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俑都长得一模一样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陶俑的相貌可不是用模子制作出来的,而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工匠师傅们一个一个精心雕刻出来的。目前,已经发现的雕刻者的名字一共有87个,他们有的来自中央宫廷,有的来自民间,而且每个人的雕刻风格也不一样,宫廷工匠制作的陶俑看起来就像大力士,非常英武;来自民间的工匠制作的陶俑高矮胖瘦都有,并且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给每个兵马俑雕刻出了不同的神情,这让每一个兵马俑都与众不同。
为什么兵马俑不戴头盔
古代士兵上战场都要穿着铠甲,戴好头盔,尽量地保护好自己。可是兵马俑却没有一个戴头盔的,这是为什么呢?这要从秦国的地理位置说起。秦国地处西边,一直被中原各国视为偏僻的小国。为了让自己变得强大,秦国不但努力发展农业,还实行军功授爵制度。比如一个士兵斩获两个敌人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刻成为自由人,如果他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另外,爵位高低不同,每顿吃的饭菜都不一样。三级爵位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二级爵位的只能吃粗米,没有爵位的士兵能吃饱就很好了。因此加官进爵成为秦国士兵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主要动力。他们担心沉重的头盔和护甲会妨碍自己在战场上立功,所以不仅不戴头盔,身上穿的铠甲的甲片也减到了最少,甚至有的人袒胸赤膊上阵,根本不在乎生死。
兵器的尺寸都一样吗
秦兵战斗力强与他们所配备的精良武器有很大关系。那么多种类的兵器,是随意造出来的,还是按照严格的统一标准制造的呢?答案当然是后者。秦国是一个十分注重标准化的国家。秦国统一了六国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统一文字、车距和度量衡,甚至连田地播种的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对事关士兵作战能力的兵器尺寸的规定当然就更严格啦。专家在兵马俑坑中发现了生产日期相隔十几年(每件兵器都留有铸造年代)的铍,它们的造型和尺寸居然一模一样。兵马俑坑中的4万件三棱箭头,箭头底边宽度的平均误差只有正负0.83毫米,金属配比也基本相同。正因为按照相同的技术标准铸造武器,秦军使用的弩机的部件是可以互换的。
那些未解之谜
泥塑制陶工艺之谜
兵马俑虽然在地下掩埋了20多个世纪,但出土后依然颜色鲜艳,用手敲击还会发出悦耳的声音。兵马俑的制作使用了怎样的工艺呢?当代的制陶工艺大师试图复制陶俑和陶马,但经过多年的努力,至今仅能仿造一些简单的陶人。秦代的泥塑工艺和制陶工艺的技术、配方成了谜。
彩绘物质之谜
专家分析了陶俑身上的彩绘颜色,发现其中的一种成分硅酸铜钡是人工制造出来的,可是这种紫色颜料目前在自然界中还没有被发现,现在人们只在超导世界里的衍生物中发现了这种紫色物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怎么会有如此高科技的合成物呢?
青铜剑铬盐氧化处理之谜
刚出土的青铜剑不仅光亮如新,而且极其锋利。经过检测,青铜剑的表面有一层铬盐氧化层。可是电子镀铬技术直到20世纪才出现,并且只有在一套比较复杂的设备和工艺流程下才能实现。那么,秦人是怎么做到的呢?至今无人知晓。
另外,《史记》记载了秦始皇陵地宫中的陈设:地宫中不但砌筑上“纹石”,堵绝了地下的泉流,而且还涂有“丹漆”,起到了防潮的作用。墓中燃烧着用人鱼膏做的蜡烛,永久不灭;设有防备盗墓而自动发射的弩机暗箭;灌注了水银,如同江河大海围绕,川流不息。这些都是真的吗?现在我们还不知道答案。
考古原则
