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的汗水越多,走得就越远
追梦京城,星途多艰
1997年,海清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北影的大明星黄磊恰好是海清的班主任。这让她激动不已。
与那些未出校门就已经走红影视圈的同学相比,海清的境况颇为尴尬——在四年的北影学习生涯中,她鲜有外出拍戏的机会,这对拥有同样背景的人来说挺罕见。问她为什么不在求学期间演戏赚钱,海清的回答很实在:“是我运气不好吧,加上大学的时候,长得不是特别优秀,然后也胖,还傻不拉叽的。”在美女如云的北影校园里,自认长得不漂亮的海清很自卑,也觉得自己不够聪明。黄磊开导她说:“演戏的机会多的是,地基打不牢,以后会很惨。”海清听进去了这句话,既然无法靠长相取胜,就只能在实力上多下工夫。
海清疯狂地迷恋着话剧舞台,甚至认为“如果能够死在舞台上,我此生足矣”。所以,2001年从北影毕业后,她一门心思只想考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海清曾有机会和人艺演员一起排练,当时就觉得,身在那个艺术的殿堂里自己是那么快乐!“但后来两次考试,他们说我不会演戏,也不够漂亮。”这对于海清来说犹如一道晴天霹雳。
她告诉黄磊说她不快乐。黄磊对她说了这样一句话:“现在不快乐是将来快乐的财富,也许痛苦就是生活的本质,谁说生活就是快乐的。”这句话让海清决定踏踏实实地接受生活中的痛苦和打击,并暗自发誓:“只要给我机会,我一定会抓住。”
2002年,海清终于出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玉观音》里的钟宁。之后几年,同剧的孙俪红透了,她却还是默默无闻。由于收入很少,《玉观音》的片酬仅够她交半年房租,加上她一心等待好角色,坚持不拍烂片,一度连生活都难以为继。
直到2006年8月,始终支持着海清的黄磊推了她一把,“命令”她接拍《双面胶》。“他当时拿到剧本后就给我打电话,听说我没戏拍,就说女主角胡丽娟非我莫属,让我一定接。”几分钟后,黄磊又发来信息:我已经把这部小说下载好,发到你邮箱里了。海清看到剧本后,觉得里面的女主角和自己太像了,毫不犹豫地接了戏。拍摄过程中,海清发短信向黄磊表达自己的激动心情:“从来没有感觉到哪一个角色能像胡丽娟这样,仿佛有颗种子在我的心里面发芽开花,我是这么珍爱胡丽娟!谢谢你!”她的星途也由此展开。
奋斗也是享受,
“房奴明星”很快乐
继《双面胶》在全国热播之后,作家六六又推出了一部家庭温馨情感剧《王贵与安娜》,这次不再需要任何人推荐,他点名要海清演女一号。
《王贵与安娜》这部戏里吵架的场面不少,海清每一次都是真的去和林永健吵架,吵到血脉喷张,吵到耳红脖子粗。一次中场休息时,林永健递给她一瓶水让她坐下歇歇,可由于海清太入戏,还没有把自己从愤怒的情绪中拔出来,竟然一巴掌把饮料打翻在地,冲他吼道:“不喝不喝不喝!”剧组人员以为他俩真产生了什么矛盾,都一脸迷惑,只有林永健哈哈大笑,说这个“戏疯子”入魔了。
但在现实生活中,海清是一个很随和的人,从不与人发生矛盾。“老海”是朋友们对海清的昵称,她还有一个称谓叫“老太太”,是导演滕华弢与编剧六六在拍《王贵与安娜》老年戏时顺口叫开的,海清也毫不气恼,而是故作嗔怪道:“我是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孩,你们喊谁呢?”显然,这是朋友们的一个善意玩笑,大家流行的说法是:铁打的老海,流水的老公。从《双面胶》中的老公涂松岩到《王贵与安娜》里的林永健,再到后来《蜗居》中的张嘉译、郝平,唯一不变的只有海清,无她,这些电视剧似乎就少了一丝光芒,一份灵动,一种真实。
2009年拿到《蜗居》剧本时,海清并没有一下子就接。“尽管故事挺精彩,但海萍这个人物对我来说没有难度。”她更没有料到,这部片子播出后反响会那么强烈。《蜗居》取得的巨大成功不仅让海清跻身国内一线明星,还夺得了2009年“年度突破女演员”“年度最具人气演员”等大奖,让昔日的“丑小鸭”登上了事业巅峰。
“我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6 000元,吃穿用度2 500元,冉冉上幼儿园1 500元,人情往来600元,交通费580元,物业管理三四百元,手机电话费250元,还有煤气、水电费300元。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至少要进账400元,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蜗居》中海萍的这句台词,也是现实生活中海清的写照。
海清笑说,她本是一个对车、房Happy不起来的人,既无需求也无投资理念,在北京一直过着租房、打车的简单生活。在手头有了一些积蓄之后,事业上渐渐稳定的海清,想把居住在南京的父母接到北京来一起生活。她不忍心让年迈的父母与自己一起住在租来的房子里,这才决定买一套属于自己和父母的房子,在京城创造一个彻底属于自家的空间。买房的日子令人崩溃,“什么破房子,每平方米都要三四万,而我去看的时候,又变成了八万!我问中介为什么,人家说你是明星,报价太便宜了怕你看不上。我当时一口血差点儿没吐出来!”
