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学习健身气功,读一篇大禹创禹步的文献,让我激动不已。“尧命禹以为司空,继鲧治水,乃劳身涉勤……手足胼胝,故世传禹病偏枯,足不相过,至今巫称禹步是也。”记载的是大禹在疏理江河过程中,常年处在潮湿的环境中,患上了偏枯病,但他没有因此歇息养病,而是积极地同疾病抗争,探索出了导引术禹步,健身治病。禹步,就是早期的导引术。
大禹治水家喻户晓,禹步健身却鲜为人知。5000年前的尧舜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连年大雨,“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大禹临危受命,奔赴治水前线,“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治水十三年,“疏河决江,十年不窥其家,足不爪,胫无毛,生偏枯之病,步不相过。”大禹病了,长年累月风寒湿气侵袭了大禹的躯体。他结合治水过程中走南闯北的所见所闻,汇集了隐者逸客、养生之士以及多种方术,兼蓄并收,博采众长,创立了自成一格的禹步。“禹步者,盖是夏禹所为术……届南海之滨,见鸟禁咒,能令大石翻动。此鸟禁时,常作是步。禹遂模写其行,令之人术。自兹以还,术无不验。因禹制作,故曰禹步。”禹步有肢体运动、心神、呼吸的调理方法,“凡禹步法,移步左右脚前后不同。凡欲作法,必取三光气,又禹步,然后作法验矣。三光者,日、月、星,或三步、七步、九步不定。……是以三步作一闭气,则九步即三过闭气也。”
中华导引术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中华史前先民为追求强壮和健康,有意识地做一些呼吸配合肢体的运动,“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这是对赫胥氏时期先民练习气功的生动描述。“阴康氏之时,水渎不疏,江不行其原,阴凝而易闷,人既郁于内,腠理滞着而多重膇,得所以得其关节者,乃制为之舞,教人引舞以利导之,是谓大舞。”说的是史前先民深受阴寒痹症,风湿肿痛之苦,精神抑郁,筋骨蜷缩,于是作舞宣通气血,舒筋活络,利水消肿。青海乐都县柳湾出土陶塑造人像,表情凝重,两眼似睁非睁,目光凝视,嘴唇微张,腹部隆起,双手合抱于腹前,腿膝微屈。与气功站桩相符,可以说,这是从原始时代遗存下来的气功塑像。
中华气功源远流长,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有识之士摸索研究,道、释、儒都有不少的著述。所以导引术不仅仅是祛病保健强身,而且还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趋于完善。不能孤立地认为气功只是一种技能或方法,它的成熟代表中华民族对自身认知的进步,对大自然认识与把握能力的增强,它带着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信息,蕴含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气功著作浩如烟海,但读葛洪的《抱朴子.内篇》可窥豹一斑。
葛洪,西晋著名道家、医学家,自幼好学,博览群书,酷好气功养生之法。一生著作颇多,而其代表性著作当推《抱朴子》一书。《抱朴子》分为内篇和外篇,养生延年都在《内篇》。
重生恶死是葛洪生命哲学的基点,他认为人的自然生命存在是高于一切的。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勤求》中写道:“百年之寿,三万余日耳。幼弱则未有所知,衰迈则欢乐并废,童蒙昏耄,除数十年,而险隘忧病,相寻代有,居世之年,略消其半。计定得百年者,喜笑平和,则不过五六十年,咄嗟灭尽,哀忧昏耄六七千日耳,顾盼已尽矣,况于百年万未有一乎?谛而念之,亦无以笑彼夏虫朝菌也。盖不知道之所至悲矣。里语有之:人在世间,日失一日,如牵牛羊以诣屠所,每进一步,而去死转近。此譬虽丑而实理也。”葛洪为了说明人生可贵,对人一生的年月算了一笔细帐。在他看来,人很少有活到一百岁的,即使百岁之人除去老年和童年,减去生病和忧伤的日子,真正剩下的舒服日子已经不多,况且每活一天就接近死亡一日,因此人没有不重生恶死的。他进一步说“古人有言曰,生之于我,利亦大焉。论其贵贱,虽爵为帝王,不足以此法比焉。论其轻重,虽富有天下,不足以此術易焉。”葛洪文中的“术”指的长生之术,包括气功导引。葛洪认为,包括气功导引的长生术可以益寿延年,提高生命质量。“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导引以增年。”这种以自然为师,是“天人合一”整体思想的一种表现。
预防疾病是葛洪的又一思想。他认为,若要长生,生命的根基要坚固,才能抵挡各种邪气的侵袭。他举容易存活的槿树和柳树为例,折断着种、倒插着种、横插着种都能存活,但是种植时间不长,就对其刻划剥皮、摇晃拔出,就算用肥田沃土、春雨浸润,终究枯萎。原因在于“其根荄不固,不暇吐其萌芽,津液不得遂结其生气也”。这种观点与《黄帝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疾病思想是一致的。气功导引就是古人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重要方法。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别旨》中写道:“夫导引,疗未患之患,通不和之气,动之则百关气畅,闭之则三宫血凝,实养生之大律,袪病之玄术矣。”葛洪认为导引可以治疗身体内潜在的疾患,通畅体内的不顺之气,通过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就会疏通全身筋脉,清爽自如。如果不动不引,体内气血就会受到阻碍而感到不畅。
今天的健身气功,积淀了中华气功导引之精华,将呼吸、肢体、心神三方面的调理相结合,即“三调合一”,以达到健身养生的目的。每每练习健身气功,凡举手投足、一呼一吸,无不激起心灵的悸动。仿佛畅游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海洋之中,沐浴着先祖的智慧之光,敬仰之情在灵魂深处升华,文化传承的自觉悄然萌发。
