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220127-02
一、国际技术市场的现状
国际技术市场的形成与繁荣,始源于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是技术商品生产的大国,也是技术商品消费的大国,更是技术商品进出口大国。在这些国家的技术市场中,技术商品转移规模大、起点高、速度快、集成度好,效果和效益也都很可观。目前,国际技术市场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1)企业是技术市场的主体;(2)“产、学、研”合作已成为一种自觉的过程;(3)“官民”共建中介服务机构。
二、技术交易的网络电子化
目前,在国内,技术交易主要是通过技术交易所发挥信息集散、价格发现、资本进退、资源配置和规范交易市场平台的功能。迄今为止,已有比较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外国资本在技术交易市场中完成技术交易。技术交易市场正在逐步进入国际化,市场化程度也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在技术交易过程中,特别是在跨国项目信息交流过程中,便捷、高效而成本较低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的构建是合作交流洽谈的重要前提之一。
三、跨国技术交易中几个实务性问题的解决
(一)信息的收集与审核
交易所(中心)与各国的工作站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同时又对各工作站(会员)进行业务指导,形成会员-工作站-交易所(中心)“三级”业务审批(备案)合作机制。企业主(Owner)填写项目信息(定制业务表格)送所在国会员,由会员进行网上一级初审,初审通过报本国工作站进行网上二级复审,本国工作站二级复审通过后报交易所(中心)进行网上三级终审并备案。由于企业主、会员、工作站均在同一个国家,会员及工作站可以方便地对项目对象进行实地考察,很好地解决了交易所(中心)无法对每个项目信息进行实地真实性考察的问题。
(二)业务相关咨询服务的提供
由于在技术交易项目中会碰到各种不可预测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法律、语言、政策、财会等等。交易所(中心)与各国现有的法律、财会等专业服务机构签约,针对当地的会员或工作站在技术交易中所遇到的问题可以由项目相关各方通过网络选择这些机构提供专业咨询服务,从而实现全球资源共享。
(三)视频会议系统的使用
由于视频会议系统具备了快速、实物性视频图像直观、低成本、语音交流方便、不限参与会议人数等特点,在技术交易业务异地洽谈中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合适、经济的交流工具。
四、技术交易的网络化工作流程
网络化(供需信息收集与配对服务)工作流程(见图1)
(一)技术供需信息搜集
1.技术供需信息的来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中介机构;个人。
2.信息的收集渠道与方法:通过公共媒介、文献检索等方法获取信息;通过各国的技术市场、交易会、展览会等获取信息;通过内部交流渠道获取信息;通过自身依托的签约组织获取信息。
3.息收集的方法:文献收集法;访谈法。
(二)供需信息系统自动配对
由于在技术交易中,在供与需方面配对工作是大量的,这些工作在系统的海量信息中使用人工方式进行配对显然是不现实的。必须运用网络系统中的自动配对(关键字对应)功能来完成这一任务。本系统通过对系统权重匹配参数的设置来调节项目自动配对成功的精密度。例:
匹配算法:
设3个权限: 行业A;关键字B;内容C;1个阀门D.ABCD可控!
计算方式
匹配行业weight(A)(A匹配行业的权重)
匹配关键字weight(B*n)n为关键字匹配个数(B为匹配一个关键字的权重)
匹配内容在被配项目内容匹配主项目关键字C*n
在主项目内容匹配匹配被配项目的关键字C*m (C为内容中匹配一个关键字的权重)
weight= weight(A) + weight(B*n) + max(C*n,C*m)(加上大的一个)
如果weight>=D则匹配成功.(D为在界面上设置的阀门, 设置D的值,可以控制匹配的结果个数)
项目配对设置界面:

如果配对成功,系统即以本系统内设电子邮件方式自动发送配对成功信息给提供该项目工作站及会员,并通过这些工作站及会员安排项目相关方对接洽谈。
(三)供需信息人工系统操作配对
如果自动配对结果为没有可配项目对象,则考虑引入团队服务机制进行人工配对服务,比如委托专业的专家团队、科研机构、高校、专业的事务所、企业等寻找合适的项目配对资源。
(四)供需信息其他形式配对供需信息其他形式配对有推介会、市场调查、商业计划书等。