海清本来想等等,看看房价会不会降点儿,可后来看到的居然是北京房价气势如虹地大涨,她心慌了,干脆拿出了这些年来的所有积蓄,加上从朋友那借的钱,在三环外买了一套二手房,直到拿了《蜗居》的片酬才装修好。海清说,尽管她在圈内算不上富裕,但快乐不打折,奋斗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享受。
越红越低调,
用心呵护我的爱
可以说,海清是演员中的“异类”,她不作宣传,鲜有采访,不出席活动,也从不扎堆儿,就连在信息爆炸的网络上也很难找到有关她的详细信息。海清说,她一直觉得这些事离她很遥远,她的兴奋都留在了每部戏的拍摄时光中。在海清的心中,演员是相当神圣的职业。如果没有看中的角色,她就生活在自己的小桃花源里自得其乐,宁缺勿滥。
在福布斯热衷于统计明星的富裕程度时,海清依旧保持了不串戏、不接广告代言的“个人传统”:“说实话,我对这些有抵触心理,因为它对我演戏没有任何帮助。”不仅如此,作为目前演艺圈为数不多的纯粹“自由”的女演员,海清没有签约经纪公司,没经纪人,更没有保镖和助理,有的只是演技和实力。
海清是个极其孝顺的人,每拍一部新戏,开播后她都会刻录一套光盘,带回家陪着父母一起看。因出演《蜗居》而迅速走红之后,尽管她的片酬提高了40%,片约越来越多,眼下就已经有七十多个剧本送到了海清手上,但她仍坚守“每年最多拍三部戏”的原则。“我做不了空中飞人,我要留出足够的时间陪家人,我自己能掌控的生活,才是真正属于我的。”
生活中的海清有些老派作风,早上7点起床吃早餐,中午睡一小时午觉,不爱看电视和泡酒吧,在朋友劝说下才学会上网,她现在给朋友写信都是手写。海清心目中最完美的一天,是早晨被老妈催醒:都做好早饭了,还不起床?一起吃完早饭后全家出去散步,中午睡完午觉,下午与好友出去喝茶、吃饭、聊天,和父母一起做做家务、看看报纸、种种花草。家庭给海清的幸福,就这么简单,也这么完美。
海清在学着适应被人关注的生活,以前走在路上很怕被认出,甚至会拒绝拍照要求的她,已懂得和善回应别人的赞美。“我今天早上出门,楼下大妈遇到我,还说‘哎呀,海清你好漂亮!’我也说‘大妈早’,很自然地回应。”
有些感性的海清,却拒绝回答自己的情感问题,入行八年,她从未传出过绯闻、八卦之类的小道消息。海清说:“我就是演员,演戏就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堡垒,我不想纵容别人探听隐私的行为。”不过从她很知足的表情上不难看出,她目前的生活状态不错:“我现在这样很好,拍自己想拍的戏,做自己想做的事,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海青的座右铭是:人越勤奋就越幸运!在虚华浮躁的娱乐圈,海清的低调让她显得卓尔不群。正是这几年的磨砺与潜心积累,给了她太阳般破雾而出的力量。
编辑张金余
追梦京城,星途多艰
1997年,海清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北影的大明星黄磊恰好是海清的班主任。这让她激动不已。
与那些未出校门就已经走红影视圈的同学相比,海清的境况颇为尴尬——在四年的北影学习生涯中,她鲜有外出拍戏的机会,这对拥有同样背景的人来说挺罕见。问她为什么不在求学期间演戏赚钱,海清的回答很实在:“是我运气不好吧,加上大学的时候,长得不是特别优秀,然后也胖,还傻不拉叽的。”在美女如云的北影校园里,自认长得不漂亮的海清很自卑,也觉得自己不够聪明。黄磊开导她说:“演戏的机会多的是,地基打不牢,以后会很惨。”海清听进去了这句话,既然无法靠长相取胜,就只能在实力上多下工夫。
海清疯狂地迷恋着话剧舞台,甚至认为“如果能够死在舞台上,我此生足矣”。所以,2001年从北影毕业后,她一门心思只想考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海清曾有机会和人艺演员一起排练,当时就觉得,身在那个艺术的殿堂里自己是那么快乐!“但后来两次考试,他们说我不会演戏,也不够漂亮。”这对于海清来说犹如一道晴天霹雳。
