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一年级音乐欣赏课尽管难上,我们仍必须认真探究。特别是如何让一年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更是我们应该不懈努力的方向。改课无止境,吾将上下而求索。
【关键词】一年级;音乐欣赏课;《老虎磨牙》
《老虎磨牙》是选自苏少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鼓儿响咚咚》中的欣赏曲目。分析完教材,我们必须要对一年级的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通过上一学期的音乐课学习,一年级音乐课堂,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爱说、爱动、爱模仿的自然天性,是学生们完成本课学习目标的最大优势,但是对于低年级的音乐欣赏课来说,维持好纪律,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只有精心设计、因材施教,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达到目标、掌握好重难点。
课前思考一:课堂框架如何搭建?《老虎磨牙》全曲长度3分37秒,如果将它像其他欣赏曲目那样,分为初听、复听、再听,肯定不可。一方面, “咚”“铛” “咚”“铛”的打击乐器声,一年级学生根本听不出“老虎磨牙”的形象,甚至完全不理解这首乐曲与“老虎”和“磨牙”有什么关系;另一方面,枯燥的打击乐器声音,是学生完全不感兴趣的,不要说三遍,一遍听下来,教室里早就乱成了一团糟。在仔细研读教学参考、并多次聆听《老虎磨牙》后,我了解到乐曲分为三个部分,即:老虎睡觉、老虎下山和老虎捕食磨牙,仔细想想,这不就是一个学生们感兴趣的故事嘛:老虎在山中呼呼大睡,醒来后发现肚子饥饿,于是走下山寻找猎物,发现猎物后迅速捕食,抓住猎物后磨牙。因此,本课我建立了“分听”——“总听”的欣赏框架。
课前思考二:设计哪些教学活动?这是一首打击乐曲目,因此要在课堂中,设计节奏学习与训练。这块内容放到哪里呢?乐曲第一部分“老虎睡觉”,节奏自由,不易模仿;乐曲第二部分“老虎走路”,节奏太简单,学生模仿时会觉得没意思;第三部分中的“老虎磨牙”片段,演奏技法有刮奏鼓钉、敲击鼓梆,节奏中有四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弱是打击乐器的灵魂,强弱拓展如何实施呢?为了平衡每个乐段的知识点,我便从乐曲第一和第二部分中设计,再次聆听乐曲后发现,乐曲第二部分“老虎下山”,是大鼓和大镲通过一个大渐强的配合,呈现出老虎越走越近的生动画面,正好可以拓展强弱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乐曲第一部分“老虎睡觉”中“老虎伸懒腰”片段,是用大鼓滚奏、大镲磨镲亮镲演奏的,这个环节可以设计一个师生用大鼓和大镲配合的演奏活动。
课前思考三:情境如何创设?一年级学生听到《老虎磨牙》的音乐,是肯定想象不到“老虎睡觉”“老虎磨牙”等场景的,那怎么办呢?直接告诉学生,这首乐曲叫《老虎磨牙》,然后开始聆听乐曲第一部分“老虎睡觉”?这样做明显与新课程标准相背离,而且完全没有体现出学生主体性的“生本课堂”要求。经过思考,应让学生主动感受到大鼓塑造的老虎形象为好。为此,导入时,我通过敲击大鼓鼓面、鼓梆、刮奏鼓钉发出的不同声音,引导学生了解大鼓可以塑造出不同的形象。进而,通过“连一连”的环节(见图1),演奏三段音乐,让学生连出包含老虎在内的三种动物。最后,引出今天的故事,与这只大老虎有关,循序渐进地将“老虎”请上舞台,在欣赏乐曲第三部分“老虎捕食、磨牙”后揭示本课课题——《老虎磨牙》。
