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农类职业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建设以“农”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农类职业院校的必然选择,探讨建设以“农”为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农类职业院校 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078-02
校园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学校的社会信誉度,甚至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把校园文化建设这一工作做好,这是目前各职业院校亟须解决的问题。而农类职业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打造出“农文化”为特色的文化品牌,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经过对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玉林农校、柳州畜牧学校等9所农类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的深入调查与分析,试就农类职业院校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进行思考与探索,提出打造“农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基本思路。
一、农类职业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对于提高师生凝聚力,培养良好的学风校风有着重要意义。有专家说:合格学校主要看条件建设,良好学校主要看制度或机制建设,优秀学校主要看文化建设。的确这样,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学校的社会信誉度,甚至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广西9所农类职业院校的师生对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总体不太满意,只有近三成的学生和教师认为本校“校园文化氛围浓厚”;一半以上的学生和教师都认为本校“校园文化氛围一般,要加强建设”。因此,建设内涵丰富、积极健康、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每一所农类职业院校义不容辞的职责。
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和发展农业高度重视,农类职业院校发展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农类职业院校作为实施教育、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肩负着传承农业文明、促进农业现代技术发展的重任,应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成为培养农业现代化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
二、建设以“农”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农类职业院校的必然选择
当前,各农类职业院校虽然都在逐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缺乏自身特色。因为社会对“农”的偏见,一些农类职业院校刻意“避农”或“去农”,导致“农文化”逐渐流失,而且过多地模仿和借鉴其他类型学校的建设经验,导致与其他类型的学校校园文化的趋同性强。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2.4%的学生和34.8%的教师认为本校的校园文化“很有农业特色”,有58.7%的教师和63.2%的学生认为“有一些农业特色”。又如校训,它属于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建设范畴,集中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对办学特色与风格的追求,它是学校的灵魂,是凝聚全校师生的精神力量。各校的校训是否具有特色?是否被在校生们所熟知?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8.7%的学生认为本校校训“很有特色”,高达46.5%的学生认为“有一些特色”,14.2%的学生认为“没有特色”,还有20.6%的学生不知道本校的校训内容。除此之外,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扩大的需求,一些农类职业院校开设了很多非涉农专业,如2015年招生计划中,广西农职院48个专业(或方向)中,涉农专业有21个,非涉农专业有27个;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44个专业(方向)中,只有13个是涉农专业;广西钦州农校18个专业中,只有8个涉农专业;广西玉林农校19个专业中,只有3个涉农专业。学校专业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农”的特色的淡化。
特色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各农类职业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以“农”为突破口,挖掘农业优势,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非常迫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别于其他类型的职业院校,才能在职业教育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建设以“农”为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基本思路
校园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本文就这四个内容论述农类职业院校打造“农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基本思路。
