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兰溪市水亭柏园学校
阅读能力是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语文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摆脱“阅读难,难阅读”的困扰呢?《语文课程标准》中目标指出:语文阅读能力,只有学生作为阅读实践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对阅读材料重复接触、多次尝试和反复练习中才能获得。而农村的小学生除了课堂上会参与阅读文章外,在课外接触阅读材料的机会少之又少。仅仅依靠每星期的几节语文课的阅读实践是很难达到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的。造成阅读能力严重缺失,包括阅读面窄;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自己的观点; 阅读的速度过慢;阅读的精练性、全面性不够;阅读质量不高;阅读的概括力缺失等。笔者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提高学生的阅讀兴趣
据现状观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阅读非常被动,缺乏阅读的兴趣。除课本外不愿读其他书,或是只读与考试有关的书目。不愿看书进行阅读实践,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有许多迹象表明,兴趣是对推动学习有很重要的意义的,学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兴趣是影响学生的内部因素。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教育规律的特点,我们教师有必要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热情,使他们由被动变主动,投入到阅读当中去,进而使学生逐步养成主动的阅读习惯。
(1)阐述读书的感受,促动学生想去阅读。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和熏陶,教师要先于学生阅读,挑选一些可读性的文章进行阅读,在阅读中表现阅读的快乐。读后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阅读中的体会,用“现身说法”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在欲望中让学生去文学作品中体验一回,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感受老师阅读快乐原因。
(2)发挥故事的魅力,吸引学生主动阅读。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参与到阅读中去,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掌握阅读的方法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教材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材料。课堂教学的成败, 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从课堂的实际出发,关注阅读方法的指导,要进一步诱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成效。
(1)课前预习,学会略读。“预习”就是先于课堂教学进行的阅读,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他会依据自己的疑问,自己的兴趣进行有选择性的阅读。学生会为了解答自己的疑问,借助工具书进行帮助理解,寻找课外知识进行补充阅读,而这个过程中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中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这就是略读方法的有效运用。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教师在课前预习时,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去阅读《人与自然》一书 ( 或上网查阅 ) 。而有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可谓是浩如烟海,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相关的资料时,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在这样的阅读中掌握了略读方法,提高了阅读能力。
(2)精读文章,注重感悟。《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精读过程就是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体验、理解和评判,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因此,指导学生精读深思,让学生学会读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例如抓住文章的“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例如:《爱莲说》的线索或文眼就是第一句“可爱者甚蕃”中的“爱”字,它是全文总帽,统领了下文。在分析这句话的过程中,不仅知道作者写了陶渊明及世人的花之“爱”,更写了“予独爱”,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避免了学生拿着一篇文章无从着手的窘况,有能有的放矢的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的效率。
(3)背诵妙语,沉淀语言。文字负载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背诵能力强的人能最大限度的获取文字的信息量。背诵是学习语文、积累词句、提高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功课。在我们的现实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花了很多时间讲了很多内容,还不如让学生好好地选择一些经典文章安安静静地背诵,而这些富有魅力的文章一旦进入学生的心灵,能够触动学生心弦,使学生真正思考并转化为自己一种生命的行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今中外的大家,都练就了“背诵”这个童子功。莎士比亚这位大文豪是从背诵开始文化积累的;茅盾把《红楼梦》中的诗词都能倒背如流。通过背诵,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把别人的好作品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逐渐形成自己的能力。才能得心应手地掌握和运用好语文这个基础工具。
总之在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时我们要处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阅读能力是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语文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摆脱“阅读难,难阅读”的困扰呢?《语文课程标准》中目标指出:语文阅读能力,只有学生作为阅读实践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对阅读材料重复接触、多次尝试和反复练习中才能获得。而农村的小学生除了课堂上会参与阅读文章外,在课外接触阅读材料的机会少之又少。仅仅依靠每星期的几节语文课的阅读实践是很难达到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的。造成阅读能力严重缺失,包括阅读面窄;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自己的观点; 阅读的速度过慢;阅读的精练性、全面性不够;阅读质量不高;阅读的概括力缺失等。笔者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提高学生的阅讀兴趣
据现状观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阅读非常被动,缺乏阅读的兴趣。除课本外不愿读其他书,或是只读与考试有关的书目。不愿看书进行阅读实践,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有许多迹象表明,兴趣是对推动学习有很重要的意义的,学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兴趣是影响学生的内部因素。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教育规律的特点,我们教师有必要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热情,使他们由被动变主动,投入到阅读当中去,进而使学生逐步养成主动的阅读习惯。
(1)阐述读书的感受,促动学生想去阅读。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和熏陶,教师要先于学生阅读,挑选一些可读性的文章进行阅读,在阅读中表现阅读的快乐。读后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阅读中的体会,用“现身说法”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在欲望中让学生去文学作品中体验一回,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感受老师阅读快乐原因。
(2)发挥故事的魅力,吸引学生主动阅读。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参与到阅读中去,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掌握阅读的方法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教材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材料。课堂教学的成败, 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从课堂的实际出发,关注阅读方法的指导,要进一步诱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成效。
(1)课前预习,学会略读。“预习”就是先于课堂教学进行的阅读,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他会依据自己的疑问,自己的兴趣进行有选择性的阅读。学生会为了解答自己的疑问,借助工具书进行帮助理解,寻找课外知识进行补充阅读,而这个过程中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中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这就是略读方法的有效运用。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教师在课前预习时,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去阅读《人与自然》一书 ( 或上网查阅 ) 。而有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可谓是浩如烟海,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相关的资料时,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在这样的阅读中掌握了略读方法,提高了阅读能力。
(2)精读文章,注重感悟。《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精读过程就是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体验、理解和评判,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因此,指导学生精读深思,让学生学会读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例如抓住文章的“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例如:《爱莲说》的线索或文眼就是第一句“可爱者甚蕃”中的“爱”字,它是全文总帽,统领了下文。在分析这句话的过程中,不仅知道作者写了陶渊明及世人的花之“爱”,更写了“予独爱”,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避免了学生拿着一篇文章无从着手的窘况,有能有的放矢的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的效率。
(3)背诵妙语,沉淀语言。文字负载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背诵能力强的人能最大限度的获取文字的信息量。背诵是学习语文、积累词句、提高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功课。在我们的现实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花了很多时间讲了很多内容,还不如让学生好好地选择一些经典文章安安静静地背诵,而这些富有魅力的文章一旦进入学生的心灵,能够触动学生心弦,使学生真正思考并转化为自己一种生命的行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今中外的大家,都练就了“背诵”这个童子功。莎士比亚这位大文豪是从背诵开始文化积累的;茅盾把《红楼梦》中的诗词都能倒背如流。通过背诵,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把别人的好作品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逐渐形成自己的能力。才能得心应手地掌握和运用好语文这个基础工具。
总之在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时我们要处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