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河湟地区民间传统泥塑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ingla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民间泥塑是河湟地区文化的一个缩影,这种由远古走来的民间艺术符号,书写了河湟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河湟泥塑艺术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泥塑艺术表现的内在规律及其审美特质,不仅是河湟民族历史、文化、民俗及宗教信仰的反映,也是河湟民族独特审美趣味的现实写照。
  关键词:河湟地区;民间泥塑;遗存现状
  Abstract:The folk clay sculpture can be regarded as a miniature in Hehuang area, it is a kind of ancient folk art symbol,and it contains the pursuit of wonderful life of the Hehuang people, the origin,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inner regulation, aesthetical features of Hehuang clay sculpture are not only the reflection of national history, culture, custom, religious belief of Hehuang, but also a kind of realistic portrayal of the special aesthetical taste of Hehuang nationality.
  Key Words: Hehuang Area, Folk Clay Sculpture, Current Situation of Heritage
  一、 河湟泥塑的历史演绎
  泥塑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艺术形式,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的一种雕塑工艺品。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河湟”地名早在《后汉书·西羌传》中就有记载,河湟地区是指青海省黄河、湟水、大通河流域之地,古称“三河间”。河湟地区自古便是多民族繁衍生息聚居的地区,它不仅是青海古文明的发祥地,也是黄河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河湟泥塑渊远流长,远在新石器时期,柳湾遗址出土的大量陶塑,即可说明问题。由于泥塑无法耐久保存,仅能从陶器上窥见一斑。
  从秦汉以来,众多民族的先民耕牧于其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河湟文化,留下了南凉建国、赵充国屯田、隋炀帝狩猎等历史风云。及至清代,汉族儒道文化;藏传佛教文化;蒙古族、土族萨满教文化;撒拉族、回族伊斯兰教文化都在河湟这块文化生态热土上如群星闪耀,异彩纷呈。河湟地区从历史上看,无论是从人口分布、生活环境还是民族构成、文化渊源等角度看,这里都是甘青物产最丰富、自然条件最舒适、民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为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自然区的交会点,也是两大自然区上所孕育和滋养的文化的交会点,既有来自中原的汉文化,也有来自西藏的藏族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
  河湟地区山大沟深曾使这里交通不便,同时,也保留了相对独立的民间艺术因子——以神灵崇拜、祭祀仪式、各类民俗事项所构成的“造像”和“陶器”等泥塑形态,是河湟地区最具有“原生态”观念的艺术形态之一,大量民族传统文化内容、宗教情感通过泥塑艺术形态得以传承而保留下来。河湟泥塑,包括世居河湟地区汉藏民族万物有灵崇拜的诸神、民间传说、历史人物以及丰富的宗教文化内容。
  贵德城隍大殿里供奉着贵德地区的城隍爷“邓训”彩绘泥塑的坐姿造像。邓城隍神态安详,手持玉圭,两侧侍立着金童和玉女。东面塑着判官崔玉,右手执斗笔,左手捧着“生死善恶簿”,相传记录着一个人从生到死的一些言行记录。河湟地区泥塑艺术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展示了河湟民族民间艺术的“互融”与“互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的民间匠师在制作泥塑时,更多的吸收与融合了本土的多元文化,最终形成了一种,生动活泼,色彩艳丽的泥塑技艺。河湟泥塑艺术形态由远古时代的简约到现代的多变繁复、直观的展示着由单一趋向多元的艺术发展与变迁历程。“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的转变,并非艺术本身所能决定,决定它们的归根结底仍然是现实生活。”1 河湟泥塑艺术内涵各异并存,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集中凸现了地域性民间美术的特色。