(一)精神文化凸显“农”。校园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心理诉求,它反映了师生的理想、信念、追求、风范、行为等,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各农类职业院校要立足于“农”,将“农”的理念、“农”的技能、“农”的感情、“农”的态度、“农”的优势等理念灌输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一是办学理念坚持“农”。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文化教育底蕴的积淀,是学校的奋斗目标与发展方向。农类职业院校的主要办学目标是培养现代农业技术人才。按照这样的培养目标所建设和形成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才能被称为是农类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因此,虽然很多农类职业院校开设了很多非农专业,但应该还是要认清自己的学校定位,不能丢“农”弃“农”,而应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办学宗旨,打造出独特的校园文化。二是将“农”的理念灌输于校风校训校歌等。校风校训校歌都是校园文化中重要的体现,它们体现着师生精神状态和行为准则。各农类职业院校可以将“勤劳”、“笃实”、“质朴”、“奉献”、“尚农”、“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等这些体现农业精神的词引入校风校训校歌中。如广西农职院的校歌所写的“绿色摇篮,绿色梦想”、“振兴农业看我英才”,广西柳州牧校校歌所写的“敬业勤奋,自强不息,为祖国畜牧事业奋斗到底”,广西钦州农校校歌中所写的“农夫身手,工匠心智,莘莘学子,成就梦想”,这些都凸显了农业文化和农业精神。
(二)物质文化展现“农”。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载体,校园里的一楼一室、一草一木都是物质文化的体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处环境都育人。”农类职业院校应充分打造具有“农业”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首先,对校园道路、办公楼、教学楼、实训基地等进行命名设计,可以用农业专家名字、农业专业术语或农业企业名称命名,也可以用树木命名,如桂花路、芒果路、玉兰路等。其次,很多农类职业院校都有园林专业,可以发挥这个优势,把校园美化绿化交给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进行设计、规划和管理,并给校园内的一些主要花草树木制作标牌,标出它们的名称、特征特性、树龄等,把校园环境打造成具有美化和教育功能的“田园文化”。再次,建造一些代表“农”文化的雕像,如借鉴一些职业院校为职业始祖或代表人建造雕像,农类职业院校可建设农业鼻祖(炎帝神农氏、后稷、嫘祖)及养殖业、渔业、兽医业、花业、食品加工业等行业祖师爷及杰出代表人雕像,从而展现农业的历史文化。最后,设立固定的校史展览室,重点展出学校的历史、学校获得的成果、事农校友的光辉事迹等内容,让学农的学生深入了解农,真正爱农、尚农,崇农,培养“从农”的自豪感。 (三)制度文化源于“农”。制度文化是学校发挥教育和管理职能的手段,是校园师生员工进行文化活动的准则,是学校各项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长期以来,农类职业院校对制度文化建设非常重视,各校基本上都制定了大量的规章制度,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的制度,但制度文化建设仍处于成长期,需不断完善。
各校在完善制度文化过程中,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制度文化。如农类职业院校普通招生比较困难,生源的不足使得学校对于招到的学生一般不会轻易开除,在处理一些同学严重违纪行为时,没有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给其他学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对于违法违纪、屡教不改的学生,农类职业院校应做到有法必依,以确保校规校纪的监督实施。又如,农类职业院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差,为了更好地保证和鼓励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业,学校的奖学金制度、勤工俭学制度、休学制度等都可以修订更完善,更人性化。
(四)行为文化围绕“农”。行为文化是师生员工在学校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种行为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规模和文化品位,它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映。作为农类职业院校,要紧密联系当地的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营造“服务三农”的校园文化,打造学校特有的“农业文化”品牌。比如,定期派教师及学生到学校所在区域的乡镇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活动,切实为农村服务,为农民服务;各学生社团也应走出校园,面向社会,服务于农村农民。
目前各农类职业院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还是比较丰富多彩,但偏于追求数量而忽视学生需求和学校现实的情况,而且各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名称很多雷同,如艺术节、十大歌手比赛、晚会等,校园文化活动局限于取悦学生,而活动内容本身没能给学生带来深层次的收获和感悟。笔者认为,农类职业院校开展的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可以结合“农”,打造具有“农”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可以把一些中国传统的农业节日,如“填仓节”(祭谷仓神节日)、“龙抬头节”(祭龙神节日),“腊八节”(祭农神庆丰年节日)等引入校园内,也可以引入当地少数民族的农业节日,如壮族的“五谷庙节”、“敬蛙节”和“十情节”,苗族的“芦笙节”、“杀鱼节”和“祈禾苗节”,瑶族的“赶鸟节”和“过半年”、广西毛南族的“分龙节”等等,选取其中之一作为一个大型的校园文化活动主题。当然,这些传统的节日中有些有着浓厚的宗教或巫术色彩,各校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创新,在活动中进行农业科普展览、举行农业科技知识讲座、开展趣味性的文体竞赛及技能大赛等,使学生感受到农业文化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何玲霞.建设有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研究[J].文学教育,2010(1)
[2]徐勋光,石国兵.略论农业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3)
[3]赵东明,王静.用特色校园文化丰富高职院校的内涵[J].技术与教育,2010(1)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广西农类职业院校特色校园文化调查与对策研究”(LX2014588)
