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学生能力的培养的关键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课无论从教材的编排还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重大转变,越来越多的教师的课堂以崭新的面貌赢得了学生的喜爱。
本人在近几年思想品德课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做了一些探讨和研究,下面结合教学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兴趣
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而这门艺术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来反映的。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自身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体现教学功能的渠道之一,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高低的重要因素,是构成教师威望与声誉的必要条件。教学语言应当是“一江春水”,不仅可以浮船载舟,还应蕴含着丰富的能源,用物理学的术语讲,叫做既有动能又有势能,见之于外的为“动能”,含之于内的为“势能”。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拨动他们的心弦,振奋他们的精神,使他们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它既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又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闪耀着智慧光辉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感召力、战斗力也来自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和语言风采。那些受学生欢迎的、有威望的老师,他们的语言一定是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即做到了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这样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和想象的丰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以新颖别致、引人入胜的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比是一个好故事的开头。如果故事的开头能动听、能悬念叠出、能异彩纷呈,就很容易吸引听众、引人入胜。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要使学生感受到新意和幻彩,感受到活力与激情,感受到生机和奔放。这样,一节课有了很好的前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营造整堂课良好学习气氛的效果。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我采用了趣味导入新课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先讲述一个与本课有关系的寓言故事导入新课,可以用与本课有关的时事热点问题与学生讨论带出本节将要教授的内容,也可以以导游、解说员的身份闪亮登场。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以设疑、释疑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适时点拨,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如在讲“在社会主义时期,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在我国已被消灭,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将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时,问学生:这句话是否矛盾?应怎能样理解?问题一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都议论纷纷,课堂气氛活跃。接着又提出问题:如果一支敌军被我们歼灭了,能否说,就没有一个散兵对我们打冷枪?然后又向学生提问: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剥削阶级的各种影响及腐朽思想的遗毒是否还存在呢?在国际上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势力是否存在?并举例说明。这一问一答,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引起了兴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觉悟,这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峰回路转之效。
四、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参与教学来培养兴趣
素质教育中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而这些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较多参与的机会,给学生阅读、提问、讨论、归纳的权力;课堂上对于那些能读懂的内容,教师不多讲,指导学生阅读,在学生读懂、读通、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对于能提出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学生提出较容易的问题,引导学生互相解答;较难的问题,学生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五、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境,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才能触及其灵魂、震撼其心魄,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之目的。如在讲授“热爱祖国”内容时,先让学生唱国歌,再让学生观看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时升旗仪式的视频资料,接着介绍历史上岳飞、邓世昌、李四光、钱学森等人的爱国故事。结果许多学生被他们的爱国行为所感动,纷纷表示要以他们为榜样,为报效祖国而努力。紧接着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么新时期作为青少年应如何报效祖国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多做贡献。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就达到了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的效果。另外,教师结合自身独特的经历和感受来说明教材上的一些原理,使学生有如临其境、若历其事之感,同样可以达到用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六、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新世纪,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的飞跃。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辅助教学,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多媒体不受时空的限制,随着课堂的需要和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随时都可以以各种形态展示给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教学。恰当、适时地运用多媒体,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提高,有效地培养更多的创造性人才。
七、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因为空有高深理论的学习而不联系实际,只能使所学知识日益变成空中楼阁,时间稍长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联系生活的实际,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知识的用途,能够亲身去体验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也就进一步加深了学习的兴趣。另外,可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来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如初中第四册第六课讲合同有关知识时,我事先安排学生去向家人、邻居等调查他们是否有签合同的经历,根据调查的结果,在课堂上讲一讲签合同要注意的事项。事实证明,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们积极参与,主体性充分发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教无定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有效方法比较多。如今时代在快速发展,社会、学生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只要针对本学科特点,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上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本人在近几年思想品德课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做了一些探讨和研究,下面结合教学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兴趣
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而这门艺术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来反映的。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自身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体现教学功能的渠道之一,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高低的重要因素,是构成教师威望与声誉的必要条件。教学语言应当是“一江春水”,不仅可以浮船载舟,还应蕴含着丰富的能源,用物理学的术语讲,叫做既有动能又有势能,见之于外的为“动能”,含之于内的为“势能”。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拨动他们的心弦,振奋他们的精神,使他们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它既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又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闪耀着智慧光辉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感召力、战斗力也来自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和语言风采。那些受学生欢迎的、有威望的老师,他们的语言一定是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即做到了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这样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和想象的丰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以新颖别致、引人入胜的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比是一个好故事的开头。如果故事的开头能动听、能悬念叠出、能异彩纷呈,就很容易吸引听众、引人入胜。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要使学生感受到新意和幻彩,感受到活力与激情,感受到生机和奔放。这样,一节课有了很好的前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营造整堂课良好学习气氛的效果。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我采用了趣味导入新课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先讲述一个与本课有关系的寓言故事导入新课,可以用与本课有关的时事热点问题与学生讨论带出本节将要教授的内容,也可以以导游、解说员的身份闪亮登场。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以设疑、释疑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适时点拨,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如在讲“在社会主义时期,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在我国已被消灭,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将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时,问学生:这句话是否矛盾?应怎能样理解?问题一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都议论纷纷,课堂气氛活跃。接着又提出问题:如果一支敌军被我们歼灭了,能否说,就没有一个散兵对我们打冷枪?然后又向学生提问: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剥削阶级的各种影响及腐朽思想的遗毒是否还存在呢?在国际上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势力是否存在?并举例说明。这一问一答,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引起了兴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觉悟,这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峰回路转之效。
四、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参与教学来培养兴趣
素质教育中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而这些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较多参与的机会,给学生阅读、提问、讨论、归纳的权力;课堂上对于那些能读懂的内容,教师不多讲,指导学生阅读,在学生读懂、读通、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对于能提出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学生提出较容易的问题,引导学生互相解答;较难的问题,学生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五、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境,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才能触及其灵魂、震撼其心魄,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之目的。如在讲授“热爱祖国”内容时,先让学生唱国歌,再让学生观看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时升旗仪式的视频资料,接着介绍历史上岳飞、邓世昌、李四光、钱学森等人的爱国故事。结果许多学生被他们的爱国行为所感动,纷纷表示要以他们为榜样,为报效祖国而努力。紧接着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么新时期作为青少年应如何报效祖国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多做贡献。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就达到了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的效果。另外,教师结合自身独特的经历和感受来说明教材上的一些原理,使学生有如临其境、若历其事之感,同样可以达到用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六、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新世纪,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的飞跃。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辅助教学,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多媒体不受时空的限制,随着课堂的需要和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随时都可以以各种形态展示给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教学。恰当、适时地运用多媒体,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提高,有效地培养更多的创造性人才。
七、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因为空有高深理论的学习而不联系实际,只能使所学知识日益变成空中楼阁,时间稍长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联系生活的实际,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知识的用途,能够亲身去体验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也就进一步加深了学习的兴趣。另外,可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来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如初中第四册第六课讲合同有关知识时,我事先安排学生去向家人、邻居等调查他们是否有签合同的经历,根据调查的结果,在课堂上讲一讲签合同要注意的事项。事实证明,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们积极参与,主体性充分发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教无定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有效方法比较多。如今时代在快速发展,社会、学生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只要针对本学科特点,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上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