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型”孩子易成“啃老族”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s_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讲述人:尹先生,6岁男孩的姥爷。
  尹先生是一家合资企业的董事长,他的家庭如今是典型的“421”家庭模式,作为独二代的外孙君军自然成了六个大人的心肝宝贝,用尹先生的话说:“对君军我是有求必应,但我觉得还是宠得不到位。”
  您平时是怎么宠孩子的?
  尹先生:物质上买东西,生活上顺着他。只要是他张口要的,我一定给买到位,他没张口要的,我觉得好的也都买给他。
  您一年给君军选购礼物要花多少钱?都买些什么?
  尹先生:大概七八千吧。君军主动要的东西基本都是小玩意,动画片光盘、蝈蝈、气球等,这些东西不值钱,所以一般一次性会买很多,他要的最贵的也就是摇椅。他过生日的时候我会送一些小礼物。另外,我每次出差必带礼物,只要觉得适合孩子玩的或是还不错的都会买回来。
  除了买东西,日常生活中您是怎么宠他的?尹先生:事事顺着他吧,比如,晚上吃过饭我坐沙发上看电视,他跑过来直接把电视调到他喜欢看的频道,也不征求我的意见,我郁闷地问他:“姥节在看电视,你直接调台,合适吗?”他不说什么,做个鬼脸,样子特别可爱,我就没脾气了,要么陪他一起看,要么换个屋子看。我觉得只要他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我这个姥爷就称职了,所以凡事都以他高兴为先。
  现在家人事事以他为中心,您是否担心对孩子的成长有负面影响?
  尹先生:我觉得不会。一是教育孩子是综合的问题,老人就应疼他宠他,孩子父母负责教育、引导他。二是6岁的孩子已经有是非观念了,懂得谁对他好。比如孩子姥姥从他出生一周后就带着他,他就特别依赖姥姥,姥姥去哪儿他去哪儿,姥姥一出门他就急。另外,这个孩子有个特点——胆小,从来不敢在我们视线之外自己玩,这是缺点但也是好事,至少我们能管得住他。
  现在社会上有种观点,认为“孩子从小跟老人过,老人隔辈疼,会被宠得不像话”,您是否认可?
  尹先生:六七成是这种情况吧,不过在我家不会。社会物质在不断丰富,他的眼界会因为我们在物质上的宠爱而不断扩大,这对孩子来说有益无害。小孩子耍耍小聪明也没什么不好,至少孩子不会木讷,只要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为他把好方向就可以了。
  专家点评
  郑委,中国家长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央电视台常年特聘家庭教育专家。
  尹先生对君军的疼爱是典型的“隔辈疼”,对孩子有求必应。由于家长“给得太多”,会直接导致孩子对什么都感到没意思,没有任何的目标,“自私”、“享乐”和“不劳而获”观念因此而滋生。长期下去,孩子就会成为“宠物型”孩子。这样的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之后容易缺乏责任心,对周围的事情比较漠视,不喜欢“劳动”。没有“劳动”和创造力,在找不到生活目标和成就感的状态下,孩子精神上就难以得到满足,成人之后,他们成为“啃老族”的可能性也最大。
  快乐并不是幸福
  孩子在得到满足时可能会感到快乐,但快乐和幸福是两回事,快乐是短期的,而幸福是长期的,家长应当认识到:人心中有目标就会充实,就会积极向上。在追求目标的同时,他又享受着生活,享受生活带给他的快乐和满足,这是真正幸福的状态。一直持续这种状态就是幸福,追求幸福的习惯要从小培养。
  物质上要“少给”
  “在精神上积极追求的人都不会过度追求物质。”所以家长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要“少给”,尤其是在物质上,尽量不要给得“过多”、“过快”。否则,一旦孩子成为“总被满足的孩子”,他就会习惯地认为被父母提前铺垫好、未经努力就轻易获得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并把这种状态视为亲子关系的一种常态。这对于孩子来讲是十分危险的。被满足得太多,孩子习以为常,得不到的时候就认为“不正常”,这反而让他们有不幸福感,甚至对自己的家长有不满情绪。
  用“延迟满足”体验幸福
  研究证明,懂得“延迟满足”的孩子,目标感更强,更不沉溺于眼前的诱惑,这样的孩子成才的几率也更大。让孩子通过努力去获得,通过忍耐去等待,这个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唤起孩子的兴趣和潜能,孩子也就能获得更多的自信和成功的幸福体验。只有建立这样的良性循环,才有可能让孩子学会感受幸福、追求幸福。
其他文献
主要乐器情况  钢琴  钢琴是乐器之王,属于键盘乐器,它的价格和学习费用都相对比较昂贵。钢琴属于最难学的几种乐器之一,但相对来说,入门比较容易。另外学钢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漫长而枯燥的练习,因此需要激发孩子的持久兴趣,并保证孩子充足的练习时间。  小提琴  小提琴是乐器王国里的皇后,相对于其他的乐器,小提琴的入门比较难。在所有的乐器中,小提琴把音域、表现力、美三者都做到了极致,同时也把难度推向
期刊
