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死一生后的思索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g_85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代化的特点是通过自己发展的历程展现出来的,因而对其现代化的研究与预测便离不开历史的回顾。《九死一生——中国现代化的坎坷历程和中长期预测》首先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地理历史前提出发,分析了奠定在这一基础上的中国社会演化的特征;剖析了现代化发展潜要素和资本主义萌芽在传统封建社会中的酝酿过程;阐述了中国现代化的分期和各个时期现代化各要素的分层推进、在不同地域的梯次推进、在不同阶级阶层中的分层推进,以及现代化各要素在不同地域、不同阶级阶层中推进的不平衡性引起的矛盾、冲突;并特别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一九七八年三十年艰苦曲折的发展过程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评判。
  本书第一次揭示和系统地总结了中国现代化“九死一生”的历史现象。所谓“九死一生”,即中国向现代化的推进中曾九次受挫和失机,最后终于抓住机会,迈向现代化的征途。这九次受挫和失机分别发生在十三世纪(宋元之际)、十七世纪(明清之际)、十八世纪(清乾隆年间)、十九世纪(签订《南京条约》被迫开放后)、十九世纪末(戊戌政变)、二十世纪十年代(辛亥革命之后军阀上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与叠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末(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国大陆领导失误搞“三面红旗”运动和“文革”内乱)。作者指出,所谓“九死”并不是寿终正寝,而特别是一九七八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获得新生的开始。
  作者的最终目的在于警醒读者;经历了九死一生的中国现代化,再也不能误失良机,一错再错了。面对当今世界的挑战,中国再次有了机会也再次面临着选择,如何进行现代化的政策决策和指导,既是理论研究的课题,也是进行实践的课题。诚如本书作者所言:“研究现代化的问题,国外的理论纵然能从多个方面给我们这样那样的启示,却没有一个理论、一个模式能完全适用于中国,完满地解决中国的问题,都只能起局部的借鉴作用。”从这一角度来说,本书倒是结合了中国的具体问题,从理论上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依据。
  
  (《九死一生——中国现代化的坎坷历程和中长期预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出版,7.80元)
  品书录
其他文献
不久前,曲阜“三孔”迎来了一位远方的客人——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  现年78岁的德斯坦先生曾于1974年至1981年担任法国总统,在此期间为促进中法两国关系和双边经贸合作作出了贡献。2003年2月他又出任欧盟制宪委员会主席,还担任着法国企业家协会法中委员会主席,至今仍是活跃于国际政治舞台的举足轻重的政治家。近年来,德斯坦先生每年都来中国访问,此次他在赴上海参加“中法经济研讨会”期间,表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