  二、河湟泥塑的分布特征
  河湟地区的泥塑工艺,最早由陕西、甘肃、山西等地传入,何时传入河湟地区已无历史记载。世居在河湟地区的汉、藏民族都有各种遗存形式遗存,涉及青海海东地区的平安县、乐都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西宁市的湟中县、湟源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贵德县、贵南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尖扎县,共14个县,甘肃省的兰州所属榆中县、红固区等地。
  河湟地区是甘青两省区受外来文化艺术影响较大的地区之一。泥塑分布是西边多于东边,北边多于南边,市内较郊区分布密集;郊区较城区年代更久远,广泛的存在于寺观、民居之中。其中,甘青两省之河湟因历史、地理、文化、民俗的相近性,泥塑制作和造型近似,这也是河湟地区历史沿革的客观反映。正是由于河湟地区土质适宜,且有悠久的制作彩陶历史,它直接促进了河湟地区民间泥塑事业的发展壮大。另外,河湟地区寺院集中,而且由于历朝历代、来自五湖四海的宗教界僧众、信徒在此建修寺观,民间保留着塑像记事的习俗。故信士众多,香火旺盛。各族泥塑比比皆是,不一而足。
  河湟地区元代宗教繁杂,但由于泥质造像不易保存,基本毁于历史战乱;明代时期主要在寺院和石窟之遗存,“文革”时都石窟造像也多毁坏;清代之后民间泥塑的遗存也主要是在寺院和道观为多。民间散落的多系小型泥质擦擦造像。
  三、河湟泥塑的造型特征
  在河湟地区因土质差异,所塑造的泥塑形制也有所不同。这里的泥塑虽说脱胎于红胶泥土,但却有着自己的灵魂。河湟泥塑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民间艺人们将它们塑造成千姿百态的形状,也赋予它们各种各样的面孔,它们也就有了自己的生命。   河湟地区泥塑选材的极大自由,与源于中原地区的采泥原则之间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差异。因为现今河湟地区存留的大量泥塑已与早期的文献有了相当大的差异。现在依然十分严格地遵循着传统泥塑的选料原则,从17、18世纪的数百年来只是在细小的背景纹样和某些服饰上有些细微的变化,表现出艺人们小心翼翼的情感,这一点尤其体现于石窟与寺院造像上。相对来说属于民间世俗艺术的泥塑创作自由大得多,藏族寺院艺僧们按照自己的想象来表现他们心中的偶像。如此,河湟地区泥塑的形态在汉、藏不同制作者手下的变化往往是惊人的,在辨识这样一件泥塑时,往往要仔细寻找一点点的标识特征,以此来判断它的归属。另外,河湟地区石窟造像遗存之中,技艺精湛却少见此类成为具有规模的、宗教艺术现象的小型石刻,在河湟地区众多的民间雕塑中,石窟中的泥塑造像相对就少得多,这也证实了小型泥塑(主要是藏族的泥质擦擦佛像)在河湟地区有着悠久传统的。
  河湟地区泥塑现存常见的主要有各类造像,既有单体造像,也多见组合的造像,如众弟子听法、佛与胁侍等,既有宗教故事,也反映吉祥文化,还有表现其他民俗文化内容的,工艺精美,数量众多。
  四、河湟泥塑的民族性与宗教性
  河湟地区泥塑的用途可分为二大类:世俗的与宗教的。作为世俗用途的有陶器和泥塑装饰性用品。
  作为宗教用途的有“热贡艺术”和“湟中泥塑”寺院造像作品。其中“热贡艺术”是一种以工笔重彩的人物雕塑为主的,带有极为浓厚的藏传佛教色彩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它从诞生到现在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在整个青藏地区,特别是藏族佛教艺术领域中,成为一个独具艺术特色的重要流派,而且影响十分广泛,堪称藏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泥塑艺术成熟期约在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期。这个时期的塑像造型完美生动,神态刻画惟妙惟肖,服饰衣褶既简练流畅,又富于质感,既玲珑剔透,又典雅大方,色彩对比强烈而又鲜艳协调,使得单色泥塑和彩塑浑然融为一体。
  而汉传佛教则以湟中泥塑为著名。湟中泥塑是以知名民间泥塑艺人晋生旺、徐全煦、李宝洲等制作的作品为代表的泥塑艺术。其作品主要分布在贵德玉皇阁、西宁北山寺、湟源北极山寺、城隍庙等。人物造型生动逼真,动态灵动自然,色泽艳丽明快,反映了河湟地区民族独特的审美趣味。