她告诉黄磊说她不快乐。黄磊对她说了这样一句话:“现在不快乐是将来快乐的财富,也许痛苦就是生活的本质,谁说生活就是快乐的。”这句话让海清决定踏踏实实地接受生活中的痛苦和打击,并暗自发誓:“只要给我机会,我一定会抓住。”
2002年,海清终于出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玉观音》里的钟宁。之后几年,同剧的孙俪红透了,她却还是默默无闻。由于收入很少,《玉观音》的片酬仅够她交半年房租,加上她一心等待好角色,坚持不拍烂片,一度连生活都难以为继。
直到2006年8月,始终支持着海清的黄磊推了她一把,“命令”她接拍《双面胶》。“他当时拿到剧本后就给我打电话,听说我没戏拍,就说女主角胡丽娟非我莫属,让我一定接。”几分钟后,黄磊又发来信息:我已经把这部小说下载好,发到你邮箱里了。海清看到剧本后,觉得里面的女主角和自己太像了,毫不犹豫地接了戏。拍摄过程中,海清发短信向黄磊表达自己的激动心情:“从来没有感觉到哪一个角色能像胡丽娟这样,仿佛有颗种子在我的心里面发芽开花,我是这么珍爱胡丽娟!谢谢你!”她的星途也由此展开。
奋斗也是享受,
“房奴明星”很快乐
继《双面胶》在全国热播之后,作家六六又推出了一部家庭温馨情感剧《王贵与安娜》,这次不再需要任何人推荐,他点名要海清演女一号。
《王贵与安娜》这部戏里吵架的场面不少,海清每一次都是真的去和林永健吵架,吵到血脉喷张,吵到耳红脖子粗。一次中场休息时,林永健递给她一瓶水让她坐下歇歇,可由于海清太入戏,还没有把自己从愤怒的情绪中拔出来,竟然一巴掌把饮料打翻在地,冲他吼道:“不喝不喝不喝!”剧组人员以为他俩真产生了什么矛盾,都一脸迷惑,只有林永健哈哈大笑,说这个“戏疯子”入魔了。
但在现实生活中,海清是一个很随和的人,从不与人发生矛盾。“老海”是朋友们对海清的昵称,她还有一个称谓叫“老太太”,是导演滕华弢与编剧六六在拍《王贵与安娜》老年戏时顺口叫开的,海清也毫不气恼,而是故作嗔怪道:“我是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孩,你们喊谁呢?”显然,这是朋友们的一个善意玩笑,大家流行的说法是:铁打的老海,流水的老公。从《双面胶》中的老公涂松岩到《王贵与安娜》里的林永健,再到后来《蜗居》中的张嘉译、郝平,唯一不变的只有海清,无她,这些电视剧似乎就少了一丝光芒,一份灵动,一种真实。
2009年拿到《蜗居》剧本时,海清并没有一下子就接。“尽管故事挺精彩,但海萍这个人物对我来说没有难度。”她更没有料到,这部片子播出后反响会那么强烈。《蜗居》取得的巨大成功不仅让海清跻身国内一线明星,还夺得了2009年“年度突破女演员”“年度最具人气演员”等大奖,让昔日的“丑小鸭”登上了事业巅峰。
“我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6 000元,吃穿用度2 500元,冉冉上幼儿园1 500元,人情往来600元,交通费580元,物业管理三四百元,手机电话费250元,还有煤气、水电费300元。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至少要进账400元,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蜗居》中海萍的这句台词,也是现实生活中海清的写照。
海清笑说,她本是一个对车、房Happy不起来的人,既无需求也无投资理念,在北京一直过着租房、打车的简单生活。在手头有了一些积蓄之后,事业上渐渐稳定的海清,想把居住在南京的父母接到北京来一起生活。她不忍心让年迈的父母与自己一起住在租来的房子里,这才决定买一套属于自己和父母的房子,在京城创造一个彻底属于自家的空间。买房的日子令人崩溃,“什么破房子,每平方米都要三四万,而我去看的时候,又变成了八万!我问中介为什么,人家说你是明星,报价太便宜了怕你看不上。我当时一口血差点儿没吐出来!”
