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一带一路”的建设实施,构建了开放型的经济体系以及开创了崭新的新体制,为新时期粤港澳深化合作构筑了更为宽广的发展平台。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应充分整合资源,把握“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本文主要在此背景下,从三方面提出了探讨与思考。首先是要深化校企之间的合作意识,才能更好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国际化和现代化;第二,利用“互联网+”和工作室制等模式深化校企合作;第三,发挥湾区校企合作优势,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促进资源组合的最大化,实现合作共赢。“一带一路”跨越了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大幅区域,开展了大范围、高水平和深层次的区域合作,能够快速地带动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也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机遇。粤港澳具有优越的地理优势,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国际化人才资源、金融、贸易水平十分发达。粤港澳高校应借此契机,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和资源优势,与企业实现更深层次地联合互动,促进教育创新改革,实现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具有丰富的教育改革经验和前瞻性的创新发展规划;香港、澳门作为“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开放程度高,与国际接轨比较密切,现在已经积累了良好的公共外交资源。这些使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了地理和资源上的双重优势,能够更好地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粤港澳三地只有转变传统的局限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看世界,才能与企业进行良好的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和职场资源的最大化融合,提升教育水平。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有着国际视野,对人才的专业能力有规范的要求,为教育国际化和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资源。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特别是深化的合作,能够使高校教育走上国际化的道路,实现教育国际化和现代化。
文化传播和交流也是“一带一路”中重要的一部分,中国的孔子学院已经在多个国家和地區形成了良好的影响,它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影响着中国的子孙,也影响着那些爱好中国文化的各国人民。粤港澳三地也要以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作为建立教育共同体的基石,构建完善、系统的教育共同体,全面提升国际教育视野和科学理论水平,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的全面跃进。进一步推动东方教育共同体、世界教育共同体的建立。
共同的文化基础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教育和企业合作的基础条件,只有实现了对文化文明的共同认知,才能更加深入地进行合作。高校与企业可以利用网络、课程合作、线下讲座等多种方式,进行企业文化、社会文化与高校文化的交流。
通过“互联网+”打破空间限制,实现校企课程合作
科技技术的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教育联合互动带来了更多深入合作的可能性和多样性。特别是5G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了日常学习的重要途径。一般传统的教学活动都会有空间的限制和时间的限制。但是互联网打破了这些,实现了课堂的实时互动。
现在有些已经十分成熟的网络课程平台,例如“Coursera”“央视网中国公开课”“网易云课堂”、MOOC(慕课)等网站和App的发展,为视频课程的获取和学习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在教学当中,开放教学思维,在保持传统教学优势下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网络技术,丰富学生的课堂形式和知识补充。网络的联通是世界的,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实现课堂共享。企业专业人员可以通过网络课程的形式对高校人才的培养进行经验的指导和分享,促进高校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同时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实践知识和行业动态,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职业规划,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通过“工作室制”模式实现校企的项目深入合作
近十年来,越来越多高校在教学改革中提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一般高校都有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工作室建设,并将工作室作为对外交流和专业实践的平台,锻炼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这种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可以作为三地学校和企业进行进一步深化合作的一座桥梁。利用工作室作为院校对外开放平台的特点,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可以通过工作室进行各种项目合作。通过具体的实践项目,让学生能够有效利用理论知识,做到学以致用,提升理论素养和应用能力。同时,工作室平台的应用也为企业教师的引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丰富了学生的导师资源,开阔学生知识面和对新技术新材料的掌握和应用,从而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利用工作室制能够深化院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部分,具有制度优势、地理优势、专业人才优势、贸易投资优势、国际金融中心优势和人文纽带优势。香港和澳门将长期实行与内地不同的社会制度,这种制度上的优势和高度开放的特点便于开展公共外交,为“一带一路”沿线各经济体之间的政策沟通提供平台,服务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助推“一带一路”全球化方案。香港是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广州是名副其实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域还拥有全球最为密集的港口群。
