迸溅火花 启迪思维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cheng1989623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灵感是一种创造力高度集中的突发性心理过程。常常被蒙上神秘的色彩。揭密灵感让语文课堂充溢灵感,是对语文教学中注重技术性图解的挑战,是语文教学本真的回归。本文试图探讨在阅读教学中训练灵感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尊重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践行。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灵感;质疑
  一、 问题提出
  一切科学发明、文艺经典之作的问世莫不与科学家、文艺工作者的灵感有关,灵感本质上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常常被描述为:灵光一闪、灵光一现、灵机一动、灵心大发等。因此灵感思维在人们的眼里就有了神秘的面纱。
  语文教学的现状中,许多人尽管有灵感思维品质训练的实践,但是谁都不愿在理念涉足这一领域,总是潜意识认为灵感神秘难测、吉凶未卜,生怕授人以柄,贻笑大方。长此以往,在灵感思维训练这一田地,语文教师处于孤军备战、迷茫懵懂、无知无觉的状态。
  二、 灵感的内涵
  灵感的特质倏忽而至,稍纵即逝。但是,灵感又是一种心理突发性的过程:①这种心理过程是人们无法控制的。它常以“不速之客”的形象出现在主体的思维活动中;②创造力高度集中。当灵感出现时,许多沉积已久的知识积累被得到全新的利用,一些长期困扰的问题会得到解决。尤其是一些重大的科学发现或发明,都得益于灵感的出现;③受原型思维的启发和影响。灵感都是在人们的注意力转移或紧张的大脑得以放松的时候出现。
  根据上面的阐述,我们可以绘制灵感思维活动的路线图:知识储备→经验积累→思维探索→原型启发→灵感。
  从路线图中,灵感的面纱揭开了,解秘的灵感就能换成这么一种通俗的表述,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为源泉,以一定的经验(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为动力,用探索探求作催化剂,借助原型思维来引爆。拥有这些要素,灵感就有可能长期光顾,也就具备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 灵感培养的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特殊目的就是发展智力,培养聪明人。”聪明人不仅接受知识,而且主动学习、独立收纳和获取知识,还能发现身边的问题,利用一切知识解决遭遇到的问题。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笃行,行方有成。
  语文教学在灵感培养方面占有相当大的优势。就阅读教学观之,教材中所选的材料,经受长时间的考验和无数读者的品鉴,大多数的课文是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积淀、能够壮大读者精神、文法兼美的作品。只是我们在解读的时候,不能咀嚼别人吃过的“馍”,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尊重自我内心的声音、从另外角度以新的视野、充分激活思维去探索新的解读方式,这种新的方式需要有下列元素的参与。
  第一,培养盎然的情趣。就语文教学内容来看,科学性、技术性无疑是大前提,但我们切不可陷入“唯科学是从”的泥淖。因为模糊性、写意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如果徒倚“技术分析”会枯萎情趣的花朵,最终的结局,又回到语文课堂少慢差的老路上。
  情趣的雅致,我们可以借助语言情境、视觉情境、心理期待来达到。
  第二,开发想象和联想的矿床。《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寂然凝思,思接千载;悄然动容,神通万里。”有了想象和联想的参与,才有可能达到与作品、与作者的共鸣共振,也就能再现文章或诗词中描绘的人和景,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受,并且能从中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甚至还有可能丰沛原作的情感,拓宽其内涵。
  第三,养成质疑的习惯。古人说,尽信书倒不如无书。质疑、否定、批判、颠覆的精神往往衍生出创新意识。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敢于对教材说不,要培养学生不仰人鼻息、随时发表自我的独特品格。“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古训就是语文教学的普适性准则,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方是进矣。”虽然说教材中的材料充满了奥秘与魅力,但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的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认知水平、心智状况、能力层次、個性特点等有着差异,就不可能用一个标准来涵盖。语文课堂有浓厚的“质疑氛围”也是点燃灵感火光的一种手段。
  第四,正确处理好各种思维的关系。思维的单一化是语文教学之大敌,它往往会扼杀学习者的创造性活动,在灵感的培养中,辐射思维与聚敛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要妥当地进行。尤其要重视辐射思维与求异思维这些有创新、创造品质的思维训练。
  四、 语文教学中灵感培养的实践
  灵感培育的途径尽管还可以从理论中提炼出多种名头,但是语文教学中这些培育的方法切忌单独实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视实际情况综合运用,这也称之为教学智慧和艺术。
  第一,找准“情趣”的依附点。
  刘勰说过“情者,文之经也”。阅读文学作品或文章的时候,我们会受到作品所蕴含情感的感染,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譬如快乐、愤怒、恐惧、悲伤等,阅读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情感的旅程,同时也是自我修养提升、内心世界丰富的过程,这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目标也就是“趣”“品”的升华。