海清本来想等等,看看房价会不会降点儿,可后来看到的居然是北京房价气势如虹地大涨,她心慌了,干脆拿出了这些年来的所有积蓄,加上从朋友那借的钱,在三环外买了一套二手房,直到拿了《蜗居》的片酬才装修好。海清说,尽管她在圈内算不上富裕,但快乐不打折,奋斗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享受。
越红越低调,
用心呵护我的爱
可以说,海清是演员中的“异类”,她不作宣传,鲜有采访,不出席活动,也从不扎堆儿,就连在信息爆炸的网络上也很难找到有关她的详细信息。海清说,她一直觉得这些事离她很遥远,她的兴奋都留在了每部戏的拍摄时光中。在海清的心中,演员是相当神圣的职业。如果没有看中的角色,她就生活在自己的小桃花源里自得其乐,宁缺勿滥。
在福布斯热衷于统计明星的富裕程度时,海清依旧保持了不串戏、不接广告代言的“个人传统”:“说实话,我对这些有抵触心理,因为它对我演戏没有任何帮助。”不仅如此,作为目前演艺圈为数不多的纯粹“自由”的女演员,海清没有签约经纪公司,没经纪人,更没有保镖和助理,有的只是演技和实力。
海清是个极其孝顺的人,每拍一部新戏,开播后她都会刻录一套光盘,带回家陪着父母一起看。因出演《蜗居》而迅速走红之后,尽管她的片酬提高了40%,片约越来越多,眼下就已经有七十多个剧本送到了海清手上,但她仍坚守“每年最多拍三部戏”的原则。“我做不了空中飞人,我要留出足够的时间陪家人,我自己能掌控的生活,才是真正属于我的。”
生活中的海清有些老派作风,早上7点起床吃早餐,中午睡一小时午觉,不爱看电视和泡酒吧,在朋友劝说下才学会上网,她现在给朋友写信都是手写。海清心目中最完美的一天,是早晨被老妈催醒:都做好早饭了,还不起床?一起吃完早饭后全家出去散步,中午睡完午觉,下午与好友出去喝茶、吃饭、聊天,和父母一起做做家务、看看报纸、种种花草。家庭给海清的幸福,就这么简单,也这么完美。
海清在学着适应被人关注的生活,以前走在路上很怕被认出,甚至会拒绝拍照要求的她,已懂得和善回应别人的赞美。“我今天早上出门,楼下大妈遇到我,还说‘哎呀,海清你好漂亮!’我也说‘大妈早’,很自然地回应。”
有些感性的海清,却拒绝回答自己的情感问题,入行八年,她从未传出过绯闻、八卦之类的小道消息。海清说:“我就是演员,演戏就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堡垒,我不想纵容别人探听隐私的行为。”不过从她很知足的表情上不难看出,她目前的生活状态不错:“我现在这样很好,拍自己想拍的戏,做自己想做的事,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海青的座右铭是:人越勤奋就越幸运!在虚华浮躁的娱乐圈,海清的低调让她显得卓尔不群。正是这几年的磨砺与潜心积累,给了她太阳般破雾而出的力量。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