在这些优势条件下,粤港澳大湾区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创业者,也为他们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资源。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企业正好是需要人才的地方。学校和企业合作可以更好地保障企业的用人要求,同时也为学校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了实践的场所。香港带头成立的“一带一路”国际联盟,以拓展“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机遇,汇聚了来自香港、内地以及海外的商会、行业协会、投资推广机构和智库组织、联盟成员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总数超过110个。这些资源都为校企合作提供了各种形式的可能性。高校可以利用自己的项目、工作室平台进行校企合作。例如将工作室作为平台,承担或者参与一些与学校具有合作关系的企业的外包项目,通过教师或者学生进行业务商谈,或通过项目投标等形式,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工作室为平台依托,进行校企合作,有利于推进项目的深化,通过校内工作室与校外企业实践基地联通课堂,实现项目与教学内容的融合,使校企合作更加稳定持久和深入。 粤港澳大湾区聚集了大量的企业合作资源,使湾区校企合作具有多样性,有利于高校进行合作伙伴的选取。在合作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使学校了解到市场对人才的专业要求,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学生也在锻炼中增强了自身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校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湾区还有很多创业的机会,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创业的可能性,对于创业型人才来讲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孵化器。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有利于发挥湾区的校企合作优势,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带一路”中重要的一个部分,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教育是重中之重,应抓住“一带一路”良好的发展契机进行联合互动,实现教育资源整合最大化、教育改革创新最大化。深化合作思想、搭建交流平台、强化传统文化教育和借力校企合作等,都可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教育的更高层次的合作共赢。地处湾区的高校都具有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拥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同时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更好的助力“一带一路”共同体的构建和发展,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本文系基金项目:广州商学院2019年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深化校企合作的工作室制教学探索与实践——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019XJJXGG08)的研究成果。]
(广州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晓.“一带一路”倡议与粤港澳深度合作[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11月第一版
[2]陈文理.粵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人才合作机制研究[J/OL].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30-44+119[2019-11-12].https://doi. org/10.16387/j.cnki.42-1867/c.2019. 06.003.
[3]卢春燕.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9(31):143-145.
[4]刘敏,刘晓敏.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国际化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9(09):9-10.
[5]朱惠.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校企协同“双精准”育人模式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25):193.
[6]杜坤.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5):125-126.
[7]刘敏,黄腾.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04):5-6.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促进资源组合的最大化,实现合作共赢。“一带一路”跨越了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大幅区域,开展了大范围、高水平和深层次的区域合作,能够快速地带动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也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机遇。粤港澳具有优越的地理优势,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国际化人才资源、金融、贸易水平十分发达。粤港澳高校应借此契机,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和资源优势,与企业实现更深层次地联合互动,促进教育创新改革,实现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深化校企之间的合作意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国际化和现代化
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具有丰富的教育改革经验和前瞻性的创新发展规划;香港、澳门作为“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开放程度高,与国际接轨比较密切,现在已经积累了良好的公共外交资源。这些使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了地理和资源上的双重优势,能够更好地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粤港澳三地只有转变传统的局限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看世界,才能与企业进行良好的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和职场资源的最大化融合,提升教育水平。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有着国际视野,对人才的专业能力有规范的要求,为教育国际化和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资源。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特别是深化的合作,能够使高校教育走上国际化的道路,实现教育国际化和现代化。
文化传播和交流也是“一带一路”中重要的一部分,中国的孔子学院已经在多个国家和地區形成了良好的影响,它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影响着中国的子孙,也影响着那些爱好中国文化的各国人民。粤港澳三地也要以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作为建立教育共同体的基石,构建完善、系统的教育共同体,全面提升国际教育视野和科学理论水平,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的全面跃进。进一步推动东方教育共同体、世界教育共同体的建立。
利用“互联网+”和工作室制等模式深化校企合作
共同的文化基础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教育和企业合作的基础条件,只有实现了对文化文明的共同认知,才能更加深入地进行合作。高校与企业可以利用网络、课程合作、线下讲座等多种方式,进行企业文化、社会文化与高校文化的交流。
通过“互联网+”打破空间限制,实现校企课程合作
科技技术的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教育联合互动带来了更多深入合作的可能性和多样性。特别是5G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了日常学习的重要途径。一般传统的教学活动都会有空间的限制和时间的限制。但是互联网打破了这些,实现了课堂的实时互动。