  首先,涵咏课文,以情育情。教材中有许多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文章,我们可以在“诵读”上做足功夫来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感受和体验受到“情”的熏陶。例如课文《我与地坛(节选)》我就尝试用范读的方式,作品中那种对生命的顿悟、对亲情的珍视、对古老地坛的观照通过范读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听完录音后,绝大多数学生眼睛是湿湿的,正如他们在札记中所说,每一个生命的诞生,即使我们没办法使之辉煌,但没理由让其黯淡。
  其次,创设环境,寓情其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营造与教学内容一致的气氛,以激起学生的情感之波。例如在教学《宝宝挨打》时,我就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他也是官二代、富二代。他承载着中兴家室的重任,但他又俊朗清素,生性多情,当一个貌若天仙,多愁善感的异性出现时,他的生活会有哪些变化呢?这种情境创设以后,学生的情趣高涨,快速投入到课文研读中,读完后也有了许多新奇的感触。   再则创露理性,以理育情。虽然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文章一旦問世流传之后,它的意蕴、艺术就有了放大的可能性,只要合情合理,就是创造性阅读的家族了。例如教学《狂人日记》时,我就预设到小说主题的理解与学生会有隔阂和距离。于是,我就分析了“赵”姓族谱,因为《百家姓》编纂于宋代,因此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排序。作者在《狂人日记》中以“赵家、赵家的狗、赵……”就隐含着对封建王朝本质的揭露和批判。借助这种理性的分析,学生便找到了与作者作品情感的接榫点了。
  第二,添油助力想象、联想升级转型,拨动学生心弦。
  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是语文课堂的生命所在。根据心理学原理,想象是对脑海中储存的表象进行创造性的认识,联想是由此及彼的多维度认知,两者都是思维的最高层级。在语文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训练,是完全可以培养创新思维,从而形成高密次的灵感。
  例如在教学杜甫的《登高》时,如果从想象的角度观之,诗人的悲愁是无以复加、无人超越的,秋风萧瑟、寒凉漫灭,江水不断心难宁。想象出诗人难耐秋寒,难息忧愤!再加羁旅漂泊、沉疴难除,登高远眺,更在脑海中回放出诗人形容枯槁、憔悴难言的形象,雪漫双鬓,空苦寒胸,这又是怎样寂苦的老翁!这些想象都是凭借“杜少陵”是一个忧时忧世,愁主苦国的原有的认知水平而升华的思维活动。如果从联想的角度来看,“秋风”愁人,猿鸣增悲,落木辞枝,江水不止,暗合诗人忧思纷扰、悲愤不绝等。何以有难言难尽的愁苦悲愤?艰难是恨也。
  想象和联想思维的训练的基本要诀便是对问题的设置,需要“润物无声”的导引,需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不能是外部强加式的贴标签。
  第三,多方质疑引领求异思维。
  质疑是创新的契机,求异是新的发现。敢于对现成的做法或结论提出质问,并探索研究,对课文的内容重新审视或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来,这是创造性思维所应具有的可贵品质,也是点燃灵感的火种。
  质疑可以是变换角度,推想出课文中没有想到但又与之有密切关系的若干内容,是对课文的拓宽和延伸,例如《祝福》的教学,引导学生推想“祥林嫂”死后的安葬地。推想质疑的结论要合情合理、创新奇特;也可以是多种途径,不明方向的质疑,例如《项链》教学,根据原作品“留白”艺术,我们可以从路瓦载夫人、佛来思节夫人及丈夫等角度发散思维,设置不同的人对“假项链”这一事件的反应,这种多角度的质疑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
  我们还可以在比较中质疑。例如《祝福》中,我们可以就鲁四老爷与四婶、四婶与王老婆、鲁镇的女人”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感受认同小说主题的因子:女人在当时的社会就是被欺凌被奴役的角色。乌申斯说得好:“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通过比较才能了解世界上的一切。”比较质疑能够训练思维的客观性、准确性。
  五、 结束语
  创新意识、创造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灵感的孕育伴随着创新、创造。语文教学只要坚守这条路线定会迎来姹紫嫣红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 章志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作者简介:
  龚玲俐,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增城区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生良好的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养成教育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孩子一生的成败。本文旨在结合我校实际,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养成;快乐教育;核心素养  一、 小学生行为养成的重要意义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
