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软土地基问题在沿海地区是常见的工程问题,本文详细阐述了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总结了常见的软土地基问题及实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关键词:软土;地基处理
1、引言
软土是一种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的一种软塑到流塑状态的粘性土,在我国沿海一带分布很广,如渤海湾、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浙江、福建沿海等地区都存在软土。近年来,这些地区的能源、交通、工民建等各类基本建设不断增加,并经常出现许多复杂的软土地基问题。因此,对软土特性及其加固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和经济意义。
2、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1)固结变形
土体在荷载作用下内部孔隙水被挤出,孔隙体积产生压缩,从而使土体趋于密实,这一现象称为土的“固结”[1]。随着土体的固结,土体的压缩变形和强度逐渐增长。因此,土的固结是土力学学科中最根本的课题之一。
(2)次固结变形
最早的次固结理论是由Taylor和Merchant(1940)提出。至今为止,对次固结的研究很多,但无论对它的定义、机理、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和试验测定等,争论较多。普遍的次固结定义是软土在超静水压几乎为零情况下发生的固结。
(3)流变性
即土体变形和应力与时间有关的现象。钱家欢(1979)总结了土的流变特性。认为在工程实践中,土的流变现象主要包括蠕变、松弛、流动和长期强度随受荷历时变化的现象。土的流变性质与土的结构、应力大小和温度有关,其中沿海粘土具有较显著的流变性。
(4)软土的强度性质
抗剪强度是软土的重要性质之一。在软土中发生的工程事故,往往是由于对抗剪强度特性计算其变化规律了解不够而引起的。由于软土的不连续性、多相性、不均匀性、各向异性和非理想弹、塑性等,土的强度性质和机理极其复杂。
3、软土地基中的工程问题
软土由于具有强度低、压缩性高和透水性小等不利工程性质,所以在其上建造建筑物时容易发生或大或小的工程事故。总的来说,在软土上建造建筑物时,经常遇到的工程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稳定和变形。
3.1 稳定问题
在软土上进行路堤填土施工,最忌讳的是加速填土速率施工方法,这很容易造成路堤失稳。填土速率必须根据现场观测结果进行严格控制。例如某渔港防洪堤,该堤高6m,建造在平均厚度为6m(最大厚度10m)的淤泥土上。设计中采用2m厚的砂垫层,并采用分期施工方法和控制施工速率的方法,控制的标准定为沉降量每日不超过5mm。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片面盲目地追求进度,未按原规定根据日沉降量控制加荷速率的要求施工,再接近完工的十天左右时间,连续出现日沉降量超过规定的5mm,甚至超过十几毫米,仍不暂停施工,以致发展到日沉降量达到21mm,使得在完工后仅3小时半,就有一段长约90m的堤段突然塌陷,最大下陷量达2.8m,堤身向内坡方向滑移,水平位移最大达4m。
3.2工后沉降问题
工后沉降是工程竣工后软土基础发生的沉降。如果工后沉降变形较大,从而对上部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影响其正常使用[2]。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影响工后沉降的因素及如何有效控制工后沉降在一定范围内。工后沉降影响因素较多,主要由以下因素组成:
(1)土层条件
软土的厚度对工后沉降量的大小有很大影响,而次固结率与含水量、孔隙比、有机质含量、温度等因素有关。
(2)工期
工期的长短,直接反映为填土速率的快慢,工期是影响工后沉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3)荷载条件
超载预压是影响工后沉降的重要因素。而经过超载预压的软土,其工后次固结沉降减少,并且超载预压能减少软粘土和泥炭沉积土的次固结沉降。
4、软土地基中工程问题的处理措施
4.1软土路堤稳定的控制
分阶段填土可通过控制填土速率来增加软土基础稳定性和尾矿坝的边坡稳定性。在长时间的超载预压下,由于土的固结,基础的不排水承载力、硬度可显著提高,并且长时间的超载预压所逐渐发展起来的土的各项异性和蠕变可提高超载预压后软土的不排水强度,进而增加其稳定性。土工织物能显著增强路堤稳定性及减少路堤长期蠕变变形,并且工后蠕变和应力松弛是路堤稳定的关键影响因素。
4.2 软土地基的工后沉降控制措施
(1) 超载预压
软土沉降绝大多数依靠土的超固结状态,超载预压土可大大减少次固结沉降。因此超载预压法是控制次固结沉降的有效方法。
(2)排水处理
在粘性软土上铺设土工布并打竖直排水插板进行联合地基处理的路基能显著增加路堤稳定性,并允许使用更快的填筑路基速度。并且填筑速率越小、竖直排水插板间距越小,则路堤工后固结度越大,工后沉降越小。
(3)土工织物
土工织物能显著增强路堤稳定性及减少路堤长期蠕变变形。
(4)粉喷桩加固地基
喷粉桩加固基础,这在我国是一种处理软土基础的常规方法。该方法与超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相比,对邻近结构几乎没有影响,并可处理深厚软土,使其沉降在规定范围内。喷粉桩能有效增加软土强度,减少工后沉降,提高稳定性,是软基处理常规有效方法。
5、结论
(1) 通过对软土物理力学性质的了解,软基处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2) 软土地基的工程問题主要稳定控制和变形控制。
(3) 总结了软土地基稳定和工后沉降控制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钱家欢,殷宗泽.太沙基固结理论[A].《土工原理与计算》(第二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199-207.
