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包括学术支持服务和非学术支持服务两个方面。从后现代主义教育的视角出发,剖析当前开放教育导学教师非学术支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后现代主义对创新开放教育导学教师非学术支持服务的启示。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开放教育 导学教师 非学术支持服务
中图分类号:G7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044-02
为远程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对远程教育意义重大。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包含学术支持服务和非学术支持服务两个方面。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对开放远程教育实施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也给开放大学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后现代主义与开放教育导学教师非学术支持的关系,对创新导学教师非学术支持服务模式,更好地服务学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 开放教育导学教师、非学术支持服务概念辨析
(一)开放教育导学教师
英国开放大学的兼职教育指导顾问是“导学教师”称呼的最早来源。在英国开放大学,担任学习支持服务的人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兼职教育指导顾问,是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顾问,主要职责是提供非学术学习支持服务;还有一类是兼职课程指导教师,提供个性化学术支持辅导,主要负责学生的课程学习辅导。在我国,还没有对远程教育“导学教师”作出明确的定义。2004年中央电大评估文件中对基层电大配置导学教师的要求作出了规定,指出,电大导学教师的基本职责是负责指导学生学习等工作。但文件没有对“导学教师”的概念进行界定。在国内,大多数远程教育研究者都把“导学教师”直接对应于传统概念的“班主任”。北京开放大学《导学教师工作手册》指出,导学教师是为学生提供教务、学务等支持服务的教师,通常称“班主任”。这种称呼也在国家开放大学的正式文件《国家开放大学关于开展导学教师优秀论文评选工作的通知》中出现。本研究中的导学教师基于以上概念界定。
(二)非学术支持服务
远程教育的非学术支持服务是对学生完成学业必须提供的服务措施。这种支持服务与学科内容无直接关系,但与学生的学习成功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国外,贝那德特·罗宾逊最早提出了非学术支持概念。在国内远程教育界比较认可的观点是,非学术支持服务是与学生的学习有密切联系,但与学科内容无直接的关系,对完成学业起着帮助作用的服务措施,这种非学习支持服务偏重于情感关怀、学习环境提供、学习技能的培养和管理。《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中指出:为学生配备助学咨询教师,提供选课指导、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引导、学业咨询与提醒、学习资源获取、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等服务。综合以上观点,结合地方电大工作实际,将开放教育非学术支持服务内容概括为以下5个方面:(1)管理服务。包括组建班委、开展班级活动、评选推荐奖学金、助学金、优秀毕业生等。(2)互动交流。指应用各种社会性软件,加强开放教育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导学教师之间的互动。导学教师在新生入学后,着手组建班级QQ群和微信群,以及手机信息群等,构建起高效的线上师生、生生交互平台。(3)信息传达。是开放教育非学习支持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导学教师主要向学生传达开学报到注册、教学、考试、成绩等方面的信息,包括学业咨询与提醒等。有时还帮助学生联络专业教师等服务。(4)情感支持。包括关心和帮助学生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疏导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鼓励学生申请学位、专科升本科等。(5)技能指导。包括帮助新生了解学校相关的管理机构,讲解开放教育的理念,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学习方法的引导、指导获取学习资源等。
二、 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義教育观
(一)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理解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整个西方以反传统哲学为特征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这些思潮主要有,以拉康、福柯、德里达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或解构主义;以罗蒂、奎因、戴维森、里查德·伯恩斯坦为代表的新实用主义;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等。
后现代思维方式代表着后现代众多思想派别认识世界的一种独特的视角,其对现代主义的颠覆表现在:颠覆了理性主义,颠覆中心化的地位,消解了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否定科学主义,解构权威话语。
后现代主义建构的内容包括:崇尚非理性,主张去中心化,主张不确定性、同在性,尊重差异,强调多元性,鼓励创造,倡导关怀,主张平等对话。
(二)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分析
与现代主义主张培养精英、培养完人、培养模式化的人,一次性完成培养的人的教育目的相对应,后现代主义的教育目的观强调教育目标是培养公民,培养具有个性的人,培养多样化的人和终身学习的人。后现代主义认为,教育不一定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可培养片面发展的人,培养符合学生自己的特质和生活中的特殊性的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强调培养具有批判能力的公民。
后现代主义学生观的主张:学生是创造性的存在,是独特性的存在;教育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合理开放学生的发展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热情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出创造性的学生生命观,差异性的学生潜能观,主体间性的学生地位观,个性化的学生发展观和多元化的学生评价观。
