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旧事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戒骄戒躁,在缓慢的时间里努力把自己手中可控的事一点一点做到最好,成为做每一件事的起点,这是玻璃教授于我的最重要的一课。”
  对杜蒙来说,2009年的美国之行改变她之后的很多生活轨迹,最重要的,就是她毅然放弃在北京的平面设计工作,到美国学习玻璃艺术。“当走进正在举办玻璃艺术大师戴尔·奇胡利回顾展的旧金山笛洋博物馆,看到那些美轮美奂的玻璃艺术品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几乎没有考虑,当即做出这个决定。”杜蒙说。虽然当时的她对玻璃艺术完全是个“门外汉”,但仍想大胆一试,于是申请了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大学的玻璃艺术专业,开始用玻璃来呈现心中的念想。
  当玻璃遇上茶
  在美国,杜蒙仍然保持自己在中国的诸多生活习惯,其中之一就是喝茶,尤其是在创作的时候,一定会有一杯热茶伴左右。有一段时间,杜蒙计划创作一组以儿时的北京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为了能在玻璃上表现出时间留下的印迹,她前后尝试了近二十种颜色,但效果仍然不满意。一天,杜蒙又像往常一样在玻璃上实验颜色,一不小心碰倒了手边的茶杯,茶水洒到作品上。杜蒙并没有在意,直到第二天早上再看到那件作品时,玻璃表面的茶水干了以后,留下了黄褐色的茶迹,陈旧而温和,宛如一张经历岁月洗礼后泛黄的老照片。杜蒙不禁眼前一亮,欢呼起来:“这不正是我一直寻找的颜色吗?”
  茶,就这样走进了杜蒙的玻璃艺术创作中,成为最特别的元素。“艺术来源于生活,也许就是这么回事儿吧。”杜蒙笑着说。
  将玻璃板上的图案用茶水染色的过程其实很繁复,整个工序是在玻璃烧制完成,退火冷加工之后,在图案上刷茶水,等干了之后再继续刷,直到颜色层次变得丰富后,再用电光水将表面封住,以免茶色随着时间褪色。经过染色的玻璃,杜蒙也会采用两种不同的工艺烧制,一种是失蜡铸造,一种是粉烧。铸造玻璃因为表面挨着石膏,所以不是绝对透明和光滑的,甚至手感有些粗糙,用茶水染色后显示出淳朴的质感。
  与之相比,粉烧玻璃用茶水染色后,图案会呈现更多的变化。粉烧属于低温烧制,成品的形态很像糖渣粘在一起,分布着许多细微的小孔,很薄很脆弱。在“茶染”的过程中,茶水浸入到玻璃粉里,透过这些小孔晕染开,随着染色的次数增加,颜色会一层一层地浸在一起。整个过程犹如冲洗照片一样,最终呈现的结果不可预知,就像窑变一样让人充满期待。
  《白》是杜蒙非常得意的“茶染”作品,创作灵感源于儿时的一双小白鞋。“它装载着孩提时代的满满回忆,我不仅一直珍藏着,还把它带到了美国。”杜蒙说。烧制后的玻璃鞋经过茶水染色后,表面褪去了刚烧制出来的“新”,显得陈旧,处处显露出时光留下的痕迹。宛如照片显影,记忆就这样铺开来,呈现眼前。“有了茶染,才发现原来时间的印迹是如此的具象,更是如此的迷人。”
  玻璃与纸张
  在学习玻璃专业之前,杜蒙曾参与多本书籍设计,“做书要考虑承载的内容、页面之间的关系、节奏等,这个思考习惯我在做玻璃的时候也保留着。”
  浏览杜蒙的个人网站,不难发现她的很多作品都与纸张有着密切关系,这些作品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成组而不是单个,犹如纸张叠加,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叶片圈”就是这样一组作品。
  一次,杜蒙上学的校园里有棵古树在暴风雨中被连根拔起,大家为此感到很惋惜,都想怎么去纪念这棵古树。杜蒙突发奇想,她从这棵树上摘下200多片树叶,分别铸模后用玻璃粉烧制成玻璃树叶。尽管每次烧制都是使用同一个窑炉和同样的温度,但结果正如莱布尼茨所说的那样,没有任何两片叶子完全相同,而且每片叶子上都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小孔,薄且脆弱,近乎于真实。最后,杜蒙用茶水将它们染成深浅不一的茶色,一片一片叠加,在那棵古树旁边围成一个玻璃叶片圈。
  “每一片树叶都像是书本的一页,上面书写着这棵古树一生的片断。经历着四季变换,从出生到归于尘土,安静地凋零在这个城市的角落。”杜蒙说。
