,在亚青修行的比丘和觉姆就要准备开始冬季长时间的闭关实修。亚青寺,全称亚青邬金禅林寺,25年前由喇嘛阿秋仁波切一手创办,亚青寺则是修行人闭关实修之地。在此修行的僧众已过万,他们大部分来自四川、西藏、青海藏区,也有不少来自汉地的修行者。
  亚青寺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阿察乡,海拔3800米,地处白雪覆盖的群山环抱之中一片草原湿地上。一年中的亚青,几乎有10个月是在寒风雨雪中,每天的天气变幻莫测,时晴时雨时雪。缓缓北流的昌曲河将亚青寺一分为二,一个大河湾把南岸的尼众(觉姆,出家女众)和北岸的扎巴(喇嘛,出家男众)分为两区,共八个洲。扎巴区有5个洲:法性光明洲、轮涅法性洲、普贤静虑洲、大乐解脱道洲、明体自解脱洲;尼众区有3个洲:乐空双运洲、普贤大乐洲和二谛双运洲。放眼望去,低矮的平房就是僧众的住宿地,南北岸的大经堂是能看到的最高建筑。一座水泥桥和一座吊桥把南北岸连接起来,成为众僧人的往来之道。
  亚青提供住宿的招待所只有两家,条件都非常艰苦,老板叮嘱我们一定要小心这里的野狗。因为佛门前不杀生的关系,亚青寺的野狗群颇为壮观,据说有几百只。我们沿着泥泞的小路往尼众区走去,路遇的比丘觉姆一脸宁静平和之态,看到我们给他们拍照,微笑点头示意。
  
  觉姆之城
  
  在亚青寺修行的僧众,觉姆的人数几乎占了7成,使得南岸的尼众区住宿群很是壮观。昌曲河将其环绕其中,从高处往下看,宛如一颗心状,又被游客称为“觉姆之心”。
  觉姆区只有唯一一条水泥路面是从水泥桥到达大经堂处,住宿区纵横交错的小路基本是泥路。 在亚青,每个僧尼都有自己的闭关小屋, 条件好的,小屋以木头为框架,外面裹以布或塑料薄膜,或用河边的卵石加叠着草皮为墙体,房顶是几根木棍覆着塑料薄膜再敷以泥土,空间大小一般约三四平米。条件差一些的, 直接在地上挖土半米深,再堆半米高土墙,顶上简单用些纸皮和塑料薄膜覆盖, “小屋”仅仅能容纳一人。在亚青,修行期间的“小屋”都是自己盖的,觉姆们之间互相帮助修建,也有叫家人来帮忙的。屋里的装饰很简单,只有床褥和一些生活用品,房间四周最多的装饰品就是贴在木板上的佛像和供奉的灯油了。冬天,未通电的亚青靠烧火取暖,洗衣挑水都在昌曲河解决。
  觉姆大多年龄在20岁左右,大部分都听不懂普通话,我们给她们拍照,也不拒绝,只是要求看看相机里面的自己,脸上露出孩子般满足的笑容。一位来自青海的小觉姆,能说一些简单的普通话,我们问她,“在这里苦吗? ”她害羞的回答说:“刚来的时候有点,现在不觉得了!”她们每天的生活很简单,除了每天定时到大经堂听课,料理日常生活起居,睡觉的时间基本只有两三个小时,其余以打坐念经为主。
  不知不觉,临近傍晚。这时天气居然变晴了,阳光透过厚厚的云层洒落下来,照耀着整个河谷,觉姆之城上空炊烟袅袅,奔腾的昌曲河波光粼粼,三三两两的觉姆挑水洗衣的身影定格在一片霞蔚中。
  
