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照顾与儿童健康:研究述评与政策干预

来源 :青年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bin85281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隔代照顾已成为全球普遍现象,中外学者开始重新审视祖父母对儿童照顾的影响.本文梳理了隔代照顾的分类、背景,以及影响儿童健康的理论视角及政策干预,以期为了解当前研究动态,推进我国研究突破及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主要的研究发现:1.侧重隔代照顾对儿童负面效应的研究较多;2.西方主要关注危机家庭的儿童健康,中国侧重对留守儿童的研究;3.隔代照顾与多种因素有交互效应,对儿童健康的影响表现出群体间差异;4.隔代照顾者的压力会影响儿童健康,对照顾者的支持会促进儿童健康;5.居住模式和代际互动如何影响儿童健康尚无定论.我国的福利举措应调整完全家庭模式,采用“循证”取向的福利提供,推动对隔代照顾家庭的支持.在我国优化生育政策、出台三孩政策的背景下,给予隔代照顾家庭社会支持对改进老人和儿童的健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年数据,结合青年初职获得时间,对“慢就业”现象及教育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将“慢就业”和“尼特族”视为青年完成最高学历教育后的分化表现.研究发现:在完成最高学历教育的青年中,“慢就业”者所占比例为27.47%,从未就业的“尼特族”比例为6.42%,目前无业的“尼特族”比例为14.93%.平均稳定初职获得时间为2.63年(标准差3.65年).教育对青年初职获得时间具有显著影响.教育程度越高的青年不仅更快获得稳定初职,初职获得时间的同教育层次群体内差异也更小.完成了初等
近年来,“打工人”“社畜”“码农”“搬砖”等词汇频频出现,成为很多青年标识自身职业身份的符号.这些词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代青年在对自身职业身份定位方面具有向“体力劳动者”参照的、自我矮化的逻辑倾向.这些职业身份定位符号词汇的表达,一方面是青年对当前职场存在的困境和艰辛所产生的集体性情绪宣泄和焦虑状态的话语表征.另外一方面是青年对于自身职业处境的一种理性认知,也意味着当下社会对体力劳动的“抵触性”认知的消解,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之间二元划分的框架被解构,从而催生了一种新的劳动群体之间的身份认同.同时,“
期刊
为有效引导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青年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积极促进群团组织、官方研究机构、民间智库、高校学术机构及专家学者之间在青年成长发展问题理论研究方面的深度合作发展,凝聚引导广大青年积极参与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由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广州市青年联合会主办,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承办,广州市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广州市青年研究会、天河区海外联谊会、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等单位协办的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合作发展论坛于2021年9月17-19日在广州举行.
期刊
数字化转型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向.我国在这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不仅基本摆脱了数字穷国境地,而且在某些领域还领先世界.青少年将要面对的是一个高度数字化的社会.这个社会将呈现出基础设施数字化、产业数字化、平台经济和劳动数字化等特征.青少年当前及未来的日常生活,以及将要参与的生产劳动都严重依赖于数字化基础设施,并深受产业数字化和平台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然而,经济社会数字化的影响并不是平均的,由于数字基础设施接入、使用等方面的差距及其他因素,数字化转型将在青少年群体内造成“数字鸿沟”
流浪儿童救助过程中的社会支持网络是否完备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流浪儿童救助过程中出现的“屡送屡返”现象,深入剖析流浪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重建过程,研究发现:第一,流浪儿童的成功救助需要家庭、社区、学校和国家等多层网络的联动支持.第二,社会支持网络的层层失灵导致流浪儿童陷入“屡送屡返”的恶性循环,家庭功能的修复对于重建社会支持网络具有“齿轮效应”.然而,当前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福利模式难以撬动社会支持网络的有效运转.因此,建立健全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会支持网络,加强培育社区、学校
技术变迁加速是技术创新运用的更迭速度越来越快,耗费时间越来越短,以至于技术发展越到当代社会越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现象.技术变迁加速具有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有益应急管理等多种正向功能.技术变迁加速及其所引致的科技革命已成为一种影响极为广泛深刻的世界大趋势、大浪潮,青年群体是技术变迁加速时代的宠儿.从近年我国青年人在科技领域的结构变化、科教基础、技术应用和行为表现来看,青年群体在技术变迁加速时代的作用不可低估.青年人应在牢固树立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目标的基础上,具
近年来高学历劳动者的迁移与流动趋于活跃,高等教育对劳动者的工资收入的提升作用也因不同群体而异.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比较了流动人口各层级高等教育回报率的城乡户籍差异.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对工资收入的提升幅度在城城流动人口中更大,高等教育质量越好对工资收入的提升幅度越大.从收入分层的角度来看,高学历乡城流动人口中最高收入阶层是高等教育的最大获益者,其教育收益模式呈现“高端聚集”的特点;高学历城城流动人口的各收入阶层能够较为均衡地从高等教育中获得物质收益,更类似于“普惠”效应.从教育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