后现代主义的师生观,强调师生关系是主体间的关系;是一种合作、对话、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后现代主义崇尚非理性,主张“去中心”,消解教师的绝对权威和学生中心主义,建立师生平等对话的新型关系。
三、开放教育导学教师非学术支持服务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现代主义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对比后现代主义的教育观,目前开放教育导学教师非学术支持服务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观念根深蒂固 后现代主义崇尚建立主体间、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尽管开放教育一直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但客观地说,我们的导学教师对这个角色定位一直不是很适应,在导学过程中,经常会自觉不自觉地回到教师为中心,主宰教育管理活动。学生也习惯于充当教育活动中的客体和附庸者、顺从者和旁观者。这种师生关系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的培育和发展。
(二)对学生情感支持缺失
情感支持服务是为解决远程学习者时空分离带来的孤独感和心理健康等问题而提供的情感关怀。后现代主义倡导关怀。远程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教师与学生分离,学生与学生分离。远程教育具有学习资源丰富、突破时空限制、教学成本低等优势,但开放教育学生在远程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抵触情绪。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又得不到及时帮助时,更容易产生孤独感,更需要导学教师给予情感支持。目前开放教育导学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支持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学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表现为从入学阶段归属感的培养,到学习中的情感激励和支持,直至亲情、友情、师生情的建立等各个阶段的情感支持缺失。
(三)个性化的非学术支持缺失
后现代主义提倡多样性和差异性,崇尚个性化。受现代主义“整体性”“同一性”的影响,目前开放教育导学教师为学生提供的非学术支持服务是整体的,同一的,缺乏个性化。很少对学生个体提供个别化的指导或帮助。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導学教师个性化的非学术支持意识淡薄,忽视开放教育学生主体的差异性。例如,导学教师需要将某个事项通知个别学生时,普遍的做法还是在qq群或者微信群里向所有学生发布。
四、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对开放教育导学教师工作的启示
(一)倡导主体间的对话交流,构建师生平等新型关系
后现代主义师生观主张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主体间的对话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彼此尊重的新型关系。在开放教育非学术支持服务过程中,有些教师有时以中心、权威者的身份自居,学生处于被支配和控制地位。在平时的导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充分与学生交流对话,这种交流对话还应该在知识、思想、经验和情感等各个层面展开,真正做到从教育的权威者转变为“平等对话者”。
(二)主张多元化的民主管理,创新开放教育导学工作新方法
后现代主义在方法论上强调思维的多元化,主张从不同视角看待问题。因此,在创新开放教育非学术支持服务管理中,要提倡“去一元化”,由现代主义主张的权威统治、标准化、一元化走向民主管理、流动化、多元化,提高管理效率。导学教师要在班级实施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开放教育学生班委会的作用,让学生融入班级集体。
(三)给予学生人文关怀,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远程教育中,情感支持服务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很显然,积极的情感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促进学习进展,而消极的情感却可能造成学习者学习的失败。导学教师要强化对学生情感目标的培养,从关注学习者认知和情感发展出发。同时,通过组建班集体,开展班级活动等形式,融洽师生关系,让同学和老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经验。因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四)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创新开放教育导学工作理念
后现代主义承认主体的差异性,重视平等。因此在创新开放教育导学工作理念时,必须考虑到开放教育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从目前开放教育的生源来看,总体呈现低龄化、复合型结构的特点。在开放教育学生群体当中,有刚从高中或中专毕业的毫无社会经验的学生,也有在职的机关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人员,还有已经取得本科学历后再就读第二本科的专业技术人员等等。把这些具有很大差异性的人,纳入到单一模式化进行管理,从表面上看,提高了管理效率,也适应了现代远程教育规模效益的需要,然而却忽视了学生本身所具备的丰富性、独特性,违反了人的自然本性。因此,在考虑大多数学生共性的同时,导学教师更应该给予学生个体有针对性的和个别化的的信息传达、学习技能指导和情感支持,以促进学生个体的更好发展。
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为开放教育导学教师非学术支持服务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当然,作为一种发展中的理论思潮,后现代主义观点也有值得完善的地方,比如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内容还不够缜密,尤其是其解构主体性的同时对整体性的忽略,对此许多理论学派也给予了质疑和批判。因此如何借鉴,我们还应有清醒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孙艳萍,江小青,孙鸿飞,狄晓暄.远程教育导学教师的现状、问题与思考——基于天津、上海、安徽省级电大的实证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49-52.
[2]江小青.社会学角色理论视野下的远程教育导学教师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3):51-57.
[3]邹燕.社会性软件在开放教育非学术支持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2015(2):17-19.
[4]顾静相,方慕真.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07(6):39-43.