(本文选自:健身气功 2019年06期)
大禹治水家喻户晓,禹步健身却鲜为人知。5000年前的尧舜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连年大雨,“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大禹临危受命,奔赴治水前线,“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治水十三年,“疏河决江,十年不窥其家,足不爪,胫无毛,生偏枯之病,步不相过。”大禹病了,长年累月风寒湿气侵袭了大禹的躯体。他结合治水过程中走南闯北的所见所闻,汇集了隐者逸客、养生之士以及多种方术,兼蓄并收,博采众长,创立了自成一格的禹步。“禹步者,盖是夏禹所为术……届南海之滨,见鸟禁咒,能令大石翻动。此鸟禁时,常作是步。禹遂模写其行,令之人术。自兹以还,术无不验。因禹制作,故曰禹步。”禹步有肢体运动、心神、呼吸的调理方法,“凡禹步法,移步左右脚前后不同。凡欲作法,必取三光气,又禹步,然后作法验矣。三光者,日、月、星,或三步、七步、九步不定。……是以三步作一闭气,则九步即三过闭气也。”
中华导引术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中华史前先民为追求强壮和健康,有意识地做一些呼吸配合肢体的运动,“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这是对赫胥氏时期先民练习气功的生动描述。“阴康氏之时,水渎不疏,江不行其原,阴凝而易闷,人既郁于内,腠理滞着而多重膇,得所以得其关节者,乃制为之舞,教人引舞以利导之,是谓大舞。”说的是史前先民深受阴寒痹症,风湿肿痛之苦,精神抑郁,筋骨蜷缩,于是作舞宣通气血,舒筋活络,利水消肿。青海乐都县柳湾出土陶塑造人像,表情凝重,两眼似睁非睁,目光凝视,嘴唇微张,腹部隆起,双手合抱于腹前,腿膝微屈。与气功站桩相符,可以说,这是从原始时代遗存下来的气功塑像。
中华气功源远流长,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有识之士摸索研究,道、释、儒都有不少的著述。所以导引术不仅仅是祛病保健强身,而且还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趋于完善。不能孤立地认为气功只是一种技能或方法,它的成熟代表中华民族对自身认知的进步,对大自然认识与把握能力的增强,它带着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信息,蕴含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气功著作浩如烟海,但读葛洪的《抱朴子.内篇》可窥豹一斑。
葛洪,西晋著名道家、医学家,自幼好学,博览群书,酷好气功养生之法。一生著作颇多,而其代表性著作当推《抱朴子》一书。《抱朴子》分为内篇和外篇,养生延年都在《内篇》。
重生恶死是葛洪生命哲学的基点,他认为人的自然生命存在是高于一切的。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勤求》中写道:“百年之寿,三万余日耳。幼弱则未有所知,衰迈则欢乐并废,童蒙昏耄,除数十年,而险隘忧病,相寻代有,居世之年,略消其半。计定得百年者,喜笑平和,则不过五六十年,咄嗟灭尽,哀忧昏耄六七千日耳,顾盼已尽矣,况于百年万未有一乎?谛而念之,亦无以笑彼夏虫朝菌也。盖不知道之所至悲矣。里语有之:人在世间,日失一日,如牵牛羊以诣屠所,每进一步,而去死转近。此譬虽丑而实理也。”葛洪为了说明人生可贵,对人一生的年月算了一笔细帐。在他看来,人很少有活到一百岁的,即使百岁之人除去老年和童年,减去生病和忧伤的日子,真正剩下的舒服日子已经不多,况且每活一天就接近死亡一日,因此人没有不重生恶死的。他进一步说“古人有言曰,生之于我,利亦大焉。论其贵贱,虽爵为帝王,不足以此法比焉。论其轻重,虽富有天下,不足以此術易焉。”葛洪文中的“术”指的长生之术,包括气功导引。葛洪认为,包括气功导引的长生术可以益寿延年,提高生命质量。“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导引以增年。”这种以自然为师,是“天人合一”整体思想的一种表现。
预防疾病是葛洪的又一思想。他认为,若要长生,生命的根基要坚固,才能抵挡各种邪气的侵袭。他举容易存活的槿树和柳树为例,折断着种、倒插着种、横插着种都能存活,但是种植时间不长,就对其刻划剥皮、摇晃拔出,就算用肥田沃土、春雨浸润,终究枯萎。原因在于“其根荄不固,不暇吐其萌芽,津液不得遂结其生气也”。这种观点与《黄帝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疾病思想是一致的。气功导引就是古人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重要方法。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别旨》中写道:“夫导引,疗未患之患,通不和之气,动之则百关气畅,闭之则三宫血凝,实养生之大律,袪病之玄术矣。”葛洪认为导引可以治疗身体内潜在的疾患,通畅体内的不顺之气,通过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就会疏通全身筋脉,清爽自如。如果不动不引,体内气血就会受到阻碍而感到不畅。
今天的健身气功,积淀了中华气功导引之精华,将呼吸、肢体、心神三方面的调理相结合,即“三调合一”,以达到健身养生的目的。每每练习健身气功,凡举手投足、一呼一吸,无不激起心灵的悸动。仿佛畅游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海洋之中,沐浴着先祖的智慧之光,敬仰之情在灵魂深处升华,文化传承的自觉悄然萌发。
(本文选自:健身气功 2019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