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人的心灵是孤独的,正如一只翱翔云霄的鸿雁,超越世俗功利而在高空鸣唱。它很少同伴,因为心境的孤傲、思想的飞越、追求的高标,它徘徊的天际充满寒意,严霜风刀苦相逼,却无法改易其操守,屈原决绝地表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种孤独的歌唱,穿越几千年,一直响彻在诗人的灵魂里。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平披明月而佩宝璐,洁身直行,无奈“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遭奸佞诽谤,受楚王疏远,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于是忧愁忧思而作“离骚”。浸透在诗句中的,可谓字字血,声声泪。细细品味,你会感悟到,在这伟大雄奇的诗句背后,有着一个孤独的灵魂。它在做生命的高蹈,怀抱宏伟之志,却无法排遣难言的孤寂与凄凉。
在历年来的诗歌教学中,不少学生出于好奇和困惑,常常这样问我:为什么这么多的诗歌名篇多出自仕途坎坷者的诗人。我也常用杜甫《天末怀李白》里的诗句回答他们——“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杜甫一生是孤独而凄凉的,他的人生进取之路何其坎坷!公元747年,杜甫来到长安参加应试,由于李林甫作梗,全体应试者竟然没有一人被录取。杜甫进取无门,生活极为困顿。直到天宝十四年,才得到一个负责看管兵甲仓库的小官。可是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探家。第二年他只身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直到757年4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的临时驻地凤翔,被授予左拾遗一职。不久又因上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朋友严武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不久严武病死,他身无所依,只得离开了成都沿江东去,全家寄居夔州。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公元770年,杜甫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从杜甫一生的遭遇来看,“天末怀李白”不仅是同情怀念李白,更多的是对他自己孤独灵魂的写照。
再回头说李白。诗人年轻时心志高远,仗剑出蜀,满怀豪情漫游天下,四处投帖,以求仕进。后走终南捷径,经贺知章推荐而被玄宗授予翰林学士。但其生性豪迈自由,终因蔑视权贵而遭奸佞谗言,被玄宗赐金放还,他是何等的郁愤不平。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其称引对象,多为幻境神灵,熊咆龙吟、天鸡鸣唱、老虎鼓瑟、鸾鸟驾车,云中神仙纷纷来此聚会。此种境界,其实是诗人内心深处浪漫主义的自由意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高喊,恰是诗人傲岸不屈的灵魂在反抗与升腾。在《将进酒》中,李白将心中块垒用酒漫浇,发出了向历代统治者诘问的更强声音。他豪迈自信,坚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念古而悲愤,“自古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道出了有才之士的命运自古皆然的残酷规律;他看似洒脱,其实孤独,美酒千杯也难消其万古之愁,奔流的黄河也难以稀释他胸中的郁愤与不平。
往下再观苏轼。苏学士学富五车,诗词赋佳绝天下,让同朝文人嫉妒得慌。乌台诗案,他惨遭贬谪,从此一生磨难不断,他步入黄州,随缘自适,苦苦思索而得悟超然洒脱之心。“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解读为面对人生困境的超然与洒脱、淡定与从容、乐观与坦荡;但我却从心理学角度来解读为,这是更高层次的孤独与悲凉。世人不解他的忧愁,他便高蹈而飞翔;才华埋在偏远之境,他唯有超越而自持;面对打击与诽谤,他只有撒酒酹月暂且放下,把心留给明月、江水、赤壁涛声了。
由以上诸多著名文人观之,我们可以借助荣格先生的心理学论得出这样的结论了:在优秀文人孤独的心灵深处,始终活跃着一种强大的力量,该力量来对他们的理想进行运载和超度。他们传达的不是个人的愁情与悲愤,而是通过从我们称之为理想的集体表象中获得援助。这些理想释放出深藏的、不为自觉意志接纳的本能力量。他們以此在用原始意象抒发心灵,只不过不再是其个人的声音,而是用千万个人的声音在呐喊,使得要表达的观念超出了偶然的暂时的意义,进入永恒的王国;他们把我们的个人的命运转化为人类的共同的命运,唤醒我们身上所有种种仁慈的力量,从而保证人类能够摆脱苦难,度过漫漫长夜。
这就是伟大的艺术奥秘,优秀文人从无意识中激活原型意象,并对它们精心加工,制作成一部感人肺腑的作品;通过这种造型,文学家把它解读为我们易于感悟的形象用语,从而使我们有可能找到一条路径得以返回生命的最深源泉。所以,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是客观的属于全人类的,他们的孤独能够穿越千年,深深感染我们每一个人。据此,我们就不难理解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伟大与悲壮了,他在为整个人类呐喊。