[5]杨捷.后现代师生观及其影响[J].继续教育研究,2006(4):160-161.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开放教育 导学教师 非学术支持服务
中图分类号:G7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044-02
为远程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对远程教育意义重大。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包含学术支持服务和非学术支持服务两个方面。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对开放远程教育实施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也给开放大学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后现代主义与开放教育导学教师非学术支持的关系,对创新导学教师非学术支持服务模式,更好地服务学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 开放教育导学教师、非学术支持服务概念辨析
(一)开放教育导学教师
英国开放大学的兼职教育指导顾问是“导学教师”称呼的最早来源。在英国开放大学,担任学习支持服务的人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兼职教育指导顾问,是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顾问,主要职责是提供非学术学习支持服务;还有一类是兼职课程指导教师,提供个性化学术支持辅导,主要负责学生的课程学习辅导。在我国,还没有对远程教育“导学教师”作出明确的定义。2004年中央电大评估文件中对基层电大配置导学教师的要求作出了规定,指出,电大导学教师的基本职责是负责指导学生学习等工作。但文件没有对“导学教师”的概念进行界定。在国内,大多数远程教育研究者都把“导学教师”直接对应于传统概念的“班主任”。北京开放大学《导学教师工作手册》指出,导学教师是为学生提供教务、学务等支持服务的教师,通常称“班主任”。这种称呼也在国家开放大学的正式文件《国家开放大学关于开展导学教师优秀论文评选工作的通知》中出现。本研究中的导学教师基于以上概念界定。
(二)非学术支持服务
远程教育的非学术支持服务是对学生完成学业必须提供的服务措施。这种支持服务与学科内容无直接关系,但与学生的学习成功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国外,贝那德特·罗宾逊最早提出了非学术支持概念。在国内远程教育界比较认可的观点是,非学术支持服务是与学生的学习有密切联系,但与学科内容无直接的关系,对完成学业起着帮助作用的服务措施,这种非学习支持服务偏重于情感关怀、学习环境提供、学习技能的培养和管理。《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中指出:为学生配备助学咨询教师,提供选课指导、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引导、学业咨询与提醒、学习资源获取、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等服务。综合以上观点,结合地方电大工作实际,将开放教育非学术支持服务内容概括为以下5个方面:(1)管理服务。包括组建班委、开展班级活动、评选推荐奖学金、助学金、优秀毕业生等。(2)互动交流。指应用各种社会性软件,加强开放教育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导学教师之间的互动。导学教师在新生入学后,着手组建班级QQ群和微信群,以及手机信息群等,构建起高效的线上师生、生生交互平台。(3)信息传达。是开放教育非学习支持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导学教师主要向学生传达开学报到注册、教学、考试、成绩等方面的信息,包括学业咨询与提醒等。有时还帮助学生联络专业教师等服务。(4)情感支持。包括关心和帮助学生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疏导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鼓励学生申请学位、专科升本科等。(5)技能指导。包括帮助新生了解学校相关的管理机构,讲解开放教育的理念,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学习方法的引导、指导获取学习资源等。
二、 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義教育观
(一)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理解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整个西方以反传统哲学为特征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这些思潮主要有,以拉康、福柯、德里达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或解构主义;以罗蒂、奎因、戴维森、里查德·伯恩斯坦为代表的新实用主义;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等。
后现代思维方式代表着后现代众多思想派别认识世界的一种独特的视角,其对现代主义的颠覆表现在:颠覆了理性主义,颠覆中心化的地位,消解了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否定科学主义,解构权威话语。
后现代主义建构的内容包括:崇尚非理性,主张去中心化,主张不确定性、同在性,尊重差异,强调多元性,鼓励创造,倡导关怀,主张平等对话。
(二)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分析
与现代主义主张培养精英、培养完人、培养模式化的人,一次性完成培养的人的教育目的相对应,后现代主义的教育目的观强调教育目标是培养公民,培养具有个性的人,培养多样化的人和终身学习的人。后现代主义认为,教育不一定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可培养片面发展的人,培养符合学生自己的特质和生活中的特殊性的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强调培养具有批判能力的公民。
后现代主义学生观的主张:学生是创造性的存在,是独特性的存在;教育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合理开放学生的发展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热情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出创造性的学生生命观,差异性的学生潜能观,主体间性的学生地位观,个性化的学生发展观和多元化的学生评价观。
后现代主义的师生观,强调师生关系是主体间的关系;是一种合作、对话、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后现代主义崇尚非理性,主张“去中心”,消解教师的绝对权威和学生中心主义,建立师生平等对话的新型关系。
