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我国基础阶段教育改革,就离不开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标准的重构。本文从对核心素养之“核心”进行界定,在现有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构建了适合西安市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的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标准;西安基础教育
一、 引言
近年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下简称核心素养)及其研究成为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而课堂教学作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最有效的途径,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重要趋势。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改革要生根,就要制定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试教育”的最后堡垒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标准不变,课堂不变;课堂不变,教师不变,一切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改革就无从谈起。因此制定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标准十分必要。本研究的出发点是基于学校现有的以学科为基本框架的课程体系,在不改变目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按照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标准,从而在现有学科课程中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 西安市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之“核心”
“核心素养”具有阶段性,不同阶段它的侧重点也是有所不同的,因此要把“核心素养”具体运用于西安市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之中,就必须厘清核心素养之“核心”所在。目前,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最有代表性是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他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西安市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既要立足西安实际,又要合理吸收国内研究的新成果,我认为:
1. “核心素养”是一种“素养”,包括能力、品格(Competencies)和态度,而且还是众多需要具备的以及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必备的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种素养,它决定了一个人或个体未来发展的高度以及广度、深度。
2. “核心素养”研究出发点是“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认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性的存在。那么关于“人”的核心素养研究就应从“人”本身出发,关注“人”的存在及诉求。以西安市基础教育阶段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就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特有年龄段作为“人”的具体诉求,重视他们的自我发展与人生价值的实现。
3. “核心素养”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其核心之“核”是“文化素养”。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一直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培养。从春秋战国至清末,《诗经》、《礼记》、《易经》、《春秋》等经典书籍中所蕴含的人文知识和历史知识,一直都是中国传统学校培养人才的核心内容之一;习近平曾多次提到“文化自信”,尤其在2015.5.4与北京大学学子座谈时提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文化的起点,中国汉唐文化繁荣地,也是中华文化的起源,更应继承我国传统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为我国文化交流培养人才。
4. “核心素养”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和侧重点也不同。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最需要的是爱与安全、关注与理解、尊重与包容等作为“人”的基本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孟子·离娄章句下》说:“爱人者,人恒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此时诸类诉求可以以提升“文化素养”的方式让他们学会沟通、理解及尊重,学会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等。
总之,我认为西安市基础教育阶段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之“核”就是学生在作为“人”的现实存在基础之上,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合所有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最关键、最必要的文化素养,是包括符号运用与沟通素养、历史文化认知和人文情怀、科学精神等综合表现。这种文化素养是根据年级的差异、学生个体差异性分为不同的级别水平。
三、 基于核心素养的西安市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西安市基础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既要宏观的顶层设计,也要微观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仅能有效地传播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能培育学生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种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因此,学校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教育方式。因此,结合西安市基础教育的核心素养及学生特点,基于核心素养的西安市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从依据上看,基于核心素养的西安市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是践行“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的具体表现;其政策依据是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文件中提出了落实“立德树人”工程的十大关键领域,并把核心素养体系作为研究学业质量标准、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依据,用于统领课程改革的相关环节以及习近平于2017.5.17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坚持文化自信”的要求。
2. 从目的来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素养”为重点来改革西安市目前素质教育中出现的忽略“文化素养”培养而导致的学生素养滑坡、社会适应能力不强、负面情绪较多,实践、创新能力不足,学生跨学科素养培养的缺乏等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以学论教,以学论学,强调学生符号运用和沟通能力、历史文化认知、人文情怀以及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充分体现西安市基础教育的实践性、人文性、创新性、开放性的特点,以适应未来社会和人才发展的需要。
3. 从特征上看,其精髓主要是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积极“主动建构”,“自主实践”,“勇于创新”,最后达到“知行合一”而形成的新型学生学习模式,“隐身化”了教师的教学。在具体实施中,此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的、真实性的问题情境,开展体验式的、合作的、探究的或建构式的学习,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弱化教师的“教”,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学论教”,“以学论学”。 4. 从预期的效果来看,以提升西安市学生“文化素养”为重点,学生在自主构建理论知识的同时,沟通能力、历史文化认知、实践创新能力、人文情怀都将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西安市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指导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为重点,充分贯彻核心素养的理念,重点突出学生沟通能力、历史文化认知能力、实际动手创新能力、人文情怀的培养,从而有效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
四、 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西安市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标准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及党的十八大根本任务,在不改变现有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为西安市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构建新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西安市课堂教学设计应达到以下标准。