作者单位:河南省虞城县高级中学
这种孤独的歌唱,穿越几千年,一直响彻在诗人的灵魂里。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平披明月而佩宝璐,洁身直行,无奈“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遭奸佞诽谤,受楚王疏远,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于是忧愁忧思而作“离骚”。浸透在诗句中的,可谓字字血,声声泪。细细品味,你会感悟到,在这伟大雄奇的诗句背后,有着一个孤独的灵魂。它在做生命的高蹈,怀抱宏伟之志,却无法排遣难言的孤寂与凄凉。
在历年来的诗歌教学中,不少学生出于好奇和困惑,常常这样问我:为什么这么多的诗歌名篇多出自仕途坎坷者的诗人。我也常用杜甫《天末怀李白》里的诗句回答他们——“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杜甫一生是孤独而凄凉的,他的人生进取之路何其坎坷!公元747年,杜甫来到长安参加应试,由于李林甫作梗,全体应试者竟然没有一人被录取。杜甫进取无门,生活极为困顿。直到天宝十四年,才得到一个负责看管兵甲仓库的小官。可是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探家。第二年他只身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直到757年4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的临时驻地凤翔,被授予左拾遗一职。不久又因上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朋友严武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不久严武病死,他身无所依,只得离开了成都沿江东去,全家寄居夔州。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公元770年,杜甫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从杜甫一生的遭遇来看,“天末怀李白”不仅是同情怀念李白,更多的是对他自己孤独灵魂的写照。
再回头说李白。诗人年轻时心志高远,仗剑出蜀,满怀豪情漫游天下,四处投帖,以求仕进。后走终南捷径,经贺知章推荐而被玄宗授予翰林学士。但其生性豪迈自由,终因蔑视权贵而遭奸佞谗言,被玄宗赐金放还,他是何等的郁愤不平。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其称引对象,多为幻境神灵,熊咆龙吟、天鸡鸣唱、老虎鼓瑟、鸾鸟驾车,云中神仙纷纷来此聚会。此种境界,其实是诗人内心深处浪漫主义的自由意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高喊,恰是诗人傲岸不屈的灵魂在反抗与升腾。在《将进酒》中,李白将心中块垒用酒漫浇,发出了向历代统治者诘问的更强声音。他豪迈自信,坚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念古而悲愤,“自古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道出了有才之士的命运自古皆然的残酷规律;他看似洒脱,其实孤独,美酒千杯也难消其万古之愁,奔流的黄河也难以稀释他胸中的郁愤与不平。
往下再观苏轼。苏学士学富五车,诗词赋佳绝天下,让同朝文人嫉妒得慌。乌台诗案,他惨遭贬谪,从此一生磨难不断,他步入黄州,随缘自适,苦苦思索而得悟超然洒脱之心。“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解读为面对人生困境的超然与洒脱、淡定与从容、乐观与坦荡;但我却从心理学角度来解读为,这是更高层次的孤独与悲凉。世人不解他的忧愁,他便高蹈而飞翔;才华埋在偏远之境,他唯有超越而自持;面对打击与诽谤,他只有撒酒酹月暂且放下,把心留给明月、江水、赤壁涛声了。
由以上诸多著名文人观之,我们可以借助荣格先生的心理学论得出这样的结论了:在优秀文人孤独的心灵深处,始终活跃着一种强大的力量,该力量来对他们的理想进行运载和超度。他们传达的不是个人的愁情与悲愤,而是通过从我们称之为理想的集体表象中获得援助。这些理想释放出深藏的、不为自觉意志接纳的本能力量。他們以此在用原始意象抒发心灵,只不过不再是其个人的声音,而是用千万个人的声音在呐喊,使得要表达的观念超出了偶然的暂时的意义,进入永恒的王国;他们把我们的个人的命运转化为人类的共同的命运,唤醒我们身上所有种种仁慈的力量,从而保证人类能够摆脱苦难,度过漫漫长夜。
这就是伟大的艺术奥秘,优秀文人从无意识中激活原型意象,并对它们精心加工,制作成一部感人肺腑的作品;通过这种造型,文学家把它解读为我们易于感悟的形象用语,从而使我们有可能找到一条路径得以返回生命的最深源泉。所以,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是客观的属于全人类的,他们的孤独能够穿越千年,深深感染我们每一个人。据此,我们就不难理解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伟大与悲壮了,他在为整个人类呐喊。
作者单位:河南省虞城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