五、项目信息跨国管理的网络电子化
项目信息跨国管理的网络电子化,将不断地助推国内产权市场逐步扩大全球技术贸易和国际资本转移的转变,而产权市场交易规模的进一步提升,也对网络电子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技术交易网络电子化更加完善与合理,更加贴近于技术交易业务的实际,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地完善与发展。使之真正成为跨国技术交易从业人员的好工具、好帮手。
参考文献:
[1]技术交易实务(试用本)教程,上海技术交易所,编著.
一、国际技术市场的现状
国际技术市场的形成与繁荣,始源于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是技术商品生产的大国,也是技术商品消费的大国,更是技术商品进出口大国。在这些国家的技术市场中,技术商品转移规模大、起点高、速度快、集成度好,效果和效益也都很可观。目前,国际技术市场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1)企业是技术市场的主体;(2)“产、学、研”合作已成为一种自觉的过程;(3)“官民”共建中介服务机构。
二、技术交易的网络电子化
目前,在国内,技术交易主要是通过技术交易所发挥信息集散、价格发现、资本进退、资源配置和规范交易市场平台的功能。迄今为止,已有比较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外国资本在技术交易市场中完成技术交易。技术交易市场正在逐步进入国际化,市场化程度也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在技术交易过程中,特别是在跨国项目信息交流过程中,便捷、高效而成本较低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的构建是合作交流洽谈的重要前提之一。
三、跨国技术交易中几个实务性问题的解决
(一)信息的收集与审核
交易所(中心)与各国的工作站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同时又对各工作站(会员)进行业务指导,形成会员-工作站-交易所(中心)“三级”业务审批(备案)合作机制。企业主(Owner)填写项目信息(定制业务表格)送所在国会员,由会员进行网上一级初审,初审通过报本国工作站进行网上二级复审,本国工作站二级复审通过后报交易所(中心)进行网上三级终审并备案。由于企业主、会员、工作站均在同一个国家,会员及工作站可以方便地对项目对象进行实地考察,很好地解决了交易所(中心)无法对每个项目信息进行实地真实性考察的问题。
(二)业务相关咨询服务的提供
由于在技术交易项目中会碰到各种不可预测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法律、语言、政策、财会等等。交易所(中心)与各国现有的法律、财会等专业服务机构签约,针对当地的会员或工作站在技术交易中所遇到的问题可以由项目相关各方通过网络选择这些机构提供专业咨询服务,从而实现全球资源共享。
(三)视频会议系统的使用
由于视频会议系统具备了快速、实物性视频图像直观、低成本、语音交流方便、不限参与会议人数等特点,在技术交易业务异地洽谈中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合适、经济的交流工具。
四、技术交易的网络化工作流程
网络化(供需信息收集与配对服务)工作流程(见图1)
(一)技术供需信息搜集
1.技术供需信息的来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中介机构;个人。
2.信息的收集渠道与方法:通过公共媒介、文献检索等方法获取信息;通过各国的技术市场、交易会、展览会等获取信息;通过内部交流渠道获取信息;通过自身依托的签约组织获取信息。
3.息收集的方法:文献收集法;访谈法。
(二)供需信息系统自动配对
由于在技术交易中,在供与需方面配对工作是大量的,这些工作在系统的海量信息中使用人工方式进行配对显然是不现实的。必须运用网络系统中的自动配对(关键字对应)功能来完成这一任务。本系统通过对系统权重匹配参数的设置来调节项目自动配对成功的精密度。例:
匹配算法:
设3个权限: 行业A;关键字B;内容C;1个阀门D.ABCD可控!
计算方式
匹配行业weight(A)(A匹配行业的权重)
匹配关键字weight(B*n)n为关键字匹配个数(B为匹配一个关键字的权重)
匹配内容在被配项目内容匹配主项目关键字C*n
在主项目内容匹配匹配被配项目的关键字C*m (C为内容中匹配一个关键字的权重)
weight= weight(A) + weight(B*n) + max(C*n,C*m)(加上大的一个)
如果weight>=D则匹配成功.(D为在界面上设置的阀门, 设置D的值,可以控制匹配的结果个数)
项目配对设置界面:

如果配对成功,系统即以本系统内设电子邮件方式自动发送配对成功信息给提供该项目工作站及会员,并通过这些工作站及会员安排项目相关方对接洽谈。
(三)供需信息人工系统操作配对
如果自动配对结果为没有可配项目对象,则考虑引入团队服务机制进行人工配对服务,比如委托专业的专家团队、科研机构、高校、专业的事务所、企业等寻找合适的项目配对资源。
(四)供需信息其他形式配对供需信息其他形式配对有推介会、市场调查、商业计划书等。

五、项目信息跨国管理的网络电子化
项目信息跨国管理的网络电子化,将不断地助推国内产权市场逐步扩大全球技术贸易和国际资本转移的转变,而产权市场交易规模的进一步提升,也对网络电子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技术交易网络电子化更加完善与合理,更加贴近于技术交易业务的实际,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地完善与发展。使之真正成为跨国技术交易从业人员的好工具、好帮手。
参考文献:
[1]技术交易实务(试用本)教程,上海技术交易所,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