分析:  这是一起比较典型的因教育方式不当而引起幼儿逆反情绪的案例。结果导致父子矛盾升级——孩子跟爸爸较上劲儿了。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人的个性是可以遗传的,在这对父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相似的个性特点。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之后,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主观能动性逐渐增强,对成人的一些要求有了自己的判断,他们不再是一味地顺从于他人,有点儿“我行我素”。家长如果不了解孩子的这些心理特点,一味训斥,甚至打
期刊
宋庆龄,一生都非常关心少年儿童,她曾说:“我的一生是同少年儿童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她把对少年儿童的培养称之为“缔造未来”。宋庆龄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她说:“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这是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树立正确的家
期刊
对孩子而言,从小建立起良好的自我评价系统,树立自信,会为他将来成功度过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才能把自信的种子种在孩子的心中呢?在此给出以下几条建议:  无条件地给予爱  让孩子知道,不管他好看与否,健康与否,父母都会爱他,这将是孩子自信心滋长的最佳土壤。作为父母,应该慷慨地给孩子爱,更多地拥抱他、亲吻他。在帮他改正某个错误时,明白地告诉他,你不能接受的是他的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  给孩
期刊
案例:  我家孩子5岁多了,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凡事都要争第一,达不到目的就灰心丧气甚至耍小性子。我觉得孩子这样不好,该怎么教育他才好呢?  分析:  孩子在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会逐渐喜欢在有意无意的横向比较中确认自己的本事和价值,这就是竞争意识的来源。所以,“好胜心”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说,应该说是一种本能。当然,孩子喜欢争强好胜,还可能是因为家长不经意间给了他们这样的暗示,即孩子表现好
期刊
天佑喜欢各种各样的汽车玩具,爸爸妈妈也给他买了不少来满足他的心愿。可是,无论是哪个到手的玩具,最后都逃不过这样一个噩运:被拆得七零八落。  相信很多家长都面对过孩子的“破坏行为”,甚至还努力帮孩子将他的“杰作”来个“破镜重圆”。那么,为何东西到了孩子手里就会立刻变成废品,难道孩子天生就是破坏狂吗?  读懂孩子的行为  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来看,孩子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拆开,是孩子学习探索的一种表现,
期刊
儿子5岁时的一个夏天,我们带他去小镇附近的湖边玩。儿子欢快地在湖边跑来跑去,一会儿在岸边堆沙堡,一会儿在湖中淌水,非常惬意。  当然,儿子最喜欢做的事是观察湖中的各种生物:小鱼、小螺丝、小虫,其中最吸引儿子的莫过于那群穿着黑色的外衣,晃着大脑袋,摇着细尾巴,自由自在地游动着的讨人喜欢的小蝌蚪。只见儿子拿出他的玩沙工具,跟在蝌蚪后面,用塑料盆小心翼翼地抓到了几条小蝌蚪。  儿子问我们:“小蝌蚪长大后
期刊
记忆是知识的宝库,有了记忆,智力才能不断发展,知识才能不断积累。下面提供几则有助于提升记忆力的游戏,家长们也试试吧。  拍手掌  从孩子4岁起,就可以和他玩这个游戏。家长自己先拍几下手,然后问孩子刚才拍了几下?他答对后,再重复。孩子稍大时可增加难度,如拍了几下,停顿,再拍,再停,再拍。然后问孩子:刚才三次共拍了多少下手?  做手工  跟孩子一起做一张钟面的拼图,方法是把钟面剪散后叫孩子再拼回来。安
期刊
草原上,如同白云般的羊群,缓缓地移动着。牧羊人远远地跟在后面,似乎不关自己的事。当牧羊人发现,草场并不是自己所选的草场时,他才会限制羊群的走动,或慢或快,但动作也依然漫不经心。  韩国的家庭教育,给我的就是这种感觉。家长充分信任孩子,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的大学同学金玉英是韩国人,应她的邀请我到韩国一游,由此也见识了韩国家长“放养”孩子的场景。  那天,厨房里正烧着水。听到水烧开的声音,正和我
期刊
《布鲁姆博士系列》  丹尼尔除了是一名优秀的图画大师外,还是一名出色的幽默家,他旷达的智慧,幽默的性情,优雅的想象力,以及深入浅出的文学描绘,都在这套绘本里得到了表现。布鲁姆是一只大棕熊,这套绘本就以他为中心讲述了3个令人捧腹的故事……  《当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  它讲的是一只小兔子坐在土丘上找不到回家的路,这时突然蹿出一只狐狸的故事。我们来看故事的第二个画面,上下两幅画面形成了有趣的对比。上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