摘 要:自新课改以来,课程已从“知识的传授”转型为“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上。可以说,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老师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提问,孩子们的生命潜能就能在课堂上得到更大限度的释放。  关键词:课堂;提问;误区  案例背景:西方学者德加默说过:“提问得好即教得好”,的确,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教学中一个巧妙地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
摘 要:我校自开展新教育试验以来,一直非常注重家校合作共育工作,本文主要谈谈我校开展家校合作共育工作的做法:组建家委班子,实行层级管理;培训转变理念,共享引领成长;搭建家长讲堂,唤醒智慧父母;书香溢满家庭,书韵伴随成长;拓宽实践之路,积淀成长内涵;组建志愿团队,助力学校发展。  关键词:家校合作共育;几点做法;教学  家校合作共育是学校与家庭携手共同促进学生成长的一种教育行为,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
摘 要:初中生群体是一个像花儿一样的年龄段,更是一个从儿童心灵逐步走向成熟的少年心灵的关键转型期,所以这个时候的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就像刚刚离开母乳的幼儿一样,有焦躁,有情趣,有感知,更有很多不稳定的情感变化,本文将结合案例分析初中生心理断乳期的心理发展状况,从而对症下药,给出必要的必究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断乳期;情绪管理;问题研究  一、 引言  心理断乳期这一概念最早来自美国心理学家霍林
摘要:人最难战胜的其实是自己,而健康的心理无疑对一个人的情绪影响最大。小学心理健康课是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课程,但心理健康课只是一个引导,“解铃还须系铃人”,如何让心理课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如何让心理课释放魅力?本文从直面学生心理,构建常态化的心理课堂模式;直面学生心理,构建趣味化的心理课堂模式;直面学生心理,构建实践性强的心理课堂模式三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学生心理;常态
摘 要:歌唱作为一种抒发个人情感的方式,能够让幼儿表达出自身的喜怒哀乐,通过歌唱的方式代替语言上的不足。在幼儿园中,歌唱教学可以帮助幼儿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以及审美能力,促进其情感发展,不失为对幼儿未来发展极为重要的一项发展课程。因此,本文将通过对于大班幼儿歌唱教学方法的行动研究,进一步分析现下课程的优劣,并提出建议,帮助提升课堂效率。  关键词:大班幼儿;歌唱教学;教学方法;行动研究  一、 引言
摘要:现今数学教学提倡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向生活化发展,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数学思维逻辑的培养,而当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的核心素养,强调人人都要接受数学教育,在数学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技能和数学生活经验的提高。对于我们小学数学老师来说如何将数学融入生活,将核心素理念养贯彻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需要我们不断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
摘 要:[目的]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攻坚战,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重点围绕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效果等关键环节进行分析,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抽样方法,对130名大一、大二的抽样个体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结论]由于我院在思想政
摘 要:化学学科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化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发展。同样,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教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高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实验的改进,可以使实验操作更加简单,让学生观察到更加明显的实验现象,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中我们会以焰色反应实验为例进行创新改进,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关键词:焰色反应;实验;改进  化学学科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化学实验
摘 要:幼儿教师核心素养是幼儿教师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怀为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而发展幼儿核心素养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幼儿教师核心素养是影响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需要从幼儿教师自身以及高校、幼儿园、政府与社会这几大主体共同努力来提高核心素养,以此来创办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  关键词:幼儿教师;核心素养;影响因素;提升策略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