  在2013年的毕业作品展上,杜蒙更是通过《流动的风景》,将玻璃与纸张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作品是以北京城市的变迁为题材创作的两组平板铸造玻璃作品,一组是浮雕图形,一组是凹陷的喷砂图形。作品完成以后,杜蒙始终觉得有些单调,“它们太静止了,城市变迁是一个可以看见的动态过程。”此时,杜蒙再次想到了书,她将两组作品的10块玻璃作为印刷版,涂上油墨后将图案分别拓印在一张十几米长的宣纸上。在布展的时候,将宣纸由高到低布置,给人“流动”的感觉,再结合静止的玻璃原版,一动一静,相得益彰。
  “纸张和玻璃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两个载体,将来我会探索两者结合的更多可能性。”杜蒙说。
  蒸发的记忆
  虽然身处异乡,但杜蒙仍然强烈地感受到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对她的影响,她十分在意捕捉藏在内心深处的记忆回响,并将那一刻迸发出的感动、伤悲,通过玻璃艺术记录下来。
  一次,杜蒙在美国的二手市集上看到许多旧镜框,当时镜框里有许许多多的内容,如家庭照片、小风景画、旅游纪念印刷品、十字绣等。它们都曾经在某个家庭里占据着墙面的一个位置,纪念过一个特定的时间或者状态,可如今又不知为何流落到市集上。
  杜蒙为这些已被原物主淘汰的旧物伤感不已,她想到自己以前在北京胡同里居住的时候,家里也有很多爸爸亲手制作的家具,后来因为搬迁,全都流落到了二手家具市场。“尤其是那把小椅子,我坐在上面听奶奶讲了好多好多的故事。”杜蒙说。于是,她买下那些旧镜框,在里面装上玻璃,然后用很细的钻刀,在玻璃上刻画出记忆里陪伴自己成长的旧家具。并且,它们全都处于“蒸发”状态,好像有一天会完全消失一样。“记忆会随着时间而一天天模糊,就像水不停地蒸发一样,我做这一组作品,是想提醒我自己,也提醒观众,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对过往要多保留一些怀念。”
  对于未来,杜蒙打算慢慢做自己的工作室,制作一些日常玻璃器皿来经营,同时兼顾做自己喜欢的作品。杜蒙说,她没奢望自己成为一个职业玻璃艺术家,只是希望能踏踏实实做个手艺人,看着自己做的东西被大家喜欢,愿意用来置于家中或者成为他们的日常生活用品,这样就已经足够了。
  ① ② 《落叶》和《断章》。采用粉烧工艺创作,薄且脆弱,上面布满小孔,是别具一格的玻璃作品。
  ③ 《晓》。以西方文化中代表平安返家的燕子为题材,寄托了身处异乡的杜蒙对家乡的思念。
其他文献
助推项目:公平贸易产品展暨手工艺人代表交流会 支持对象:11家以手工发展为主的公益组织 项目活动:公平贸易走进孔城老街 开展机构:上海乐创益公平贸易发展中心    2011年10月国庆期间,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安徽桐城孔城老街,热闹非凡。临街的百年老店铺里,贩卖的不再是日常的生活物件,而是聚集了各种富有地域特色的手工艺精品。  作为“孔城老街风情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手工艺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
每个人对家都有不同的理解,罗丹认为家就是能让自己完全放松,无所顾忌享受自由的地方,她在自己亲手搭建的一方天地里,过着“面朝青山,阳光为伴”的生活……  罗丹的家,典型的大隐隐于市。小区外就是呼啸而过的轻轨,小区内却能对着整片绿油油的山头,自成天地。而真正感觉妙不可言的是踏入罗丹家的那一瞬:大开间,大格局之下,厚重原木包裹着的地中海风格,让人不禁眼前一亮。  房间还是空间?  一进门,很难不被那一整