课前的三个思考,理清了思路,也让我增加了对上好这节欣赏课的信心。上课时,我把大鼓、大镲请进了音乐课堂,让学生们聆听它们的声音,学习它们的一些演奏技巧,并直观感受打击乐器塑造出的音乐形象。设计课件时,我将大象、老虎、小兔子的图片放到了课件中,并注重字体和颜色的搭配,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课上,学生们表现出了浓浓的兴趣,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回首整节课的成功与失败,我对如何上好一年级音乐欣赏课,思考如下:
一、音乐欣赏课,要将“音乐性”贯穿始终。歌曲学唱课上的“歌曲拓展”环节,常有老师把它拓展成了思品课或是劳技课,音乐欣赏课,更是广大音乐教师容易“跑偏”的重灾区。如何不跑偏,我想教学设计,应该紧紧围绕音乐的元素开展,如:节奏、音高、和声、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地教学活动。二、音乐欣赏课,要充分体现全员参与 《老虎磨牙》一课,在乐曲的三个部分中都设计了全体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即第一部分中,教师“滚奏”大鼓,学生们模仿“老虎伸懒腰”的动作;第二部分中,学生在大鼓声中,踩着鼓点,模仿“老虎走路”;第三部分中,学生跟着音乐中“老虎磨牙”的片段,表演出磨牙的动作。再如,教师在教授“磨镲”“亮镲”演奏方法时,由于大镲只有一个,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想象每人手中都有大镲,跟着老师学习演奏的动作,这样全体学生既学会了演奏方法,每人都又“有事情做”,课堂自然變得热闹而又井井有条。
音乐欣赏课,要用好多媒体手段。如在本课第一部分“老虎睡觉”中,为了帮助一年级学生准确进入到情境中来,我先用“cool edit”软件,录制了学生的音频“同学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雷老师的音乐课堂,今天的故事发生一片山林中。清晨,大老虎还在呼呼大睡……”然后将这段音频与“老虎磨牙”第一部分的音乐,混缩到一起,让学生听到音乐中有语言介绍,语言介绍中有音乐,学生也就轻松地进入到了情境中。本课我用的课件是电子白板,在“连一连”“补充表格”等环节中,这支电子笔可以帮学生划线、或是拖动选项,帮助学生轻松的完成任务。
【关键词】一年级;音乐欣赏课;《老虎磨牙》
《老虎磨牙》是选自苏少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鼓儿响咚咚》中的欣赏曲目。分析完教材,我们必须要对一年级的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通过上一学期的音乐课学习,一年级音乐课堂,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爱说、爱动、爱模仿的自然天性,是学生们完成本课学习目标的最大优势,但是对于低年级的音乐欣赏课来说,维持好纪律,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只有精心设计、因材施教,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达到目标、掌握好重难点。
课前思考一:课堂框架如何搭建?《老虎磨牙》全曲长度3分37秒,如果将它像其他欣赏曲目那样,分为初听、复听、再听,肯定不可。一方面, “咚”“铛” “咚”“铛”的打击乐器声,一年级学生根本听不出“老虎磨牙”的形象,甚至完全不理解这首乐曲与“老虎”和“磨牙”有什么关系;另一方面,枯燥的打击乐器声音,是学生完全不感兴趣的,不要说三遍,一遍听下来,教室里早就乱成了一团糟。在仔细研读教学参考、并多次聆听《老虎磨牙》后,我了解到乐曲分为三个部分,即:老虎睡觉、老虎下山和老虎捕食磨牙,仔细想想,这不就是一个学生们感兴趣的故事嘛:老虎在山中呼呼大睡,醒来后发现肚子饥饿,于是走下山寻找猎物,发现猎物后迅速捕食,抓住猎物后磨牙。因此,本课我建立了“分听”——“总听”的欣赏框架。
