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透乐曲的灵魂 弹出鲜活的自我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ssi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音乐教育普及的当今社会,钢琴正作为大众乐器,越来越进入到普通家庭中,进而促使钢琴演奏教学日趋专业、系统化。可是,如火如荼的“学琴热”,一拥而上的“忙考级”,使得钢琴演奏成为—种公式化的学习模式。面对这一问题,我总结出了一些演奏钢琴音乐的步骤。
  一、眼观——从乐谱中读出乐曲的情感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我们准备弹奏一首乐曲时,首先看到的就是这首音乐作品的曲名和乐谱上那上上下下的音符。此时,我们对音符在钢琴上弹奏的声音是陌生的,更不用说抓住乐曲的情感。怎样在触键之前就牢牢抓住乐曲的中心,需做好以下几项准备:
  1.谱面记号需看清,音乐术语要知晓
  钢琴是西洋乐器,因此,在钢琴音乐作品中,乐谱第一行的左上角,往往会标注英语、意大利语等等欧洲词汇的表情术语。可是,大多数练琴的人总会忽略音乐术语,直接从第一个音符开始弹奏,尤其是琴童,他们对外国的词汇并不熟悉,所以在练琴时,眼睛总是掠过除五线谱外的所有东西,久而久之,钢琴演奏就成了一种机械运动,所有乐曲只是单纯的音符变化,毫无美感,更别说弹出作品的风格,演绎自己的个性了。
  在乐谱上的音乐术语中,如Largo(广板)、allegretto(小快板)等等,这些从幼儿初级教程《拜厄》中就频频出现的速度标记,是习琴之人必须知道的。就算对它的读音不是很准确,但当我们拿到乐谱,眼睛看到的时候,能很快知道它的中文意思,这是对全曲风格的把握,最起码是对乐曲速度的基本认识。进一步学琴后,乐曲难度加大,音乐术语不断变化,有的可能会出现从没见过的词汇,如Assez doux,mais d’une sonorite large(音色宽广并要非常柔美),面对这一类比较难解释的词组,就更不能一扫而过了,抓住其中熟悉的词拼凑,或是借助工具书都是可行的。了解了意思,对谱面内容的第一印象就有了,算是和乐曲打了声招呼。音乐术语是整首乐曲的敲门砖,千万别把它遗忘忽略了。
  2.连线乐句是呼吸,看音想画很重要
  乐谱中总会出现不少的连音线,也有的会在一些练习曲左手伴奏部分的开头写下连奏的音乐术语。当我们看见这些长短不一的弧线时,可别把它单纯地看成连音线了。连音线构成的小乐句,其实是乐曲中的呼吸。就如同一篇文章的逗号、顿号,试想一下,没有抑扬顿挫的文章,是不能感动读者,成为一篇美文的。同样,音乐没有了呼吸就谈不上美感,也就更难体现乐曲的风格。音符是构成乐谱的字符,音符不但要弹,也要去看。看音符的走向,和声的变化,能把主旋律唱出来,简称视唱。视唱的时候最好是能把乐段连成故事,串成图画,这样一来,乐曲就有了它独一的故事。这一点,从幼儿练琴就可以很系统培养。比如幼儿钢琴手指练习的“天天练练”,用乐谱 上不同走向的音符,以简笔画的形式表达, 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到乐谱内容,也更有利于手指练习的模仿弹奏。
  二、感受——在弹奏中体会作品的灵魂
  音乐的内容,也就是音乐作品中情感的表达,是随音符流露出来的。感受音乐,是我们演奏音乐作品时必须完成的事情。文章的灵魂流露于字里行间,乐曲的灵魂就在于音符之中。
  1.钢琴演奏的技巧训练
  要想让弹奏出的钢琴作品优美动听又独具一格,娴熟的演奏技巧是完美演绎钢琴作品的关键。关于钢琴技巧的训练方法有很多种,大多数学习钢琴的人,第一课上的内容除了认识中央C的do,就是怎样使手自然落键的吊臂练习。只有使每个手指都能在琴键上站稳了,才能让手指自由轻巧地在琴键上跑动。
  首先,身体部位的协调,是演奏钢琴音质的关键。弹奏钢琴时,身体要自然“放下”,手腕与手臂处于垂下的状态,而掌关节切勿松懈塌陷。掌关节是控制琴键的关键,钢琴声音细致的变化都需要掌关节的控制来完成。其次,手指跑动要灵活独立、规范地训练。指尖触键,无论强弱,都要集中,在做手指跑动练习时,力量要均衡,有颗粒性。再次,慢练是调节快速演奏的好方法。有时一首乐曲不但篇幅长而且速度快,长期快速练习,不但会手臂僵硬,指尖声音也不清晰。因此,慢练可以很好缓解“压力”,慢练之后再重新快速演奏,声音就变得清晰干净了。最后,技巧练习的时间要保证。
  2.钢琴演奏的听觉训练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任何一首音乐作品的优劣都是通过听觉来鉴别的。很多学习钢琴的人在弹奏乐曲的过程中,很少去仔细“听”乐曲 ,这里说的“听”并不只是听音符弹得对与错,或者是音的高低,我们要学会听的,是用心去听,去体会旋律的走向,音的深浅。
  我们又将如何用听觉寻找音乐作品的灵魂呢?首先,要听出旋律的线条,乐句呼吸。其次,左右手的声部要分开练习,以便更好地听辨旋律。钢琴作品中,除了大量的主调音乐外,还有许多的复调音乐。如果此时不分手练习的话,耳朵是很难分辨出不同旋律的。乐曲听起来就是破碎的,不完整的。用单独演奏的方法,先把每条旋律分辨清楚,合奏时就比较好处理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关系。作曲家门德尔松曾经说过:“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语好得多。”用心去感受音乐,才能在演奏中体会作品的灵魂。
