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典诗歌历史悠久、言简意赅、内涵深刻。初中古典诗歌鉴赏教学,要求学生能领会诗意、体味情感、品鉴诗词,在鉴赏与思考中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夯实语文核心素养。本文基于初中古典诗歌教学的主要内容,从营造鉴赏氛围、把握诗歌艺术、巧妙之处留白及体会诗歌用典四个方面探讨鉴赏技巧,期望通过多样化鉴赏教学模式,激活中学生学习古诗、鉴赏古诗、诵读古诗的兴趣,提升审美鉴赏素养。
关键词:古典诗歌; 鉴赏教学; 情境想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诗歌是一门古老的语言艺术,它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古典诗歌鉴赏活动,既能夯实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也能锻炼良好的想象思维、审美能力,塑造人文修养。因此基于新课程教学理念,笔者提出如下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营造鉴赏氛围,融入诗歌情境
以往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对古典诗歌鉴赏“望而生畏”,这与古诗教学枯燥无趣有直接关系。试想当学生走进课堂,感受到生动的情境、丰富的情感,那么他们也能发自内心地想要诵读诗歌、鉴赏诗歌。所以语文教师要创新古典诗歌教学形式,创设生动趣味的诗歌意境,营造浓厚的鉴赏氛围,以此为依托,激励学生了解诗歌背景、认识诗歌作者、体验诗歌情感、挖掘诗歌内涵,这样的诗歌鉴赏活动才是有意义的、有效果的。
例如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诗歌描绘了恬静优雅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辞官退隐后的闲适之情。上课前,我为学生播放了一曲二胡演奏《闲居吟》,优美的旋律、舒缓的节奏让学生满满静下心来,仿佛走进了平静淡然的世界,带着这样的情绪再来诵读诗人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仿佛产生了思想的共鳴。当大家的参与兴致被调动起来,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归园田居”的几组图片,诗词中描绘的场景跃然眼前,大家一边观察图片的景物、一边对照诗词中的语句,感受作者的心情,也把握了诗词的思想内涵。
二、把握诗歌艺术,展开联想训练
古典诗歌言简意赅但是意境深远、情感丰富,诗歌中的情感表达艺术、语言表达艺术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与学习,也是训练学生联想力与创造力的最佳载体。因此在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我们要把握意象、诗眼等每一处细节,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意象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
例如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整篇诗歌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作者反复推敲词句,将真情实感融入了色彩浓郁的景物中。教学中,与学生一起活动交流,揣摩字词的应用特色,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如果将“几处”改成“处处”,“谁家”改成“家家”,语意改变了吗?作者表达的心情改变了吗?而“啄”字还能用其它字来代替吗? 有了问题的指引,也就指明了鉴赏的方向,而学生在反复推敲思考中找到答案:春天刚刚来临,北方的燕子还很少,所以只有“几处”,只有“谁家”才更精确、更巧妙,在分析与鉴赏中,大家脑海中早已有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色。
三、体会诗歌用典,提升鉴赏能力
古典诗歌最大的魅力在于“用典”,这样既能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也能丰富诗歌的内涵,以含蓄的表达增强诗歌的感染力与表现力。所以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与鉴赏古典诗歌,关键点在于把握诗歌的创作背景,只有了解诗歌“用典”,才能真正理解诗意,扫清阅读障碍。然而对于这些典故知识的学习与理解,需要学生不断积累、不断吸收,多诵读古典诗歌,多了解注释含义等等,由浅入深地体会用典的方法与技巧,掌握诗歌鉴赏的切入点与落脚点。
例如学习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词“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其中“闻笛赋”和“烂柯人”就是两个典故的妙用,诗人借此感慨自己遭贬多年来早已物是人非、恍如隔世,同时也怀念自己的故友柳宗元、王叔文等人。再如李白的《行路难》中,诗词“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也是典型的援引史实写作手法,其典故就是“吕尚和伊尹的故事”;而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再次引用了“宗悫迷志”的典故来抒发情感。诗人通过用典,能够含蓄地表达思想情感,也让诗歌更有内涵意蕴,而学生想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真正读懂读透诗歌,在与诗人对话中产生共鸣,自然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积累,了解每一个典故内涵,才能洞悉诗人的世界。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我们要由浅入深地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再现诗歌意境、展开联想想象、体会诗歌内涵,在积累、感悟与揣摩中体验古典诗歌的魅力,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通过古典诗歌鉴赏获得审美熏陶,体味作者的真情实感。
参考文献:
[1]王轶卓.在语文诗歌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审美鉴赏能力[J].新课程导学,2019,(22):64.