(一) 基于核心素养的西安市课堂教学设计要素:
1. 在教学目标上:
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西安市基础教育学生“文化素养”提升为目标,确定“课程整体设计”和每个“单元设计”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并根据年级、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来确定数量合适的创新实践能力任务进行教学组织实施;同时教学目标应该分层进行,学期目标和年度目标要清晰。
2. 在教学内容上:
(1)重视学生历史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在不改变目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方式遵循分层次、分年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秉持渐进、跨领域科目等原则来学习,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欣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同时,提升文化自信,尊重多元文化。
(2)注重学生科学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入真实的项目(案例)作为课堂“学习情境”的内容,合理安排他们实践项目,勇于创新,把对知识学习变成解决生活问题、承担生活责任的过程。同时,把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从事反思性实践活动中发展实践能力和社会的情感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课堂教学应在坚持提高文化素养的前提下,实践学时不少于30%。
(3)具备西安特色或陕西特色
在西安区域的课堂教学改革,采用课堂教学和研学旅行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在了解、掌握有关西安或陕西历史文化的发展以及相应的风土人情知识的同时,人人都是西安文化的名片与传承者,增强学生对西安(或陕西)文化认同感,培养文化自信。
3. 在教学活动进程上,以文化素养项目目标达成为核心,课程内容顺序应以文化素养提升的实施过程为主线,小、中、大目标编排合理、难度按照年级分层次递进。建议以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梯次发展理论等为指导,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4. 在教学手段上,以实现学生文化素养提升为根本,鼓励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工具、教学平台、数字化资源。
5. 在教学评价上,要以提升“文化素养”为目标,采取“以学论学”、“以学论教”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强化学生的真实性考核,以一学期、一学年为周期,文化素养基础知识考核占60%,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即重点体现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认同和自信,解决问题过程及思维方式、是否表现出正确的三观以及相应地实践各占10%,共计比重为40%,从而更为科学地量化教学。同时,注重科学、合理地细化考核指标、指标比例、考核指标要点。
(二) 教师实施标准
教师要具有以下标準:
(1)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围绕教学目标,给予学生70%以上的课堂时间让他们主动建构自我知识体系。(2)对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或实践活动,分组时应做到小组能力均衡,教师要巡回指导,因材施教;同时多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使用的方法,而不是结果;(3)教师要以多元化的方式促成学生增强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自信。(4)学生在课堂表现主要占60%,剩下的40%需要与平时表现、实践活动结合,可以在一个月或一学期或一年后再考察。
基于核心素养的西安市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实施标准见图
五、 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西安市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标准以学生文化素养提升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学,弱化了教师的教,有助于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静,马永军.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我国课堂教学研究现状及走向——基于近年来核心素养主题研究的量化分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30(4):53-57.
[2]钟启泉.课堂研究[M].上海:华东释放大学出版社,2016:26:19-22.
[3]王薇.活动理论框架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23):43-45.
作者简介:刘秋鸽,赵燕,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标准;西安基础教育
一、 引言
近年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下简称核心素养)及其研究成为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而课堂教学作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最有效的途径,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重要趋势。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改革要生根,就要制定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试教育”的最后堡垒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标准不变,课堂不变;课堂不变,教师不变,一切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改革就无从谈起。因此制定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标准十分必要。本研究的出发点是基于学校现有的以学科为基本框架的课程体系,在不改变目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按照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标准,从而在现有学科课程中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 西安市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之“核心”
“核心素养”具有阶段性,不同阶段它的侧重点也是有所不同的,因此要把“核心素养”具体运用于西安市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之中,就必须厘清核心素养之“核心”所在。目前,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最有代表性是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他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西安市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既要立足西安实际,又要合理吸收国内研究的新成果,我认为:
1. “核心素养”是一种“素养”,包括能力、品格(Competencies)和态度,而且还是众多需要具备的以及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必备的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种素养,它决定了一个人或个体未来发展的高度以及广度、深度。
2. “核心素养”研究出发点是“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认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性的存在。那么关于“人”的核心素养研究就应从“人”本身出发,关注“人”的存在及诉求。以西安市基础教育阶段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就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特有年龄段作为“人”的具体诉求,重视他们的自我发展与人生价值的实现。
3. “核心素养”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其核心之“核”是“文化素养”。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一直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培养。从春秋战国至清末,《诗经》、《礼记》、《易经》、《春秋》等经典书籍中所蕴含的人文知识和历史知识,一直都是中国传统学校培养人才的核心内容之一;习近平曾多次提到“文化自信”,尤其在2015.5.4与北京大学学子座谈时提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文化的起点,中国汉唐文化繁荣地,也是中华文化的起源,更应继承我国传统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为我国文化交流培养人才。
4. “核心素养”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和侧重点也不同。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最需要的是爱与安全、关注与理解、尊重与包容等作为“人”的基本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孟子·离娄章句下》说:“爱人者,人恒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此时诸类诉求可以以提升“文化素养”的方式让他们学会沟通、理解及尊重,学会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等。