  “民间创作的尽美意识是非常鲜明强烈的……然而,对于‘美’的深层内涵,创作者自身不一定有思维的自觉,因为它是天然自在,不容反省的,这就是‘美’与‘善’在本体意识中未经分裂的原始统一。”2现在的河湟泥塑不仅是一项文化的传播互动与交流活动,也是一项经济活动。河湟泥塑艺术不仅是河湟民间艺术的身份象征,更是河湟艺术传承的资本。河湟地区泥塑作品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地域文化宣传工具之一,它们正以民族的艺术性、地域的观赏性逐步走向市场,成为国内外收藏、装饰、馈赠友人的文化礼品。
  五、结 语
  泥塑是河湟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民间泥塑更多的饱含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记载着河湟地区长久而又丰富的艺术历史。
  河湟泥塑,由古传今,从理论到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推进民族生活改善、社会经济发展、宗教艺术传播、雕塑艺术成长和壮大,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河湟泥塑的艺术遗产,是研究河湟社会文化、宗教及艺术各方面极为珍贵的民艺学形象资料。
  (隋建明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注释:
  1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9, 120.
  2徐炼.中国民间美术.[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
  版社,1995(1):192.
  参考文献:
  1 [明]刘敏宽,龙膺.西宁卫志[M].西宁:青海人民
  出版社,1993
  2 [清]苏铣.西宁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
  3 赵生琛.青海古代文化[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
  4 青海省志编纂委员会.青海历史纪要[M].西宁:青
  海人民出版社,1987
  5 刘晓路.民间雕刻[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A novel robust fault tolerant controller is developed for the problem of attitude control of a quadrotor aircraft in the presence of actuator faults and wind gu
中国自从1998年实行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各大中城市房价屡创新高,严重扭曲了居民的消费行为选择,使房产投资投机盛行,因此如何抑制房价的快速上涨就成为政府宏观调控所关注的焦点
有限合伙在国外由来已久,因其具有良好的融资能力和其他内在优势,从而成为国外私募基金采用得最多的组织形式之一。我国直至2006年修订《合伙企业法》才正式承认有限合伙的合法
作为关系型领导的一种,包容型领导兴起,成为本土管理研究的热点.不同组织中由领导者决定的开放程度不同,包容型领导往往更容易触发员工的建言行为.故本文对包容型领导和员工
期刊
The iterated prisoner’s dilemma (IPD) is an ideal model for analyz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agents in complex networks.It has attracted wide interest in the dev
村镇银行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县域金融机构。然而,在目前农户借贷的信贷科技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农贷业务量
蝉在树上大声地叫着,仿佛在抱怨阳光的毒辣。阳光照射着湖面,湖面波光粼粼,垂下的柳条不时抚弄着少年的脸庞,可少年却毫不在意,他早已进入手中书的世界。  “你也喜欢看书吗?”一个如泉水一般的声音打破了宁静。  “嗯?什么?”我一抬头,一个陌生的姑娘映入了我的眼帘。她手扶着垂柳,身上穿着带着黑白方格的连衣裙,花边短裙紧裹着匀称的小腿。脚上是一双棕色的便鞋,乌黑的头发梳成一条马尾。  “你也喜欢看书吗?”
期刊
Mod power systems are evolving into sociotechnical systems with massive complexity,whose real-time operation and dispatch go beyond human capability.Thus,the ne
汇率是国际经济交往的重要价格指标,也是连接各国经济的重要纽带,研究汇率的决定因素及其波动特性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在汇率的决定理论中,巴拉萨-萨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