[2]顾建华."曲径通幽"提升古典诗歌鉴赏能力[J].教育,2019,(39):21.
关键词:古典诗歌; 鉴赏教学; 情境想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诗歌是一门古老的语言艺术,它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古典诗歌鉴赏活动,既能夯实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也能锻炼良好的想象思维、审美能力,塑造人文修养。因此基于新课程教学理念,笔者提出如下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营造鉴赏氛围,融入诗歌情境
以往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对古典诗歌鉴赏“望而生畏”,这与古诗教学枯燥无趣有直接关系。试想当学生走进课堂,感受到生动的情境、丰富的情感,那么他们也能发自内心地想要诵读诗歌、鉴赏诗歌。所以语文教师要创新古典诗歌教学形式,创设生动趣味的诗歌意境,营造浓厚的鉴赏氛围,以此为依托,激励学生了解诗歌背景、认识诗歌作者、体验诗歌情感、挖掘诗歌内涵,这样的诗歌鉴赏活动才是有意义的、有效果的。
例如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诗歌描绘了恬静优雅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辞官退隐后的闲适之情。上课前,我为学生播放了一曲二胡演奏《闲居吟》,优美的旋律、舒缓的节奏让学生满满静下心来,仿佛走进了平静淡然的世界,带着这样的情绪再来诵读诗人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仿佛产生了思想的共鳴。当大家的参与兴致被调动起来,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归园田居”的几组图片,诗词中描绘的场景跃然眼前,大家一边观察图片的景物、一边对照诗词中的语句,感受作者的心情,也把握了诗词的思想内涵。
二、把握诗歌艺术,展开联想训练
古典诗歌言简意赅但是意境深远、情感丰富,诗歌中的情感表达艺术、语言表达艺术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与学习,也是训练学生联想力与创造力的最佳载体。因此在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我们要把握意象、诗眼等每一处细节,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意象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
例如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整篇诗歌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作者反复推敲词句,将真情实感融入了色彩浓郁的景物中。教学中,与学生一起活动交流,揣摩字词的应用特色,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如果将“几处”改成“处处”,“谁家”改成“家家”,语意改变了吗?作者表达的心情改变了吗?而“啄”字还能用其它字来代替吗? 有了问题的指引,也就指明了鉴赏的方向,而学生在反复推敲思考中找到答案:春天刚刚来临,北方的燕子还很少,所以只有“几处”,只有“谁家”才更精确、更巧妙,在分析与鉴赏中,大家脑海中早已有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色。
三、体会诗歌用典,提升鉴赏能力
古典诗歌最大的魅力在于“用典”,这样既能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也能丰富诗歌的内涵,以含蓄的表达增强诗歌的感染力与表现力。所以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与鉴赏古典诗歌,关键点在于把握诗歌的创作背景,只有了解诗歌“用典”,才能真正理解诗意,扫清阅读障碍。然而对于这些典故知识的学习与理解,需要学生不断积累、不断吸收,多诵读古典诗歌,多了解注释含义等等,由浅入深地体会用典的方法与技巧,掌握诗歌鉴赏的切入点与落脚点。
例如学习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词“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其中“闻笛赋”和“烂柯人”就是两个典故的妙用,诗人借此感慨自己遭贬多年来早已物是人非、恍如隔世,同时也怀念自己的故友柳宗元、王叔文等人。再如李白的《行路难》中,诗词“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也是典型的援引史实写作手法,其典故就是“吕尚和伊尹的故事”;而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再次引用了“宗悫迷志”的典故来抒发情感。诗人通过用典,能够含蓄地表达思想情感,也让诗歌更有内涵意蕴,而学生想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真正读懂读透诗歌,在与诗人对话中产生共鸣,自然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积累,了解每一个典故内涵,才能洞悉诗人的世界。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我们要由浅入深地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再现诗歌意境、展开联想想象、体会诗歌内涵,在积累、感悟与揣摩中体验古典诗歌的魅力,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通过古典诗歌鉴赏获得审美熏陶,体味作者的真情实感。
参考文献:
[1]王轶卓.在语文诗歌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审美鉴赏能力[J].新课程导学,2019,(22):64.
[2]顾建华."曲径通幽"提升古典诗歌鉴赏能力[J].教育,2019,(3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