总之,我认为西安市基础教育阶段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之“核”就是学生在作为“人”的现实存在基础之上,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合所有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最关键、最必要的文化素养,是包括符号运用与沟通素养、历史文化认知和人文情怀、科学精神等综合表现。这种文化素养是根据年级的差异、学生个体差异性分为不同的级别水平。
三、 基于核心素养的西安市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西安市基础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既要宏观的顶层设计,也要微观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仅能有效地传播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能培育学生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种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因此,学校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教育方式。因此,结合西安市基础教育的核心素养及学生特点,基于核心素养的西安市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从依据上看,基于核心素养的西安市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是践行“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的具体表现;其政策依据是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文件中提出了落实“立德树人”工程的十大关键领域,并把核心素养体系作为研究学业质量标准、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依据,用于统领课程改革的相关环节以及习近平于2017.5.17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坚持文化自信”的要求。
2. 从目的来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素养”为重点来改革西安市目前素质教育中出现的忽略“文化素养”培养而导致的学生素养滑坡、社会适应能力不强、负面情绪较多,实践、创新能力不足,学生跨学科素养培养的缺乏等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以学论教,以学论学,强调学生符号运用和沟通能力、历史文化认知、人文情怀以及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充分体现西安市基础教育的实践性、人文性、创新性、开放性的特点,以适应未来社会和人才发展的需要。
3. 从特征上看,其精髓主要是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积极“主动建构”,“自主实践”,“勇于创新”,最后达到“知行合一”而形成的新型学生学习模式,“隐身化”了教师的教学。在具体实施中,此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的、真实性的问题情境,开展体验式的、合作的、探究的或建构式的学习,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弱化教师的“教”,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学论教”,“以学论学”。 4. 从预期的效果来看,以提升西安市学生“文化素养”为重点,学生在自主构建理论知识的同时,沟通能力、历史文化认知、实践创新能力、人文情怀都将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西安市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指导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为重点,充分贯彻核心素养的理念,重点突出学生沟通能力、历史文化认知能力、实际动手创新能力、人文情怀的培养,从而有效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
四、 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西安市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标准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及党的十八大根本任务,在不改变现有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为西安市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构建新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西安市课堂教学设计应达到以下标准。
(一) 基于核心素养的西安市课堂教学设计要素:
1. 在教学目标上:
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西安市基础教育学生“文化素养”提升为目标,确定“课程整体设计”和每个“单元设计”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并根据年级、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来确定数量合适的创新实践能力任务进行教学组织实施;同时教学目标应该分层进行,学期目标和年度目标要清晰。
2. 在教学内容上:
(1)重视学生历史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在不改变目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方式遵循分层次、分年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秉持渐进、跨领域科目等原则来学习,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欣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同时,提升文化自信,尊重多元文化。
(2)注重学生科学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入真实的项目(案例)作为课堂“学习情境”的内容,合理安排他们实践项目,勇于创新,把对知识学习变成解决生活问题、承担生活责任的过程。同时,把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从事反思性实践活动中发展实践能力和社会的情感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课堂教学应在坚持提高文化素养的前提下,实践学时不少于30%。
(3)具备西安特色或陕西特色
在西安区域的课堂教学改革,采用课堂教学和研学旅行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在了解、掌握有关西安或陕西历史文化的发展以及相应的风土人情知识的同时,人人都是西安文化的名片与传承者,增强学生对西安(或陕西)文化认同感,培养文化自信。
3. 在教学活动进程上,以文化素养项目目标达成为核心,课程内容顺序应以文化素养提升的实施过程为主线,小、中、大目标编排合理、难度按照年级分层次递进。建议以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梯次发展理论等为指导,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4. 在教学手段上,以实现学生文化素养提升为根本,鼓励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工具、教学平台、数字化资源。
5. 在教学评价上,要以提升“文化素养”为目标,采取“以学论学”、“以学论教”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强化学生的真实性考核,以一学期、一学年为周期,文化素养基础知识考核占60%,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即重点体现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认同和自信,解决问题过程及思维方式、是否表现出正确的三观以及相应地实践各占10%,共计比重为40%,从而更为科学地量化教学。同时,注重科学、合理地细化考核指标、指标比例、考核指标要点。
(二) 教师实施标准
教师要具有以下标準:
(1)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围绕教学目标,给予学生70%以上的课堂时间让他们主动建构自我知识体系。(2)对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或实践活动,分组时应做到小组能力均衡,教师要巡回指导,因材施教;同时多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使用的方法,而不是结果;(3)教师要以多元化的方式促成学生增强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自信。(4)学生在课堂表现主要占60%,剩下的40%需要与平时表现、实践活动结合,可以在一个月或一学期或一年后再考察。
基于核心素养的西安市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实施标准见图
五、 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西安市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标准以学生文化素养提升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学,弱化了教师的教,有助于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静,马永军.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我国课堂教学研究现状及走向——基于近年来核心素养主题研究的量化分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30(4):53-57.
[2]钟启泉.课堂研究[M].上海:华东释放大学出版社,2016:26:19-22.
[3]王薇.活动理论框架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23):43-45.
作者简介:刘秋鸽,赵燕,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