课前思考二:设计哪些教学活动?这是一首打击乐曲目,因此要在课堂中,设计节奏学习与训练。这块内容放到哪里呢?乐曲第一部分“老虎睡觉”,节奏自由,不易模仿;乐曲第二部分“老虎走路”,节奏太简单,学生模仿时会觉得没意思;第三部分中的“老虎磨牙”片段,演奏技法有刮奏鼓钉、敲击鼓梆,节奏中有四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弱是打击乐器的灵魂,强弱拓展如何实施呢?为了平衡每个乐段的知识点,我便从乐曲第一和第二部分中设计,再次聆听乐曲后发现,乐曲第二部分“老虎下山”,是大鼓和大镲通过一个大渐强的配合,呈现出老虎越走越近的生动画面,正好可以拓展强弱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乐曲第一部分“老虎睡觉”中“老虎伸懒腰”片段,是用大鼓滚奏、大镲磨镲亮镲演奏的,这个环节可以设计一个师生用大鼓和大镲配合的演奏活动。
课前思考三:情境如何创设?一年级学生听到《老虎磨牙》的音乐,是肯定想象不到“老虎睡觉”“老虎磨牙”等场景的,那怎么办呢?直接告诉学生,这首乐曲叫《老虎磨牙》,然后开始聆听乐曲第一部分“老虎睡觉”?这样做明显与新课程标准相背离,而且完全没有体现出学生主体性的“生本课堂”要求。经过思考,应让学生主动感受到大鼓塑造的老虎形象为好。为此,导入时,我通过敲击大鼓鼓面、鼓梆、刮奏鼓钉发出的不同声音,引导学生了解大鼓可以塑造出不同的形象。进而,通过“连一连”的环节(见图1),演奏三段音乐,让学生连出包含老虎在内的三种动物。最后,引出今天的故事,与这只大老虎有关,循序渐进地将“老虎”请上舞台,在欣赏乐曲第三部分“老虎捕食、磨牙”后揭示本课课题——《老虎磨牙》。
课前的三个思考,理清了思路,也让我增加了对上好这节欣赏课的信心。上课时,我把大鼓、大镲请进了音乐课堂,让学生们聆听它们的声音,学习它们的一些演奏技巧,并直观感受打击乐器塑造出的音乐形象。设计课件时,我将大象、老虎、小兔子的图片放到了课件中,并注重字体和颜色的搭配,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课上,学生们表现出了浓浓的兴趣,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回首整节课的成功与失败,我对如何上好一年级音乐欣赏课,思考如下:
一、音乐欣赏课,要将“音乐性”贯穿始终。歌曲学唱课上的“歌曲拓展”环节,常有老师把它拓展成了思品课或是劳技课,音乐欣赏课,更是广大音乐教师容易“跑偏”的重灾区。如何不跑偏,我想教学设计,应该紧紧围绕音乐的元素开展,如:节奏、音高、和声、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地教学活动。二、音乐欣赏课,要充分体现全员参与 《老虎磨牙》一课,在乐曲的三个部分中都设计了全体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即第一部分中,教师“滚奏”大鼓,学生们模仿“老虎伸懒腰”的动作;第二部分中,学生在大鼓声中,踩着鼓点,模仿“老虎走路”;第三部分中,学生跟着音乐中“老虎磨牙”的片段,表演出磨牙的动作。再如,教师在教授“磨镲”“亮镲”演奏方法时,由于大镲只有一个,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想象每人手中都有大镲,跟着老师学习演奏的动作,这样全体学生既学会了演奏方法,每人都又“有事情做”,课堂自然變得热闹而又井井有条。
音乐欣赏课,要用好多媒体手段。如在本课第一部分“老虎睡觉”中,为了帮助一年级学生准确进入到情境中来,我先用“cool edit”软件,录制了学生的音频“同学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雷老师的音乐课堂,今天的故事发生一片山林中。清晨,大老虎还在呼呼大睡……”然后将这段音频与“老虎磨牙”第一部分的音乐,混缩到一起,让学生听到音乐中有语言介绍,语言介绍中有音乐,学生也就轻松地进入到了情境中。本课我用的课件是电子白板,在“连一连”“补充表格”等环节中,这支电子笔可以帮学生划线、或是拖动选项,帮助学生轻松的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