  闭关实修之地
  
  趁着霞光还没有完全消失,我们穿过连接南北岸的吊桥,爬到北岸的高坡上,这里遍布大大小小的闭关小屋。小屋有些依山而建,有些建在广阔的原野上,有些就直接在住宿区较好的木屋上面盖建。一般来说,彼此之间都有相当距离为好,以避免干扰。每年的10月,亚青都要进行一年一度的百日妥嘎闭关和8关斋戒18天,前后历时大约5个月左右,在这期间一概不接待外来探访人员。闭关实修不但考验修行者的内心,还考验着他们的身体。在冬天最低温度低至零下20多度的山里,仅仅靠这薄薄的木板,是常人不能忍受的。
  傍晚6点多,我们站在北岸的山坡上,山脚下是一片红色袈裟的人流,那是刚从大经堂灌顶回来的僧众们。未几,络络不绝的僧人从我们面前走过,往北岸的比丘住处走去。他们随身物品基本就是打坐的垫子、一个小包包、一把雨伞。他们看到我们,微笑点头,甚至有些还从包包里掏出灌顶派发的糖果,送给我们。好不容易遇到一位汉僧,和他交谈下,知道他是几个月前来亚青修行的。我们问他打算在这里留多长时间,他说自己也不知道。据他说这里的汉族僧尼大约有500人左右,是没有供养和补助的,生活来源都得靠自己。
  天色渐晚,和这位汉族僧人告别,他一再嘱咐我们早点回到住处,晚上不要随便在外面溜达,还风趣的举起手上的雨伞说:不是这把雨伞,我的脚后就要被狗咬掉了,所以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其他文献
《天藏》  作者: 宁肯  出版: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撰文/王德领  宁肯,上个世纪50年代生于北京,80年代写诗,90年代写散文,代表作为《沉默的彼岸》,新世纪致力于长篇小说创作。在新作《天藏》中,宁肯将哲学思辨、宗教意识、人文精神、俗世情怀交织在一起,使阅读变成一场富有挑战性的探险活动。   小说在叙述上很有特色,宁肯充分运用了一些现代小说技巧,频繁地运用自述、转述、人称变换等方式,使叙述
在藏文里,阿里有着属地、领地之意,它是强大、不可一世的吐蕃王朝灭亡后,其落魄王子逃到西藏西部地区建立小王国后才出现的名词,有上部阿里与下部阿里之分。  上部阿里“堆阿里廓尔松”据说是吉德尼玛衮按三围的地望把它们分给三个儿子,儿子的名字的最后带“衮”,故有着“三衮占三围”之说。  “三围”中布让(普兰)为雪山之围,古格为石山之围,如拓(日土)为湖泊之围。  雪山围绕下的黑土地  说普兰是“雪山环绕之
在滇西北丽江老君山中,一队来自日本的旅行者正在海拔四千米的林缘进行一场膜拜仪式。  在他们身后是花已败落的杜鹃林,再远处是密布的针叶树,而更高处则是草地上凌乱的碎石裸地  ——就在这树林与草地的交界地带,  日本旅人们对着一株植物满怀崇敬,  低下头来,口中轻微而庄重地念念有词。  进行了类似祷告一股的仪式后,  他们开始掏出相机,围绕着这株植物拍摄。  那是一株桀骜的草本植物,挺立着,逆风拨弄着
【摘 要】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重点句型,还要依据文本核心句型,帮助学生在语言交流的活动中提升语用能力。教师应设计基于文本的基础性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知识;进行深入话题的延展性追问,激活学生的高阶思维;利用贴合情境的交际性串问,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由此落实英语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对话教学;问题链;语用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弹指一挥间,转眼已十年,难忘风风雨雨那半年。  事情其实很简单:一群中国人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漂流世界最高大河雅鲁藏布江。  过程却极其复杂,先“官办”后“民间”,结果是这支探险队的物质条件之差在世界探险史上可能也绝无仅有。      如一出超现实的戏剧,初衷与结果,理想与尊严,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神奇统一。  “雅漂”改变了我的生活,一方面,使我从身体和心理都再不怕走再长再难再艰险的路。另一面,虽然
有人把巴松错成为名媛之湖,环绕其四周的则是一个个宛若大家闺秀的村庄。2011年7月及11月,西藏巴松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景区范围内开展了两次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和人文调查,以积累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人文本底资料,巴松诸湖及周边雪峰、山谷、村庄所蕴含的丰饶多元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必将引发人们对该地更多的探索和关注。
【摘 要】“三式”学习策略根据设计领域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规律,用思维导图式、层级梯度式、语画结合式的策略,将发散学习、递进学习、关联学习渗透在日常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感受能力和创想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美术学习的创意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发散学习;认知能力  美术学家罗恩菲尔德认为美术教育的意义在于通过激发个体的创造潜能,培育身心健全的人。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对创意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西藏,对于藏传佛教而言,马年转冈仁波齐神山,羊年转纳木错圣湖,猴年转扎日神山,已是流传有800年的传统了,这也是整个藏区除了转云南德钦卡瓦格博神山外,影响最大,参加人数众多的三个转山转湖朝圣仪式活动。  藏传佛教历史上著名的藏族大译师仁钦桑写过一首关于转冈仁波齐和玛旁雍错的诗:  “拜过神山来了,拜过狮子来了,  神山狮子之间,接过授记来了;  拜过圣湖来了,拜过金鱼来了,  圣湖神鱼之间,接过
名称:布绘双身大威德金刚  尺寸:长12CM,宽8CM   年代:约为18-19世纪  出地:内蒙古  购得:2005年6月购于八廓街  收藏:汤绍波私人收藏  估价:3000元(RMB)    藏品介绍  大威德金刚是文殊菩萨的忿怒法相,有单身、双身、2臂、4臂、18臂、34臂膊等不同的变体。在密法修行中,尤其是修本尊法时,修行者要首先把画在匝尕上的本尊的形象观察得一清二楚,毫发不差,例如观修大
喜马拉雅之北的西藏雪域,被视为神秘之地,那里自有人类繁衍以来,其历史便是以神话与宗教谱写,苯教《四洲之源》称西藏为神魔之国,藏人为天神后裔,古老的藏民族极其重视珠佩之饰,《贤者喜宴》记载,告身共六种,最上为珠佩,金次之,而后银,铜铁。  在吐蕃时期,珠饰与贵金属同为货币使用,等价交换物品,西藏的古代珠子多来自贸易与战争掠夺,藏人善于接受任何外来的文化与商品,而又坚持自己的审美准则,从眼花缭乱的欧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