三、开放教育导学教师非学术支持服务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现代主义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对比后现代主义的教育观,目前开放教育导学教师非学术支持服务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观念根深蒂固 后现代主义崇尚建立主体间、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尽管开放教育一直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但客观地说,我们的导学教师对这个角色定位一直不是很适应,在导学过程中,经常会自觉不自觉地回到教师为中心,主宰教育管理活动。学生也习惯于充当教育活动中的客体和附庸者、顺从者和旁观者。这种师生关系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的培育和发展。
(二)对学生情感支持缺失
情感支持服务是为解决远程学习者时空分离带来的孤独感和心理健康等问题而提供的情感关怀。后现代主义倡导关怀。远程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教师与学生分离,学生与学生分离。远程教育具有学习资源丰富、突破时空限制、教学成本低等优势,但开放教育学生在远程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抵触情绪。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又得不到及时帮助时,更容易产生孤独感,更需要导学教师给予情感支持。目前开放教育导学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支持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学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表现为从入学阶段归属感的培养,到学习中的情感激励和支持,直至亲情、友情、师生情的建立等各个阶段的情感支持缺失。
(三)个性化的非学术支持缺失
后现代主义提倡多样性和差异性,崇尚个性化。受现代主义“整体性”“同一性”的影响,目前开放教育导学教师为学生提供的非学术支持服务是整体的,同一的,缺乏个性化。很少对学生个体提供个别化的指导或帮助。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導学教师个性化的非学术支持意识淡薄,忽视开放教育学生主体的差异性。例如,导学教师需要将某个事项通知个别学生时,普遍的做法还是在qq群或者微信群里向所有学生发布。
四、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对开放教育导学教师工作的启示
(一)倡导主体间的对话交流,构建师生平等新型关系
后现代主义师生观主张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主体间的对话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彼此尊重的新型关系。在开放教育非学术支持服务过程中,有些教师有时以中心、权威者的身份自居,学生处于被支配和控制地位。在平时的导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充分与学生交流对话,这种交流对话还应该在知识、思想、经验和情感等各个层面展开,真正做到从教育的权威者转变为“平等对话者”。
(二)主张多元化的民主管理,创新开放教育导学工作新方法
后现代主义在方法论上强调思维的多元化,主张从不同视角看待问题。因此,在创新开放教育非学术支持服务管理中,要提倡“去一元化”,由现代主义主张的权威统治、标准化、一元化走向民主管理、流动化、多元化,提高管理效率。导学教师要在班级实施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开放教育学生班委会的作用,让学生融入班级集体。
(三)给予学生人文关怀,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远程教育中,情感支持服务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很显然,积极的情感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促进学习进展,而消极的情感却可能造成学习者学习的失败。导学教师要强化对学生情感目标的培养,从关注学习者认知和情感发展出发。同时,通过组建班集体,开展班级活动等形式,融洽师生关系,让同学和老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经验。因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四)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创新开放教育导学工作理念
后现代主义承认主体的差异性,重视平等。因此在创新开放教育导学工作理念时,必须考虑到开放教育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从目前开放教育的生源来看,总体呈现低龄化、复合型结构的特点。在开放教育学生群体当中,有刚从高中或中专毕业的毫无社会经验的学生,也有在职的机关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人员,还有已经取得本科学历后再就读第二本科的专业技术人员等等。把这些具有很大差异性的人,纳入到单一模式化进行管理,从表面上看,提高了管理效率,也适应了现代远程教育规模效益的需要,然而却忽视了学生本身所具备的丰富性、独特性,违反了人的自然本性。因此,在考虑大多数学生共性的同时,导学教师更应该给予学生个体有针对性的和个别化的的信息传达、学习技能指导和情感支持,以促进学生个体的更好发展。
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为开放教育导学教师非学术支持服务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当然,作为一种发展中的理论思潮,后现代主义观点也有值得完善的地方,比如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内容还不够缜密,尤其是其解构主体性的同时对整体性的忽略,对此许多理论学派也给予了质疑和批判。因此如何借鉴,我们还应有清醒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孙艳萍,江小青,孙鸿飞,狄晓暄.远程教育导学教师的现状、问题与思考——基于天津、上海、安徽省级电大的实证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49-52.
[2]江小青.社会学角色理论视野下的远程教育导学教师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3):51-57.
[3]邹燕.社会性软件在开放教育非学术支持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2015(2):17-19.
[4]顾静相,方慕真.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07(6):39-43.
[5]杨捷.后现代师生观及其影响[J].继续教育研究,2006(4):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