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颈椎病;临床症状;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500-01
1 颈椎病概念
颈椎病系退行性骨关节病(degenerative osteoarthosis 又名增生性关节炎(hypertrophic arthritis、骨性关节炎及畸形性关节炎)一种,其特点为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及骨质增生肥大,而不是真正的炎性病变。退行性骨关节病份原法性与继发性;前者病因不明,可能免疫机制反应有关,多见于中老年人。后者继发外伤或炎病等。本病的病因不十分明确,可能有多种病因引起,一般认为与衰老、外伤、关节结果跑失稳、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
2 主要病理变化
2.1 关节软骨的退化行性变
早期关节软骨表面不光滑、变脆、变薄,甚至承重部位可完全消失暴露出关节软骨下骨质。关節软骨可碎裂与关节皮质骨面分离,碎裂的软骨可游离在关节腔内。与此同时软骨下骨小梁可坏死形成囊性改变。关节软骨承重部位,由于软骨的损伤刺激软骨及软骨下血管增殖,而导致骨关节皮质骨面和软骨下骨硬化及关节边缘赘形成。
由于脊椎骨各关节的链接的组织不同,故发生的部位,与软骨性结合或关节增殖的退行性疾患不会出现同样的病理及影像学改变。其原发变化是上述各种组织的退变、而骨关节或组织的肥大是继发的结果,故不宜称这类疾病为增生性肥大性,而应称为退行性病变。在脊椎这类疾病的炎症变化并不显著,所以不能称为“炎”而称为“病”、即可统称为退行性变命名为颈椎病。
2.2 颈椎病变与病理相关性
①软骨浸润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消失。②软骨下滑细胞及血管增殖骨-骨端硬化。③软骨下骨坏死液浸入软骨下-骨假囊肿形成。④作承重软骨增殖及软骨内灶骨-边缘性骨赘开成。⑤关节囊牵拉-边缘性骨赘形成。⑥软骨下骨坏死-受压关节面断裂、塌陷。⑦软骨和软骨峡谷裂脱-关节内软骨性或骨性游离体。⑧关节囊及韧带断裂、扭曲-关节变形计排列不良。
3 类型
3.1 椎动脉型
椎动脉的一般解剖为起源于双侧锁骨下动脉,分左右两支向上进入第六颈椎横突孔,进而垂直向上逐一通过横突孔,于环椎横突孔穿出,呈直角弯曲向后经枕骨大孔进入颅内形成后大脑动脉以及脊髓动脉。
椎动脉与钩椎关系:颈椎体外侧缘有与下位椎体相连的唇样突起均为构突,所形成的关节即为钩突关节,或钩椎关节以及椎体的侧关节。
钩突关节的主要作用是稳定椎体侧移位及防止椎间盘向两侧膨突,保护椎动脉和脊髓神经不受椎间盘压迫或刺激。钩突关节近邻有椎动脉、脊髓神经根、椎间盘等组织。当颈椎间盘脱出突出偏向侧方的或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钩突关节增生、硬化、肥大向后侧突向椎间孔。导致椎间孔变窄,缩小可压迫脊髓神经根鞘膜囊,临床主要指征为下一椎体水平面,上肢无力,手臂钝痛或手指麻木或疼痛。当椎间盘突出,当钩突关节增生硬化肥大,对动脉推压或刺激,可导致椎动脉痉挛、狭窄、血流不通畅或血流速度减慢,进而导致脑供应不足,缺血缺氧,而产生眩晕、头痛、头皮麻木、头皮走蚁感。
3.2 食道型
指颈椎前缘骨赘向前突出,直接刺激食道后壁或压迫食道后壁形成凹陷性内突,患者可有间断性无、恶心、呕吐,进食阻塞感、异物感、以致引起机械性梗阻或食道痉挛而导致吞咽困难。通常情况下,吞咽困难的程度骨赘的大小成正比。但影像学改变与临床表现不成正比。临床症状与食道的阶段有关,在环状软骨(相当第6水平)与隔膜部的食道较为固定,可因较小的骨赘而引起临床症状。而其他部位由于活动度较大,一般难以引起林床反应。
早期主要症状为进硬质食物困难及进食物后胸骨异常感,如烧灼、刺痛,逐渐影响进食与流质饮食。按吞咽障碍程度不同可分为轻、中、重度。1)轻度:指仰颈时吞咽困难,曲颈时吞咽消失,平日喜吃软食。2)中度:指仅可进软食或流食,即使在食道松弛下曲颈时也无法进行正常吞咽。3)重度:指完全障碍,仅可进水或稀汤,其骨赘较明显。
3.3交感神经型(胃肠型)颈椎胃肠症状主要是因为颈椎骨赘刺激或损伤颈部神经,引起颈交感神经机能亢进,并通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皮层,同时又反射地导致胃肠交感神经功能增强,使幽门括约肌过度紧张,时间一长,致使幽门括约肌舒缩无力,逐而导致肌源性扩张,促进胆汁返流,损伤胃肠粘膜而引起腺体萎缩、炎症,从而导致一系列慢性胃肠炎的症状。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500-01
