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中纵队革命史略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fei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批准成立的战斗在粤中地区的一支人民军队,是粤中人民的英雄子弟兵。
  粤中区,位于广东的中南部,包括当时的阳江、阳春、恩平、开平、新兴、台山、赤溪、新会、鹤山、高明、罗定、云浮、郁南和高要南部等14个县,面积27000平方公里,人口约468万,其中五邑是全国著名侨乡。
  解放战争时期,粤中区是华南几个战略游击区之一。这里面临南海,背靠西江,毗连广州和珠三角及香港、澳门、广东南路与桂东。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粤中区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大革命时期,粤中区是广东工农运动开展较早的地方之一。1922年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4年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基层支部。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广大华侨和港澳同胞亦纷纷回乡参加抗战。1944年10月,坚持在珠江三角洲的抗日武装中区纵队机关率领部分主力500多人挺进粤中,与当地人民抗日武装相结合,发展抗日游击战争。1945年1月,经党中央批准,成立粤中人民抗日武装部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进一步推动了全区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发展。1945年2月22日,部队在新兴县蕉山,遭到国民党顽军进攻,受到严重挫折,司令员梁鸿钧等59人壮烈牺牲。尔后,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百折不挠,坚持和发展了抗日武装斗争,抗日烽火燃遍全区,武装部队发展到1400多人,组建了7个团、一个独立营,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1946年6月底,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大部分团以上干部随东江纵队北撤山东,留下140多名武装骨干分散坚持隐蔽自卫斗争,其余人员复员。1946年6月,全国内战爆发后,留下坚持斗争和复员回乡的人员,遭受国民党顽固派的残酷迫害。
  1946年11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中共广东区委作出了“恢复武装斗争”的决定。粤中区1947年2月传达贯彻中央和广东区党委的指示与决定,迅速恢复了公开的武装斗争,抗战胜利后复员的同志陆续归队,各地相继建立武工队和基干队,游击区群众普遍开展反“三征”(征粮、征税、征兵)斗争。逐渐恢复和开辟了广阳、新高鹤、三罗、滨海等游击区。
  1948年2月,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发出大搞武装斗争的战斗号召,并指示成立中共粤桂边区党委广南分委和广南军分委(后改称粤中分委、粤中军分委),为建立粤中战略游击根据地作组织准备。同时,发动了著名的郁南“4·18”国民党军队200余人武装起义,在粤中和西江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
  按照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的决定,粤桂边区部队抽调主力近800人,组建东征支队,粤桂边部队政治部主任欧初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于1948年4月5日在遂溪誓师出发挺进粤中,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5月上下旬分两路先后抵达粤中,统归中共粤中分委和军分委领导,壮大和增强了粤中区人民武装力量,有力地支援了粤中区大搞武装斗争。至1948年10月,部队发展到2300余人,民兵队伍近1500人。
  1948年,是粤中区武装斗争大发展的一年。国民党广东当局先后实施第一期、第二期“清剿”计划,调集军警反复对我游击区进行“清剿”、“扫荡”。粤中人民武装采取分散以发展、集中以打击敌人的灵活机动战术,与数量和装备上都居优势之敌进行了顽强的斗争,逐渐扭转了被动局面,并由防御转为进攻,取得了茶山突围战、船岗夜袭战、布辰岭伏击战、金岗强攻战、连州防御战等重大战斗的胜利。尤其是布辰岭战斗全歼敌装备精良、号称宋子文“王牌军”的一个加强连120余人,被香港分局誉为模范战例之一;连州战斗敌1700余人,我1500余人,激战一天,我转守为攻,将敌全线击溃,毙伤敌60余人。到1949年上半年,我全区武装力量发展到6000多人,各游击区逐渐连接成片,先后建立了皂幕山、天露山、大隆洞、云罗阳等游击根据地。
