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音乐教育普及的当今社会,钢琴正作为大众乐器,越来越进入到普通家庭中,进而促使钢琴演奏教学日趋专业、系统化。可是,如火如荼的“学琴热”,一拥而上的“忙考级”,使得钢琴演奏成为—种公式化的学习模式。面对这一问题,我总结出了一些演奏钢琴音乐的步骤。
一、眼观——从乐谱中读出乐曲的情感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我们准备弹奏一首乐曲时,首先看到的就是这首音乐作品的曲名和乐谱上那上上下下的音符。此时,我们对音符在钢琴上弹奏的声音是陌生的,更不用说抓住乐曲的情感。怎样在触键之前就牢牢抓住乐曲的中心,需做好以下几项准备:
1.谱面记号需看清,音乐术语要知晓
钢琴是西洋乐器,因此,在钢琴音乐作品中,乐谱第一行的左上角,往往会标注英语、意大利语等等欧洲词汇的表情术语。可是,大多数练琴的人总会忽略音乐术语,直接从第一个音符开始弹奏,尤其是琴童,他们对外国的词汇并不熟悉,所以在练琴时,眼睛总是掠过除五线谱外的所有东西,久而久之,钢琴演奏就成了一种机械运动,所有乐曲只是单纯的音符变化,毫无美感,更别说弹出作品的风格,演绎自己的个性了。
在乐谱上的音乐术语中,如Largo(广板)、allegretto(小快板)等等,这些从幼儿初级教程《拜厄》中就频频出现的速度标记,是习琴之人必须知道的。就算对它的读音不是很准确,但当我们拿到乐谱,眼睛看到的时候,能很快知道它的中文意思,这是对全曲风格的把握,最起码是对乐曲速度的基本认识。进一步学琴后,乐曲难度加大,音乐术语不断变化,有的可能会出现从没见过的词汇,如Assez doux,mais d’une sonorite large(音色宽广并要非常柔美),面对这一类比较难解释的词组,就更不能一扫而过了,抓住其中熟悉的词拼凑,或是借助工具书都是可行的。了解了意思,对谱面内容的第一印象就有了,算是和乐曲打了声招呼。音乐术语是整首乐曲的敲门砖,千万别把它遗忘忽略了。
2.连线乐句是呼吸,看音想画很重要
乐谱中总会出现不少的连音线,也有的会在一些练习曲左手伴奏部分的开头写下连奏的音乐术语。当我们看见这些长短不一的弧线时,可别把它单纯地看成连音线了。连音线构成的小乐句,其实是乐曲中的呼吸。就如同一篇文章的逗号、顿号,试想一下,没有抑扬顿挫的文章,是不能感动读者,成为一篇美文的。同样,音乐没有了呼吸就谈不上美感,也就更难体现乐曲的风格。音符是构成乐谱的字符,音符不但要弹,也要去看。看音符的走向,和声的变化,能把主旋律唱出来,简称视唱。视唱的时候最好是能把乐段连成故事,串成图画,这样一来,乐曲就有了它独一的故事。这一点,从幼儿练琴就可以很系统培养。比如幼儿钢琴手指练习的“天天练练”,用乐谱 上不同走向的音符,以简笔画的形式表达, 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到乐谱内容,也更有利于手指练习的模仿弹奏。
二、感受——在弹奏中体会作品的灵魂
音乐的内容,也就是音乐作品中情感的表达,是随音符流露出来的。感受音乐,是我们演奏音乐作品时必须完成的事情。文章的灵魂流露于字里行间,乐曲的灵魂就在于音符之中。
1.钢琴演奏的技巧训练
要想让弹奏出的钢琴作品优美动听又独具一格,娴熟的演奏技巧是完美演绎钢琴作品的关键。关于钢琴技巧的训练方法有很多种,大多数学习钢琴的人,第一课上的内容除了认识中央C的do,就是怎样使手自然落键的吊臂练习。只有使每个手指都能在琴键上站稳了,才能让手指自由轻巧地在琴键上跑动。
首先,身体部位的协调,是演奏钢琴音质的关键。弹奏钢琴时,身体要自然“放下”,手腕与手臂处于垂下的状态,而掌关节切勿松懈塌陷。掌关节是控制琴键的关键,钢琴声音细致的变化都需要掌关节的控制来完成。其次,手指跑动要灵活独立、规范地训练。指尖触键,无论强弱,都要集中,在做手指跑动练习时,力量要均衡,有颗粒性。再次,慢练是调节快速演奏的好方法。有时一首乐曲不但篇幅长而且速度快,长期快速练习,不但会手臂僵硬,指尖声音也不清晰。因此,慢练可以很好缓解“压力”,慢练之后再重新快速演奏,声音就变得清晰干净了。最后,技巧练习的时间要保证。
2.钢琴演奏的听觉训练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任何一首音乐作品的优劣都是通过听觉来鉴别的。很多学习钢琴的人在弹奏乐曲的过程中,很少去仔细“听”乐曲 ,这里说的“听”并不只是听音符弹得对与错,或者是音的高低,我们要学会听的,是用心去听,去体会旋律的走向,音的深浅。