1 颈椎病概念
颈椎病系退行性骨关节病(degenerative osteoarthosis 又名增生性关节炎(hypertrophic arthritis、骨性关节炎及畸形性关节炎)一种,其特点为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及骨质增生肥大,而不是真正的炎性病变。退行性骨关节病份原法性与继发性;前者病因不明,可能免疫机制反应有关,多见于中老年人。后者继发外伤或炎病等。本病的病因不十分明确,可能有多种病因引起,一般认为与衰老、外伤、关节结果跑失稳、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
2 主要病理变化
2.1 关节软骨的退化行性变
早期关节软骨表面不光滑、变脆、变薄,甚至承重部位可完全消失暴露出关节软骨下骨质。关節软骨可碎裂与关节皮质骨面分离,碎裂的软骨可游离在关节腔内。与此同时软骨下骨小梁可坏死形成囊性改变。关节软骨承重部位,由于软骨的损伤刺激软骨及软骨下血管增殖,而导致骨关节皮质骨面和软骨下骨硬化及关节边缘赘形成。
由于脊椎骨各关节的链接的组织不同,故发生的部位,与软骨性结合或关节增殖的退行性疾患不会出现同样的病理及影像学改变。其原发变化是上述各种组织的退变、而骨关节或组织的肥大是继发的结果,故不宜称这类疾病为增生性肥大性,而应称为退行性病变。在脊椎这类疾病的炎症变化并不显著,所以不能称为“炎”而称为“病”、即可统称为退行性变命名为颈椎病。
2.2 颈椎病变与病理相关性
①软骨浸润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消失。②软骨下滑细胞及血管增殖骨-骨端硬化。③软骨下骨坏死液浸入软骨下-骨假囊肿形成。④作承重软骨增殖及软骨内灶骨-边缘性骨赘开成。⑤关节囊牵拉-边缘性骨赘形成。⑥软骨下骨坏死-受压关节面断裂、塌陷。⑦软骨和软骨峡谷裂脱-关节内软骨性或骨性游离体。⑧关节囊及韧带断裂、扭曲-关节变形计排列不良。
3 类型
3.1 椎动脉型
椎动脉的一般解剖为起源于双侧锁骨下动脉,分左右两支向上进入第六颈椎横突孔,进而垂直向上逐一通过横突孔,于环椎横突孔穿出,呈直角弯曲向后经枕骨大孔进入颅内形成后大脑动脉以及脊髓动脉。
椎动脉与钩椎关系:颈椎体外侧缘有与下位椎体相连的唇样突起均为构突,所形成的关节即为钩突关节,或钩椎关节以及椎体的侧关节。
钩突关节的主要作用是稳定椎体侧移位及防止椎间盘向两侧膨突,保护椎动脉和脊髓神经不受椎间盘压迫或刺激。钩突关节近邻有椎动脉、脊髓神经根、椎间盘等组织。当颈椎间盘脱出突出偏向侧方的或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钩突关节增生、硬化、肥大向后侧突向椎间孔。导致椎间孔变窄,缩小可压迫脊髓神经根鞘膜囊,临床主要指征为下一椎体水平面,上肢无力,手臂钝痛或手指麻木或疼痛。当椎间盘突出,当钩突关节增生硬化肥大,对动脉推压或刺激,可导致椎动脉痉挛、狭窄、血流不通畅或血流速度减慢,进而导致脑供应不足,缺血缺氧,而产生眩晕、头痛、头皮麻木、头皮走蚁感。
3.2 食道型
指颈椎前缘骨赘向前突出,直接刺激食道后壁或压迫食道后壁形成凹陷性内突,患者可有间断性无、恶心、呕吐,进食阻塞感、异物感、以致引起机械性梗阻或食道痉挛而导致吞咽困难。通常情况下,吞咽困难的程度骨赘的大小成正比。但影像学改变与临床表现不成正比。临床症状与食道的阶段有关,在环状软骨(相当第6水平)与隔膜部的食道较为固定,可因较小的骨赘而引起临床症状。而其他部位由于活动度较大,一般难以引起林床反应。
早期主要症状为进硬质食物困难及进食物后胸骨异常感,如烧灼、刺痛,逐渐影响进食与流质饮食。按吞咽障碍程度不同可分为轻、中、重度。1)轻度:指仰颈时吞咽困难,曲颈时吞咽消失,平日喜吃软食。2)中度:指仅可进软食或流食,即使在食道松弛下曲颈时也无法进行正常吞咽。3)重度:指完全障碍,仅可进水或稀汤,其骨赘较明显。
3.3交感神经型(胃肠型)颈椎胃肠症状主要是因为颈椎骨赘刺激或损伤颈部神经,引起颈交感神经机能亢进,并通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皮层,同时又反射地导致胃肠交感神经功能增强,使幽门括约肌过度紧张,时间一长,致使幽门括约肌舒缩无力,逐而导致肌源性扩张,促进胆汁返流,损伤胃肠粘膜而引起腺体萎缩、炎症,从而导致一系列慢性胃肠炎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