  三、理解——在历史背景中寻找作曲家的心境
  不同的时代特点塑造了作曲家的个性,这种个性在作品中体现,也就形成了作品的风格。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对其子傅聪说:“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所以你才会这样欣赏他,理解他。”可见,要很好地演奏出音乐作品,必须要与作曲家产生共鸣。
  1.区分乐派,了解时代背景
  钢琴艺术在欧洲音乐当中举足轻重,从巴洛克时期开始,还经历了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到20世纪之后近现代,有着300多年的历史。由于作曲家处于不同的时代,其音乐风格都有着时代的烙印,因此也形成了不同的乐派。在巴洛克时期的钢琴艺术中,由于受到钢琴本身的限制,所表现出的音响效果极具特色。乐曲风格如英国绅士,中规中矩,稳步前进。直到古典时期,钢琴开始得到改进,音域更宽广,表现力也更强。古典时期的作品要求弹奏时声音清晰,手指具有颗粒性,音与音之间不含糊。到近现代派的钢琴艺术就极具创新风格,还形成了新的印象主义乐派。这时的钢琴作品充满了想象的空间,具有朦胧气质,这就需要演奏者把握乐曲的空间性。
  2.把握作品情绪,了解作者心境
  钢琴作品所处时代的风格,是这一时期作品风格的大趋势,要更深地了解作品风格,还需了解作曲家当时的创作心境。比如,被誉为钢琴诗人的肖邦,他的祖国波兰当时正在遭到野蛮瓜分,因此,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民族情感,《c小调革命练习曲》《波罗乃兹舞曲》都是他民族意识的表现。因此,在弹奏他的作品时,既要注意浪漫主义时期作品的特点,又要表现他作品独有的一种爱国情愫。对作曲家创作背景的了解,是对作曲家心境的感受,也是对作品风格的把握。
  四、发挥——在深入了解后,彰显自己的个性
  文学家林语堂在谈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时,就曾感言:“在艺术作品中,最富有意义的部分即技巧以外的个性。”因此,深入地诠释音乐,就应该把自己的个性融入作品的风格,从而形成独有的演奏“风格感”。
  1.共性中的个性
  每首音乐作品在创作时,就已经形成了它所蕴含的风格。我们弹奏的钢琴作品,从300年前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品开始,每个时期的作品风格都是那个时期音乐作品的共性。可从创作出一首钢琴作品开始,就被无数的演奏者练习、演奏过,而一些经典曲目也会被不同的演奏家演奏,甚至发行了唱片。这也就是所说的,不同版本的演奏。尤其是当对所演奏的曲目非常熟悉时,就会发现,几位钢琴演奏家在弹奏同一作品时,处理方式完全不同,却仍可出色表达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同为20世纪之后的钢琴家,鲁宾斯坦和霍洛维兹,都擅长演奏浪漫主义时期的乐曲,可是演奏出的作品风格、演奏个性却大不相同。比如同样演奏《肖邦第一叙事曲》,出生于苏联的霍洛维兹用他特有的触键方式,厚实直接地进入乐曲,在音乐表达中又不失变化的层次,把叙事曲中平稳的情感宣泄了出来。而与作曲家肖邦同籍的鲁宾斯坦则不同,他在进入作品时并不是直接进入,而是更加委婉,把情绪揉进乐曲中,有一种欧洲绅士的高贵典雅。
  2.发掘演奏的个性
  优秀的钢琴演奏家之所以受到乐迷的欢迎,是因为在他演奏时彰显的个性,也就是其音乐魅力。赵晓生在《钢琴演奏之道》中说:“从第一个音符开始,就显示出他独特的个性和巨大的创造力。”可是,许多人在练习一首钢琴作品时,会把弹好乐曲的标准定义为:能弹得与听到的乐曲唱片相近,就弹好了乐曲。可是,这种演奏钢琴音乐的标准是不正确的。音乐是感性的,模仿的音乐作品不是艺术。音乐的魅力,就在于演奏者的个性表达。演奏时的个性表达,可以使钢琴音乐的魅力发挥到极致。◆(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方 玉
其他文献
中学语文教材传统篇目《祝福》里的祥林嫂,由文学大师鲁迅于20世纪初精心打造。对祥林嫂形象,语文教学中,通常评价为最集中、最典型剖析了几千年来中国农村最底层劳动妇女,在封建政权、夫权、族权、神权的无情压榨下,灵与肉的哀痛与无奈;是鲁迅对凶狠的旧社会、冷漠麻木的旧“国民”的控诉、呐喊。祥林嫂形象历久不衰的撼人心魄之魅力,除了文学的,是否还可以作出其他如教育心理学层面——即奥苏泊尔的“意义学习”层面的别
期刊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重解题、轻定义,对定义的要求往往只满足于单纯的记忆,使学生对椭圆定义的本质不能深刻理解和运用,造成数学定义与解题脱节的现象,解题时常感到束手无策,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如果能充分利用椭圆的定义,可以大大提高解题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数学定义是客观事物中数与形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逻辑基础,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是数学学科
期刊