船头雕龙,船身绘鳞,船尾为凤……民间艺人郑亮辉用他手中的刻刀创造了一件件精美的龙舟工艺品,把汨罗的龙舟文化广为传播。  汨罗是中国龙舟文化的发祥地,这里的龙舟制作技艺代代相传,闻名全国。今年68岁的郑亮辉就是当地一位有名的龙舟手艺人,这些年,他除了雕龙头、打龙舟外,还用手中的刻刀创造出一件件造型精美、技艺精湛的工艺小龙舟。  “偷学”来的技艺  郑亮辉的龙舟制作工坊位于汨罗市城郊乡戴家垅,是一间四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旅游文化展暨第五届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前段时间在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西安大唐西市开幕。东西部非遗展演活动由西部各省市数十个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参展,通过展览、传承人现场技艺展示、图文资料等宣传形式,促进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与往届不同的是,本届西部非遗展与丝绸之路旅游文化展相融合,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促进我国东西部
上翻的白眼、露金牙的大嘴、傻傻的坐姿,这是雕塑家朱映安创作的河马雕塑家居艺术品,它们的每一个姿态与眼神都是艺术家对当下社会现状的独到认知和敏锐感触。这些五颜六色的河马由玻璃钢制成,虽然有着厚厚的皮肤褶皱,但背部线条却柔美饱满,让笨重的河马有了憨态可掬的艺术美感。  经过艺术创作的河马雕塑,可坐在柜上,趴在桌上,用小且犀利的眼神瞧着你,凶猛的野兽也变得萌萌哒,成为现代家居生活中一件有趣的装饰。  英
在台南市某高中校门前,站着一位即将应考的学子,他的胸前挂着一个醒目的瓶形吊坠。透明的瓶子装着一片金箔做成的羽毛,羽毛立在一颗红玛瑙珠子上,微微舒张,轻盈得仿佛要隨时飞起来。这个吊坠有一个非常应景的名字——轻翼就中,它是台湾著名纸雕大师陈一中的作品。许多台南的家长会买陈大师这种金箔工艺品送给孩子,他们觉得这能为孩子的升学讨一个好意头。  作为台湾纸雕协会创会理事长、台南陈一中纸雕馆主人的陈一中,自1
热爱生活的女艺术家以神奇的想象力,塑造了一系列不存在于世的奇幻生物雕塑,带领人们进入超现实的魔幻之旅。  “看见它的第一眼,我屏住了呼吸。”初见埃伦·朱厄特(Ellen Jewett)的动物形态雕塑,有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颓败的狐狸骨架里嵌满了鸟笼和齿轮等物件;形态逼真的金鱼身上长出绿色的枝桠;双眼灵动的兔子骨架被藤蔓包裹,上面落着黄色的蝴蝶……雕塑出的动物真实又怪异,仿佛美好的童话故事里,女巫念
27年,在与鞋为伴的路上,农家姑娘刘琼英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蜕变,由她一手打造的sheme也成为首个登上国际时装周T台的中国高端女鞋品牌。  刘琼英总是很忙,爱穿12厘米高跟鞋的她走起路来风风火火,仿佛娇小的身体里蕴藏了无限的能量。“做鞋就像谈恋爱,没有激情可不行。”这场“恋爱”,她一谈就是27年。想起了她的一张照片:双手捧着一双sheme鞋子,面带微笑,那含情脉脉的眼神,就像望着恋人的脸。  东方文
什么是中国设计?  随着2014北京保利春拍中响亮的锤击声,答案已有分晓。“看见造物”设计总监、设计师、雕塑家卢志荣的作品“看见·戏石屏风”以80万元的全场最高落槌价惊艳四座,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此外同去竞拍的还有“看见·听园提盒”、“看见·提方茶器”、“看见·木玉首饰”等5件作品,均以精湛上乘的工艺以及独特的东方现代美学受到众人追捧,掀起了拍卖会上的高潮。  “看见造物”艺术总监、独立音乐家朱哲
传统老字号承载着中华古老文明,但在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下,许多老字号因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纷纷沉寂甚至消失。“内联升”无疑是老字号里的一块金字招牌,不但在全球化商业环境下稳健发展,最可贵的是,仍然不折不扣地保持着传统技艺。    老字号的故事    清朝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的一天,北京城繁华的东江米巷(后来的东交民巷)鞭炮齐鸣,一家豪华气派的布鞋店开张了。像那个年代众多鞋店一样,采取前店、后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