[2] 张惠明,徐玉胜,曾巧玲(2002),深圳软土变形特性与工后沉降。岩土工程学报,24(4):509-514
关键词:软土;地基处理
1、引言
软土是一种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的一种软塑到流塑状态的粘性土,在我国沿海一带分布很广,如渤海湾、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浙江、福建沿海等地区都存在软土。近年来,这些地区的能源、交通、工民建等各类基本建设不断增加,并经常出现许多复杂的软土地基问题。因此,对软土特性及其加固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和经济意义。
2、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1)固结变形
土体在荷载作用下内部孔隙水被挤出,孔隙体积产生压缩,从而使土体趋于密实,这一现象称为土的“固结”[1]。随着土体的固结,土体的压缩变形和强度逐渐增长。因此,土的固结是土力学学科中最根本的课题之一。
(2)次固结变形
最早的次固结理论是由Taylor和Merchant(1940)提出。至今为止,对次固结的研究很多,但无论对它的定义、机理、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和试验测定等,争论较多。普遍的次固结定义是软土在超静水压几乎为零情况下发生的固结。
(3)流变性
即土体变形和应力与时间有关的现象。钱家欢(1979)总结了土的流变特性。认为在工程实践中,土的流变现象主要包括蠕变、松弛、流动和长期强度随受荷历时变化的现象。土的流变性质与土的结构、应力大小和温度有关,其中沿海粘土具有较显著的流变性。
(4)软土的强度性质
抗剪强度是软土的重要性质之一。在软土中发生的工程事故,往往是由于对抗剪强度特性计算其变化规律了解不够而引起的。由于软土的不连续性、多相性、不均匀性、各向异性和非理想弹、塑性等,土的强度性质和机理极其复杂。
3、软土地基中的工程问题
软土由于具有强度低、压缩性高和透水性小等不利工程性质,所以在其上建造建筑物时容易发生或大或小的工程事故。总的来说,在软土上建造建筑物时,经常遇到的工程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稳定和变形。
3.1 稳定问题
在软土上进行路堤填土施工,最忌讳的是加速填土速率施工方法,这很容易造成路堤失稳。填土速率必须根据现场观测结果进行严格控制。例如某渔港防洪堤,该堤高6m,建造在平均厚度为6m(最大厚度10m)的淤泥土上。设计中采用2m厚的砂垫层,并采用分期施工方法和控制施工速率的方法,控制的标准定为沉降量每日不超过5mm。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片面盲目地追求进度,未按原规定根据日沉降量控制加荷速率的要求施工,再接近完工的十天左右时间,连续出现日沉降量超过规定的5mm,甚至超过十几毫米,仍不暂停施工,以致发展到日沉降量达到21mm,使得在完工后仅3小时半,就有一段长约90m的堤段突然塌陷,最大下陷量达2.8m,堤身向内坡方向滑移,水平位移最大达4m。
3.2工后沉降问题
工后沉降是工程竣工后软土基础发生的沉降。如果工后沉降变形较大,从而对上部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影响其正常使用[2]。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影响工后沉降的因素及如何有效控制工后沉降在一定范围内。工后沉降影响因素较多,主要由以下因素组成:
(1)土层条件
软土的厚度对工后沉降量的大小有很大影响,而次固结率与含水量、孔隙比、有机质含量、温度等因素有关。
(2)工期
工期的长短,直接反映为填土速率的快慢,工期是影响工后沉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3)荷载条件
超载预压是影响工后沉降的重要因素。而经过超载预压的软土,其工后次固结沉降减少,并且超载预压能减少软粘土和泥炭沉积土的次固结沉降。
4、软土地基中工程问题的处理措施
4.1软土路堤稳定的控制
分阶段填土可通过控制填土速率来增加软土基础稳定性和尾矿坝的边坡稳定性。在长时间的超载预压下,由于土的固结,基础的不排水承载力、硬度可显著提高,并且长时间的超载预压所逐渐发展起来的土的各项异性和蠕变可提高超载预压后软土的不排水强度,进而增加其稳定性。土工织物能显著增强路堤稳定性及减少路堤长期蠕变变形,并且工后蠕变和应力松弛是路堤稳定的关键影响因素。
4.2 软土地基的工后沉降控制措施
(1) 超载预压
软土沉降绝大多数依靠土的超固结状态,超载预压土可大大减少次固结沉降。因此超载预压法是控制次固结沉降的有效方法。
(2)排水处理
在粘性软土上铺设土工布并打竖直排水插板进行联合地基处理的路基能显著增加路堤稳定性,并允许使用更快的填筑路基速度。并且填筑速率越小、竖直排水插板间距越小,则路堤工后固结度越大,工后沉降越小。
(3)土工织物
土工织物能显著增强路堤稳定性及减少路堤长期蠕变变形。
(4)粉喷桩加固地基
喷粉桩加固基础,这在我国是一种处理软土基础的常规方法。该方法与超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相比,对邻近结构几乎没有影响,并可处理深厚软土,使其沉降在规定范围内。喷粉桩能有效增加软土强度,减少工后沉降,提高稳定性,是软基处理常规有效方法。
5、结论
(1) 通过对软土物理力学性质的了解,软基处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2) 软土地基的工程問题主要稳定控制和变形控制。
(3) 总结了软土地基稳定和工后沉降控制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钱家欢,殷宗泽.太沙基固结理论[A].《土工原理与计算》(第二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199-207.
[2] 张惠明,徐玉胜,曾巧玲(2002),深圳软土变形特性与工后沉降。岩土工程学报,24(4):509-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