现在有些已经十分成熟的网络课程平台,例如“Coursera”“央视网中国公开课”“网易云课堂”、MOOC(慕课)等网站和App的发展,为视频课程的获取和学习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在教学当中,开放教学思维,在保持传统教学优势下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网络技术,丰富学生的课堂形式和知识补充。网络的联通是世界的,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实现课堂共享。企业专业人员可以通过网络课程的形式对高校人才的培养进行经验的指导和分享,促进高校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同时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实践知识和行业动态,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职业规划,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通过“工作室制”模式实现校企的项目深入合作
近十年来,越来越多高校在教学改革中提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一般高校都有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工作室建设,并将工作室作为对外交流和专业实践的平台,锻炼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这种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可以作为三地学校和企业进行进一步深化合作的一座桥梁。利用工作室作为院校对外开放平台的特点,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可以通过工作室进行各种项目合作。通过具体的实践项目,让学生能够有效利用理论知识,做到学以致用,提升理论素养和应用能力。同时,工作室平台的应用也为企业教师的引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丰富了学生的导师资源,开阔学生知识面和对新技术新材料的掌握和应用,从而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利用工作室制能够深化院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
发挥湾区校企合作优势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部分,具有制度优势、地理优势、专业人才优势、贸易投资优势、国际金融中心优势和人文纽带优势。香港和澳门将长期实行与内地不同的社会制度,这种制度上的优势和高度开放的特点便于开展公共外交,为“一带一路”沿线各经济体之间的政策沟通提供平台,服务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助推“一带一路”全球化方案。香港是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广州是名副其实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域还拥有全球最为密集的港口群。
在这些优势条件下,粤港澳大湾区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创业者,也为他们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资源。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企业正好是需要人才的地方。学校和企业合作可以更好地保障企业的用人要求,同时也为学校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了实践的场所。香港带头成立的“一带一路”国际联盟,以拓展“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机遇,汇聚了来自香港、内地以及海外的商会、行业协会、投资推广机构和智库组织、联盟成员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总数超过110个。这些资源都为校企合作提供了各种形式的可能性。高校可以利用自己的项目、工作室平台进行校企合作。例如将工作室作为平台,承担或者参与一些与学校具有合作关系的企业的外包项目,通过教师或者学生进行业务商谈,或通过项目投标等形式,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工作室为平台依托,进行校企合作,有利于推进项目的深化,通过校内工作室与校外企业实践基地联通课堂,实现项目与教学内容的融合,使校企合作更加稳定持久和深入。 粤港澳大湾区聚集了大量的企业合作资源,使湾区校企合作具有多样性,有利于高校进行合作伙伴的选取。在合作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使学校了解到市场对人才的专业要求,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学生也在锻炼中增强了自身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校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湾区还有很多创业的机会,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创业的可能性,对于创业型人才来讲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孵化器。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有利于发挥湾区的校企合作优势,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结 语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带一路”中重要的一个部分,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教育是重中之重,应抓住“一带一路”良好的发展契机进行联合互动,实现教育资源整合最大化、教育改革创新最大化。深化合作思想、搭建交流平台、强化传统文化教育和借力校企合作等,都可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教育的更高层次的合作共赢。地处湾区的高校都具有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拥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同时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更好的助力“一带一路”共同体的构建和发展,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本文系基金项目:广州商学院2019年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深化校企合作的工作室制教学探索与实践——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019XJJXGG08)的研究成果。]
(广州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晓.“一带一路”倡议与粤港澳深度合作[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11月第一版
[2]陈文理.粵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人才合作机制研究[J/OL].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30-44+119[2019-11-12].https://doi. org/10.16387/j.cnki.42-1867/c.2019. 06.003.
[3]卢春燕.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9(31):143-145.
[4]刘敏,刘晓敏.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国际化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9(09):9-10.
[5]朱惠.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校企协同“双精准”育人模式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25):193.
[6]杜坤.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5):125-126.
[7]刘敏,黄腾.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创新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