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宅兹中国》展,有件不起眼的小铜器勾起我的回忆。一九八一年秋,我在宝鸡西高泉发掘。有一天,卢连成的老友罗西璋拿来件东西让我们看,正是这件器物。它两面有字,一面作“荣监”,一面作“叔赵父作旅爯,其宝用”(见下图),字很清楚,他问我这是干什么用的,我答不上来。第二年,此器在《考古与文物》上发表,被定为剑鞘末端的饰物。这次展览,图录照搬了简报的定名。这是什么东西?现在考虑,疑是西周秤杆上的饰件:秤杆扁平,两头包铜,中间有个小方孔,用来固定。“荣监”是荣氏家族负责核准衡具的官员,叫“叔赵父”,叔是他的行辈,赵父是他的字,这是作器者,“旅爯”是器名。中国古代度量衡,衡具以权为重,以衡为平。半球形的锤权,相当于秤砣,主要用来称粮食,故“稱”字(简化字作称)从禾,另有环权,类似砝码,主要用来称比较轻的东西,比如金银。衡是秤杆或天平的臂。《说文解字·爪部》:“爯,并舉也。”《禾部》:“稱,铨也。”强分称举之称和称量之称为二字。楚国金版货币有自名“郢爯”者,估计是以环权称重,汉代泥版冥币作“郢稱”,爯字加了禾旁,其实是同一字。学者多已指出,秤即稱之俗字。出土衡具,多战国秦汉物。我想,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衡具饰件,与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