【作者简介】黄献红(1974— ),女,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语文教育教学;陆 琦(1966— ),女,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许文林(1962— ),男,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责编 刘健华)
【关键词】农类职业院校 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078-02
校园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学校的社会信誉度,甚至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把校园文化建设这一工作做好,这是目前各职业院校亟须解决的问题。而农类职业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打造出“农文化”为特色的文化品牌,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经过对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玉林农校、柳州畜牧学校等9所农类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的深入调查与分析,试就农类职业院校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进行思考与探索,提出打造“农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基本思路。
一、农类职业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对于提高师生凝聚力,培养良好的学风校风有着重要意义。有专家说:合格学校主要看条件建设,良好学校主要看制度或机制建设,优秀学校主要看文化建设。的确这样,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学校的社会信誉度,甚至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广西9所农类职业院校的师生对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总体不太满意,只有近三成的学生和教师认为本校“校园文化氛围浓厚”;一半以上的学生和教师都认为本校“校园文化氛围一般,要加强建设”。因此,建设内涵丰富、积极健康、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每一所农类职业院校义不容辞的职责。
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和发展农业高度重视,农类职业院校发展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农类职业院校作为实施教育、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肩负着传承农业文明、促进农业现代技术发展的重任,应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成为培养农业现代化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
二、建设以“农”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农类职业院校的必然选择
当前,各农类职业院校虽然都在逐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缺乏自身特色。因为社会对“农”的偏见,一些农类职业院校刻意“避农”或“去农”,导致“农文化”逐渐流失,而且过多地模仿和借鉴其他类型学校的建设经验,导致与其他类型的学校校园文化的趋同性强。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2.4%的学生和34.8%的教师认为本校的校园文化“很有农业特色”,有58.7%的教师和63.2%的学生认为“有一些农业特色”。又如校训,它属于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建设范畴,集中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对办学特色与风格的追求,它是学校的灵魂,是凝聚全校师生的精神力量。各校的校训是否具有特色?是否被在校生们所熟知?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8.7%的学生认为本校校训“很有特色”,高达46.5%的学生认为“有一些特色”,14.2%的学生认为“没有特色”,还有20.6%的学生不知道本校的校训内容。除此之外,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扩大的需求,一些农类职业院校开设了很多非涉农专业,如2015年招生计划中,广西农职院48个专业(或方向)中,涉农专业有21个,非涉农专业有27个;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44个专业(方向)中,只有13个是涉农专业;广西钦州农校18个专业中,只有8个涉农专业;广西玉林农校19个专业中,只有3个涉农专业。学校专业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农”的特色的淡化。
特色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各农类职业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以“农”为突破口,挖掘农业优势,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非常迫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别于其他类型的职业院校,才能在职业教育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建设以“农”为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基本思路
校园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本文就这四个内容论述农类职业院校打造“农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基本思路。