我们又将如何用听觉寻找音乐作品的灵魂呢?首先,要听出旋律的线条,乐句呼吸。其次,左右手的声部要分开练习,以便更好地听辨旋律。钢琴作品中,除了大量的主调音乐外,还有许多的复调音乐。如果此时不分手练习的话,耳朵是很难分辨出不同旋律的。乐曲听起来就是破碎的,不完整的。用单独演奏的方法,先把每条旋律分辨清楚,合奏时就比较好处理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关系。作曲家门德尔松曾经说过:“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语好得多。”用心去感受音乐,才能在演奏中体会作品的灵魂。
三、理解——在历史背景中寻找作曲家的心境
不同的时代特点塑造了作曲家的个性,这种个性在作品中体现,也就形成了作品的风格。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对其子傅聪说:“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所以你才会这样欣赏他,理解他。”可见,要很好地演奏出音乐作品,必须要与作曲家产生共鸣。
1.区分乐派,了解时代背景
钢琴艺术在欧洲音乐当中举足轻重,从巴洛克时期开始,还经历了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到20世纪之后近现代,有着300多年的历史。由于作曲家处于不同的时代,其音乐风格都有着时代的烙印,因此也形成了不同的乐派。在巴洛克时期的钢琴艺术中,由于受到钢琴本身的限制,所表现出的音响效果极具特色。乐曲风格如英国绅士,中规中矩,稳步前进。直到古典时期,钢琴开始得到改进,音域更宽广,表现力也更强。古典时期的作品要求弹奏时声音清晰,手指具有颗粒性,音与音之间不含糊。到近现代派的钢琴艺术就极具创新风格,还形成了新的印象主义乐派。这时的钢琴作品充满了想象的空间,具有朦胧气质,这就需要演奏者把握乐曲的空间性。
2.把握作品情绪,了解作者心境
钢琴作品所处时代的风格,是这一时期作品风格的大趋势,要更深地了解作品风格,还需了解作曲家当时的创作心境。比如,被誉为钢琴诗人的肖邦,他的祖国波兰当时正在遭到野蛮瓜分,因此,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民族情感,《c小调革命练习曲》《波罗乃兹舞曲》都是他民族意识的表现。因此,在弹奏他的作品时,既要注意浪漫主义时期作品的特点,又要表现他作品独有的一种爱国情愫。对作曲家创作背景的了解,是对作曲家心境的感受,也是对作品风格的把握。
四、发挥——在深入了解后,彰显自己的个性
文学家林语堂在谈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时,就曾感言:“在艺术作品中,最富有意义的部分即技巧以外的个性。”因此,深入地诠释音乐,就应该把自己的个性融入作品的风格,从而形成独有的演奏“风格感”。
1.共性中的个性
每首音乐作品在创作时,就已经形成了它所蕴含的风格。我们弹奏的钢琴作品,从300年前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品开始,每个时期的作品风格都是那个时期音乐作品的共性。可从创作出一首钢琴作品开始,就被无数的演奏者练习、演奏过,而一些经典曲目也会被不同的演奏家演奏,甚至发行了唱片。这也就是所说的,不同版本的演奏。尤其是当对所演奏的曲目非常熟悉时,就会发现,几位钢琴演奏家在弹奏同一作品时,处理方式完全不同,却仍可出色表达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同为20世纪之后的钢琴家,鲁宾斯坦和霍洛维兹,都擅长演奏浪漫主义时期的乐曲,可是演奏出的作品风格、演奏个性却大不相同。比如同样演奏《肖邦第一叙事曲》,出生于苏联的霍洛维兹用他特有的触键方式,厚实直接地进入乐曲,在音乐表达中又不失变化的层次,把叙事曲中平稳的情感宣泄了出来。而与作曲家肖邦同籍的鲁宾斯坦则不同,他在进入作品时并不是直接进入,而是更加委婉,把情绪揉进乐曲中,有一种欧洲绅士的高贵典雅。
2.发掘演奏的个性
优秀的钢琴演奏家之所以受到乐迷的欢迎,是因为在他演奏时彰显的个性,也就是其音乐魅力。赵晓生在《钢琴演奏之道》中说:“从第一个音符开始,就显示出他独特的个性和巨大的创造力。”可是,许多人在练习一首钢琴作品时,会把弹好乐曲的标准定义为:能弹得与听到的乐曲唱片相近,就弹好了乐曲。可是,这种演奏钢琴音乐的标准是不正确的。音乐是感性的,模仿的音乐作品不是艺术。音乐的魅力,就在于演奏者的个性表达。演奏时的个性表达,可以使钢琴音乐的魅力发挥到极致。◆(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方 玉