现在考古学界对文物发掘的普遍观点是,“对不妨碍基建的重要古墓葬、古遗址,在当前出土文物保护技术还没有完全过关的情况下,一般不进行发掘”。因为东西刚埋到地下的时候,变化非常快且剧烈,但是随着氧气的消耗,它的状态开始相对稳定。如果把它突然打开发掘,所有的条件再次变了,文物又得经历一个剧烈的变化。在没有足够的保护技术条件下,只会让这些珍贵的文物失去光彩甚至损毁。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陶俑的相貌可不是用模子制作出来的,而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工匠师傅们一个一个精心雕刻出来的。目前,已经发现的雕刻者的名字一共有87个,他们有的来自中央宫廷,有的来自民间,而且每个人的雕刻风格也不一样,宫廷工匠制作的陶俑看起来就像大力士,非常英武;来自民间的工匠制作的陶俑高矮胖瘦都有,并且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给每个兵马俑雕刻出了不同的神情,这让每一个兵马俑都与众不同。
为什么兵马俑不戴头盔
古代士兵上战场都要穿着铠甲,戴好头盔,尽量地保护好自己。可是兵马俑却没有一个戴头盔的,这是为什么呢?这要从秦国的地理位置说起。秦国地处西边,一直被中原各国视为偏僻的小国。为了让自己变得强大,秦国不但努力发展农业,还实行军功授爵制度。比如一个士兵斩获两个敌人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刻成为自由人,如果他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另外,爵位高低不同,每顿吃的饭菜都不一样。三级爵位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二级爵位的只能吃粗米,没有爵位的士兵能吃饱就很好了。因此加官进爵成为秦国士兵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主要动力。他们担心沉重的头盔和护甲会妨碍自己在战场上立功,所以不仅不戴头盔,身上穿的铠甲的甲片也减到了最少,甚至有的人袒胸赤膊上阵,根本不在乎生死。
兵器的尺寸都一样吗
秦兵战斗力强与他们所配备的精良武器有很大关系。那么多种类的兵器,是随意造出来的,还是按照严格的统一标准制造的呢?答案当然是后者。秦国是一个十分注重标准化的国家。秦国统一了六国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统一文字、车距和度量衡,甚至连田地播种的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对事关士兵作战能力的兵器尺寸的规定当然就更严格啦。专家在兵马俑坑中发现了生产日期相隔十几年(每件兵器都留有铸造年代)的铍,它们的造型和尺寸居然一模一样。兵马俑坑中的4万件三棱箭头,箭头底边宽度的平均误差只有正负0.83毫米,金属配比也基本相同。正因为按照相同的技术标准铸造武器,秦军使用的弩机的部件是可以互换的。
那些未解之谜
泥塑制陶工艺之谜
兵马俑虽然在地下掩埋了20多个世纪,但出土后依然颜色鲜艳,用手敲击还会发出悦耳的声音。兵马俑的制作使用了怎样的工艺呢?当代的制陶工艺大师试图复制陶俑和陶马,但经过多年的努力,至今仅能仿造一些简单的陶人。秦代的泥塑工艺和制陶工艺的技术、配方成了谜。
彩绘物质之谜
专家分析了陶俑身上的彩绘颜色,发现其中的一种成分硅酸铜钡是人工制造出来的,可是这种紫色颜料目前在自然界中还没有被发现,现在人们只在超导世界里的衍生物中发现了这种紫色物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怎么会有如此高科技的合成物呢?
青铜剑铬盐氧化处理之谜
刚出土的青铜剑不仅光亮如新,而且极其锋利。经过检测,青铜剑的表面有一层铬盐氧化层。可是电子镀铬技术直到20世纪才出现,并且只有在一套比较复杂的设备和工艺流程下才能实现。那么,秦人是怎么做到的呢?至今无人知晓。
另外,《史记》记载了秦始皇陵地宫中的陈设:地宫中不但砌筑上“纹石”,堵绝了地下的泉流,而且还涂有“丹漆”,起到了防潮的作用。墓中燃烧着用人鱼膏做的蜡烛,永久不灭;设有防备盗墓而自动发射的弩机暗箭;灌注了水银,如同江河大海围绕,川流不息。这些都是真的吗?现在我们还不知道答案。
考古原则
现在考古学界对文物发掘的普遍观点是,“对不妨碍基建的重要古墓葬、古遗址,在当前出土文物保护技术还没有完全过关的情况下,一般不进行发掘”。因为东西刚埋到地下的时候,变化非常快且剧烈,但是随着氧气的消耗,它的状态开始相对稳定。如果把它突然打开发掘,所有的条件再次变了,文物又得经历一个剧烈的变化。在没有足够的保护技术条件下,只会让这些珍贵的文物失去光彩甚至损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