语文是每个中国人的必修课,它教会我们体会文学。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引领着学生们步入文学的殿堂。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教师们也纷纷提出了各种有关教学改革的思路,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灿烂的教改新花不断绽放。    一、思想改革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是教一套语文教材,课堂教学始终围绕着课本课文展开。教师的任务就是“教教材”。在我们周围当中,仍存在部分教师为
期刊
作为学校组织细胞的高校班级,由于人员集中、涉及面广、社会需求各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学校与外部环境都存在某种矛盾与问题。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案件时有发生,违法、违章、违规现象也时常出现。对学校发生的治安问题,如不及时妥善处理,容易激化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甚至引发政治性事端,影响学校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给高校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健康成长环境,班级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笔者就结合自己做
期刊
一个学生曾这样评价她的政治老师:“老师的课堂就像一片天空,我们能自由飞翔,他和我们一起在努力寻找着明天,在通向未来的漫漫征途上,他是一个陪着我们走的人。当他陪着我们走向目标时,过程和结果都显得如此美丽多情。”这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赞同。更是学生对新型教学方式的期盼。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无疑能适合学生的这一要求,也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    一、创设情境。激发发
期刊
阅读,是一个谈滥了的话题,但阅读,也是一个让人不敢忽视的话题。面对48分的中考阅读,你只能套用一句流行了很多年的话:“爱你没商量!”  席勒说:“美应当是不可言传的东西。”的确,好的文学作品大都以其丰富的内涵和耐人寻味的意蕴而历久不衰。“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一首几十字的《断章》,有的人读到的是平凡而普通的场景,有的人却读到了深邃而独特的哲理
期刊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观念,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素质。实验教学就是要教师真正想办法,使学生动手动脑,促进大脑思维,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发明能力和与人合作精神。从而更好地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科学发展。  一、重视动手活动,促进大脑思维 
期刊
案例观察:语文课堂结束前那条光明的尾巴  学期伊始,县城初中组织公开教学,我随同语文教师一同观摩,执教课文为七年级上册第一课《在山的那边》。  案例描述:执教者对课文很熟悉,以品析诗歌象征手法为重点,引领学生剖析“山”“海”的象征意义。在课堂结束前五分钟左右,教师抛问:“请同学们说说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或者说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感悟?”  生1:读了这首诗,我明白了只有“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期刊
通过对教学行为、教学环节、学生变化的反思,在学生的“错误”中求发展,在教师的“失败”中寻发展,在教材的“局限”上谋发展。对于如何课后反思,一本教学杂志提出要做到“认可、解构、开掘、适度”。根据这几点,笔者试图从几节课例中作继承与革新之间的张力追寻。  A.认可: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自我肯定  [案例一](《专心致志》)  教师在引入课题,指导学生交流了有关玛丽亚的资料后,让学生找出文中写她取得成
期刊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近两年来,我们在不断探索的实践当中,构建了“主动唱演”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从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活动变为主动学习的自主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把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