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东省每年组织一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简称“三支一扶”)。本文在解读“三支一扶”的基础上,剖析“三支一扶”在开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此透视当前高校教育的弊端,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三支一扶高校教育弊端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从2006年起,广东省政府每年组织一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简称“三支一扶”)工作,在已推行的三年中,培养了一批批大学毕业生,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笔者通过调研了解到,“三支一扶”服务活动既有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正反映了当前高校教育的一些弊端,值得高校教育者的关注。
1 “三支一扶”的社会意义
1.1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让农民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让农村的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让农民得到先进医疗的保障。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给农村补充大量的新鲜血液,带给农民许多全新的理念。在这点上,大学生,尤其是农业、医学、师范高校的大学生,责无旁贷。为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高校通过多种方式组织过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到农村开展扶贫的社会实践活动,给贫困的农村带去了不少宝贵的东西。
1.2 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就业
当前,国家就业形势非常的严峻,尤其是刚刚经历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市场上出现了四种特别的就业形式:零工资就业;读书学习热;“三支一扶”,即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下基层。其中,开展“三支一扶”活动既能为新农村的建设献出一份力量,也能对就业压力的缓解起到很大的帮助,通过下乡锻炼能很好地促进大学生的成长。
2 大学生“三支一扶”面临问题
从总体上来说,“三支一扶”的开展是较为顺利的,也获得了社会的认同。但与此同时,“三支一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2.1 身份定位问题
“名不顺则言不正,言不正则事不成”,“三支一扶”的大学生往往对身份的定位问题非常的迷茫,认为:如果是农民,没有土地;如果是工人,不享受工人待遇;如果是政府工作人员,没有编制;属于“三不是”的流浪儿。如果政府不能对该问题进行定位和采取实际的措施,那么毫无归属感的大学生村官将如何在本职工作上安心工作?
2.2 待遇问题
当前我省“三支一扶”大学生是由省统一发放每人每月800元生活补贴,每人每年2000元的交通和医疗补贴、住院医疗和人身意外保险,此外,当地财政和服务单位可适当增加补贴,但一般来说数额非常有限。这就造成了许多大学毕业生得到的报酬非常的低,部分同学甚至不能维持家庭的生活负担,相比较读大学时高额的开支,大学生是否能沉住气坚持,是个大问号。
2.3 工作内容问题
“三支一扶”大学生目前被分配到各乡镇开展服务,大部分的大学生能学以致用,但也存在有些大学生做的只是一些琐碎事情,也就是没有实际锻炼的机会,如“支医”的大学生,由于当地卫生院条件有限,病人较少,而大学生临床经验缺乏,在支医期间又很少有机会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如何让他们成长起来,也是面临的一个问
题。
3 由大学生“三支一扶”透视高校教育
3.1 由“三支一扶”谈大学生思想教育
参加“三支一扶”的大学生都基本认同一个观点,就是大学里得到的关爱太少,尤其是是生命关怀的教育。大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生理发育逐步成熟,但心理发育相对滞后。在这个时期,大学生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交往需要与自卑闭锁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等,稍有不顺,容易走极端。
建议各级“三支一扶”牵头部门,联合高校和政府有关部门在毕业生的再教育机制上下功夫,除了给予“三支一扶”大学生政策支持外,还需更多的生命关怀和再教育。
3.2 由“三支一扶”谈大学生职业规划
据了解,当前大学生往往缺乏科学的职业规划,毕业生可能出现盲目就业的现象,从而引发一些不利影响。例如降低要求,先求就业;希望每个岗位的机会都不要错过,认为拥有的技能越多越好,甚至提前参加一些完全属于不同领域的技能层面的培训等等。
为解决以上的问题,各高校要加大力度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更早学会职业规划,为未来的就业打好基础。
关键词三支一扶高校教育弊端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从2006年起,广东省政府每年组织一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简称“三支一扶”)工作,在已推行的三年中,培养了一批批大学毕业生,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笔者通过调研了解到,“三支一扶”服务活动既有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正反映了当前高校教育的一些弊端,值得高校教育者的关注。
1 “三支一扶”的社会意义
1.1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让农民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让农村的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让农民得到先进医疗的保障。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给农村补充大量的新鲜血液,带给农民许多全新的理念。在这点上,大学生,尤其是农业、医学、师范高校的大学生,责无旁贷。为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高校通过多种方式组织过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到农村开展扶贫的社会实践活动,给贫困的农村带去了不少宝贵的东西。
1.2 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就业
当前,国家就业形势非常的严峻,尤其是刚刚经历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市场上出现了四种特别的就业形式:零工资就业;读书学习热;“三支一扶”,即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下基层。其中,开展“三支一扶”活动既能为新农村的建设献出一份力量,也能对就业压力的缓解起到很大的帮助,通过下乡锻炼能很好地促进大学生的成长。
2 大学生“三支一扶”面临问题
从总体上来说,“三支一扶”的开展是较为顺利的,也获得了社会的认同。但与此同时,“三支一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2.1 身份定位问题
“名不顺则言不正,言不正则事不成”,“三支一扶”的大学生往往对身份的定位问题非常的迷茫,认为:如果是农民,没有土地;如果是工人,不享受工人待遇;如果是政府工作人员,没有编制;属于“三不是”的流浪儿。如果政府不能对该问题进行定位和采取实际的措施,那么毫无归属感的大学生村官将如何在本职工作上安心工作?
2.2 待遇问题
当前我省“三支一扶”大学生是由省统一发放每人每月800元生活补贴,每人每年2000元的交通和医疗补贴、住院医疗和人身意外保险,此外,当地财政和服务单位可适当增加补贴,但一般来说数额非常有限。这就造成了许多大学毕业生得到的报酬非常的低,部分同学甚至不能维持家庭的生活负担,相比较读大学时高额的开支,大学生是否能沉住气坚持,是个大问号。
2.3 工作内容问题
“三支一扶”大学生目前被分配到各乡镇开展服务,大部分的大学生能学以致用,但也存在有些大学生做的只是一些琐碎事情,也就是没有实际锻炼的机会,如“支医”的大学生,由于当地卫生院条件有限,病人较少,而大学生临床经验缺乏,在支医期间又很少有机会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如何让他们成长起来,也是面临的一个问
题。
3 由大学生“三支一扶”透视高校教育
3.1 由“三支一扶”谈大学生思想教育
参加“三支一扶”的大学生都基本认同一个观点,就是大学里得到的关爱太少,尤其是是生命关怀的教育。大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生理发育逐步成熟,但心理发育相对滞后。在这个时期,大学生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交往需要与自卑闭锁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等,稍有不顺,容易走极端。
建议各级“三支一扶”牵头部门,联合高校和政府有关部门在毕业生的再教育机制上下功夫,除了给予“三支一扶”大学生政策支持外,还需更多的生命关怀和再教育。
3.2 由“三支一扶”谈大学生职业规划
据了解,当前大学生往往缺乏科学的职业规划,毕业生可能出现盲目就业的现象,从而引发一些不利影响。例如降低要求,先求就业;希望每个岗位的机会都不要错过,认为拥有的技能越多越好,甚至提前参加一些完全属于不同领域的技能层面的培训等等。
为解决以上的问题,各高校要加大力度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更早学会职业规划,为未来的就业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