一、眼观——从乐谱中读出乐曲的情感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我们准备弹奏一首乐曲时,首先看到的就是这首音乐作品的曲名和乐谱上那上上下下的音符。此时,我们对音符在钢琴上弹奏的声音是陌生的,更不用说抓住乐曲的情感。怎样在触键之前就牢牢抓住乐曲的中心,需做好以下几项准备:
1.谱面记号需看清,音乐术语要知晓
钢琴是西洋乐器,因此,在钢琴音乐作品中,乐谱第一行的左上角,往往会标注英语、意大利语等等欧洲词汇的表情术语。可是,大多数练琴的人总会忽略音乐术语,直接从第一个音符开始弹奏,尤其是琴童,他们对外国的词汇并不熟悉,所以在练琴时,眼睛总是掠过除五线谱外的所有东西,久而久之,钢琴演奏就成了一种机械运动,所有乐曲只是单纯的音符变化,毫无美感,更别说弹出作品的风格,演绎自己的个性了。
在乐谱上的音乐术语中,如Largo(广板)、allegretto(小快板)等等,这些从幼儿初级教程《拜厄》中就频频出现的速度标记,是习琴之人必须知道的。就算对它的读音不是很准确,但当我们拿到乐谱,眼睛看到的时候,能很快知道它的中文意思,这是对全曲风格的把握,最起码是对乐曲速度的基本认识。进一步学琴后,乐曲难度加大,音乐术语不断变化,有的可能会出现从没见过的词汇,如Assez doux,mais d’une sonorite large(音色宽广并要非常柔美),面对这一类比较难解释的词组,就更不能一扫而过了,抓住其中熟悉的词拼凑,或是借助工具书都是可行的。了解了意思,对谱面内容的第一印象就有了,算是和乐曲打了声招呼。音乐术语是整首乐曲的敲门砖,千万别把它遗忘忽略了。
2.连线乐句是呼吸,看音想画很重要
乐谱中总会出现不少的连音线,也有的会在一些练习曲左手伴奏部分的开头写下连奏的音乐术语。当我们看见这些长短不一的弧线时,可别把它单纯地看成连音线了。连音线构成的小乐句,其实是乐曲中的呼吸。就如同一篇文章的逗号、顿号,试想一下,没有抑扬顿挫的文章,是不能感动读者,成为一篇美文的。同样,音乐没有了呼吸就谈不上美感,也就更难体现乐曲的风格。音符是构成乐谱的字符,音符不但要弹,也要去看。看音符的走向,和声的变化,能把主旋律唱出来,简称视唱。视唱的时候最好是能把乐段连成故事,串成图画,这样一来,乐曲就有了它独一的故事。这一点,从幼儿练琴就可以很系统培养。比如幼儿钢琴手指练习的“天天练练”,用乐谱 上不同走向的音符,以简笔画的形式表达, 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到乐谱内容,也更有利于手指练习的模仿弹奏。
二、感受——在弹奏中体会作品的灵魂
音乐的内容,也就是音乐作品中情感的表达,是随音符流露出来的。感受音乐,是我们演奏音乐作品时必须完成的事情。文章的灵魂流露于字里行间,乐曲的灵魂就在于音符之中。
1.钢琴演奏的技巧训练
要想让弹奏出的钢琴作品优美动听又独具一格,娴熟的演奏技巧是完美演绎钢琴作品的关键。关于钢琴技巧的训练方法有很多种,大多数学习钢琴的人,第一课上的内容除了认识中央C的do,就是怎样使手自然落键的吊臂练习。只有使每个手指都能在琴键上站稳了,才能让手指自由轻巧地在琴键上跑动。
首先,身体部位的协调,是演奏钢琴音质的关键。弹奏钢琴时,身体要自然“放下”,手腕与手臂处于垂下的状态,而掌关节切勿松懈塌陷。掌关节是控制琴键的关键,钢琴声音细致的变化都需要掌关节的控制来完成。其次,手指跑动要灵活独立、规范地训练。指尖触键,无论强弱,都要集中,在做手指跑动练习时,力量要均衡,有颗粒性。再次,慢练是调节快速演奏的好方法。有时一首乐曲不但篇幅长而且速度快,长期快速练习,不但会手臂僵硬,指尖声音也不清晰。因此,慢练可以很好缓解“压力”,慢练之后再重新快速演奏,声音就变得清晰干净了。最后,技巧练习的时间要保证。
2.钢琴演奏的听觉训练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任何一首音乐作品的优劣都是通过听觉来鉴别的。很多学习钢琴的人在弹奏乐曲的过程中,很少去仔细“听”乐曲 ,这里说的“听”并不只是听音符弹得对与错,或者是音的高低,我们要学会听的,是用心去听,去体会旋律的走向,音的深浅。