  1949年6月28曰,党中央通知华南分局,华南分局7月8日通知粤中:党中央批准成立中共粤中临时区党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任命区党委书记冯燊,常委冯燊、吴有恒、欧初、谢创;粤中纵队司令员吴有恒,政委冯燊,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欧初,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谢创。8月1日,在游击根据地高明县合水圩召开军民庆祝大会,对外正式公布粤中纵队成立。纵队下辖三个支队、一个总队、一个独立团(后来又成立一个独立团)。他们是:二支队司令员兼政委郑锦波,副司令员杨子江,政治部主任吴枫;四支队司令员李镇靖,政委唐章,政治部主任谭丕桓,副主任周钊;六支队司令员吴桐,政委周天行,副政委梁文华,政治部主任杨德元;滨海总队总队长林兴华,政委谢永宽,副政委黄文康,政治部主任罗明;独立第一团团长兼政委黄东明;后来成立新会独立团,团长兼政委吴枫。中共粤中临时区党委和粤中纵队的成立,是粤中革命斗争胜利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粤中人民武装迈向正规化军队建设的里程碑。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我南下大军二野四兵团(陈赓任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六个师进入粤中作战。粤中纵队立即配合大军作战歼敌。纵队主力独一团在鹤山县宅梧堵截迫降南逃的国民党军91师3000余人。各支、总队和独立团纷纷独自或配合大军阻击围歼南逃之敌和解放各县县城,维护社会治安,组织各方面接管工作。纵队司令员吴有恒和二支队司令员兼政委郑锦波、副司令员杨子江率领二支队和滨海总队一部配合四兵团部队在阳江地区围歼国民党第21兵团(兵团司令官刘安琪),歼敌4万余人,这是解放战争广东战役歼敌最多的一次战斗,阳江和粤中军民为配合协同大军作战和支前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阳江战役后,四兵团陈赓等首长致电粤中纵队领导表彰粤中军民:“没有你们的帮助,就没有这样大的胜利”,“浓情厚意,深为感动”。阳江围歼战的重大胜利,被作为战例荣载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史册。
  在解放战争三年多时间里,粤中纵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粤中解放时,部队发展到16000多人,牺牲的英烈有近700人,其中有恩平镬盖山“六壮士”这样壮烈的英雄集体。据不完全统计,南下大军进入粤中前,纵队部队作战360多次,毙、伤、俘敌近3000人,缴获六零迫击炮2门、轻重机枪118挺,长短枪2390余支,及大批弹药和军用物资,解放了部分城镇和农村。全区14个县,1949年上半年,己有12个县成立了县级人民政府和大批区、乡人民政权。后期,纵队配合南下大军取得阳江围歼战的重大胜利,以及完全由我四支队担任作战,击退敌人一个师三个团在炮艇飞机支援下对我刚解放的郁南县都城的进攻,取得了都城保卫战等战斗的辉煌胜利,解放了粤中全境。粤中纵队为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末至1950年初,粤中纵队相续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东省军区下辖的军分区机关和部队或县大队,部分干部调往其他部队或转到地方工作。至此,粤中纵队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的历史使命!(本文由广州地区老游击战士联谊会粤中纵队分会供稿)
其他文献
1KM-120开沟(埋管)机(见图)是为上海郊区埋设农田排水塑料波纹管而设计的。1982年3月开始正式设计,第一轮样机两台于当年三秋投入可行性生产试验。从1982年10月底到1983年1
江苏省南通市农机所研制的手动铺膜机,可在作好的畦上由两人操作进行塑料薄膜(地膜)铺盖作业。两种样机都于今年5月份通过省级技术鉴定。3DF-1.4型手动铺膜机见图1。 Nanto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是我们政治机关和政工干部开展理论学习的得力助手,深受部队欢迎。一是思想性强。充分发挥院校的理论优势,及时吸收权威专家和资深学者的研究成果,积极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染红漫山积雪的时候,戍守在中哈边境的九师一六一团十一连已经苏醒。1月15日,猎猎飘扬的五星红旗下,孙龙珍民兵班的12名民兵开始晨训。民兵们身着迷彩服,英
作为一种影响广泛的社会思潮,后殖民主义在国内学术界持续活跃多年,对很多作家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张承志无疑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文学创作不仅体现出较为鲜明的后殖民
This essay intends to offer a comment on concepts, trends and attitudes concerning arms control and strategic stability with reference to the current internatio
《当代兵团》是一直默默陪伴在我身边的良师益友,作为兵团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喜爱的刊物,《当代兵团》记录和见证了兵团的大事要事,反映着兵团各个领域涌现出的新风尚和各条战
我是《当代兵团》的忠实读者,每一期杂志都会认真阅读,其中最吸引我的是“辉煌60年”栏目,栏目中的很多文章帮助我了解兵团历史,让我快速成长。《同在一片蓝天下》让我看到了
船头型节柴灶是因灶内挡火墙为船头型而命名。该挡火墙能控制烟气流动,只有少量烟气可直接进入炕内,而大量的烟火在挡头墙的控制下沿锅壁上升至锅沿处后,再翻向船头型挡火墙
人的一生不该碌碌无为,而应在漫漫人生路上留下一条属于自己的痕迹。晴天,在路上走,你看不到任何足迹;雨天,艰难地在泥路上行进,身后留下的是你深深的 A person’s life s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