(一)精神文化凸显“农”。校园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心理诉求,它反映了师生的理想、信念、追求、风范、行为等,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各农类职业院校要立足于“农”,将“农”的理念、“农”的技能、“农”的感情、“农”的态度、“农”的优势等理念灌输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一是办学理念坚持“农”。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文化教育底蕴的积淀,是学校的奋斗目标与发展方向。农类职业院校的主要办学目标是培养现代农业技术人才。按照这样的培养目标所建设和形成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才能被称为是农类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因此,虽然很多农类职业院校开设了很多非农专业,但应该还是要认清自己的学校定位,不能丢“农”弃“农”,而应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办学宗旨,打造出独特的校园文化。二是将“农”的理念灌输于校风校训校歌等。校风校训校歌都是校园文化中重要的体现,它们体现着师生精神状态和行为准则。各农类职业院校可以将“勤劳”、“笃实”、“质朴”、“奉献”、“尚农”、“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等这些体现农业精神的词引入校风校训校歌中。如广西农职院的校歌所写的“绿色摇篮,绿色梦想”、“振兴农业看我英才”,广西柳州牧校校歌所写的“敬业勤奋,自强不息,为祖国畜牧事业奋斗到底”,广西钦州农校校歌中所写的“农夫身手,工匠心智,莘莘学子,成就梦想”,这些都凸显了农业文化和农业精神。
(二)物质文化展现“农”。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载体,校园里的一楼一室、一草一木都是物质文化的体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处环境都育人。”农类职业院校应充分打造具有“农业”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首先,对校园道路、办公楼、教学楼、实训基地等进行命名设计,可以用农业专家名字、农业专业术语或农业企业名称命名,也可以用树木命名,如桂花路、芒果路、玉兰路等。其次,很多农类职业院校都有园林专业,可以发挥这个优势,把校园美化绿化交给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进行设计、规划和管理,并给校园内的一些主要花草树木制作标牌,标出它们的名称、特征特性、树龄等,把校园环境打造成具有美化和教育功能的“田园文化”。再次,建造一些代表“农”文化的雕像,如借鉴一些职业院校为职业始祖或代表人建造雕像,农类职业院校可建设农业鼻祖(炎帝神农氏、后稷、嫘祖)及养殖业、渔业、兽医业、花业、食品加工业等行业祖师爷及杰出代表人雕像,从而展现农业的历史文化。最后,设立固定的校史展览室,重点展出学校的历史、学校获得的成果、事农校友的光辉事迹等内容,让学农的学生深入了解农,真正爱农、尚农,崇农,培养“从农”的自豪感。 (三)制度文化源于“农”。制度文化是学校发挥教育和管理职能的手段,是校园师生员工进行文化活动的准则,是学校各项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长期以来,农类职业院校对制度文化建设非常重视,各校基本上都制定了大量的规章制度,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的制度,但制度文化建设仍处于成长期,需不断完善。
各校在完善制度文化过程中,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制度文化。如农类职业院校普通招生比较困难,生源的不足使得学校对于招到的学生一般不会轻易开除,在处理一些同学严重违纪行为时,没有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给其他学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对于违法违纪、屡教不改的学生,农类职业院校应做到有法必依,以确保校规校纪的监督实施。又如,农类职业院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差,为了更好地保证和鼓励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业,学校的奖学金制度、勤工俭学制度、休学制度等都可以修订更完善,更人性化。
(四)行为文化围绕“农”。行为文化是师生员工在学校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种行为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规模和文化品位,它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映。作为农类职业院校,要紧密联系当地的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营造“服务三农”的校园文化,打造学校特有的“农业文化”品牌。比如,定期派教师及学生到学校所在区域的乡镇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活动,切实为农村服务,为农民服务;各学生社团也应走出校园,面向社会,服务于农村农民。
目前各农类职业院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还是比较丰富多彩,但偏于追求数量而忽视学生需求和学校现实的情况,而且各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名称很多雷同,如艺术节、十大歌手比赛、晚会等,校园文化活动局限于取悦学生,而活动内容本身没能给学生带来深层次的收获和感悟。笔者认为,农类职业院校开展的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可以结合“农”,打造具有“农”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可以把一些中国传统的农业节日,如“填仓节”(祭谷仓神节日)、“龙抬头节”(祭龙神节日),“腊八节”(祭农神庆丰年节日)等引入校园内,也可以引入当地少数民族的农业节日,如壮族的“五谷庙节”、“敬蛙节”和“十情节”,苗族的“芦笙节”、“杀鱼节”和“祈禾苗节”,瑶族的“赶鸟节”和“过半年”、广西毛南族的“分龙节”等等,选取其中之一作为一个大型的校园文化活动主题。当然,这些传统的节日中有些有着浓厚的宗教或巫术色彩,各校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创新,在活动中进行农业科普展览、举行农业科技知识讲座、开展趣味性的文体竞赛及技能大赛等,使学生感受到农业文化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何玲霞.建设有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研究[J].文学教育,2010(1)
[2]徐勋光,石国兵.略论农业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3)
[3]赵东明,王静.用特色校园文化丰富高职院校的内涵[J].技术与教育,2010(1)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广西农类职业院校特色校园文化调查与对策研究”(LX2014588)
【作者简介】黄献红(1974— ),女,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语文教育教学;陆 琦(1966— ),女,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许文林(1962— ),男,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责编 刘健华)