我们又将如何用听觉寻找音乐作品的灵魂呢?首先,要听出旋律的线条,乐句呼吸。其次,左右手的声部要分开练习,以便更好地听辨旋律。钢琴作品中,除了大量的主调音乐外,还有许多的复调音乐。如果此时不分手练习的话,耳朵是很难分辨出不同旋律的。乐曲听起来就是破碎的,不完整的。用单独演奏的方法,先把每条旋律分辨清楚,合奏时就比较好处理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关系。作曲家门德尔松曾经说过:“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语好得多。”用心去感受音乐,才能在演奏中体会作品的灵魂。
三、理解——在历史背景中寻找作曲家的心境
不同的时代特点塑造了作曲家的个性,这种个性在作品中体现,也就形成了作品的风格。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对其子傅聪说:“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所以你才会这样欣赏他,理解他。”可见,要很好地演奏出音乐作品,必须要与作曲家产生共鸣。
1.区分乐派,了解时代背景
钢琴艺术在欧洲音乐当中举足轻重,从巴洛克时期开始,还经历了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到20世纪之后近现代,有着300多年的历史。由于作曲家处于不同的时代,其音乐风格都有着时代的烙印,因此也形成了不同的乐派。在巴洛克时期的钢琴艺术中,由于受到钢琴本身的限制,所表现出的音响效果极具特色。乐曲风格如英国绅士,中规中矩,稳步前进。直到古典时期,钢琴开始得到改进,音域更宽广,表现力也更强。古典时期的作品要求弹奏时声音清晰,手指具有颗粒性,音与音之间不含糊。到近现代派的钢琴艺术就极具创新风格,还形成了新的印象主义乐派。这时的钢琴作品充满了想象的空间,具有朦胧气质,这就需要演奏者把握乐曲的空间性。
2.把握作品情绪,了解作者心境
钢琴作品所处时代的风格,是这一时期作品风格的大趋势,要更深地了解作品风格,还需了解作曲家当时的创作心境。比如,被誉为钢琴诗人的肖邦,他的祖国波兰当时正在遭到野蛮瓜分,因此,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民族情感,《c小调革命练习曲》《波罗乃兹舞曲》都是他民族意识的表现。因此,在弹奏他的作品时,既要注意浪漫主义时期作品的特点,又要表现他作品独有的一种爱国情愫。对作曲家创作背景的了解,是对作曲家心境的感受,也是对作品风格的把握。
四、发挥——在深入了解后,彰显自己的个性
文学家林语堂在谈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时,就曾感言:“在艺术作品中,最富有意义的部分即技巧以外的个性。”因此,深入地诠释音乐,就应该把自己的个性融入作品的风格,从而形成独有的演奏“风格感”。
1.共性中的个性
每首音乐作品在创作时,就已经形成了它所蕴含的风格。我们弹奏的钢琴作品,从300年前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品开始,每个时期的作品风格都是那个时期音乐作品的共性。可从创作出一首钢琴作品开始,就被无数的演奏者练习、演奏过,而一些经典曲目也会被不同的演奏家演奏,甚至发行了唱片。这也就是所说的,不同版本的演奏。尤其是当对所演奏的曲目非常熟悉时,就会发现,几位钢琴演奏家在弹奏同一作品时,处理方式完全不同,却仍可出色表达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同为20世纪之后的钢琴家,鲁宾斯坦和霍洛维兹,都擅长演奏浪漫主义时期的乐曲,可是演奏出的作品风格、演奏个性却大不相同。比如同样演奏《肖邦第一叙事曲》,出生于苏联的霍洛维兹用他特有的触键方式,厚实直接地进入乐曲,在音乐表达中又不失变化的层次,把叙事曲中平稳的情感宣泄了出来。而与作曲家肖邦同籍的鲁宾斯坦则不同,他在进入作品时并不是直接进入,而是更加委婉,把情绪揉进乐曲中,有一种欧洲绅士的高贵典雅。
2.发掘演奏的个性
优秀的钢琴演奏家之所以受到乐迷的欢迎,是因为在他演奏时彰显的个性,也就是其音乐魅力。赵晓生在《钢琴演奏之道》中说:“从第一个音符开始,就显示出他独特的个性和巨大的创造力。”可是,许多人在练习一首钢琴作品时,会把弹好乐曲的标准定义为:能弹得与听到的乐曲唱片相近,就弹好了乐曲。可是,这种演奏钢琴音乐的标准是不正确的。音乐是感性的,模仿的音乐作品不是艺术。音乐的魅力,就在于演奏者的个性表达。演奏时的个性表达,可以使钢琴音乐的魅力发挥到极致。◆(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方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